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大将龙且是怎样败在韩信手下的?

草根一族的空间


龙且是项羽手下排名第一的大将,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并且从始至终他一直选择跟着项羽,项羽对他情深意切(兄弟之情)。他是项羽必不可少的一条臂膀,不过在刘邦与项羽发动楚汉之战后,其中有一战叫做潍水一战,一战之后项羽军大败。双方的将领正是项羽器重的龙且与刘邦器重的韩信。

先来为大家简介一下龙且的功绩与项羽对龙且的信任程度

公元前206年,刘邦起兵扬言灭三秦。龙且、项佗与汉将曹参、灌婴在定陶以南交战失败。前205年的彭城之战后项羽将西楚国雇佣的楼烦骑兵尽数交由龙且统帅。前204年,萧何成功说动英布叛楚,项羽不慌不忙的派龙且去平定,只看龙且率军十万攻打九江国,大破英布。

公元前204年,西楚军把汉王刘邦围困在荥阳,并切断了汉军粮道。刘邦求和,西楚军谋士范增力谏项羽不要和谈。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刘邦遂用此计。项羽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范增离去。


龙且依然受到项羽信任,由此可见项羽对其的信任程度。


公元前203年龙且奉命参加潍水之战,这一战不光是他人生中最惨的一次败绩,也是楚汉之争的分界线,传闻项羽听后龙且战死的消息后,整日郁郁寡欢再无征战之心。他对龙且的情义对自己的兄弟一样,相信龙且一死他手下真的再也没有能够完全信任的人,因此龙且被韩信设计被围城中杀死,是龙且一生的耻辱。

龙且失败的原因

用兵者最忌讳的地方就是狂妄自大,当初韩信奇袭攻下齐国首都后,龙且奉命项羽命令去打败韩信夺回齐国。韩信立足未稳,战线脱的太长,不济全靠当时的富绅来供给。毕竟他们是外来的,富绅对他的意见是非常大的。龙且手下的谋士建议派人去联系富绅不要将食物给他们,没有吃的,韩信必然乖乖回到汉中。


可龙且认为这样的做法不是大国所为,用自己的拳头打败他们才能让他们记住,用这样的发放,下一次他们带够了充足的粮草,我们应当如何?谋士当即不说话了,龙且这种观点在当时已经比较落后的,一个人一旦思想落后并且骄傲自大,怎么可能打败敌人呢?韩信略施小计就让龙且片甲无归、命丧黄泉。


龙且还将韩信的身世说出了,不以为然,其实韩信是一种谋略家,与龙且交战相当于成年男子在欺负一个拿着武器的小孩而已。

战斗经过:

两军对阵潍水两岸时,韩信已经命人连夜用沙袋堵住潍水的上游。次日他率领一半的渡河部队去攻打龙且,龙且一看韩信军还有人在渡河率先发动进攻,韩信假装战败大军开始败退,龙且想都不想直接就追。随机龙且上当,还大笑道“韩信果然胆小如鼠”。


他亲率大军渡河追击韩信,龙且的先头部队才刚刚渡过潍水,韩信就令人挖开潍水的上游。一时间大水奔泄而下,龙且的大部队被阻断没法过潍水,楚军一时间大乱。由于渡过潍水的楚军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楚军,韩信迅速组织反击。


龙且被灌婴手下丁复斩杀,而潍水对岸的楚军主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主帅被杀,而无能为力。龙且被杀后,楚军大乱。韩信乘胜追击,活捉齐王田广,至此楚军二十万军队全部被韩信蚕食(杀死的、投降的、失踪的)。

综上所述:韩信能够打败龙且其实他的功劳只有设计了一个小的计谋,更多的还是由于龙且的轻敌所谓骄兵必败,这一战不仅自己送了命还未不久后项羽被迫乌江自刎埋下了伏笔,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慕容鉴史


汉四年冬十月,汉相国韩信采纳范阳辩士蒯通的计谋,趁齐国君臣因汉使郦食其提议齐、汉结盟抗楚而放松对汉军守备的有利时机,突然袭击齐军,攻取齐历下城。韩信随后乘胜追击,攻取齐国的国都临淄。齐国君臣四散逃亡,齐王田广向东逃往高密,田横让灌婴打败,逃向彭越军中。

项羽得知韩信打败齐国的消息后,赶忙派龙且前往增援。

韩信、龙且

韩信是汉军大将,辅佐刘邦迅速平定三秦。彭城失利后又是他带领汉军偏师连破魏、代两国,然后在井陉俘虏赵王歇、击杀名声赫赫的代王陈余,一年后尽数平定赵地五十多城。韩信为汉挽回了战略劣势,同时也从默默无闻的小卒成长为震动天下将帅。

龙且为项羽心腹,各种小说以及影视作品总是将他设定成项羽的死党,这是根据项羽喜欢任用亲旧的性格以及龙且日后领一军征战的事实而推定,大致可信。龙且最出彩的战役当属攻打九江王英布。

项羽彭城大胜刘邦,诸侯大多背叛刘邦归降楚国,可英布却在随何的劝说下反其道而形之,杀死项羽使臣,公然投靠刘邦而袭击楚国后方。项羽只得放弃亲自追杀刘邦,返回平叛。项羽攻打下邑,派项声、龙且率军攻打淮南。龙且竟能打败勇猛的英布,攻取九江郡,英布只得孤身走小路投奔刘邦。英布是楚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能打败他,龙且的才能毋庸置疑。

同是楚人,龙且很看不起韩信。首先,韩信身为七尺男儿,却不能自食其力,险些饿死,还是靠漂母接济才能过活,这是无能;其次韩信不敢杀人,因而受辱于同城少年,这是没有勇气。他认为既无能又无勇的韩信非常容易对付,所以轻率的和汉军决战。双方在高密西边的濰水两岸各自扎营。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干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吴楚地方的人强悍勇猛,顽强不屈,项羽是其中最好的代表。韩信身为楚人却是其中的异类。他更喜欢动脑筋,花最少的力气获取最大的收获。

对阵魏豹时他明面上临河对峙,暗地里派人从上游偷袭魏国都城;背水一战,他又派人偷袭赵军营寨导致赵国军心动荡,从而一举获得胜利。

高密之战是韩信从军以来最重要的一战,干系非常重大,决定着楚、汉双方势力消涨。韩信为此定下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战争经过

楚汉双方在高密城西的濰水两岸夹河对峙,汉军在西,齐楚联军在东。从后来双方越河作战的描述来看,这段流水水位并不高,步卒可以跨越。

韩信在决战前夜命人在河流上游用沙袋筑坝,阻拦流水。

第二天两军临河对垒,他首先指挥汉军渡河冲击楚军,假装不敌,败退而回。由于抱有韩信怯懦无能的固有印象,龙且将汉军的诱敌之计信以为真,大笑他果然无能的同时亲自带队追击汉军“溃兵”。

可当他率先锋渡河后,韩信命上游汉军决堤,霎时间濰水水位上升,楚军后续大部队无法跟上,他们让突然湍急的河流一分为二。此时汉军以多攻少,趁机反攻龙且部。楚军却因这突然的变故慌乱不已,给汉军打的一败涂地,龙且不幸当场战死。河流对岸的楚军目睹主帅殒命,四散溃逃。韩信趁机向东一路追杀联军逃兵,一直追到城阳城,俘虏大量楚国士卒,更是乘胜彻底平定齐地。

总结

这一战韩信军力不如齐楚联军,汉军远道而来,补给也不如齐楚充沛。可楚军将领龙且轻率的和韩信决战,给了他可乘之机。韩信巧妙的利用了地形,在战斗中突然改变水流速度,抬升河流水位高度,从而将楚军分成两部分。当楚军面对这地理变化慌乱不已的时候,早已准备妥当的韩信指挥汉军反击,杀死龙且,一举奠定胜利。

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信不但如此,还能突破惯性思维,改变地理为己用,变不利为优势,真不愧是千年一出的名将!


始于终


龙且乃是项羽座下五虎大将之一,自幼就跟随项羽,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为了项羽他一生身经百战,同样也是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英雄。参加项梁起义,联合田荣大破秦军于东阿。项羽因为生性多疑,猜忌座下大臣,使得身边的人很多背叛他,只有龙且留在了他的身边保护他。在同为五虎大将之一的英布背叛楚国得时候,项羽就派了龙且前去追赶和击杀,龙且和英布两个人之间大战很久,最终龙且将英布杀死。在当时这是不可能的发生,因为英布乃是成名已久的名将,武艺高超,声望名誉完全不是龙且可以相比的,龙且对于英布来说就是一个新人,这使得龙且的名声大起。

在楚汉之争中,龙且死于汉将韩信的手下。当项羽听到龙且的死讯传来的时候,差点没伤心到晕倒,也是非常的恐慌。龙且和韩信两人第一次交战于潍水之战,也是最后一次交战。在战场上的韩信士气锐不可当,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项羽便派手下大将龙且出兵支援,龙且带领二十万大军前去支援,而当时韩信只有五万兵马,这可以看出就是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但是龙且败了。主要是因为龙且在平定英布的战役上尝尽了甜头,所以急功近利,想迫切的在这场战争中去的胜利,却疏忽了他的对手是韩信。

龙且在潍水上布阵,想渡河攻打韩信阵营,而韩信早就看透了一切,在半夜的时候率领军队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来堵塞河水,让水不再往下流。等到第二天打仗的时候,韩信却逐渐弱于龙且,处于下风,这都是因为韩信带领自己的军队假装不敌,然后装作要逃走。

龙且知道韩信的兵都是新兵,还有就是龙且战胜英布使他信心倍增,急切功利。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不胜武力,于是趁胜追击,正当大部队准备渡河的时候,韩信命人把堵在河道上的沙袋移了过去,瞬间滚滚河水冲走了很多龙且的士兵,一时间军队大乱,韩信趁此主动出击攻打,而龙且也在战乱中被杀。项羽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感到了莫名的惊恐,因为龙且一死使得项羽不仅损失了一名大将,而且还没了二十万的兵力,这可是相当于项羽四分之一的军队啊!


北斗趣史


我是子曰读历史,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我们要想知道项羽大将龙且如何败给韩信,首先得了解到龙且是什么样的人?韩信又是什么样的人?

龙且是什么样的人?

龙且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将军,是项羽账下五大将之首。这五大将按顺序排名为:龙且、季布、英布、钟离眜和虞子期。龙且自幼和项羽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官拜大司马,位高权重。龙且对西楚的主要功绩在于:

一, 龙且和项羽类似,武艺高强,在战场上有万夫不当之勇,士兵被他的气势深深折服。

二, 曾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

三, 大败叛将英布。由于刘邦使用了反间计,英布受到项羽的猜忌而反叛西楚,项羽派龙且追杀英布。龙且最终不辱使命,大败英布,大大的鼓舞了士气。

韩信又是什么人呢?

韩信年轻时受过胯下之辱,后来在西楚霸王项羽账下做执戟卫士,最后才去了刘邦账下做了大将军。韩信心细如发,能洞察敌将的心思并运用到战争中。

我们再看看当时这一仗的背景和双方的兵力。

当时的情况对于韩信非常不利。韩信在连续平定魏、赵、燕三国之后,又听从谋士蒯彻的建议,出兵攻打在郦食其劝说下名义上已经投降的齐国。而项羽在接到齐王田广的救援请求之后,命龙且率领二十万精兵前往救援。龙且来到潍水,迫切地想和韩信一决高下。有谋士为他献了个万全之策:

汉兵远斗,穷寇久战,锋不可当也。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二千里客居齐,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毋战而降也。

意思是说:汉军孤军深入,本部大军相距二千里,基本上没有援军。而齐王威信仍在,可以招募旧部四处反汉,汉军粮草不够,楚军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汉军不攻自破。

然而龙且和项羽一样,刚愎自用,贪功冒进,高傲自负,十分轻视韩信,认为韩信昔日受过胯下之辱,做过执戟卫士,怎能和自己一较高下,就完全否决了谋士的计策,并且轻蔑的评价韩信: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干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救齐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半可得,何为而止!

意思是说:我韩信是甘受胯下之辱的懦夫,不足为惧。况且解救齐国,却只是让齐国投降,也显示不了我的本事啊?不如一战而胜之,打败韩信不说,整个齐国也唾手可得,何乐而不为!

潍水一战,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中计,全军覆没。

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韩信连夜派人制作一万多条装满沙土的沙袋,阻塞潍河上流。随后率小部分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于是率全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挪开上游沙袋,河水奔腾而至,龙且大军大半没有渡过去。这时韩信挥军猛烈截杀,龙且被灌婴手下丁义斩首,楚军全军覆没,经此一役,楚汉之争胜利的天平倒向了汉军。

韩信胜利的原因很简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在项羽账下做执戟卫士时,就已经非常了解龙且了,所以将计就计。龙且呢,输在刚愎自用,贪功冒进,高傲自负,不听他人建议。

【小编寄语:我是子曰读历史,喜欢我的小伙伴,点赞关注加留言。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子曰读历史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十一月韩信率领曹参灌婴等汉军向东追击齐王田广的残余势力到达潍水(今潍河)与龙且,周兰率领的救齐楚军以及齐王田广率领的齐军残部组成的齐楚联军夹河对峙。双方决战的前一天晚上,韩信命令手下将领带人秘密运动到潍水上游狭窄处,用布袋装沙堵塞水流。并和前线保持联系,等候下一步指示。又令曹参和灌婴分别带兵埋伏在战场周围。

天亮韩信亲自带领汉军主力部队半渡潍水主动攻击齐楚联军,不知有诈的楚军主将龙且和副将周兰亦亲自带领楚军主力迎战。战无多时,韩信率军退向潍水西岸,龙且 周兰率军追击,楚军前锋刚过潍水,主力还没来得及渡河的时候,韩信命令上游决塞放水,奔腾而下的潍水瞬间将楚军截为两段,并且冲走了河床中的楚军,趁此机会,韩信命令左右伏兵尽出,直击过河的楚军,阵斩主将龙且,俘虏副将周兰,东岸的楚军群龙无首,指挥失灵,就这样崩溃了。之后汉军渡过潍水俘斩了齐王田广,又在成阳俘虏的大量楚卒,最终平定了齐地。

韩信此战能够成功一是善于利用地利,事前曾亲自考察地形,发现了潍水可用。反观对手连汉军堵塞了上游的水流都不知道!

二是对楚军的了解,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楚军在项羽的示范下,一直有主要将领带头冲锋的优良传统,这样做虽然临战士气高昂,但是却把己方的中枢置于险地!所以此战中汉军先渡河,然后诈败引诱楚军渡河追击,进而利用潍水以分楚军的兵势造成汉军的局部优势,从而成功对楚军实施斩首行动,最终赢得了胜利。



冬日里的芦苇


龙叔来说一下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在楚汉之争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就是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龙且是项羽手下的大将,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两人第一次交手是在潍水之战,龙且在这场战争中,败给了韩信,自己也被杀害了。他败给韩信的原因无非有两个:

一、居功自傲,贪功冒失。在战场上的韩信士气锐不可当,一举攻入齐国,齐国这时候向项羽求助,项羽便派手下大将龙且出兵支援,龙且带领二十万大军前去支援,本来就是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但是龙且却失败了。主要是因为龙且在平定英布的战役上尝尽了甜头,所以急功近利,想迫切的在这场战争中去的胜利,却疏忽了他的对手是韩信。

二、也是韩信才智过人,灵活多变,而且善于兵法布阵等,龙且在潍水上布阵,想渡河攻打韩信阵营,而韩信早就看透了一切,于是命士兵装了几万袋的沙子围在河流的上游,堵住河道,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次日两军交战韩信却逐渐弱于龙且,处于下风,逼得韩信节节败退。 此时的龙且想趁势追击,正当大部队准备渡河的时候,韩信命人把堵在河道上的沙袋移了过去,瞬间滚滚河水冲走了很多龙且的士兵,一时间军队大乱,韩信趁此主动出击攻打,而龙且也在战乱中被杀。

这场战争也是楚汉之战的一个转折点,丢掉齐国,令项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最终无奈只能与刘邦议和。龙且败给韩信,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傲慢轻敌,主要也是遇到了韩信这个强大的对手,注定会失败。


龙叔话历史


潍水一战,是楚汉相争期间韩信打出的一场经典战役,在此战中,韩信设计用水阻断龙且后军,以多打少,阵斩龙且,大败楚军。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大将,随项羽东征西讨,能征善战,而且救援齐国的时候,带领的是二十万精锐楚军,然而,面对远道而来的韩信,却为何如此轻易地就败了呢?

历史上有关西楚霸王手下的大将记载很少,我们都知道霸王项羽是如何神勇,然而要说他手下的大将龙且,到底其军事能力如何,就很难有一个定论了。

但公元203年,在英布背叛楚国得时候,项羽就派了龙且前去追赶,龙且和英布两个人之间大战三百回合,最终龙且将英布击败,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英布是当时的名将,武艺高超,声望名誉不是龙且可以比拟的。再加上龙且与曹咎、周殷三人并列为楚国的大司马,可见他在项羽帐下绝对是重量级的人物,属于第一梯队的重臣。

而潍水一战,一交手就败给了韩信,我们可以把他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骄傲自大”“迷信武力”

公元前203年,韩信趁齐国放松警惕、毫无防备之际,对齐国发动突然袭击,从历下一路打到齐国都城临淄。韩信攻下临淄后,又趁势向东追赶齐王田广。田广向项羽求救,项羽派龙且统兵救援齐国。于是,龙且与韩信在潍水爆发大战。这一战,史称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前,有宾客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拼死战斗,锋芒锐不可当。而齐、楚两军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心腹大臣去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已丧汉军之手的城邑民众听说自己的君王还健在,楚军前来救援时,必定都会反叛汉军。汉军客居在远离本土二千里的齐地,如果齐国的城邑全都起来反叛它,汉军势必无处取得粮草,这样即可以不战就使他们投降了。”

不得不说,这位宾客很有谋略,分析了三点楚军必胜的原因,还给出了击败韩信的方法:

第一、虽然已经攻破赵国、燕国和齐国,但是韩信属于孤军深入,而此时汉朝本部大军正被楚王项羽围困在荥阳,所以韩信并没有什么援军;

第二、齐王田广虽然已经流亡,但是他的威信还在,要是让他召集已经被韩信攻克的城池共同抵抗韩信,齐国与楚国里应外合,韩信便会陷于被动;

第三、汉军是客场,没有援兵、缺乏粮草;

这个宾客的意思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出兵的必要,等他内耗就行了。但是龙驹的骄傲自大让他听不进去: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也。

如今的韩信已是刘邦集团的大将军,不仅帮助刘邦成功还定三秦,还在不久前接连消灭魏国、赵国、收降燕国,岂能把如今的韩信与当初的韩信相提并论?龙且以此认定韩信“易与耳”、“不足畏”,显然犯了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以及用老眼光看人的经验主义错误,从而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而且他还贪功冒进,最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十一月,龙且、韩信两军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

龙且见韩信战败逃回,十分得意,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于是亲率大军渡潍水追击韩信。龙且不愧是项羽手下的猛将,追击之时,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领着少量的兵卒率先渡过了潍水。

龙且的先头部队刚刚渡过潍水,韩信立刻下令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积聚了一夜的大水立刻奔泻而下,惊涛拍岸,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

龙且原本有二十万兵力,在数量上远胜于韩信。但此时,韩信只用了一河之水,便让龙且的兵力优势瞬间化为乌有。不仅如此,由于龙且的大部队都被河水阻在对岸,跟随龙且渡过潍水的士兵太少,韩信反而在局部上拥有了兵力之优势。

韩信驱动优势兵力迅速反击,终于杀了龙且。在龙且被杀时,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只能望洋兴叹,却无能为力,待他们看到龙且被杀后,全都作猴孙散。龙且死,楚军散,齐国也丢失了。这场战争中,二十万楚兵除了一部分战死之外,其余悉数被韩信俘虏(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龙且终于为他的狂妄自大和迷信武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一战,给楚军造成了重大打击,不仅损失大量生力军,更重要的是,得力大将龙且的战死,导致齐国的丢失,令项羽从此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最终只能无奈地被迫以鸿沟为界,与刘邦议和,项羽不可避免地进一步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汉史谈,带你走进真正的历史!


大汉史谈


龙且从小跟项羽一起长大,并且项羽一起义他就跟着项羽。所以项羽对他十分信任并亲近。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项羽对他格外器重,视他为臂膀。但是他却在潍水一战败给了韩信,直接导致了楚汉形式的大逆袭。

公元前203年,韩信对齐国发动突袭,十月韩信攻下齐国都城临淄。韩信攻下临淄后,又趁势向东追杀齐王田广。田广向项羽求援,项羽派龙且率领20万精锐救援齐国。十一月,龙且和韩信在潍水对阵,随后爆发了影响楚汉形式的重要一战潍水之战。

但是龙且手握20万大军,又刚刚打败英布,可以说士气正盛。而韩信只有五万兵力,按理来说龙且胜算大很多。但是龙且最后兵败被杀,二十万大军伤亡殆尽,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其实龙且失败是有原因的,他败的一点都不冤枉。

潍水之战前有人给龙且献策“让齐王派人去招抚那些已经失去的城邑,让那些城邑的百姓起来反叛韩信,韩信就得不到补给,这样就能不战而让他们投降”。但是龙且却说自己了解韩信,认为一个寄食于漂母还受过胯下之辱的人不足为惧。他直接否定了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认为让韩信不战而降,不能提现自己的功绩。龙且这样已经犯下了兵家大忌“轻敌”而且还“贪功”,已经也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其实韩信并不是龙且眼里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他是一个深懂兵法谋略的军事家。早在两军对阵潍水的时候,韩信已经命人连夜用沙袋堵住潍水的上游。随后他才率领一半的渡河去攻打韩信,随后假装战败,往后败退,骗龙且过来追。

龙且果然上当,大笑道“韩信果然胆小如鼠”。于是他亲率大军渡河追击韩信。龙且的先头部队刚渡过潍水,韩信就令人挖开潍水上游的沙袋。一时间大水奔泄而下,龙且的大部队被阻断没法过潍水,楚军一时间大乱。因为渡过潍水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楚军,韩信迅速组织反击。最后龙且被灌婴手下丁复斩杀,而潍水对岸的楚军主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主帅被杀,而无能为力。龙且被杀后,楚军大乱。韩信乘胜追击,活捉齐王田广,楚军二十万精锐也几乎全军覆没。

潍水一战成了楚汉之争的转折点,项羽赔了夫人又折兵。潍水之战,不仅让项羽痛失爱将,更是促使得后来项羽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钱钱他爹


龙且楚汉战争时期楚国大将,自幼就和项羽相识,项羽起兵时跟随项羽征战南北深得项羽的信赖。

彭城之战刘邦损兵折将,战场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于是刘邦把目光投到的位于项羽战略侧后方,距离楚都彭城不远的齐国。他派遣韩信、曹参和灌婴从后方攻打齐国,欲借齐国之地从后方牵制项羽,达到两面夹击的战略。

齐国抵挡不住韩信的进攻,就向项羽求救。项羽考虑到齐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战略地位重要,就派大将龙且和周兰率领20万楚军援助齐国。楚、齐军会和后摆开阵势隔潍水与韩信军队对峙,韩信趁着夜晚,命令军队在潍水上游垒坝堵截河流。

第二天拂晓时分,韩信把一部分人马埋伏在潍水岸边,自己亲率一部分军队向潍水对岸的齐楚联军进行挑战。龙且率领大军迎战,韩信假装败走退到事先设伏的地方,当龙且和周兰带领前锋部队杀到潍水西岸,后续部队刚渡到一半时,韩信命令早有准备的上游士兵挖开水坝,迅速暴涨的河水把齐楚军队分割在潍水两岸首尾不能相顾,正在渡河的士兵被大水冲走,渡过潍水的龙且军队则被事先埋伏好的汉军击杀,没渡过潍水的楚军见龙且被击杀群龙无首则迅速溃逃。

龙且潍水的兵败,一方面使楚军损失惨重,另一方汉军两面夹击项羽的构想成为相识,楚汉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转折。对于原本处于优势的龙且却兵败,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是龙且贪功轻敌。

1、良策不用

《史记》中有记载,说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有人向龙且建议“汉军远途前来作战,士兵们都尽心尽力,军队锐不可当。而楚军基本是本土作战,离家近,一心挂念着家室,这样也就很难取胜汉军了。最好的办法是先不和他们在正面作战,而是坚守阵地,让齐王派人拿着信物潜入齐国告诉齐国人齐王还活着,正和楚军前来营救他们,让他们起来反抗汉军。汉军原来故土作战,粮草供应就必然成了大问题,楚军就可以不战而胜了。然而龙且却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2、贪功轻敌

对于他人一针见血的计策龙且没有采纳,反而说:韩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本领,自己对付他简直太容易了。自己率领大军前来救齐国连仗都不敢打,而用别的计谋来降服韩信,这不能显示出他的本领,体现他的功劳。 如果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打败韩信,自己还可以得到半个齐国的赏赐。

3、轻敌冒进

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知道韩信当时有多少兵,从韩信能够打败强大的齐国,又能和齐楚联军处于对峙的局面,显然即便韩信军队没有龙且多但也不会差太大,况且韩信一方还有曹参和灌婴,此二人都是汉时的名将。再者两军隔河对峙,对于作战地形龙且事先当是要有所考察的。韩信能利用地利在上游筑坝截流,河流水势大减这应当是十分明显的。然而当韩信率军进行挑衅时龙且面对韩信的挑战十分高兴,对韩信假装败退也没有丝毫的怀疑就冒然率军追击,这实在是轻敌之举。


博史鉴行


话说进入楚汉争霸的后期,考虑到正面交锋效果不明显,主线战场线长面广,项羽决定转变思路,从支线战场找突破口。

楚汉相争支线第四场战役,也是最后一场的潍上战役因此拉开了序幕。

而韩信为了立功,听从部下蒯彻的建议,硬是不听从郦食其和平解决齐地问题的建议。齐王田广把“妖言惑众”的郦食其扔进了油锅,然后把橄榄枝抛向了项羽。

项羽自然接受了齐王田广的好意,双方重归于好,很快进入了蜜月期。因此,面对韩信对齐地的步步紧逼,步步蚕食,项羽尽管“终日奔波,憔悴不堪”,但却没有坐视不管,马上决定抗汉援齐。

考虑到韩信是位杰出的军事家,自从关中出兵以来,鲜有败绩,这一次项羽派出了自己最为得力的干将龙且做主帅,外加虎将周蓝、项冠为副帅,并且给了他们二十多万楚军。单从这一点来看,也足以证明项羽对这场战役的重视。

龙且在项羽手下和钟离眛并称为“绝代双雄”,可谓战功累累。

在项梁时代,项梁率革命军支援齐国,和秦军主力决战于东阿,龙且就是急先锋。他一骑绝尘,势不可当,如入无人之境,威武之气震慑住了敌军,为革命军大胜利立下了头功。这一战,龙且名声大震。

在项羽时代,英布背叛项羽投奔刘邦,龙且挂帅出征,在淮南打得不可一世的英布满地找牙,最终狼狈地逃回了刘邦的大本营。这一战,龙且声名远播。

而这一次龙且一到齐地,就得到了齐王的热情接待。他们两军一联手,顿时琴瑟相合,人声鼎沸,士气高昂。

韩信本来顺风顺水,正要把齐地踏平在自己的脚下,突然听说楚军最为得力的猛将龙且来了,心里顿时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凭他在赵地临时征集的那点兵,怎么能和龙且的二十多万大军相比呢?韩信不禁有点畏惧了。就算他本领再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行军打仗,如果手中没有兵马,你就算有千万妙计也白搭。

在这一仗开打前,韩信还做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马上向刘邦请求派兵支援。面对韩信的求援,刘邦犯难了。眼下他正被项羽压得喘不过气来,要是派兵去支援,那么自己这边的兵力就会严重不足。

正在这时,张良出场了:“大王,我军现在有这条深涧做屏障,楚军一时半会儿还攻不过来。大王可以放心派兵去支援。”

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派曹参、灌婴两员大将带领数万人马秘密出发了。

韩信在得到了两员猛将的支援后,信心大增。汉军与楚军也随即在潍水边正式对垒。

交锋之前,龙且手下有个门客献出了一条妙计,可助楚军以逸待劳,大挫汉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门客向龙且进言道,“汉军人数虽少,但挟平魏灭赵之威风远道而来,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就像拧成的一股绳,锋锐难挡。而我们楚军和齐军虽然人多,而且是本土作战,但离心离德,各怀心事,就像貌合神离的夫妻,毫无斗志。因此,我们虽然占据天时和地利,却失去了人和这个重要条件,一旦打起仗来,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龙且点点头,皱眉问道:“那该如何是好呢?”

“避其锋芒,击其隋归。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一来,我们要让汉军找到不拼命的目标,二来要走群众路线,联合发动齐地的广大百姓,共同保卫家园。这样一来,韩信在齐地非但没有立足之地,还没有供粮之道,不出几个月,汉军便是瓮中之鳖了。”门客回答。

都说高手在民间,此话果然不假。这样的高论如果龙且采纳了,纵使韩信有三头六臂,齐地也注定是他人生的滑铁卢了。而如果是这样,龙且或许可以凭借一人之力,扭转整个楚汉之争的格局。

然而,事实上,龙且想都没有想就直接拒绝了这个建议,原因是龙且对和韩信这场大战充满了信心。

龙且在拒绝部下的妙计后,马上磨刀霍霍,厉兵秣马,等着与韩信面对面地决一死战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潍水对岸的汉军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对韩信的突然消失,龙且迷惑了:是渡过河“乘胜”追击汉军,还是继续留在老窝观察敌情呢?

不过,龙且的犹豫一闪而过。他本来就没把这个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放在眼里,现在看到他突然撤军,第一反应就是认为韩信因为害怕逃命了,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追击。

龙且立功心切,但他的部将却很清醒。副将周蓝尽职尽责地劝说道:“韩信素来诡计多端,他突然退兵肯定有诈。如今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坚守不出。”

然而,龙且当时充分体现了作为项羽最为得力大将的“项氏风格”——刚愎自用,他不顾众将的劝说,马上率兵渡河去追韩信。

追到潍水中央的龙且居然没发现河水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特别浅,居然骑着马就可以蹚过河去。他手下部将周蓝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还没来得及说,龙且就已经一马当先地渡过了潍水——他要生擒韩信立战功。

周蓝没办法只得追随龙且而去,然而,他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楚军的大部队正走到河中央时,突然听见“哗啦”一声,洪水像猛兽一样猛扑过来,顿时泛滥成灾。这下楚军就是想逃也来不及了,数万人马顿时被河水冲走。

这真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啊,它不但冲走了众多楚军,还把楚军一刀两断地隔离在潍河两岸。岸东的大量楚军,这时候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阻住了去路,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河西的主将龙且和周蓝。

此时,岸西只站着龙且和周蓝等孤零零最先渡过河来的一两千士兵。他们望着身后泛滥成灾的洪水,已是弱不禁风,瑟瑟发抖。

龙且再笨也知道这没来由的河水肯定不是自然灾害了。这的确是韩信事先安排的,他连夜叫士兵用空粮袋装好沙子,堵住了河上游的水。韩信渡河去,只是为了引来龙且这条大鱼而已。等他一过河,上游就开始放水。

洪水泛滥成灾,是天灾,更是人祸。我们不得不佩服韩信,他果然是“打水仗”的高手:打章邯是靠白水河水淹城而胜,打陈余是靠背水一战而胜,此时打龙且又是靠半渡击之而胜。

最后,龙且被斩杀,周蓝被生擒。随后,韩信率大军直捣城阳,将齐王田广、齐相田光生擒在手。而刘邦派来的两位援军将领曹参和灌婴也不负众望,曹参挺进胶东,击溃齐国大将田既;灌婴进军嬴下,斩杀齐国名将田横。

不久,齐国彻底被汉军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