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语文教育,你怎么看?

若听风语


现代语文教育要结合现代的生活去实施。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的复制和灌输,应该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一种嫁接点。既要满足大纲和家长的要求,又要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麻连申9


现在的语文教育,你怎么看?

语文教育对我国而言就是母语教育,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因而不客气的说,我国的语文教育极具特色又卓有成效。

当然,有特色有成效也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同时,作为一个学科,语文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去探索高效低耗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的方法策略等仍有挖掘不尽的潜力。

具体而言,羊老师以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语文教育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1.既要创新又不能忘记传统

我们知道,语文教育又是母语教育,通过对篇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掌握“母语”的应用,即掌握母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除了对母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还要通过母语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母语教育天然所具有的功能,在这方面,我们传统的母语教育一直做的是不错的。

但近几年,我们语文教育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所减弱,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也是我们当代人不可或缺的任务!

2.改变语文学习以单“篇”为主的教学方式

从有“语文”这个学科以来,“语文”的学习就一直是按照单篇的顺序学习。许多学生也反映语文的学习太枯燥、千篇一律,的确,我们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确显得比较古板。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我们语文教育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可能还比较落后。

如何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中落实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如何改变语文以“单篇”为主的教学方法等等,对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3.研究如何具体落实课标的方法

语文是母语教育,也是一种思维教育。许多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认识是相当落后的。许多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的语文老师紧紧只把语文当成一个掌握字词的学科,这种认识显然与课标的规定有一定距离。

还有比如语文的审美教育、课外阅读、思维教育等等,课标中的这些要求,在语文课上往往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正因如此,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

4.改变老师“讲”学生“学”的模式

老师“讲”,学生“听”,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我们知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效率有效,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影响了正常师生关系的互动。

改变这一点,在提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今天尤其必要。现在,我们对教师的定义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所以,教师新型的职责也促使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总的来看,目前,我们的语文教育虽然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上问题不大,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语文教育上还有较远的道路需要去走!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我是幼师类高校教师,中高考阅读与作文培训教师,分享关于中小学及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解答你幼儿培养、学习语文及中高考的问题。

“现在的语文教育”,这个话题的范围太大了,你是说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是说的语言的教育?还是文学的教育?

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同一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的老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的老师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有的老师注重华丽语言的要求,也有的老师注重各方面的综合学习。

每个人,会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之上,有自己的做法和追求。

这个问题,关键看自己怎么认识的,自己如果有自己系统的看法和自己的追求,尽管努力去做就可以了,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更不必纠结于各种各样的所谓流派。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中高考满分阅读与作文


现在的语文教育,我是这样看的:

教育的任务是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语文有其学科特点,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落实好“立德树人”目标任务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令人欣喜的是好些语文教师在努力尝试,将学生知识学习与人文培养落在实处,力求相得益彰!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另一方面也有教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强化语文知识培养甚至灌输,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效益低下;现在教材变化很大,如果新课程没有新理念支撑,不认真研究教材体系,就不能很好落实课程标准。

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多半是为考而读,趋同功利性阅读,往往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加之学科之间时间的竞争,城乡差别导致学生硬件有差异。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讨厌学习语文。

观念支配行动,态度决定高度,语文教师对语文本身认识的高下之别,教材又在不断更新,中高考语文命题者导向如果不很鲜明,语文教育取得更好实效还有很长路要走!


文昌雅士


我觉得现在语文最大的问题是这门学科被搞文学的把持了

1.这门学科虽说是“语文”,其实语的比重小,而文的比重极大。猜二流作家写作意图的阅读理解题占的分值太高。

我认为应该增加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语法很重要,词源、语音演变什么的也比较有意思。

2.改病句、拼音、错别字、成语,这些看上去很小的知识点其实真正考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很多人其实这一关都有问题。但现在的语文考试只给了这些知识点几道选择题而已。

3.作文走心灵鸡汤、男默女泪路线,动不动就通过一个不知真假的小故事得出似是而非的人生经验。不经世致用。(看了近年高考作文题的一些新变化,这一点还是有进步的。)

4.缺乏逻辑学的训练。

我认为中学阶段,逻辑学可以由数学和语文两门课分工(逻辑学本来也跟这两门课紧密联系)。现在中学阶段只有数学在学逻辑学,而且主要是把那点逻辑学知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否命题等等)跟所学的其他纯数学知识结合,让学生解题。

而语文课的逻辑学可以侧重培养辩论术,比如如何加强/削弱论点,判断常见逻辑谬误等。

加强逻辑学教育,网络上的奇葩言论可以大幅度减少。我看不少人连基本的三段论都一问三不知。

5.文史哲是文科“御三家”,在教学过程中其实可以有意识地相互促进。但在实践中,不同学科的教材编撰者/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沟通,衔接得不够好。


Sci投刊指导李老师


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点意见。

小学还好,主要是识字,学习最基本的语法,与传统语文教育差距不大。只是在写字上规范不多,只要求笔划顺,无错字即可,对字的美观没有硬性要求,也没有下功夫练习。所以,现在的孩子字普遍写得不好,不美观。当然,也有家长重视的,从小培养习字,旦这种孩子还是显得少了点。

初中教育因教学大纲要求孩子们要完成的课业内容比较多,课业负担很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各科为争时间“掐架”,最后只能相互妥协,语文按传统的教育内容及数量是要大踏步退让的,退让的结果就是现在的初中生语文水平及质量在大幅下降。

高中情况与初中一样,分文理科后,文科学生可以踏下心来认真学一点语文知识了,这部分人问题不大。但是,学理科的孩子,在最需要学好语文的节骨眼上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水准,至使他们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都时时处处显示出与学历不相符的语文水平。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社会进步后,外来文化对我们的语文教育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对国外的东西,不学不行,旦安排多了也不行。这是一个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现在网络发达了,孩子们从小接触网络,网络上的一些不规范用词用语时刻在影响着孩子,很耽心他们被这些“快餐”文化所虏掠,很希望学校在这方面对他们有所规范。

在社会进步中,语文教育的毛病会不断涌现,关键看政府主导的教育机构怎样引导和采取措施了。有一点,社会特别希望中国能传承一个正规而真实的中国语文。



尘垚4


当前语文教学流流传这样一句话: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存在很大的问题。古代优秀的文章和诗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国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战士他们的文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呼吁,是对一代人和一个时代的高度概括,我们也应该学好。

至于说写作文,这是对我们当前学生存在最大的问题的一个写照。当前孩子们运用的网络知识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他们能言善辩,能说会道,但是往往下笔却不行。为什么?因为在语文教育中他们缺乏这种写的锻炼。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就是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度,在这样的土壤中,我们应该有一种能力。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应该开口能说,提笔能写,上台能讲,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达到一二分的这样的水平,我相信我们的素养,我们的民族都会整体的提升。



80师说


首先要尊重语文的学科规律。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叶老的这句话首先强调的是应该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强调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周期,讲究水到渠成。教育如此,语文教育更是如此。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语文的学科特质又决定了语文能力的形成更具潜在性,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同春之禾苗,日不见长,却又日有所长。那些在教育过程中靠“提前量”与“加速度”的方式去追求“高成效”的行为,其实就是打着“质量”的幌子,施“揠苗”之暴行,助推学生语文学习的“伪生长”。这种“伪生长”不仅是虚假的繁荣,更是破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所以老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语文学习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如同养花,一边养一边静待花开。“养”是用足够的耐心带领孩子去积累与感悟,让他们真正体验语文对生命的滋养,而“静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其次是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的智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的注意力、学习动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所投放的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其实说到底就是要灵活教学,灵活运用,不然机械式的背诵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科一科四理论彭教练


目前的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出在基础打不牢。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靠一天两天的突击就能完成的。很多学生平时并不注重语文的积累,觉得语文枯燥乏味,等到考试时,发现语文挺难考。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注重对小孩的语文阅读的培养,等到长大了就迟了。所以说想要学好语文,就得从小抓起,看课外书,文学类的文章,多阅读,多积累,多回顾,多反思,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


美年达的故事


现在的语文教育,这是巨大的问题。整体的框架,思路,教学要求我觉得没有存在太大的问题,本人感觉是语文老师的个人素养和喜好,学校特色以及应试要求孕育出现代的语文教育这颗果实。

以x市为例,A校的语文教学是全国模范,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宣传快乐教育。老教师对新教师的言传身教,校领导想保护这个特色,势必会侵占其他科目的气口。

B校历经几代新老教师的合作打磨出的语文新教法,从逻辑思维上确实帮学生做出了提升。

如何将他们的教学特色发扬光大就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