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未平蝗灾又起?沙漠蝗还会进入新疆?带你粉碎蝗灾谣言

近日,有关蝗灾的新闻让人们绷紧了神经。有人感叹:真的是新冠未平、蝗灾又起,2020可真的不太安静。

更有不少自媒体在传言,蝗灾会一路向东、蔓延至全国,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蝗虫小科普

蝗虫,其实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000种,我国也有1000多种,但成灾的主要有十余种。

本次肆虐的蝗虫是沙漠蝗。沙漠蝗是一种栖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虫,是蝗虫类中最危险的一种。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上的重大农业害虫,它们飞行能力强、繁殖力也很强(每年最多可繁衍五代),个头及食量较大。


“新冠”未平蝗灾又起?沙漠蝗还会进入新疆?带你粉碎蝗灾谣言

图源于网络


肯尼亚政府的声明说:“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可容纳多达1.5亿只蝗虫。蝗虫群随风迁移,一天可以覆盖100到150公里。一个普通的蝗虫群一天能摧毁的粮食数量足以养活2500人。”

从2019年1月起,沙漠蝗群就从阿拉伯半岛飞越红海,到达中东和南亚,对沿途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积累了大量虫源。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蝗群具有波及范围广、发生程度重、后期形势严峻的特点。

东非、西亚及南亚国家正遭遇历史罕见的蝗虫灾害,肯尼亚已经有约105万亩土地受到影响。印度555万亩农田受害,损失超百亿卢比。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应对蝗虫灾害。


“新冠”未平蝗灾又起?沙漠蝗还会进入新疆?带你粉碎蝗灾谣言

隐天蔽日的蝗群 图源于网络


沙漠蝗危害我国的概率小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认为,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

中国在历史上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但我国的常见蝗虫种类为“飞蝗”,包括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而非“沙漠蝗”。“飞蝗”与“沙漠蝗”属于不同的生物种。

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需要满足40℃左右的温度和60%~70%的相对湿度。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沙漠蝗的迁飞习性,我国边境以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为阻隔,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对我国威胁较低。

由于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沙漠蝗发生区毗邻,可能会有蝗虫随季风迁入我国,但造成危害的几率很小。

另一条路线是从南亚经孟加拉进入我国云贵高原,但孟加拉之后是雨林地区,多变的环境不利于它们产卵,云贵地区也不太适合沙漠蝗的习性。

最后一条路线是先进入中亚,路经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这一片地区原本就是蝗虫活跃的区域。

综合来看,春季发生区的蝗群迁飞方向为印度—尼泊尔—缅甸—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本次沙漠蝗猖獗发生的最大扩散区大概率为缅甸、尼泊尔和印度,我国云南地区存在一定的危险,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我国的蝗灾治理实践

我国的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综合性蝗灾治理策略。主要通过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消除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种群数量,并利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高密度的蝗虫发生区。

其中,生物防治法包括借用粉红椋鸟、鸡鸭鹅鹰等食蝗动物进行食物链上的治理,曾在我国成效显著。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表示,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