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史学教材或民间演义中,对于东汉衰落的原因常常有一个关键词描述:“外戚宦官专权乱政”,但这具体是什么呢?至高无上的皇权怎么会旁落到外戚和宦官手中呢?

一、 强盛的东汉、孱弱的皇帝身体

公元25年,英明神武的光武帝刘秀,开创了东汉帝国,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结束,绵延195年。然而历史上或民间演义中,更多关注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的皇帝或王朝,东汉常常是被是被忽视的一个朝代。

1、东汉绝对是一个丝毫不逊色于秦西汉唐、强盛的大一统王朝。东汉的版图鼎盛时期达到了:580万平方公里,彻底平定西域,东抵大海,北到乌桓及河套。东汉的人口峰值到达6500万,中国的第一个人口高峰。东汉的经济和文化极其发达,都远超西汉时期的水平,造纸术、地动仪、麻醉术、伤寒杂病论等都是在这一个时期出现的。两次军事远征,尤其窦宪“燕然勒功”,彻底平定匈奴,完成了汉武帝都无法完成的任务。


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王朝经历了第一代皇帝刘秀的“光武中兴”、第二、三代皇帝的“明章之治”,在第四代皇帝汉和帝时期,达到了顶峰。然而,顶峰之后是滑落,外戚宦官专权也正是从汉和帝开始的。

2、孱弱的一系列皇帝

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皇帝

仔细研究东汉的皇帝传承谱,会发现: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经196年而亡,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11人,几乎占总数的五分之四,并且自汉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

虽说古代男子成熟较早,但对于皇帝这个职责重大、事物繁忙、对心机和阅历要求极高的角色, 一个小孩子也是难以应对的。

皇帝的羸弱、权力的真空,外戚和宦官轮番登场了。

二、 外戚宦官的专权从汉和帝开始

1、 汉和帝的皇位由来

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当时后宫斗争十分激烈,后来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皇后没有儿子,便亲自抚养刘肇,视如己子。

当时的太子,是宋贵人之子刘庆,也是窦皇后一步步的设局将宋贵人除掉,宋贵人所生的太子刘庆也被废掉。窦皇后把养子刘肇扶上太子之位。

公元88年,汉章帝病死,年仅10岁的刘肇继承皇位,为汉和帝。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剧照


2、 窦太后专权,重用外戚

窦太后花费了这么大的心机和努力,把刘肇扶上九五之尊的皇位,目的自然是为了保证自己作为一世皇后或太后荣华和权力。

丈夫去世、养子年幼,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人,所能依靠的自然是自己的娘家人了——外戚窦氏。

窦太后将政权牢牢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窦太后治理天下的本领还是不错的,北击匈奴、西拓西域、发展经济等,外戚团队里也是有优秀人才的。但滥竽充数、为虎作伥之辈也不少,弟弟窦景就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民怨极大。

3、 汉和帝依靠亲近宦官、反击夺权

权力是一味毒药,即使亲父子、亲兄弟,也难免刀刃相见,何况窦太后与汉和帝的养母子关系。随年龄的增长,汉和帝对把持朝政的窦氏越来越不满,不甘心做傀儡,伺机反击。

当时窦氏外戚掌握大权,朝中大臣依附窦氏颇多,况且窦氏对于汉和帝刘肇多重监控,汉和帝和外朝大臣也无法单独接近,汉和帝也认为朝中大小官员无不依附窦氏。这种困局下,刘肇只能依靠身边朝夕相处、信任可靠的宦官群体。不相信身边人,又能相信谁呢?

刘肇利用身边的亲近宦官,秘密联络正直的一批大臣,如中常侍、钩盾令郑众、清河王刘庆等,密谋除掉窦氏集团。

公元92年六月,刘肇在宦官和亲近大臣的簇拥下,突然临幸北宫,即洛阳的警备司令部,果断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逮捕窦氏集团的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狱处死。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

14岁的刘肇成功夺回政权,正式亲政。1600年后,16岁的少年天子康熙除掉鳌拜,也是利用身边的可靠人,道理类似。

汉和帝也基本算一个优秀皇帝,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刘肇亲政期间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汉和帝毕竟是依靠亲信宦官们才实现的夺权,亲政之后,对宦官的分封也是不可避免,封宦官郑众为为大长秋、鄛乡侯,自此宦官登上东汉的政治舞台。总体来说,因为汉和帝的英明神武和有意抑制,这个时期的宦官群体,仍是作为一种正能量的存在,没有发展到专权和跋扈。

三、 汉和帝早逝,又一个外戚和宦官的轮回

在汉和帝的统治下,东汉王朝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的局面,不过汉和帝身体羸弱,英年早逝,公元105年病死,年仅27岁,他的皇后邓绥估计也年龄相当,作为封建儒家礼法上的一国之母,掌控了国家权力。

1、 短暂的汉殇帝刘隆,百日皇帝

汉和帝刘肇病死之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继承皇位的本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刘隆为皇帝,邓绥升为太后,临朝听政,权力都集中在邓太后手里。

可能因为当时的生活或医疗条件差,夭折率比较高,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一岁。史称为汉殇帝,又称百日皇帝。

2、 邓太后专权,拥立汉安帝

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女人——邓太后,能够信任和依靠的自然也是自己的娘家人——外戚邓氏。

邓太后和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商议密谋,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汉安帝。

从汉安帝13岁登基,到汉安帝27岁,整整14年,权力始终掌控在邓太后及邓氏一族中,其中公元120年,汉安帝已26岁,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说汉安帝已经成年,应该独立处理政务。邓太后闻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起,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 太后的弟弟、越骑校尉邓康,也劝其退居深宫,不再干预政事。邓太后一怒之下,将邓康免官,并开除了邓康的族籍。

邓太后的专横跋扈和权力欲望可见一斑,但同时,邓太后治理天下的水平,也属于及格水平,东汉王朝的国力继续兴盛、民众安居乐业。

3、汉安帝反击,宦官重新上位

公正的说,在东汉先后几个得势的外戚集团中,邓氏表现是比较好的,邓太后对自己的娘家族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邓太后以立安帝定策之功,奖励有关官员,当然也包括邓骘,增封了三千户食邑。邓氏兄弟辞让不受,以至于使者来时都躲起来,最后只好作罢。平时,邓氏兄弟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勤劳王事。

即使如此,也不能消除皇权和外戚势力的尖锐矛盾,汉安帝终会长大的。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这时,在汉安帝周围已形成了以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太后的死对皇权集团来说来讲无异于一次政治上的解放。

历史对汉安帝的评价,实属中人水平,并没有多强的政治才能或权利欲,但坐在皇帝那个位置,即使你本人不想夺权,你身后代表的利益集团也推动着你去夺权。

汉安帝集团对邓氏外戚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算,邓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闾等被判为谋反罪处死,邓骘也被逼迫而死。

风水轮流转,宦官集团又一次得势。汉安帝这个人,无能懦弱,只能靠宦官执掌朝政,封江京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等。但一批的宦官群体素质和水平明显不如前朝,汉安帝乳母王圣及其女儿伯荣更加受到宠爱,生活奢侈,贪污受贿,随便出入宫廷,干预政事,无恶不作。伯荣有一次到汉甘陵去,沿途前呼后拥,郡县官员夹道迎送。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着伯荣的车子叩首行礼。

宦官乱政、治理天下无方,东汉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四、 连续少年天子,外戚和宦官轮流登场

汉和帝的身体也不怎么样,亲政没几年,公元125年就去世了,年仅31岁。接下来,连续汉婴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等六位少年天子上台,最大的13岁,最小2岁。一系列羸弱的皇帝,至高无上缺真空的皇家权力,不旁落才怪呢。

1、宦官赶走外戚

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拥立时年11岁的刘保为帝,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这一回合:宦官胜。

2、宦官和外戚勾结,长达20年的均衡专权

汉顺帝刘宝,年龄小,性格也软弱,对宦官十分依靠且放任自流;汉顺帝宠爱梁皇后,其父亲梁商被任命为大将军,后传位给儿子梁冀。

这次,外戚和宦官学聪明,彼此勾结,划分势力范围,共同专权20年,权力达到顶峰。

汉顺帝也仅仅活了30岁,驾崩后,后续的汉冲帝、汉质帝均是外戚梁氏和宦官一起所拥立,梁氏的权力甚至可以擅杀皇帝。这一回合:宦官和外戚打平。

这时期,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段子:“跋扈将军”。

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气势凌人,不可一世,汉质帝刘缵虽然才8岁,也看他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将军也”,表示自己的义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刘缵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刘缵年长后难以支配,后居然下毒害死了年幼的汉质帝。


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3、汉桓帝掀翻梁氏,宦官再次上位

汉质帝被害死之后,15岁的刘志被拥立成皇帝,史称汉桓帝。

刘志这个人,稍微年龄大一点点,心智稍微成熟,一点点的隐忍梁氏外戚的专权,后凭借自己的亲信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

外戚是镇压下去了,可是又造成了一个问题。宦官由于经常与大臣或外界联络,也早就培养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和各种势力,权力大增,又造成了宦官独揽大权。这一回合:宦官胜。

五、 外戚与宦官同归于尽、东汉走向结局

东汉的最高国家权力,自明章二帝之后,就始终才外戚和宦官的交替掌控、轮流坐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视的一条:这些皇帝的身体太羸弱了,寿命均都太短,早早就挂了。

先皇去世年纪不大,新皇继位年纪更小,就造成了“主幼母少”的局面。而母亲作为一个年级不大的女人,必然要依靠身后的母族,也就是外戚,内外勾结,把持朝政,不是每个皇后都具有像武则天一样的政治才能和手腕的,能够独立掌控国家机器。先后出现了窦、邓、阎、梁、何等太后及家族外戚势力专权乱政,也是一种必然。

而作为傀儡的小皇帝,从小就由儒家的帝师教导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告诉他们,这个国家是他们的,不是那些母家外戚的。小皇帝长大了,必然要夺权。长在深宫的少年,靠什么夺权呢?,只能依靠陪伴自己一起长大的这些宦官叔叔、宦官小兄弟们一起夺权。夺权之后,再一起嗨、一起折腾。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外戚和宦官群体,也有一些优秀的人才,如窦宪北征匈奴、蔡伦发明造纸术、邓骘谦恭爱民等。但这种依靠裙带关系或亲近关系获得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合理人才提拔晋升机制,导致优秀的士大夫群体与皇权的离心离德、国家管理的失策失控,如此交替,最终东汉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有意思的,外戚和宦官这对斗争了上百年的群体,最终的解决,是一起同归于尽: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外戚何进和宦官蹇硕等互相争斗。何进久知宦官为天下所共疾恶,加以痛恨蹇硕阴谋害他,暗中布置诛灭宦官。

结果,明明一步好棋,被何进这个屠夫出身、政治才能低下的外戚,硬生生给走歪了。握着手中的兵力不用,何进偏偏去征召外地诸侯带兵进京杀宦官,宦官拼死一搏,提前诱杀了何进。士大夫群体里的袁绍曹操等带兵进宫,杀尽宦官。

自此,外戚和宦官均退出了东汉政治舞台。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了董卓、曹操、袁绍、刘备这些士大夫或军阀势力了。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结束。

《题外话》

研究完东汉的这些外戚宦官专权的折腾历史,突然一个感悟就是:想当皇帝,除了本身的优秀素质和出类拔萃之外,健康的身体、较长的寿命是必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凡事都是。

锻炼身体,积极工作和生活,灿烂生活这个21世纪。


东汉之悲——轮回的外戚宦官专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