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扉曳殇


自古帝王多情而又无情,后宫三千,他可以对谁都有情,一转身就可以忘了。

哪怕卫子夫当了他38年的皇后,陪伴了他49载,在江山面前都是无足轻重的,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帝王家父子兄弟相残是常态,又何况在古代地位极低的女子?哪怕贵为一国之母,生死之间不过帝王一念。




卫子夫从一介歌姬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后,一生贤良,倘若没有“巫蛊之祸”,她的一生也算圆满,虽然在年老色衰后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但是奢求帝王的爱本就是不靠谱也不值得的。


都说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可惜晚年却是糊涂,在高位待久了总觉得有人要害朕,越是逼近年迈死亡的关口,越是对权力看的紧紧的放不下。


因为汉武帝一时的疑心,”巫蛊之祸“出现,这场人为的祸事牵连数万人,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卫子夫的两个女儿,和姐姐公孙敬一家,卫青之子卫伉全都命丧黄泉,这场祸事虽说是小人针对太子进行诬陷,但是死了那么多卫氏一族的人,让人不禁怀疑汉武帝真的只是受江充等人的蒙蔽吗?


“巫蛊之祸”动摇汉朝国本,直到汉武帝幡然悔悟后,调整国策,才免于让大汉王朝走向倾塌,汉武帝下“罪己诏”,建思子宫,却从未提起过卫子夫,卫子夫当年在深宫自缢而亡后,连埋骨之地也是匆匆。

也许汉武帝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曾想起这个贤良的皇后,想起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卫青和霍去病,会觉得心中有愧吧。

但是这份愧疚一个时辰不能再多了,帝王一生经历过太多女人,无论是陈阿娇,卫子夫还是晚年最宠爱的钩弋夫人恐怕都不能让汉武帝有太大的波动。


闲话茶馆


汉武帝这个人,生性十分的残暴,他真的是六亲不认,谁都敢杀的一个主。

他杀宰相,杀大臣的事情,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只说他逼死皇后卫子夫,逼死太子刘据的事情吧。

要知道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一个宠幸的女人。

当初,汉武帝是在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看到的卫子夫,汉武帝看到这个鼎级美女的时候,就把卫子夫给临幸了。

临走之前,汉武帝就把卫子夫给带到了宫里。

可是,当卫子夫到了宫里之后,汉武帝又把她给忘了。也就是说,一年多的时间里,卫子夫都没有见到过汉武帝。

到了一年之后,汉武帝要清理宫中多余的佣人、妃子的时候,他再次见到了卫子夫,然后才想起卫子夫这个美女来。

这一次汉武帝就把卫子夫给弄到了自己的身边,卫子夫因此得宠了。

因为汉武帝宠爱卫子夫,所以他也把卫子夫的姐姐以及弟弟给弄到了宫里,还把他们都给封了官。

卫青就是因为裙带关系,当上的大将军然后开始打匈奴的。

说真的若是没有卫子夫,汉武帝肯定也不会发现卫青的军事才能。

你看,汉武帝就是这样的一个爱屋及乌的男人。他爱你的时候,把你们全家都给宠上天。可是,他要是恨你的时候,他也有可能把你全家给灭了族。

到了汉武帝晚年,卫子夫早已失宠了。毕竟这时候卫子夫早已经年老色衰了,她再也抓不住汉武帝的心里。

可是,这时候的卫子夫依然是皇后,毕竟他为汉武帝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刘据。她的这个儿子也被汉武帝立为了太子。

可是,刘据晚年的时候得罪了一个叫江充的酷吏。

正是这个酷吏的使坏,让太子刘据和卫子夫接连倒了霉。

江充就是汉武帝晚年十分宠爱的一个酷吏。

可以说皇家的大小事情,汉武帝都是安排给江充来处理。

就这样太子刘据做的违法的事情,被江充知道了,江充就全部告诉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肯定会指责刘据的,刘据因此而忌恨江充,久而久之两人的矛盾就加深了。

正好,在汉武帝让江充查宰相公孙贺家的巫蛊之祸的时候,江充对太子刘据下手了。

因为江充知道,只要是在武帝朝,卷入到巫蛊之难的人,肯定是活不了的。

对于江充说,只要扳倒了太子刘据,江充就不用担心刘据日后当了皇帝,然后在处理自己,甚至是杀了自己了。

江充告诉汉武帝,诬告太子刘据在家里弄巫蛊,诅咒汉武帝早死。

太子刘据因为害怕,就和母亲卫子夫商议了一下,要不要把江充给杀了。

卫子夫为了维护儿子的利益,就支持刘据先把江充给抓了。结果江充被刘据给杀了。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就以为太子刘据要造反,所以,他就派人来镇压了。

刘据败逃,最终死在了逃跑的路上。

汉武帝因为太子刘据事件,就把卫子夫的皇后之位给废掉了。卫子夫受不了死了儿子,又废除后位的屈辱,所以就选择了自杀。

那么汉武帝有没有因为卫子夫的死,而感到后悔呢?

这从后来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刘据是冤死的时候,发的《罪己诏》就可以看出,他肯定后悔了。

但是,他是帝王,他后悔了又不能表现出来。毕竟天底下谁都有可能做错事,唯有皇帝是不能做错的,即使皇帝真的错了,你也不能说他错了。


史学达人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以后,不久就后悔了,并且对这件事展开了追查。对造成太子死亡的人,都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夷灭了江充三族,将另一个陷害太子的苏文烧死。那些曾经因为在“巫蛊之祸”中升官的人,不但被夺官,而且纷纷被族灭。

同时,汉武帝非常痛心和思念自己的儿子,专门修建了思子宫。同时,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望思之台。古人迷信,认为这样可以把逝去的人的灵魂重新招回来。由此也可见,汉武帝对误杀儿子这件事多么后悔,心里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思念。

(卫子夫剧照)

那么,同样在“巫蛊之祸”中自杀的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对她有没有思念之情呢?后不后悔自己鲁莽的做法,造成卫子夫的自杀呢?

史料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记载,我们从史料中并不能查出这点。不过,就算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这件事我们依然可以做出明确的推断。

照一般的理解,汉武帝应该不会思念卫子夫,不会后悔造成卫子夫的自杀。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汉武帝虽然盛宠卫子夫前后长达15年,但是,自从汉武御遇到王夫人后,他对卫子夫的宠幸就断了。此后,汉武帝又接着宠幸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赵婕妤等人,再也没有宠幸过卫子夫。

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卫子夫年老色衰了。这也是古代皇帝的真实情况,他不可能再宠幸一个年老色衰的后妃。

因为汉武帝在此后长达33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宠幸过卫子夫,按照一般的情况来判断,就算是汉武帝的问题,造成了卫子夫的自杀,他也不可能再思念卫子夫,不可能后悔。

(汉武帝剧照)

不过,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汉武帝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认为他其实是很怀念卫子夫的,心中肯定也是很后悔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卫子夫自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汉武帝并没有废后。

汉武帝是不是废了卫子夫皇后之位的问题,曾引起后世激烈争论。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汉书》中有一句“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这句话似乎意味着卫子夫当时被汉武帝废了皇后之位。

不过,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件事进行了辩驳,他们认为,一是史书并没有卫子夫被废后的记载。皇后被废是大事,史书绝对不可能不记载。二是“卫思后”是后来汉宣帝给卫子夫上的谥号,从古至今,废后是没有资格上谥号的。

史书所记载的,只是因为卫子夫把自己的军队给了刘据,因此汉武帝派人收了卫子夫的“皇后玺绶”。收了卫子夫“皇后玺绶”,只是汉武帝觉得卫子夫滥用职权,并没有要废后的意思。后来卫子夫自杀后,汉武帝也没有对卫子夫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由此可见,汉武帝其实并没有太怪罪卫子夫。

事实上,汉武帝虽然不再宠幸卫子夫,但他对卫子夫却是相当尊敬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卫子夫“谨守后德”,尽管汉武帝宠幸别的妃子,但是她并没有像当年的陈皇后一样,表现出嫉妒之心。这一点,是让汉武帝非常满意的。

所以,尽管卫家因为势力庞大,专擅朝廷,汉武帝杀了不少卫家集团的人,但从来没有怪罪过卫子夫。

(刘据剧照)

二、汉武帝没有再立后。

卫子夫自杀后的,汉武帝再也没有立过皇后。这种做法,与对待陈皇后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卫子夫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和别的嫔妃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后来,汉武帝在确定了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后,他竟然逼迫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赵婕妤自杀。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的心是相当狠的。为了江山社稷,为了自己的儿子,完全不会顾及和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女人的感受。

比较一下他对待卫子夫的做法,可见,他对待卫子夫是非常好的。他后悔自己造成刘据自杀,肯定也会后悔造成卫子夫自杀。


张生全精彩历史


汉武帝虽然是一代雄主,但是他从来都是只改错,不认错;对于夫妻感情,他历来都是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一代佳人卫子夫死了,汉武帝当然有所心痛了;一代贤后卫子夫死了,汉武帝当然后悔。后来汉武帝将奉命捉拿太子的丞相刘屈髦酷刑处死,又下《罪已诏》表示后悔,最后还建了一个思子宫来表达对太子的追思。太子是卫子夫的儿子,卫皇后也是因为太子事件而被逼自尽的,汉武帝建思子宫自然也表达了对卫子夫无辜而死的悔恨!

汉武帝为了登上皇位,他娶了自己的表姐陈阿娇为妻,在陈阿娇父母的帮助下汉武帝才当上了皇帝。陈阿娇的母亲的是大长公主刘嫖,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婴的后代陈午,汉武帝娶阿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金屋藏娇”。当然最后汉武帝确实建了一个金屋安置阿娇,他将阿娇打入冷宫中等死。后来汉武帝在大姐平阳公主家看上了舞姿优雅,容颜绝世的卫子夫,并在皇车上宠幸了卫子夫。此后一年汉武帝都没有再宠幸卫子夫,几乎将她忘记了,在遣散年老宫女的时候,卫子夫再次见到了汉武帝,二人旧情复燃,卫子夫受孕生子,得到汉武帝的宠爱。

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后,连续生了几个孩子,十年间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其中男孩名为刘据,也就是后来的戾太子。陈阿娇跟汉武帝相处数年,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见卫子夫一个低贱女子先生了一个男孩,十分震怒,于是派人抓捕卫子夫的哥哥卫青,此事激怒了汉武帝,因此阿娇被废后打入冷宫中雪藏。卫子夫得势后,卫青与霍去病也跟着得势,两人统率汉军远击匈奴,多次击败强大的匈奴,成为帝国双璧!卫子夫家族的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大的外族势力,太子党已经形成,尽管卫子夫没有吕后的心思,但是汉武帝还是感觉到了皇权的威胁!

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也因病去逝,汉武帝认为扳倒太子党的时机到了,于是汉武帝指使酷吏江充罗织罪名处死丞相公孙贺。这个公孙贺是卫子夫姐姐的丈夫,同时被处死的还有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江充见汉武帝连自己的女儿都舍得处死,于是将手伸向太子一党,太子刘据引兵相抗,最终兵败自尽,子女也被杀。皇后卫子夫见儿子兵败自尽,汉武帝又收回了她的皇后印绥,于是选择自尽而终。事后汉武帝知道了江充的阴谋,按汉武帝本意,他只是想打压太子党,并不想杀太子与皇后;江充将事件扩大,导致汉武帝骨肉相残,夫妻分离。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又建思子宫追思太子。卫子夫被谥号为“思”,号孝武思皇后,也体现了汉武帝对卫子夫的追思。


大秦铁鹰剑士


卫子夫是自杀并非被汉武帝处死 汉武帝需要后悔吗?

1、太子刘据起兵,是得到卫子夫同意的:

“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

2、汉武帝只是派人收缴皇后玺印,预备废后,并无处死之意:

“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

3、卫子夫是在刘据兵败而逃、汉武帝收缴皇后玺印后自杀,和汉武帝无关。

以卫子夫38年作为皇后的经历,汉武帝最多是废了卫子夫的皇后之位,不一定会处死卫子夫——处死一个38年的皇后,影响太大。

4、汉武帝立汉昭帝刘弗陵而杀其母钧戈夫人,未必不是吸取卫子夫同意太子发动卫士、打开甲库等起兵行为。

如果卫子夫不同意,刘据无法起兵,江充未必死,事情也就没有到达不可收拾的地位。

总的来说

刘据能够成功起兵、杀江充,和丞相军在长安作战,正是因为卫子夫同意太子刘据开甲库、调遣宫殿守卫。

太子刘据兵败被杀、卫氏被族灭,固然有刘据恐惧不信任汉武帝的原因,也有卫子夫不信任汉武帝、意图以儿子巩固地位有关。没有卫子夫同意刘据开甲库、调遣卫兵,刘据只是一场小打小闹。

随着时间的转移,汉武帝可以以父子之情原谅太子刘据,但未必原谅这个毁了儿子刘倨的女人,更别谈后悔、愧疚。

推波助澜,就是卫子夫在巫蛊之祸中的作用,哪怕是无意,或者没有预期到后果。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汉武帝刘彻小时候见到的女人都是极厉害,极霸道的女子。

祖母窦太后自汉文帝开始参与朝政,到儿子汉景帝这里她把持朝政多年,她是一个精明强干,老辣厉害,有非常健康的女子。她熬死了丈夫也熬死了儿子。在汉武帝继位初期,她依然把持朝政。

窦太后反对汉武帝的新政,她以雷霆手段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导致二人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鼢被免职。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汉武帝所推行的新政全部被废除。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在汉武帝登基后,也开始辖制汉武帝。暴露了她厉害的一面。

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含着金钥匙出生,深受父母喜爱。汉景帝也非常信任刘嫖。刘彻能当上太子,并且顺利继位都与刘嫖有莫大关系。如果没有刘嫖,窦太后就会让她的小儿子当皇帝。

刘嫖对刘彻登基有功,难免霸道一些。

汉武帝的皇后阿娇,倚仗母亲馆陶公主,有骄娇二气,汉武帝最初很宠她,金屋藏娇。可是陈皇后生性骄横善妒,虽独享宠爱却始终没能生孩子,汉武帝越来越受不了阿娇的骄横跋扈与善妒。

卫子夫与上述几个女人不同,她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对汉武帝温柔体贴,从未干涉朝政。因此汉武帝很宠卫子夫。封她为皇后,她的儿子刘据为太子。

因巫蛊之乱,卫子夫的亲人被害一大批。姐夫公孙贺,外甥公孙敬声被处死灭族,女儿诸邑公主,外甥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卫青家被抄家。女儿卫长公主之子被害。

后来儿子刘据自缢身亡,刘据的三子一女,全部遇害。只有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幸存。

儿孙死亡的消息传到宫中,卫子夫自杀身亡。

儿孙死亡两年后,汉武帝醒悟了,他后悔了。

汉武帝派人在刘据死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汉武帝是否思念卫子夫,没有资料可查。

也许汉武帝已经忘记了那位美丽温婉的女人——卫子夫!

夫妻恩爱的最终归宿是生同衾死同穴。汉武帝的茂陵里不见卫子夫,只有李夫人!

也许汉武帝还爱着那位舞姿轻盈,顾盼生辉的女子——卫子夫,因为汉武帝的陵墓里没有任何女人。李夫人是被霍光迁进茂陵的,属于陪陵,没有与汉武帝合葬。

卫子夫自杀之后,被黄门用小棺材草草埋葬在桐柏园,没有谥号,没有葬礼,也没有庙祭。如果不是她的重孙子刘病已登基为汉宣帝,卫子夫的坟墓也许已经淹没在黄土垄中。汉宣帝给卫子夫加了谥号“思后”。扩建思后陵。

卫子夫在宫中生活49年,任皇后38年。汉宫中高贵,倾国倾城的女人,在决定用白绫结束自己生命前,她对汉武帝是绝望?亦或是不舍?

如今曾经的绝代佳人,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


润杨阆苑


当汉武帝终于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他自己终究不能摆脱死亡的命运,卧在病榻上的他在夜深人静之时肯定会想起“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的誓言,肯定会想起在他鲜衣怒马的十八岁首次在平阳公主家遇到能歌善舞的卫子夫。他当然也会想起他二十八岁时,卫子夫给他生下第一个儿子刘据之时的欢乐。

同时他也忘不了陈皇后最终被废,卫皇后子夫和太子刘据最终被迫自杀。

对于太子刘据之死,汉武帝曾经明确地表达过他的后悔,除了修建思子宫和归来王思之台以外,他还对曾经参与陷害太子刘据的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比如汉文帝之时就已经废除了夷族株连的刑法,但汉武帝破例在陷害刘据的罪魁祸首江充身上恢复,江充最终在被刘据处死之后又被汉武帝夷三族。汉武帝还仿照刘据烧死胡巫的行为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上。曾经参与追杀太子的人最初被奖赏和提拔,汉武帝醒悟之后又将他灭族。参与诬陷太子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被灭族(他本人逃亡匈奴),丞相刘屈氂被腰斩并灭族。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汉武帝对皇后卫子夫之死感到后悔,因为他对干预政治的女性似乎没有一点感情,其突出的代表便是前皇后陈阿娇、自己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皇后卫子夫以及汉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等等。

在处死钩弋夫人之前,汉武帝曾经对左右大臣表示“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而司马迁更是在《史记·外戚世家》中毫不掩饰地写道:“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这也就说明,即便是汉武帝可能对卫子夫等嫔妃产生过怀念之情,但是他依然不会感到后悔,因为在汉武帝心中,除掉她们是安定刘氏江山的必要选择之一。


国史通论


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死后没后悔不知道,但对太子刘据的死是后悔了的。



汉武帝刘彻打小就是一个情话王子,四岁时一句“若得阿娇作妇,当得金屋贮之也。”不仅把自己的表姐陈阿娇哄得开心不已,更是把自己的姑妈,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哄得笑的花枝招展。可即使是金屋藏娇这么美的情话也是一场政治联姻,成为皇后的陈阿娇却一直不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宫寒。

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虽然说陈阿娇和刘彻是青梅竹马,可骄横刁蛮的陈阿娇日渐让刘彻觉得厌恶,而身为皇帝丈母娘的馆陶公主把控朝局也让刘彻觉得不能容忍。这时候贤良淑德的卫子夫就进入了汉武帝的眼里。



卫子夫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府里的一个歌姬,一天祭祀完鬼神的汉武帝去平阳公主家做客,平阳公主为他大摆宴席,席间有歌舞助兴,就这样汉武帝对其中一个小歌姬一见钟情,那人就是卫子夫。平阳公主对此喜闻乐见,当即让卫子夫收拾东西跟着刘彻进宫了。秦汉时对于女性的婚姻状况和出身地位没有特别大的要求,刘彻的母亲王娡都是二婚嫁给皇帝的,于是在陈皇后因为滥用巫术被废后,卫子夫当上了皇后。



卫子夫是一个贤惠无比的女人,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而且君王多薄情,年老色衰的卫子夫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爱,汉武帝开始有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宠妃,比如钩弋夫人,李夫人,他对卫子夫只剩下尊重。作为一个汉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李夫人无疑是成功的,她的那句“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爱驰而思绝”一直被人们讨论,而晚年病重后不准汉武帝探视更是让她成为了汉武帝心中的白月光,死后和汉武帝一起合葬于茂陵。



卫子夫为刘彻生下皇子刘据,汉武帝对这个29岁才生的长子非常看重,出生便命人写了《皇太子赋》,表明这个儿子的地位。在巫蛊之祸结束后,知道真相后的汉武帝对于刘据的死非常惭愧悔恨,更是修建宫殿,命名为思子宫表达对太子的愧疚。

可汉武帝对于卫子夫的死是没有什么波澜的,至少史料上没有记载。太子刘据因为被汉武帝的宠臣江充陷害在巫蛊案中丧生,因为巫蛊之祸牵连而被废后的卫子夫为了保存自己和太子的荣誉清白上吊自杀,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上吊自杀的皇后。卫子夫死后被草草的葬在桐柏,等她的曾孙刘询也就是汉宣帝登基后才重新按皇后的礼制厚葬她。



汉武帝刘彻在卫子夫死后应该没有后悔,因为卫子夫之死可能是其一手造成的。因为卫子夫的得宠,卫氏一族风生水起,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更是丰功伟业,而汉朝因为吕后这个前车之鉴非常忌讳外戚干政。而卫家一门在当时足可以动摇汉室根基。在巫蛊案水落石出后,汉武帝为刘据修建思子宫来寄托哀思之情,可却并未为卫子夫做些什么,甚至都不曾好好厚葬她,相伴那么多年的皇后,汉武帝却不替她平冤昭雪,实在是让人深思。

卫子夫的一生很是传奇,也许她曾经得到过刘彻的爱情,但死时的她却没有被刘彻爱的,甚至有可能她的死都是一场政治阴谋。


宝阿宝呀


无论是通过一些历史资料,还是通过影视剧去了解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间的这段感情, 都会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卫子夫出身寒微,在封建社会中其实这样的女性是无法有太大的上升空间的,但是她却偏偏成为了一国之母,而这些荣耀都是汉武帝给予她的。可是卫子夫的悲惨结局也是因为汉武帝,卫子夫是在悲愤中自杀身亡,汉武帝后来也了解到是自己冤枉了卫子夫,对此,汉武帝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在评价汉武帝的时候,其实可以将他的人生分成两个部分来看,早年的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也是我国汉朝时期伟大的帝王之一。可是在他晚年时期,他的很多做法都和年轻时有很大的差异,也许是因为年迈而对皇位产生了眷恋,也许是因为他过于追求享乐,所以导致他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判断。当年就有人利用汉武帝的这些变化开始在他跟前说卫子夫的坏话,后来还制造出巫蛊之祸这样的惨案,在巫蛊之祸发生后,卫子夫自杀身亡,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本是太子,也因为受到此案的牵扯而死去,太子全家无一幸免。当时汉武帝在处理此案时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他还连带惩处了几万名官员,还有无数百姓无辜被杀。

在巫蛊之祸结束后,汉武帝开始清醒过来了,尤其是在他亲眼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刘据的尸体被运送出宫外时,当时难过得不能自己,后来他就派人去调查整个案件,才发现卫子夫和太子都是被陷害的,汉武帝对此后悔不已。但是在这里需要了解的一点是,汉武帝的悔恨其实主要是针对儿子刘据的,而没有表现出对卫子夫的离世有任何悲伤。当然这也比较好理解,在卫子夫年轻时,汉武帝留恋她的美貌,确实给予了她很多专宠,还将身份低贱的卫子夫封为了皇后,卫氏家族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优待。可是后期卫子夫应该已经失去了汉武帝的垂爱,所以对于卫子夫的死,汉武帝虽然感到悲伤,但是应该远远不及对太子刘据的感伤。

另外从卫子夫离世后的安排也可以体现出来,卫子夫后来是被埋葬在城南,而不是茂陵,也没有给卫子夫任何谥号。如果汉武帝真的对卫子夫有不舍有悔恨,应该会厚葬卫子夫,他没有那样做只能证明他对此根本不在意。


江上孤舟


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死,肯定是后悔过的,但是绝对没有像普通人那么悔不当初、痛哭流涕过。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为什么说后悔过

1.跟卫子夫的死因有关

汉武帝晚年经常生病,所以经常疑神疑鬼。怀疑有人加害于他。结果在宫里有人扎小人,而上面的名字正是写的汉武帝的名字“刘彻”,于是他更坚信了别人加害他的事实。这时就被有心之人江充利用了。江充跟太子有过节而且当时刘彻已是晚年,考虑到如果太子继位将对自己产生威胁,于是他诬陷太子。太子也由于受不了被冤枉反抗的很厉害。直接杀死了江充,满城搜捕江充党羽,甚至追杀到了汉武帝的宫殿了。

江充党羽为了自保,告知太子谋反。历来王储事件最能牵动皇室的内部矛盾,当时刘彻年事已高,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太子要加害自己。于是将太子处死。卫子夫为了维护太子的名誉自尽。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到卫子夫虽然是自尽,但不是畏罪自杀,而是被冤枉无奈被逼自尽的。卫子夫当皇后期间尽职尽责,母仪天下,德行高尚。

在《外戚世家》所记载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赢得了太史令司马迁唯一的赞美。卫子夫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

2.得知太子被冤枉后的行为

汉武帝后续得知太子是被冤枉之后,将江充满门抄斩,并且将他身边的苏文绑在横桥上用火烧死,甚至将曾经对太子不敬的人也全部被杀掉。可见汉武帝此事是有着十分惭愧的心理的。而且在事件发生时汉武帝其实并没有下令处死卫子夫,只是去掉了皇后的头衔,收回了印玺,所以他对卫子夫还是有些顾念旧情的。

没有太过后悔的原因

1. 自古帝王最无情

自古帝王都是三宫六院、三妻四妾。到了汉武帝晚年卫青、霍去病已死,卫子夫也年老色衰逐渐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卫子夫。在卫子夫之后相继出现了李夫人、王夫人、赵婕妤、尹婕妤、邢夫人等互为争宠。对像汉武帝这样的事业型君王来说,女人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2. 得知真相的作为

在汉武帝得知巫蛊事件太子等人是被冤枉之后,虽然后悔不已,曾经下令修建思子台来缅怀太子,但汉武帝却没有再提过卫子夫,而且也没有给卫子夫任何追封,死后也没有要求与卫子夫合葬。

自古帝王最无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来看,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