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财之道」新冠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怎样的波动?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一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其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受损;

全国旅游人数同期锐减,交通运输行业出行人数骤然减少;

众多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延期授课等。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与社会生产生活、人民的生活需要都是紧密相连的。从金融市场来看,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推高避险情绪,给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扰动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为冲击人们的未来预期、影响市场情绪,进而给金融市场带来扰动。


但这种影响往往是短期的,金融市场的中长期走势仍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股市方面


股票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往往较为迅速、敏感。


A股出现短期明显下跌,但持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从2003年SARS、2012年和2015年MERS等重大传染病对股市影响来看,基本为短期负面冲击。


「森财之道」新冠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怎样的波动?

几种重大传染性疾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003年“非典”时期,股市在疫情高峰期(4月至5月)才出现较明显回落,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扩散速度更快,且信息传播速度也更快,A股受影响的时间也有所提前。


在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3日),在疫情影响下股市已呈现下跌态势。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3日),股市更是出现了恐慌性杀跌,上证指数下跌超8%,震荡幅度明显。


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已经及时出台政策以维稳疫情冲击下的股票市场,自2月4日起上证指数呈缓慢回升态势。


2月17日,继上周累计实施逆回购10000亿元后,央行开展新的MLF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股市迎来应声大涨。


数据统计显示,春节后开市至今,除了首日大跌之外,创业板指数连续十天已经大涨超18%,不仅收复此前失地,更是屡屡刷出新高。


不少券商人士认为,牛市格局未变,节奏发生变化,市场已经开始风格切换。


债市方面


债券收益率回落,但需警惕违约风险上升。


2003年“非典”时期债市表现,在4月下旬至5月底疫情高峰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较为明显下行(从3.2% 降至2.8% 左右),伴随疫情消退,6月以后债券收益率又有所回升。


在本次疫情爆发并扩散的背景下,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债市利好,推动债券收益率回落。


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3日),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从2.9932%降至2.8231%,此后呈低位波动态势。


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或将加码等因素,预计未来债券收益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在旅游、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明显的行业,企业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违约风险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汇市方面


人民币汇率承压,但出现大幅贬值的概率不大。


本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将引发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担忧,人民币将在短期承压。


2020年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768,春节后恢复交易的第一周人民币贬值约1.28%。


WHO宣布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之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并未出现明显贬值迹象,处于窄幅震荡范围内,显示了市场对我国未来疫情防控形势的信心较强。


商业银行不良率将有所上升


在电子化、网络化普及率明显提高的背景下,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金融业务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其间接影响不可忽视。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还款能力减弱,将可能导致后续银行不良率的上升。


在疫情持续爆发、扩散过程中,部分城市“封城”、务工人员返城受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被打乱,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减少甚至中断,但房租、工资等刚性费用仍需支付,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盈利能力随之下降。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增速下行阶段,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本就较为严峻,本次疫情将进一步恶化大量企业境况,导致企业还款能力减弱,出现资金链紧张、断裂甚至无力还款的情况,一定程度将推高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


从资本流入放缓到北向资金杀回A股


在病毒疫情爆发阶段,影响了外资流入中国股市、债市的信心和意愿,使得前期国际资本流入的趋势放缓。


昨日,从市场资金情况来看,北上资金再度杀回A股。短短不到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资金已经超出40亿。

「森财之道」新冠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怎样的波动?


银保监会:疫情不会对金融造成大的影响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2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暂时的,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来看,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对整个金融造成大的影响。


周亮认为,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特别是住宿、旅游、餐饮等小微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来看总量不会太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有充足的资源来应对不良率的上升。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期负面影响较大,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以及2003年应对非典疫情的经验教训,此次疫情的发生并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基本面带来深度影响。


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冲击,保持积极正面情绪。


资本市场已经从疫情的“消化前期”逐步向“消化中后期”发展。新冠疫情进入“消化期”后,随着稳增长+逆周期调节等政策相继出台,投资者对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和情绪有望继续提升。


毕竟,近期金融市场走势也表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


资料参考:清华金融评论、中国基金报


「森财之道」新冠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怎样的波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