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我是誰?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我叫羅伯特·赫德,1835年2月20日,出生於英國北愛爾蘭。我從小勤奮好學,15歲考入劍橋大學女王學院,三年後,取得文學學士學位。

1854年(19歲),外交部在學院招收去中國使館工作人員,我非常興奮地報了名。於是,我到了香港,學習中文。三個月後,我就到寧波當了翻譯官。此後幾年,我讀四書五經,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58年,我調到英法聯軍佔領下的廣州,頗受上司巴夏禮的賞識。同時我也漸漸熟悉了官場禮節,與兩廣總督勞崇光等官員交好。

1859年,勞崇光邀請我出面,在廣東建設新式海關。我欣然應允,並得到了清朝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英國人)的大力支持,出任粵海關副稅務司。於是,我退出英國領事隊伍,正式加入了中國海關。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左一赫德與清朝官員合影)

1861年(26歲),太平軍逼近上海,李泰國借病回國。我代理總稅務司前往北京,向恭親王奕訢述職,給他留下不錯的印象。

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天津條約》的簽訂,清朝逐步開放了許多通商口岸。我連忙奔赴各地籌辦海關,當年就取得496萬兩白銀的收入,為國庫存銀不到10萬兩的清政府解了燃眉之急。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1863年(28歲),為了對付太平天國,李泰國帶著從英國購買的軍艦回到上海。他組建了一支只聽命他指揮的“英中聯合艦隊”。這讓清政府極其不滿,與李泰國徹底斷絕合作。於是我在恭親王的推薦下,正式擔任海關總稅務司。

從此,我掌控大清海關長達48年。我大力推動了海關近代化改革,創建了稅收、統計、浚港、檢疫等一整套嚴格的海關管理制度,還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燈塔、氣象站等基礎設施。此外,我還創立了中國近代郵政系統。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經過我大刀闊斧的改革,海關稅務司成為清政府中最廉潔高效的部門,簡直是當時出汙泥而不染的一支奇葩。海關稅收逐年增加,成為清政府一個穩定有保障的稅收來源,到1911年,達到年收入3500萬兩白銀,佔到清政府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有人笑稱我是清政府的“財神爺”。這些錢用來償還戰爭賠款;支持李鴻章興辦洋務;支持同文館、幼童赴美留學等等……算是給奄奄一息的清政府,續了一命。

當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我也儘量為祖國――英國爭取利益。1874年(39歲),清政府開始建設新式海軍,我極力向李鴻章推薦訂購了4艘英國新型炮艇,後來又再追加了7艘。1879年,我又向李鴻章推薦訂購了2艘巡洋艦,這就是北洋海軍最早的兩艘巡洋艦“超勇”和“揚威”號。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隨著戰事的發展,使英國的對華貿易頗受影響。我派人和法國總理斡旋,又說服清政府同意在賠款和越南問題上做出讓步,最終促成雙方在天津簽署了《中法新約》,結束了戰爭。

1885年(50歲),英國政府有意請我出任駐華公使,但我思慮再三覺得在總稅務司這個職位上,對中英都有好處就拒絕了。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1900年(65歲),八國聯軍入京鎮壓義和團,與李鴻章進行《辛丑條約》談判。西方列強的漫天要價,要求賠10億兩白銀。我指出,清政府每年的實際稅收不到1億兩,扣除必要支出,清政府每年最多賠2000萬兩白銀。再多,清政府也賠不起!

最後,在我的建議下,列強把賠款數額定為4.5億兩,39年分期付款,本息合計9.8億兩,平均每年約2000萬兩。雖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但是我已經盡力了。事後,清政府晉升我為太子少保。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1907年(72歲),清政府準備收回海關管理權,我也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不好,就上書清政府要求“請長假”,並獲得批准。1908年4月13日,我在辦公室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上午7時,赫德走了。”

1911年9月20日,我因病死於英國,享年76歲。清政府駐英公使參加了我的葬禮,還追封我為尚書銜、太子太保。

清朝對我實在是太好了!

我是英國人,我掌控清朝海關48年,我一句話讓清朝少賠5個億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604篇作品,營員“一聲雷”的第57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