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最近阿三那邊蝗災算是告一段落了,我們也準備馳援巴鐵應對蝗災。古代也有蝗災,那麼古人是如何應對的呢?清代的錢炘和專門寫了一本書,名曰《捕蝗要訣》,總結了古人應對蝗災的方法,下面來簡要的介紹一下。

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圍撲飛蝗式和捕捉飛蝗式


捕蝗要訣

關於古人捕蝗的方法,錢炘和總結了幾種方式,大體可以分成以下這幾種形式:

1.用布:有人穿式、撲半大蝻子布圍式兩種,然後在布圍式中介紹了怎麼用布製作圍蝗蟲用的工具。

2.用魚箔(魚簾子):撲半大蝻子箔圍式,是對布圍方法的補充。然後在魚箔式中介紹了怎麼用魚箔製作圍蝗蟲用的工具。

3.用網:有合網式和抄袋式兩種。

4.填埋:有坑埋式和掃蝻子初生式兩種。

5.直接捕捉或者撲殺:捕捉飛蝗式和撲打莊稼地內蝗蝻式兩種。


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布圍式和撲打莊稼地內蝗蝻式


除蝻八要

所謂蝻指得就是蝗蟲的幼蟲,唯有把幼蟲也大幅度的消滅,才能使得蝗災不復發。《捕蝗要訣》中還介紹了八種出去蝗蟲幼蟲的方法:

1.挖荒地

古人在上半年的時候就在凡是可能有蝗蟲幼蟲的荒地搜尋,尋到多少除去多少,而且不能只尋一遍,得反覆尋找,防止有遺漏。對於那些墳地之類的,就在墓主人的家人見證下尋蝗蟲,也是反覆的尋,儘量消滅遺漏。對於蝗蟲的食物野草這些,直接連根拔起燒掉。

2.開壕溝

對於那種不能飛的蝗蟲幼蟲,古人計算其只能跳高約四五尺,遠約七八寸。所以就挖一道長長的壕溝,壕溝的尺寸讓蝗蟲幼蟲出不來。然後兩邊還插上麥叢,引誘蝗蟲幼蟲過來,將其搖入壕溝中。應對不同的地勢,也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山地,就是在山坡下挖溝,平地就在蝗蟲幼蟲移動的目標方向處挖溝等。

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合網式和魚箔式

3.償麥收

應對那種莊稼已經種下去,裡面有不少蝗蟲幼蟲的情況,若不將莊稼撥出很久消除蝗災,於是古人就根據該田地的收成情況補貼農民一些收入,然後將其田地裡面的莊稼都拔除,消滅蝗蟲幼蟲。這種做法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使用。

4.置抄袋

畢竟毀田拔苗會帶來損失,所以一般不使用。根據蝗蟲的習性,蝗蟲幼蟲在早、晚的時候喜歡活動於麥穗,於是這時候就捉蝗蟲幼蟲的好時機。製作若干個捕蟲網,仿照這捕蝗要訣中的抄袋式,捉蝗蟲幼蟲,這樣既保護了莊稼,又避免了蝗災。

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人穿式和抄袋式


5.勤腳踏

捕蝗要訣之中很多方法都只適用於荒地或者空地,對於莊稼地中顯示是不合適的。為了除去莊稼地中的蝗蟲幼蟲,用腳踩亦是一種方法,這樣就消滅了藏得地上的蝗蟲,這個就更得考驗眼力了。因為瞄準蝗蟲幼蟲再踩,才有實際作用。


6.恤伕役

古人也是懂經濟學的,捕捉蝗蟲並不是白捉,而是要給工資的,工資標準按照其消滅蝗蟲的重量來計算。有了激勵措施,民眾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古人也想到了對於捕捉蝗蟲幼蟲的激勵標準就不能和成蟲一樣,因為蝗蟲幼蟲本就難捉,重量也輕,若是按照同一標準來算工錢,那麼民眾消滅幼蟲的積極性就不高,故而古人對蝗蟲幼蟲的定價就高了很多,這就調動了清除蝗蟲幼蟲的積極性。

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掃蝻子初生式和坑埋式

7.責常偵

等到蝗災真正爆發了再去滅蝗,顯然就有點晚了,所以就得防患於未然。古人想了防患於未然的辦法,即責任制。設立不同級別的責任人,然後將任務一層層分發下去。最基層的責任人每天的任務就是尋找潛在的蝗災爆發點,然後迅速清除威脅。這種理念在當時也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理念,如果實施的好的確可以從源頭上預防。

8.加修省

有些地方的鄉民把蝗蟲當做神靈來對待,不敢對其捕殺,更有一些鄉保藉機斂財,這些都是在滅蝗中的阻力所在。所以就得開導鄉民,讓其知道滅蝗也是正義的,打擊那些斂財的鄉保,使得官民一心,滅蝗效率當然就大大的提高了,才使得蝗災不氾濫。

古代也有蝗災,看古人如何應對

撲半大蝻子箔圍式和撲半大蝻子布圍式


關於捕蝗,古代的手段就只有捕捉,技術手段還達不到噴灑藥物等消滅形式。但是古人也是善於觀察和總結的,古人觀察蝗蟲的習性,瞭解了蝗蟲的生長過程,把蝗蟲分為蝻子和蝗兩種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比如幼蟲階段就是除蟎八要中的那些方法來應對,力爭控制蝗蟲幼蟲數量從而在源頭上防患蝗災的爆發。而應對已經是成蟲可以飛的蝗蟲,就用捕蝗要訣中的那些方式,特別是觀察到了蝗蟲沾了露水便不能飛,就是捕捉的好時機,而在空曠地則可以大規模捕捉等。這些就是古人在應對蝗災的時候做法,從而使得蝗災不總是一直氾濫下去。當然若是聽之任之,或者不認真對待,在各個階段都沒有盡到責任,那麼蝗災氾濫也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