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財之道」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波動?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一些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使其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受損;

全國旅遊人數同期銳減,交通運輸行業出行人數驟然減少;

眾多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延期授課等。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與社會生產生活、人民的生活需要都是緊密相連的。從金融市場來看,此次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金融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推高避險情緒,給金融市場帶來短期擾動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為衝擊人們的未來預期、影響市場情緒,進而給金融市場帶來擾動。


但這種影響往往是短期的,金融市場的中長期走勢仍取決於未來中國經濟運行情況。


股市方面


股票市場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往往較為迅速、敏感。


A股出現短期明顯下跌,但持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從2003年SARS、2012年和2015年MERS等重大傳染病對股市影響來看,基本為短期負面衝擊。


「森財之道」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波動?

幾種重大傳染性疾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2003年“非典”時期,股市在疫情高峰期(4月至5月)才出現較明顯回落,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速度更快,且信息傳播速度也更快,A股受影響的時間也有所提前。


在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1月23日),在疫情影響下股市已呈現下跌態勢。在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股市更是出現了恐慌性殺跌,上證指數下跌超8%,震盪幅度明顯。


人民銀行、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已經及時出臺政策以維穩疫情衝擊下的股票市場,自2月4日起上證指數呈緩慢回升態勢。


2月17日,繼上週累計實施逆回購10000億元后,央行開展新的MLF操作,利率下降10個基點,股市迎來應聲大漲。


數據統計顯示,春節後開市至今,除了首日大跌之外,創業板指數連續十天已經大漲超18%,不僅收復此前失地,更是屢屢刷出新高。


不少券商人士認為,牛市格局未變,節奏發生變化,市場已經開始風格切換。


債市方面


債券收益率回落,但需警惕違約風險上升。


2003年“非典”時期債市表現,在4月下旬至5月底疫情高峰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較為明顯下行(從3.2% 降至2.8% 左右),伴隨疫情消退,6月以後債券收益率又有所回升。


在本次疫情爆發並擴散的背景下,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一定程度上會帶來債市利好,推動債券收益率回落。


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10年期中債國債到期收益率從2.9932%降至2.8231%,此後呈低位波動態勢。


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或將加碼等因素,預計未來債券收益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未來在旅遊、住宿餐飲等受疫情影響明顯的行業,企業償債壓力進一步加大,違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匯市方面


人民幣匯率承壓,但出現大幅貶值的概率不大。


本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將引發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擔憂,人民幣將在短期承壓。


2020年2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768,春節後恢復交易的第一週人民幣貶值約1.28%。


WHO宣佈將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PHEIC之後,離岸人民幣匯率並未出現明顯貶值跡象,處於窄幅震盪範圍內,顯示了市場對我國未來疫情防控形勢的信心較強。


商業銀行不良率將有所上升


在電子化、網絡化普及率明顯提高的背景下,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金融業務的直接影響並不明顯,但其間接影響不可忽視。


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還款能力減弱,將可能導致後續銀行不良率的上升。


在疫情持續爆發、擴散過程中,部分城市“封城”、務工人員返城受阻,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被打亂,營業收入和現金流減少甚至中斷,但房租、工資等剛性費用仍需支付,企業經營壓力明顯加大、盈利能力隨之下降。


近年來我國處於經濟增速下行階段,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本就較為嚴峻,本次疫情將進一步惡化大量企業境況,導致企業還款能力減弱,出現資金鍊緊張、斷裂甚至無力還款的情況,一定程度將推高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


從資本流入放緩到北向資金殺回A股


在病毒疫情爆發階段,影響了外資流入中國股市、債市的信心和意願,使得前期國際資本流入的趨勢放緩。


昨日,從市場資金情況來看,北上資金再度殺回A股。短短不到半日,北向資金淨流入資金已經超出40億。

「森財之道」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波動?


銀保監會:疫情不會對金融造成大的影響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2月7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暫時的,從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迴旋餘地來看,影響很快就會過去,不會對整個金融造成大的影響。


周亮認為,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特別是住宿、旅遊、餐飲等小微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總的來看總量不會太大。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到180%以上,有充足的資源來應對不良率的上升。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短期負面影響較大,但由於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調節能力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迅速出臺的多項應對肺炎疫情的有利舉措以及2003年應對非典疫情的經驗教訓,此次疫情的發生並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基本面帶來深度影響。


因此,需要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金融的衝擊,保持積極正面情緒。


資本市場已經從疫情的“消化前期”逐步向“消化中後期”發展。新冠疫情進入“消化期”後,隨著穩增長+逆週期調節等政策相繼出臺,投資者對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市場短期風險偏好和情緒有望繼續提升。


畢竟,近期金融市場走勢也表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


資料參考:清華金融評論、中國基金報


「森財之道」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怎樣的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