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沽空機構!飛鶴股價暴漲,背後原因何在?

中國基金報 張雪 綜合報道

上市後一直股價大跌的飛鶴終於翻盤了。

受GMT Research沽空報告影響11月22日停牌的中國飛鶴(006186.HK),今日早間開盤覆盤後便開始一路上漲,截止午間收盤漲幅11.94%,報7.03港元,盤中最高漲13.54%,高見7.13港元,最新總市值達628億港元。

週一早盤復牌翻紅,不知道GMT臉疼不疼?

逐條回應

飛鶴髮表公告強勢反駁

11月21日獨立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以下簡稱GMT)出具做空報告《中國飛鶴 :造假還是神話?》,認為儘管中國飛鶴的財報顯示收入增長強勁,盈利能力位居前列,且手握大量現金,但在過去5年中從未支付過任何股息,這是類似欺詐的特徵。同時指出,中國飛鶴本次香港IPO籌集的資金用途是用來還債也值得懷疑,建議投資者進行規避。

針對該做空報告,飛鶴與11月22日晚間迅速披露公告反駁其指控毫無根據,並逐條回應了GMT的質疑。

在公告中,飛鶴詳盡披露了稅務部門出具的公司納稅證明、多家銀行機構出具的銀行存款證明等財務資料。截止今年9月30日,中國飛鶴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浙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現金存款餘額合計超過82億元人民幣,以上財務資料證明飛鶴的經營業務是真實可信的,現金流也是真實健康的。

在納稅方面,國家稅務機關提供的納稅記錄可以反映出公司整體的經營規模和狀況,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中國飛鶴的納稅總額(包括企業所得稅、流轉稅等)分別為約20億元和14億元人民幣。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飛鶴曬出了兩張統計圖,數據來源於權威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根據尼爾森最新出具的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市場份額數據,在線下市場,今年3季度飛鶴的份額為13.9%;在線上、線下整體市場中,今年3季度飛鶴的份額為11.9%。飛鶴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份額繼續呈現不斷提升的態勢。

此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8年,按零售銷售價值計,飛鶴品牌的市場份額為7.3%,在國內和國際同業中排名第一。

對於GMT提出的另一大問題股息分派,飛鶴表示,FCUS私有化後,為業務發展及資金管理,公司確實數年並未分派股息。但在招股章程中也披露了,為回饋股東,飛鶴已於10月14日從過往保留溢利中向股東宣派特別股息30億港元,已於上市前派發,同時公司計劃上市後每個財政年度向股東分派不少於30%的淨溢利,視飛鶴的未來投資計劃而定。該股息政策亦代表董事會對飛鶴未來現金流及現金狀況的信心。

除去財務信息及現金狀況、納稅記錄、市場地位和股息分派幾大疑點外,飛鶴還回應了募集資金用途、固定資產投資、利潤率及加拿大工廠的質疑,可以說是十分詳盡、有理有據。對於這波正面回應,不知GMT有何反應?

本次遭遇做空之前,已有媒體質疑中國飛鶴存在大存大貸問題。這也是A股近幾年被曝財務造假的“白馬股”的典型特徵。

近期不太平

乳企頻遭財務質疑

事實上,飛鶴並非今年首家遭遇沽空空襲的乳製品企業,近期以來乳製品行業真的不太平。

早在今年3月,GMT便發佈了一份關於蒙牛乳業的做空報告,認為該公司通過極其複雜的財會手段,在持有現代乳業大部分股權的情況下,竭力避免擁有原料供應商現代乳業,以此來規避現代乳業並表後對蒙牛利潤的侵蝕。

7月,科迪乳業拖欠奶農1.4億元奶款醜聞被媒體曝光後,在隨後的科迪乳業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中,此前科迪乳業賬上的鉅額貨幣資金突然“不翼而飛”,而在其他應收款中則增加了19.7億元,財務人士指出,貨幣資金邏輯上無法變成應收款,科迪乳業這一操作疑點重重。

8月,澳優遭到殺人鯨資本(Blue Orca Capital)做空,殺人鯨資本直指該公司存在虛報銷售額、盈利造假等五大問題,並得出“澳優完全不值得投資”的結論,導致澳優股價大幅下跌。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乳製品行業相對來講產業鏈比較封閉,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比較敏感,尤其我國乳製品企業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發展中容易出現不太規範的行為,所以比較容易被做空機構盯上。

但是從蒙牛當時的股價表現來看,只是受到微弱影響。

屢敗屢戰

進軍中概股遭連環打臉

公開資料顯示,GMT Research是一家會計研究機構,公司總部位於中國香港,公司創始人為前野村及里昂分析員Gillem Tulloch。該公司專注於發掘上市公司的財務漏洞並進行沽空,活躍於港股、美股和中概股,曾狙擊新加坡來寶集團(Noble Group)、馬來西亞亞洲航空(AirAsia)及北控水務、而多戰成名。

近年來,一些國際做空機構熱衷於對中國企業下手,GMT也同樣調轉了槍口,但GMT似乎在中概股屢戰屢敗,遭遇連環打臉。

2017年初,GMT曾發表報告做空中國恆大,稱中國恆大的資產負債表裡充斥著大量無利潤或無收入的無用資產。然而,恆大並未受到太大影響,2017年恆大股價甚至瘋狂上漲了457.97%!

2018年6月,GMT一度對包括安踏、361度等多家中國鞋服運動品公司展開沽空,稱其財務造假嫌疑,並將矛頭對準安踏質疑其“虛高”的利潤率。然而在股價小幅跳水後,安踏整體仍呈高昂態勢前進,2019年以來,安踏股價暴漲101%,創造新記錄。

2019年3月6日,GMT一次發佈5份做空報告,炮轟五家中概股公司——京東、阿里巴巴、58同城、中國交通建設和蒙牛乳業。儘管短期股價內有所下降,但長期來看,上述被做空的公司並未受做空報告影響,目前股價表現依然強勁。

2019年5月,GMT對李嘉誠旗下的公司長和開炮,稱該公司將2018財年利潤提高38%,並以“代售資產”為名隱瞞了高達577億港元的債務,建議投資者賣出。但該報告似乎並未對長和股價帶來過大影響,長和主席李澤鉅表示公司財務報表一定專業及正確,並諷刺其“要多讀書才能看得明白”。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對中國市場和企業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短時間內又很難針對企業的基本面作出詳盡的調查研究,因此以GMT為代表的沽空機構發表的做空報告時常錯漏百出,做空失敗是必然。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