廣發基金2018年淨利潤大降過半 總經理林傳輝經營理念遭“打臉”

廣發基金2018年淨利潤大降過半 總經理林傳輝經營理念遭“打臉”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艾茉/文 洪力/編審

越是在股市出現波動時,越是檢驗基金公司投資穩定性的時候,然而從2018年各公募基金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看,管理規模超過4000億元的廣發基金卻同比大幅下降了52.22%,實在讓人驚愕。

同時,在其投資總監易陽方多年的管理經歷中,由於其忽視大消費行業,偏重成長股的風格,導致近些年所管理的產品業績回報大多沒能跑贏均值。在逐漸離任多隻公募基金之後,易陽方如今只管理著廣發創新驅動靈活這一隻基金,其任職期間的回報也僅僅小服超過同類均值1個百分點。

2018年淨利同比大降過半 總經理以投資業績為根本遭"打臉"

目前,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的財務報告都已經公佈,在諸多公募基金公司中,廣發基金最引人關注,因為其2018年實現了淨利潤4.51億元,相比2017年的9.45億元,大降了52%。

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廣發基金成立於2003年,大股東包括廣發證券、烽火通信等公司,目前規模在4,800億元,在上百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已經位居第九名。

翻看其規模發展歷程,近幾年也算是持續增長的勢頭,但為什麼去年的淨利潤出現斷崖呢?讓我們先看看其產品類型的變化吧。經過了2015年的大幅增長後,在2016和2017年,廣發基金的規模都出現了持續回調,但好在在接下來的2018年和今年裡,規模又實現了增長,且創出新高。

但如果分類型看,權益基金產品的規模卻從2015年時的794.8億元,下降到目前的785.93億元。相比之下,債券基金卻從2015年的187.22億元暴增到如今的1192.54億元,貨幣基金也相應的從2239.89億元,增加到2808.47億元。

可以看出,在廣發基金目前的公募產品結構中,貨幣基金佔到了總量的58%,債券基金佔到了總量的25%,合計之後,固收產品佔到總量的83%,這一結果也顯示出廣發基金的固收與權益產品之間的發展出現失衡。

以2018年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在36只債券型基金中,機構投資者比例佔到90%以上的就有23只,另外還有8只佔比在90%以下到60%以上,近幾年廣發基金規模持續增長背後,機構投資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與此同時,在該公司貨幣基金方面,2018年年報的數據顯示,9只披露了投資者結構的產品中,有5只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在80%以上。

根據監管層規定,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費一般是按基金淨資產的1.5%按年收取,債券型基金則一般是0.5%按年收取,貨幣型基金則是0.18%按年收取。而管理費是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也就是說,股票與混合基金這類權益產品的規模增加才能為基金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增長,這一點也從業內人士方面得到了證實。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別看貨幣基金的規模巨大,但如果核算下來,貨幣基金在基金公司這塊基本是賠本賺吆喝,因為現在行業競爭激烈,渠道費用、人工費用等算下來每年就有不少,這還不算設備方面的投入。也正是因為這些成本的考慮,所以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之初,並不是各家基金公司都大幹快上式的發展互金業務,因為在接入設備上的一次性投入就不是小數。

而隨著渠道對基金公司的銷量貢獻逐漸固化,基金公司在這塊的蛋糕也基本固定,所以主要的收入還是看權益產品,有些與機構交情深厚或綜合競爭力突出的基金公司,也能在債券型基金方面實現盈利,但這在業內上百家基金公司中也不容易。

其他費用方面,廣發基金數據顯示,其客戶維護費已經從過去多年維持的2億元水平,一下子躥升到了2018年的3.57億元,客戶維護費佔管理費比例也升至19.5%的歷史新高。而銷售服務費也在2018年達到了2.22億元的新高度,以上這些費用中就有包括給各銷售渠道和機構客戶的相關費用。

在銷售費用增長的同時,廣發基金在交易方面的成本也上升明顯。2018年年報顯示,其全年總交易佣金為2.29億元,同比增加了19.33%。基金公司在從事股票與債券等金融資產的交易時,也需要租用券商的交易單元,這其中也有成本存在,顯然,在2018年裡,廣發基金的交易成本漲幅不小。而從規模何其相近的嘉實與華夏基金來看,前者在去年的佣金下降了10%,後者上漲幅度為13.57%,都遠比廣發基金小。

在去年一次公開會議上,廣發基金總經理林傳輝曾公開表示:“廣發基金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以投資業績為根本,打磨投資能力,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和持有人利益服務。”,然而話音未落,業績就生生打臉。

在穩定獲利的固收產品上,大部分收益都歸了機構持有者,而在最能彰顯投資能力的權益產品上,廣發基金卻是大幅虧損。

三大權益產品去年共虧損226億元 頻繁換手佣金成本大增

2018年,廣發基金的股票資產交易總金額為2815.82億元,債券資產的交易總金額為256.85億元。而截止去年底,其權益資產規模才有680億元左右,交易總金額相當於權益資產的四倍,從側面也說明了其權益基金經理的換手率過於頻繁,更重要的是,這種頻繁除了為券商貢獻佣金以外,對基金公司還沒有帶來好處。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統計,廣發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這三大類涉及權益資產的產品,披露2018年年報的基金數量共有上百隻,但合計實現的淨利潤卻是-226.75億元,相比之下,上述這些基金共收取投資者的管理費金額則高達10億元。

2018年利潤虧損最多的一隻基金,是廣發聚豐混合,這隻成立於2005年年底的混基雖然累計收益豐厚,但在54.38億元的巨大規模下,去年淨利潤虧損達21.12億元,全年淨值下跌31.41%。

這樣的慘狀自然源於基金經理對行情的判斷失誤,同時也是對個股的頻繁更換。比如在2017年時,基金經理在上半年重倉成長股,前十大重倉股顯示,其價值藍籌股僅有東方雨虹、格力電器、海螺水泥幾隻股票,到下半年時才增加了五糧液、中國平安等個股,在當時的價值股風潮中,該基金僅上漲了8.47%,遠遠遜色於同類均值的10.54%。

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前十大重倉股中又增加了貴州茅臺,但此時,成長與價值藍籌依然平分秋色。而經過此前一年的大漲,藍籌股在2018年也進入到調整行情,2018年四季度時,廣發聚豐混合的前十大重倉股已經完全剔除了五糧液、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大消費行業龍頭。在整體的行業變化上,成長股逐漸佔領了前十大重倉股,其中半導體、文娛佔比最大,而2018年在A股持續下跌中,該基金淨值跌幅達31.41%。

去年6月30日顯示,該基金的換手率為101.39%,12月31日為196.64%,頻繁換手和下跌行情讓該基金虧損巨大。

而今年一季度,白酒股已經創出新高,中國平安也已經大幅反彈,但此時這些個股已經消失在了前十大重倉股中。一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顯示,僅有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兩隻保險股,其餘多數都為成長股,不過在一季度市場強勁反彈的行情下,廣發聚豐混合的表現也不算差,但是在4月份的調整行情下,該基金淨值回調幅度卻超過同類均值,顯示出較大的回撤風險。

很明顯,基金經理對於重倉股的搖擺讓該基金錯失了很多好股票,而從基金經理來看,今年2月份廣發基金對該基金的管理人選做出了一次徹底變更。公告顯示,該基金此前的基金經理易陽方離任,轉由李琛、苗宇、邱璟旻三人接替。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獲悉,此三人的累計管理經驗分別為11年、4年、3年,都不是新人。李琛曾任廣發證券交易部交易員,而且還是廣發基金限公司的籌建人員,歷任廣發基金投資管理部中央交易室主管,更是一位美女基金經理。

苗宇此前任廣發基金行業研究員,邱璟旻則從建信基金跳槽而來,2014年在廣發基金從事研究員崗位,三人的管理經歷均為權益基金。

很明顯,錯失貴州茅臺這類價值龍頭股的基金經理正是易陽方,而易陽方的簡歷顯示,其擁有15年的管理經驗。從1997年開始就任職於廣發證券,也就是廣發基金的大股東,2002年參與廣發基金籌建工作,並在投資管理部任職,目前是廣發基金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投資總監不待見消費股 多隻基金歷史業績不佳

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統計,易陽方在廣發基金期間共管理基金10只,但如今在管基金僅剩下1只。今年1月份裡其離任了2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另外還有3只在去年離任,其餘則在更早時間陸續離任。

目前還在管理的這隻基金叫廣發創新驅動靈活,成立於2017年6月份,從成立一直到2017年10月底,易陽方獨自管理該基金,但在牛市行情的2017年裡,任職回報僅為4.2%。在2017年三季度,該基金僅上漲了0.5%,遠遠跑輸4.12%的同類均值。

易陽方在當時的季報中表示:"當時的持股主要配置在電子、家電、安防、材料、汽車及零配件、環保等行業,大消費則涵蓋保險、食品飲料、醫藥等領域,投資的重點都集中到行業的龍頭藍籌。由於基本沒有參與上游週期行業行情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情,業績受到一定影響。"

但從前十大重倉股看,分別為五糧液、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歌爾股份、大華股份、瀘州老窖、東方雨虹、勝宏科技、聚光科技、天齊鋰業。當時這些股票均為上漲,並不存在季報中所說的,因為沒有參與上游週期行業和新能源行業而導致業績落後,很有可能是因為建倉比較緩慢,因為截止2017年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股票倉位才有65.61%。

不過,該基金在四季度股指回落時的表現相對更好,而這主要是因為易陽方在四季度加大了對藍籌股的配置力度,與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中主板藍籌股佔到5只相比,四季度大消費與大金融領域的持股就達7只。

而四季度,正是張東一加入廣發創新驅動靈活的時間,其任職日期為2017年10月24日,張東一曾任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研究員、投資經理,雖然擔任基金經理時間僅有2年,但卻管理著5只基金。

可惜的是,剛剛經歷半年的上漲之後,廣發創新驅動靈活就遭遇2018年的藍籌股回調,導致全年淨值虧損25.98%,但在今年的大幅反彈中,該基金再次獲得了增長,而增長的主要動力,則是白酒股創出新高,這或許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張東一對消費股的堅定持有。

如果廣發創新驅動靈活的表現不夠明顯,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廣發鑫益混合。該基金在2016年11月成立,僅一個月後,易陽方就加入進來,與任爽共同管理該基金,資料顯示,任爽此前一直從事固收產品的投資工作,所以股票資產方面基本由易陽方主導。

2017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顯示,廣發鑫益混合主要以基建和週期行業為主,具體為中國交建、中國鐵建、海螺水泥、東方雨虹、葛洲壩、隧道股份、中金環境、欣旺達、威孚高科、中工國際。在此後的幾個季度裡,又陸續加入了格力電器、五糧液、中國平安等大消費概念股。對消費股的緩慢買入也讓該基金2017年僅獲得了18%的增長。

然而在2018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裡,卻僅剩下格力電器、五糧液、招商銀行三隻大消費概念股,相比之下,易陽方對大華股份、三安光電、金風科技三隻股票卻是火速買入。然而2018年一季度,該基金就下跌了6%,此後在二季度,易陽方又迅速增加了消費股佔比,使前十大重倉股中消費股佔到5只,分別為格力電器、五糧液、美的集團、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另外還有3只醫藥股作為防守,可惜二季度淨值繼續下跌8.9%。

2018年8月份,易陽方離任該基金基金經理職務,由費逸接替,但全年還是下跌了32.15%。從易陽方的操作來看,其並不熱衷看好大消費概念股,反而更青睞成長股,以及基建股等行業,這或許也是其管理基金多年來,業績不佳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