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思瑾 曹轶)日前,“抗疫”斗争正值吃劲阶段,也是复工复产关键期,为使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确保实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黔西县积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基层群众自治下沉,广泛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抗疫”“复产”两不误。

“十户联防联控”降低疫情传染风险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把疫情的传染风险降到最低,黔西县协和镇根据村(居)实际,以村民组为界限,以户为最小单位,纵横向10户联动,建立一个联防联控小组(根据各自然村寨户数实际情况,5至10户为一个组),即“十户联防联控”组;在联防联控小组中民主推选一名能力强、负责任、有威望的村民担任联防联控联户长;制定联户长、联防员职责,完善了每日动态监测和联户长、小组长、村(社区)委会三级联动报告的工作机制。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十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群众在防控疫情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群众共同参与阻击疫情的智慧和力量,坚定“战疫”信心,科学应对疫情,精准实施防范,调动群众自我宣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防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保障收集的人员流动消息和相关动态数据真实可靠。

目前,黔西县364个社区(村)全面开展“十户联防联控”工作,已建立联防小组(自然村寨)4千余个,切实动员群众真正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把防控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营造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良好氛围,缩小疫情可能传染面,降低传染风险,织密织牢基层“防护网”,构筑“抗疫”阻击战场上的钢铁堡垒。

“红手印”凝聚群众“抗疫”意志和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推进“十户联防”区域联控工作中,黔西县锦绣街道分别以居民小组、街道路段、楼栋单元为联防联控单位,推行“户户签承诺,人人按手印”的工作机制。目前,全街道合理划分为316个联防联控小组,建立联户“抗疫”公约,每个联户居民均签订联户防控承诺书,用“红手印”按下“抗疫”的决心和意志。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通过户户签订承诺书,人人按下红手印,有效激发群众的防疫责任感,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科学应对疫情,管好“三门”(无事不出门、无聊不串门、来客不开门),落实“三防”(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做到“三不”(不信谣、不传谣、不迷信)、拒绝“三办”(红事急办、白事大办、吃请办宴)等,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各户在社区干部、志愿者、联户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走访宣传、出行劝导、代办服务等,凝聚起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基层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防控。

“绿卡”出行促复工复产早起步

为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稳步恢复社会秩序,积极支援企业复工复产、抓好春耕备耕,近日,黔西县锦绣街道、水西街道、林泉镇等乡镇(街道)社区(村)积极审慎向符合条件的村(居)民填发《村(居)民临时出入证》,此证呈绿色,健康之意,也称“绿卡”。

享受“绿卡”通行的村(居)民是经过社区(村)排查和有关部门认定的“四类人员”(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健康人员。为保障他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减少基层防控管理带来的不便,经所在社区(村)排查认定登记后,他们可享受“绿卡”,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可通行社区(村)联防联控劝导点,不受出行限制,并作为门店营业、务工就业、外出活动的依据。

「战疫保障线」黔西县群防群控“抗疫”不松劲“绿卡”出行助力复工复产早起步

黔西县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吴元游领取了“绿卡”后,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社区合作社流转用于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基地”里去,干得热火朝天、劲头十足……“这段时间大家一直在家里“窝着”,都快发霉了!这下好了,有了“绿卡”,我们就能发展生产喽,这是我们老百姓最惦记的事情!”吴元游如是说。

目前,黔西县各社区(村)发放“绿卡”已达2万余份,在坚决确保“抗疫”斗争不松劲的同时,稳步推进了全县社会秩序的恢复,统筹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编审:李蓓

审签:王幸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