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其實我很想知道2020年的黃雨萱怎麼樣了。

——因為疫情的原因在家裡看電視吧。”

高分臺劇《想見你》已收官,但各種網站上的分析和調侃還在繼續。

總之大家都感謝伍佰和索尼,讓黃雨萱和李子維相遇。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想見你》是一部很有魔力的劇集,一部很難講清楚的愛情劇。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跟我的觀感一樣,最初是嫌棄與鄙夷,第4集才開始看進去,然後被深深吸引、質疑自己智商、驚歎、感動、歡喜、淚奔,百感交集,直到結局。

燒腦故事的影像呈現

劇集大致的背景信息是,2019年,27歲的黃雨萱依舊深愛著空難去世的男友王詮勝,時時刻刻想再見到他。1998年,17歲的高中生陳韻如(與黃雨萱長相一樣)、李子維(與王詮勝長相一樣)、莫俊傑,三人是朋友亦是三角戀關係。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到了第4集,故事突然變得明朗有趣起來,開始了第一次靈魂穿越。2019年27歲的黃雨萱,穿越到了1998年的17歲的陳韻如身上。從這裡,劇情開始讓人慾罷不能起來。最初我們以為是青春愛情劇,之後以為是奇幻穿越劇,再後面變成了懸疑推理劇。

高中教室裡的一個班長,嚇得彈幕集體要求把他打上馬賽克。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而後面當我們從厭惡陳韻如,變成理解她,為她哭時,一切感觸又都不同了。《想見你》是用青春偶像劇的包裝,通過科幻懸疑的手段,最終達到人文關懷的目的。

劇集最大的挑戰性在於敘事結構,這也是這部劇最大的創新性所在。

在《想見你》過去與現在之間的時空切換中,有三個靈魂穿越的敘事視角,一是黃雨萱,一是李子維,一是謝醫生。觀眾看的劇情不是順著時間走,而是全部打亂的。不僅僅是上一集的結尾與下一集的開頭完全斷開關係,而且往往在一場戲的前後也不是保持同一個敘事時空和相同的人物關係的。

在影像上,時空的暗示被細膩地融入到畫面裡。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什麼時間、什麼空間、誰跟誰在幹嘛?這些問題,有時候讓觀眾一上來就明確。而有時候需要迷惑觀眾,引人思考時間線與人物關係。比如校園的空間,黃雨萱、李子維與莫俊傑在雨中奔跑的場景,吃夜宵的亭子,都是屬於1998年的,但場景中的人卻並不都屬於1998。

學校的場景比較值得一說,很多樓道、天台、拐角的場景選擇,都製造出一種窺視感。1998年左右的校園時期,經常設計一些“她窺視他,他窺視她”的情形。

最感人的,應該是莫俊傑對陳韻如的情感。幾乎沒幾句臺詞,單純依賴影像,就把莫俊傑和陳韻如同頻共振的“邊緣感”,表達得很動人。

除了對妝發、場景、美術陳設的設計,對於人物的代表性動作的設計也暗藏心機。比如雨中奔跑時,黃雨萱擺手臂的畫面,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影像線索。

各種道具的利用也非常有效。比如陳韻如房間裡的鏡子,用來展現她穿越回來的眼神狀態,讓她的身份不言自明。

細膩的細節鋪排

《想見你》最先讓觀眾驚歎的,便是細節。處處是留白,是呼應,是線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比如開篇王詮勝留下來的拋錨舊車,成就了黃雨萱的第四次穿越。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比如李子維通過字跡的不同,發現了陳韻如不是黃雨萱的秘密。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而黃雨萱第一次在1998年的醫院醒來,和李子維對話時,病床隔離隨風飄動的簾子,暗示了謝醫生躲在後面偷聽。當再回到這個時間節點,再重回這個場景時,鏡頭一搖就揭示出來了。

另外第13集中,當陳韻如被困在“靈魂小黑屋”時,她嘟嘟囔囔,亦步亦趨地模仿著黃雨萱與李子維的聊天對話,這就為後來陳韻如奪回自己本體後,不想失去李子維的愛而假裝成黃雨萱埋下了伏筆。

重回本體的陳韻如,當她假扮黃雨萱時,她的服裝細節,做了非常有意思的設計。不同睡衣上寫的英文分別是,freedom、let my hair down、me me,彷彿顯示著自己的主權。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不得不提,飾演黃雨萱的柯佳嬿,演技實在精湛。

她同時扮演著27歲的黃雨萱、17歲的陳韻如、假裝黃雨萱的陳韻如、大學期間的黃雨萱。四種身份,四種差別。四個角色,身份相斥、相融的複雜情緒轉化都表達出來了。我們會超級討厭陳韻如,但又巨喜歡黃雨萱,可以說很分裂了。

穿越來的是陳韻如還是黃雨萱,還是假裝黃雨萱的陳韻如?雖然觀眾站在上帝視角,但柯佳嬿的表演詮釋,有時讓我們幾乎一看就知道這是誰,有時又給我們來個虛晃一槍,乍看分辨不出,後來又在細節中找到解讀的快樂。

細節設計不止體現在穿越部分上,對情感細節的描繪也讓人歎服。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其中最大的一個技巧,就是讓敘事從主人公的視角出發,讓她或他引導觀眾的認同。比如,黃雨萱如何一邊打電話,一邊在轉角處發現了點蠟燭獨自為她慶生的王詮勝(李子維),在她的主觀鏡頭下,她的感動,觀眾能強烈共鳴。《想見你》的製作班底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團隊,他們對情感細膩的刻畫確實信手拈來。

那些被忽視的“陳韻如們”

最初看《想見你》,容易沉迷在挖掘與解讀時空穿越、莫比烏斯閉環和反轉兇案的劇情上,後來才會開始思考編劇講述的“被忽視的悲傷”,才被編劇的同理心和立意戳到。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劇中最打動人的一個情節,是陳韻如在跳樓前徹底的爆發。那段設置,一下子讓劇集的高度立起來了。主題從奇幻穿越、懸疑燒腦,一下子轉到更深刻的青少年自我認同問題。

人人都想成為黃雨萱,但現實中大都活成了陳韻如。

黃雨萱是女主角,她陽光開朗,自我認同感高,勇敢有主見,能找到有效的溝通方式,但從不討好別人。而陳韻如某種意義上說,像是一個配角的存在,她卑微,懦弱,沒有受到足夠的家人關愛,不知道怎麼與人溝通。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大家為什麼會討厭黑化的陳韻如?因為她企圖扮演黃雨萱,竊取同學們的喜歡,搏一把自己其實不可能得到的李子維的愛。但仔細想想,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而我們卻常常用同一套約定俗成的標準來評判每一個人。

當弟弟、女同學都在指責以前的陳韻如,不如黃雨萱“魂穿”後的陳韻如好時,她幾乎就要崩潰了。唯一支持她繼續假裝自己是黃雨萱的動力,是李子維。而這個時候,李子維丟給了她一句:拜託,請你不要用黃雨萱的表情看我。

看完最終回以後會發現,其實理不理清時間線,搞不搞懂莫比烏斯環都不重要。編劇在需要突出立意的時候,沒有再強行燒腦。圍繞陳韻如的故事是講高中生自我認同的問題,是一個以悲傷為內核的故事。

所以,當“女主”黃雨萱向“女配”陳韻如道歉時,當舅舅說出那句“是我們的錯”的時候,我們被感動了,瞬間認同了陳韻如的感受,被編劇的共情能力折服。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成功進行四穿並挽救陳韻如的生命後,雨萱對小黑屋中的韻如說道:“未來,我不會再想著拯救你,而是選擇相信你。也許在你經歷這一切的悲傷之後,會發現你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這才真正促使陳韻如找到了自我認同,沒有1999年小年夜之死,也結束了閉環,後面一系列的慘劇也不再發生。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總之,《想見你》中的校園霸凌問題、番外的LGBT議題,以及陳韻如和莫俊傑的青少年認同問題等,都在這個奇幻燒腦的愛情故事下,以一種非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訴說,深刻又新鮮。

比如思緣遭遇校園霸凌問題,用古惑仔裝扮解決的橋段,拍出來了強烈的喜感。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此外,出彩的配角也是《想見你》成功的助力。

比如小天使莫俊傑,是這部戲最讓人疼惜的角色。愛而不得選擇守護、成全,這是他與謝芝齊形象的差別,謝芝齊是偏執、是貪婪。終極噩夢是謝醫生,也是一人分飾兩角,精神變態的弟弟,優等生的哥哥,從走路姿勢,手部的細節,眼神都能看出差別。

從未有一部偶像劇如此燒腦、深刻、新鮮

而舅舅、陳母、弟弟思緣的形象,也都做出了性格特徵。

舅舅是唯一一個知曉一切秘密的長輩,最初的假裝相信,後來的認同、尋找解決辦法,整個過程他都是通達的、從容的。陪酒女職業的陳母,她的自我犧牲,她面對黃雨萱與陳韻如的不同狀態,也製造了一些笑點。弟弟思緣的形象也很有意思,表面欺負姐姐,實際對姐姐極度關心,形成很大的反差。為了姐姐多被愛一些,自己甘願裝廢柴,讓人印象深刻。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罪夢者》到《想見你》,這兩年的優質臺劇作品,都沒有符號化的角色,程式化的情節,而是人性濃縮的劇場。而這恰恰是最值得內地電視劇學習的地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