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医疗投资的分化与变局

“新冠”疫情下医疗投资的分化与变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离“抗疫”最近的医疗健康行业获得社会广泛关注。盛山资产作为一家专注医疗行业股权投资的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战“疫”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疫情背景下医疗行业投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疫情之下,防护和治疗短期需求爆发;疫情之后,哪些投资领域,尤其是落到具体细分赛道,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分化和影响,未来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盛山资产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以及体外诊断3大领域入手,切入具体细分赛道,探讨疫情对于医疗行业投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生物医药:倒逼创新,厚积方能薄发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药到用时方恨少”是广大患者、家属、医生的心声。吉利德的在研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火速在中国开展3期临床试验,说明在生物医药领域厚积才能薄发。面对来势汹汹的新病毒,从头研发新药耗时太长,吉利德正是多年来一直聚焦于抗病毒领域创新药研发,才能在疫情出现时快速筛选到针对新病毒有治疗潜力的药物,而瑞德西韦其实原本是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在研药物。此次疫情也让大家看到国内药企在新药研发领域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药企之间的差距。

中国的创新药企可分为1.0版本(In China for China即填补空白式创新)和2.0版本(In China for Global即全球领先式创新)。中国传统药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产业基础、销售渠道、资金支持,如果做到选好填补空白的方向、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提升建立壁垒,就有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转型达到创新药企1.0版本。创新药企2.0版本要求更高,需要重点关注:一、新靶点新机理;二、新技术新平台;三、合理临床方案。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政策的主题已变成“腾笼换鸟”,即“调结构、促创新”。随着“4+7”带量采购施行、医保目录调整等对传统药企带来的冲击,以及国内部分药企加快步伐追赶国际领先药企,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国内药品销售占比格局中,特色药、一般仿制药的比例会被大大压缩,而仿创药(me too/me better)和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创新药研发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正是这种差距带来了机遇,本次疫情会进一步加速、倒逼中国医药企业进行创新。

鉴于上述分析,盛山资产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一方面会把握填补空白式创新较为成熟药企的机会

,这类创业公司的产品往往具有一定特色、能够快速上市、拥有巨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会播撒创新型药企的种子,这一类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长,团队实力较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具备全球领先优势并且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针对这类早期项目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锁定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机会。

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的细分赛道上,盛山资产坚持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除了布局广受关注的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领域,抗病毒、罕见病等领域也大有可为。在吉利德的瑞德西韦获得关注的同时,国内的歌礼制药等抗病毒类药企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盛山的储备项目中也不乏可以冲击传统抗感染药物的新药研发平台公司。其次,对于新技术项目的关注。比如美国Moderna、上海斯微生物等积极开展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研究,以期缩短传统疫苗漫长的开发周期,就是通过新技术提高医疗水平的典型例子;上交所针对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疫情防控企业做到即申请即受理,也利好此类公司。其它值得关注的技术还包括

drug the undruggables的PROTAC、双特异性抗体平台、单细胞测序技术、细胞及基因治疗、溶瘤病毒药物等。

此外,在新药研发掘金潮中“卖铲子”的公司——新药研发CRO/CDMO公司,也值得重点关注。本次疫情中,博济医药、泰格医药等CRO公司也深度参与到了抗击疫情的新药研发中。博济医药及旗下负责医疗器械的子公司九泰药械已协助完成多项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研究资料撰写、临床研究医院协调、政府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泰格医药参与了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我国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每年增速平均超过30%,创新药发展增速加快,利好CRO/CDMO行业。盛山此前投资的维亚生物,已在港股成功IPO且业绩增长亮眼,验证了现代化医药研发精细分工下CRO业务的巨大需求。

医疗器械:便携化、费用低、可交互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虽然是一场重大考验,但同时也激发了产业变革,孕育新的发展机遇。与疫情直接相关的医疗器械,特别是温度检测、血氧仪、呼吸机、监护仪、DR、CT等设备,以迈瑞、鱼跃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内公司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为武汉提供了大量的监护、检测、治疗设备。除了防护设施、治疗设备外,医疗机器人作为新面孔,成为在抗疫一线发挥关键作用的“武器”。比如,院内机器人,尤其是消毒机器人,与人工消毒相比,能够在疫情现场重点针对患者、医护、“医废”所在的高频活动区域,进行沿路径高水平消毒,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几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医疗影像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鉴于新冠肺炎比较长的潜伏期,一些症状轻微、无症状的感染者,往往存在影像学的症状,AI系统可以帮助排查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和早期患者。此外,核酸检测对于实验室环境要求较高,对于并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来说,一次检测往返需要几天时间,而AI+CT的方式则可以填补核酸检测试剂盒无法到达的基层真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企业直面产能以及实际临床应用的机遇和挑战。短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不同企业面临着结构性的利好和来自不同维度的挑战。对于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监护仪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政府鼓励企业加大马力生产,保障抗疫前线医疗物资需求,这些企业已经收获大量订单,甚至产能饱和;而对于与疫情需求关联度不大的医疗器械企业,短期内会对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如手术、骨科器械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占。长期而言,还是要看企业核心价值,医疗器械行业的爆发受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疾病等多重因素影响。在中国,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政策。如同SARS之后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了发热门诊一样,此次疫情过后,政府也会对基层医疗、分级诊疗等领域加大政策和资源投入,以解决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诸多医疗资源差异化分布所带来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基层医疗医院建设相关的设备投入,而基层和分级诊疗对于设备产品特点的要求有着与大三甲医院不尽相同的逻辑。基层会更加青睐

POC类设备,即具备便携化、单价可控和人机智能交互优点的医疗器械。

盛山资产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已快速发展的POC成像类的厂商,诸如即时超声(POCUS)、便携CT、MR等产品。并且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进一步发展,此类设备将如虎添翼,为医疗资源下沉提供有力工具。与此同时,盛山将持续关注微创医疗器械,遵循国产替代这一主线,围绕心血管、神经介入、呼吸消化介入以及微创外科相关疾病领域,寻找微创介入领域内的大型单品或平台类公司

体外诊断:更快更准智能

过去20年中国的体外诊断行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2019年整个体外诊断市场的规模接近900亿元,平均复合增速超过了20%。过去10年中,有超过20家的体外诊断公司成功实现了IPO,如迈瑞、安图、华大、万孚等成为了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本次疫情中,国内的体外诊断公司(IVD)的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截止到3月8日,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14个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盒,其中6家公司的7个产品同时获得了欧盟CE认证,在当前海外疫情呈现爆发的态势下,中国的IVD公司也迎来了海外发展的机遇。

我们在看到体外诊断行业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此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不少问题。一方面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国内基层医疗还非常薄弱,当前技术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本次疫情中,多家企业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病人样本中病毒的核酸序列,来辅助临床确诊。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国内很多基层医院不具备PCR实验室的操作条件,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备来进行核酸检测,而且很多操作人员的取样和实验操作不规范;第二,荧光定量PCR这种方法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检测时间一般需要3-5个小时左右,在当前严峻的疫情背景下,很难实现大规模、高通量的快速检测,给临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病人无法及时确诊。如何开发出更快、更准、更智能的检测试剂盒是中国的IVD公司面临的下一个挑战。另一方面是国内的IVD企业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此次疫情中,国内有超过上百家的体外诊断公司开发出了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盒,未来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会有更多的资金和创业者进入到传染病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当中来,如何挑选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和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是给投资者带来的另一个挑战。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体外诊断市场相比,中国的IVD行业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一方面,以生化免疫等为代表的传统IVD行业,在医保控费以及医疗资源下沉等医疗改革政策的驱动下,进口替代是一个主旋律。另一方面,在基因测序以及基因编辑等新兴生物技术的驱动下,国内也涌现出来一大批与欧美等同步创新的诊断公司。从投资角度来看,盛山资产将坚持在进口替代和同步创新的逻辑下寻找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比如可以带来医疗资源下沉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发展,未来看好在大数据的驱动下,诊断与新兴治疗方式(比如基因治疗等)以及人工智能的结合(比如AI辅助诊断等)

2020年,估值将会是投资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好的公司加上好的价格才是好的投资标的。盛山资产作为专注医疗投资的专业机构,眼光需要超越这次疫情,将持续关注生物

技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分子诊断及AI赋能的科技平台公司;将这次疫情的考验作为优秀企业、优秀团队的试金石,不断寻找各细分赛道有格局、有潜力、扛得住风险的优秀企业,通过投资助力医疗创业公司以高效优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

大危机中的三件事情和一支股票

独家专访富达国际周文群:“抄底海外市场并不明智,A股则是好的买点”

疫情冲击全球资本市场 投资人该如何应对?

美股熔断启动全球危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