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保障線」黔西縣群防群控“抗疫”不鬆勁“綠卡”出行助力復工復產早起步

「戰疫保障線」黔西縣群防群控“抗疫”不鬆勁“綠卡”出行助力復工復產早起步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思瑾 曹軼)日前,“抗疫”鬥爭正值吃勁階段,也是復工復產關鍵期,為使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確保實現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黔西縣積極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著力推進基層群眾自治下沉,廣泛組織和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充分凝聚群眾智慧和力量,努力實現“抗疫”“復產”兩不誤。

“十戶聯防聯控”降低疫情傳染風險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力把疫情的傳染風險降到最低,黔西縣協和鎮根據村(居)實際,以村民組為界限,以戶為最小單位,縱橫向10戶聯動,建立一個聯防聯控小組(根據各自然村寨戶數實際情況,5至10戶為一個組),即“十戶聯防聯控”組;在聯防聯控小組中民主推選一名能力強、負責任、有威望的村民擔任聯防聯控聯戶長;制定聯戶長、聯防員職責,完善了每日動態監測和聯戶長、小組長、村(社區)委會三級聯動報告的工作機制。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十戶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的建立,充分發揮群眾在防控疫情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正確引導群眾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凝聚群眾共同參與阻擊疫情的智慧和力量,堅定“戰疫”信心,科學應對疫情,精準實施防範,調動群眾自我宣傳、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防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保障收集的人員流動消息和相關動態數據真實可靠。

目前,黔西縣364個社區(村)全面開展“十戶聯防聯控”工作,已建立聯防小組(自然村寨)4千餘個,切實動員群眾真正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把防控工作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營造同舟共濟、眾志成城良好氛圍,縮小疫情可能傳染面,降低傳染風險,織密織牢基層“防護網”,構築“抗疫”阻擊戰場上的鋼鐵堡壘。

“紅手印”凝聚群眾“抗疫”意志和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推進“十戶聯防”區域聯控工作中,黔西縣錦繡街道分別以居民小組、街道路段、樓棟單元為聯防聯控單位,推行“戶戶籤承諾,人人按手印”的工作機制。目前,全街道合理劃分為316個聯防聯控小組,建立聯戶“抗疫”公約,每個聯戶居民均簽訂聯戶防控承諾書,用“紅手印”按下“抗疫”的決心和意志。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通過戶戶簽訂承諾書,人人按下紅手印,有效激發群眾的防疫責任感,積極引導廣大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科學應對疫情,管好“三門”(無事不出門、無聊不串門、來客不開門),落實“三防”(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做到“三不”(不信謠、不傳謠、不迷信)、拒絕“三辦”(紅事急辦、白事大辦、吃請辦宴)等,切實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同時,各戶在社區幹部、志願者、聯戶長的帶領下,積極參與走訪宣傳、出行勸導、代辦服務等,凝聚起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基層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防控。

“綠卡”出行促復工復產早起步

為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穩步恢復社會秩序,積極支援企業復工復產、抓好春耕備耕,近日,黔西縣錦繡街道、水西街道、林泉鎮等鄉鎮(街道)社區(村)積極審慎向符合條件的村(居)民填發《村(居)民臨時出入證》,此證呈綠色,健康之意,也稱“綠卡”。

享受“綠卡”通行的村(居)民是經過社區(村)排查和有關部門認定的“四類人員”(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之外的健康人員。為保障他們正常的生產生活,最大限度減少基層防控管理帶來的不便,經所在社區(村)排查認定登記後,他們可享受“綠卡”,在做好自我防護的情況下,可通行社區(村)聯防聯控勸導點,不受出行限制,並作為門店營業、務工就業、外出活動的依據。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黔西縣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群眾吳元遊領取了“綠卡”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社區合作社流轉用於發展中藥材種植的“基地”裡去,幹得熱火朝天、勁頭十足……“這段時間大家一直在家裡“窩著”,都快發黴了!這下好了,有了“綠卡”,我們就能發展生產嘍,這是我們老百姓最惦記的事情!”吳元遊如是說。

目前,黔西縣各社區(村)發放“綠卡”已達2萬餘份,在堅決確保“抗疫”鬥爭不鬆勁的同時,穩步推進了全縣社會秩序的恢復,統籌推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

編審:李蓓

審籤:王幸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