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個個都像朱元璋那麼厲害,蒙古還滅得了宋朝嗎?

莊生荒谷


如果宋朝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樣厲害,蒙古人絕對滅不了大宋!

宋朝可能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最厲害了,但他還是比不上他的老主子周世宗柴榮。周世宗北伐中原,​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商議攻取幽州時候病倒,不久去世。周世宗心懷統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周世宗死後,留下孤兒寡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了柴家的江山。這也罷了,卻不乘著周世宗北伐的餘威,拿下燕(幽)雲​十六州,恢復中原。趙匡胤可能是有些畏懼契丹遼國吧,他不敢先啃掉遼國這個硬骨頭,卻搞了個先南後北的方針。等到南方平定,北方的遼國已經換成更厲害的蕭太后。蕭太后整頓軍政民政,礪兵秣馬,虎視南方宋朝。這個時候要想伐遼,難度就比前大得太多了。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趙匡胤的能力及不上柴榮、曹操和朱元璋。曹操北有袁紹,南有劉表,曹操先把硬的袁紹拿下,劉表放在後邊。朱元璋也是先打硬的陳友諒,再打軟的張士誠。劉表和張士誠都是守成之主,沒有什麼進取之心。結果證明曹操和朱元璋做對了。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統一南方之後,趙匡胤由於不自信。他奪了柴氏的江山,也怕手下的大將也這樣對付他,因此大力削奪大將們的兵權。造成宋朝軍力大大下降,老是打不贏北方的遼、金、西夏和蒙古。朱元璋當然也大殺功臣,但那是他的晚年,還有他的間接的接班人朱棣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不僅蒙古打不過來,他反而大舉北伐,穩穩地鞏固了大明的統治。

如果趙匡胤換成是朱元璋,趁遼國局勢未穩,先​拿下幽雲十六州,恢復了中原故地,後面的那些割據政權都是些守成之主,你只要不動他,他是不會來動你的。等到啃掉了北方硬骨頭,再來收拾南方那些醉生夢死的割據小國王,那時勢如劈竹,天下大定,再徐圖西域,恢復漢唐疆域。就算搞不定西域,宋朝的國勢也和秦朝差不多,有了幽雲十六州和河套的養馬之地,又有長城之地利,不論是西夏、遼以及後來的金和蒙古,他們要來南侵,碰上了像朱元璋那麼硬邦邦的皇帝,又有像寇準、包拯、司馬光、王安石、范仲淹、李綱、文天祥……那樣敬業的文臣,和像楊業、呼延贊、狄青、岳飛、韓世忠……那樣忠心為國智勇雙全的大將,大宋朝正氣騰空,威振異域。”

依照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性子,打可能還是要打的,雙方一交兵,蒙古大汗發覺宋朝兵將太厲害了……岳飛道:“汝欲鬥兵、鬥將、鬥陣法、鬥武藝、鬥弓箭、斗大炮,還是來暗的?都隨你的便。”​

打了幾仗之後,蒙古大汗使盡渾身解數,都被朱元璋、岳飛等一一破解。見討不到好處,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人只有長嘆一聲,說道:“大宋朝不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綜合國力太強了,太堅固太厲害,還是莫要去惹他的好,免得自找難看。”

也就乖乖的收兵回大草原吃牛肉喝馬奶酒去了。

然後雙方罷兵言和,你放你的牧,我種我的田,大家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莊生荒谷


熟悉宋史的同學都知道,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所以呢,北宋在面對外族入侵的時候沒做到有效抵抗,遂有靖康之恥,二帝北狩。南宋前期,雖然猛將如雲,比如中興四將,精忠報國的嶽王爺名留青史,但是沒有明確堅定的抵抗戰略,導致無法收復失地只能偏安一隅。而元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生養在安徽這片土地上,聚集在朱元璋麾下的良臣猛將簡直燦若星河,文臣如李善長,劉基,朱升,猛將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朱文正,藍玉等等,不可勝數,讓人不禁感嘆安徽何其多才也。

正是因為朱元璋有如此多的人才才幫助他掃平天下,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人才,把朱元璋扔到宋朝去也不能抵抗蒙古大軍的南下,充其量也就是遲點拔管多續幾分鐘命而已。

這是從人和上說。

再說天時。蒙古興起時正是騎兵的裝備水平戰術水平在冷兵器戰爭中走到巔峰的時刻,而蒙古人正是締造出破壞力極大的騎兵集團的創造者。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一時之間,無論東方西方都淪喪在鐵蹄之下。在宋朝那個時期,騎兵在大趨勢上是不可戰勝的。雖然北宋前期走著裝備精良的步兵集團,也只能勝則小勝敗則大敗。所以說,天時如此,不是一個皇帝所能逆轉的。哪怕是朱元璋。

最後再說地利。南宋抵擋蒙古已失北方,僅以江南一隅依託長江天險來抵抗蒙古高原南下的風。中國的地理形式導致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戰爭都是由北往南打的,我知道這裡你會舉朱元璋的例子了,這個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有機會再單說。控制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南宋政權根本無法抵抗。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手,朱元璋去了也只能望江興嘆,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非著名喜劇之王


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比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事能力上在歷朝歷代是僅次於李世民的人物,而且一路經歷艱難險阻,大小無數仗,遠交近攻和元朝蒙古人暫時交好,對陳友諒和張士誠兩個內地最大對手有先有後分別擊敗,這需要在錯綜複雜的局勢裡有極為清晰的頭腦和非常高明的軍事判斷能力,並且忍耐心極佳,一步一個腳印,打下一個城池就在當地深耕細作,直到把這個城市完全消化,再對下一個目標發起進攻,在攻下金陵後,與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一舉擊潰陳友諒,然後拿下張士誠所在的蘇南富庶之地,最後北伐趕走了蒙古人,這也是中國歷史唯一的一次由南到北的統一王朝!

那宋朝的皇帝就遜色很多了,哪怕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格局不錯,但趙家是宋家江山也是欺負柴家的孤兒寡母所得,得國不正也是趙匡胤的汙點,不過對柴家子孫優待寬容,也算功德一件!



悶葫蘆罐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西瓜視頻的天心閣閣樓

宋朝皇帝個個都像朱元璋那麼厲

害,蒙古還滅得了宋朝嗎?

滅不了,朱元璋的天下是打出來的,

宋朝皇帝個個都像朱元璋那麼厲害蒙古進不來,反會被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打的落花流水,地盤丟失。


天心閣閣樓


宋朝的皇帝沒有朱元璋,只有趙氏一族。趙匡胤兵不血刃就能開基立業,他是武將通過被黃袍加身開創大宋王朝,開始施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導致整個王朝的缺乏戰鬥力。而且後世繼承大統的一代不如一代。文官也極力打壓武官,所以導致很多官員出工不出力,經濟上去了,就花錢買和平。皇帝大都過著紙醉迷的生活,尤其是宋徽宗和宋理宗不學無術,直接導致了亡國。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是雄才偉略,趙匡胤是,朱元璋也是。但是朱元璋的治國策略要優於趙匡胤,朱元璋教育後世子女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投降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所以明英宗被俘、明思宗寧可上吊也沒有投降。所以明朝的皇帝沒有軟骨頭,這一點上高出宋朝太多了。所以前後兩朝不能互換,更不能取而代之,歷史沒有如果,所以也不能要求宋朝的皇帝個個像朱元璋。


步鳴


其實不能說宋朝的皇帝弱,只能說宋朝的軍事制度有問題,在宋朝時期,首先實行的是重文抑武,原因還得從開朝皇帝趙匡胤說起,由於怕黃袍加身的事件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搞了個杯酒釋兵權的典故,逐漸的弱化武將的權利,從而間接的導致軍事力量的減弱。其次是地理位置吧,北宋首都在開封,位於中原地帶,地勢平坦,北邊的幽雲十六州被金佔領,而金國也騎兵為主,從而使得北宋缺乏屏障,很容易被攻陷。再次冗兵太嚴重,兵多而不精。最後跟皇帝自身原因有關吧,整個宋朝,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皇帝都缺乏血性,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幾個不務正業的,基本上都很有血性的。如果宋朝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樣,應該不會被蒙古滅國的。


寶寶-不-開心


宋朝的皇帝並不是不厲害。最主要的是對外政策不對。趙匡胤一開始,杯酒釋兵權。他害怕別人像自己一樣,如果手握重兵,會造反,即使是邊疆大吏也沒有許多兵權。所以造成邊防薄弱,使得外敵很容易入侵。


舉杯邀明月了嗎


朱元璋根本不厲害,他是在眾多起義軍之間互鬥時,元朝內部鬥爭中撿漏撿便宜的二流軍閥但是朱元璋夠狠,你當過乞丐你也會變狠因為物極必反人也一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社會的乞丐充其量只能算騙子,騙取同情心,古代的乞丐是很衝的,打砸搶,啥都幹而且都有邦有門,別說百姓,財主都惹不起)。


破譯門人


明吹又出動了,宋朝的局面別說朱元璋了,你把任何一個封建帝王換上去都改變不了被滅的事實,就不提南宋後期了,北宋前建國時期的局面都空前困難,唐朝自李世民到安史之亂百年時間的繁榮,後近二百年大唐帝國就是個殼子而已,近二百年的時間各個少數民族政權經過兼併都是民富兵強,蒙古、契丹、金、吐蕃、西夏、大理都想瓜分大宋,這是蒙古出了個千古難遇的人才鐵木真,帶領著他的子孫把歐亞大陸虐了個遍,滅掉了所有對手,蒙古人打仗是好手但管理國家是一團糟,歐亞大陸的原住民紛紛起義,推翻了蒙古帝國的統治,朱元璋只是其中一支,明朝的對手只有蒙古,而且是戰鬥力極差的蒙古,看看北宋的對手,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我是苗苗和珍珠爸爸


宋滅於外族入侵,在其167年的歷史上與契丹、女真、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不斷。根本原因是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作為中原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主要防線的長城一直掌握在外族手中。所以無法抵禦遊牧鐵騎,終至亡國。即使朱元璋在宋朝,如果不收復燕雲十六州,掌握長城防線恐怕很難抵禦遊牧民族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