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不让做,孩子越想做,家长试试这几招让娃远离“白熊”

古往今来,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风筝与线: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小心翼翼的拉着线,让风筝在自己看得见的天空飞翔,在正确的方向飞翔;而孩子长大后,想要飞到更高、更远的天空,这个时候,父母不能一味的束缚,也不能直接放手,父母可以通过手中线来感知孩子是否健康快乐,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让孩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为家长,作为“过来人”,有许多孩子不知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为孩子的一言一行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却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做出许多让家长失望伤心的事情。很多家长都发现,一些事情越让孩子不要做,孩子就偏要做,就像产生叛逆心理一样,不过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白熊效应”,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为什么越不让做,孩子越想做,家长试试这几招让娃远离“白熊”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上个星期,小区门口的小花坛在重新翻修,因为小环平时也不怎么去小花坛那儿玩,妈妈就只是和小环说“最近一周你千万不要去踩花坛那儿的水泥”,就没有特别注意小环的行踪。可是在妈妈告诫小环不要踩水泥的第二天,小环就去小花坛周围踩了一下,在水泥上留下了自己的小脚印。妈妈让小环不要总是跑来跑去的,可是小环一点儿也不听,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把小环关在了家里,可是在家里小环调皮得更厉害,玩具乱扔不说,还整天像小陀螺一样转来转去,妈妈不断的制止,不停的强调,可是小环变得就像风一样,妈妈非常难受,孩子怎么就不听她的呢?

大多数家长都有类似的经历,不要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孩子偏要做,有时候孩子似乎就是要和家长唱反调,把家长的要求反着听,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越不让做,孩子越想做,家长试试这几招让娃远离“白熊”


白熊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魏格纳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实验。教授要求第一组参加实验的成员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第二组成员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只白色的熊,但是教授根据对实验者的脑电波测试后发现,第一组成员想到这只白色的熊的次数要多一些。

也就是说,当外界给我们一个信号,要求我们不要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做这件事。因为这种现象由这次实验得到证实,所以人们称其为“白熊效应”,而根据其产生的效果,人们又称之为“反弹效应”。

从科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在人们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时,其实人们的本意是要抑制这个念头的,但是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找一下是否还存在这个念头,而这个过程,恰好强化了我们本来想要抑制的念头,从而产生了“白熊效应”。比如我们在睡觉前听了一首神曲,想要忘记它,但是到床上后,这首曲子的旋律会一直萦绕,而我们无法入眠。


为什么越不让做,孩子越想做,家长试试这几招让娃远离“白熊”


家长的哪些行为更容易让孩子被“白熊”绑架

1、频繁的嘱咐

孩子早上睡懒觉不想起床,妈妈不停地催促,“快点起床,早餐都要凉啦!”“还不快点儿起来!要迟到啦!”,路上反复告诉孩子“在学校里要听话,不可以打架”,到校门前,还告诉孩子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和同学讲话!”“不准想着玩手机!”。晚上孩子回家后,“快做作业!”“不要看电视啦!去睡觉。”家长们类似的话是不是一天可以和孩子嘱咐十遍?太多善意的提醒,可能会让孩子心里越来越烦躁,越来越不想听家长的话。

2、过多的批评抱怨

许多孩子的行为如果超越家长的界限了,家长就会批评孩子,暂且不说家长的边界划分是否合理,就说有时候,一件事孩子还没有完全消化,家长就批评 “你看看,我都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改,看你王阿姨家的小孩,你怎么就不学点!”“怎么还不睡觉?明天不想上学啦?”有时候,过多负能量的批评或抱怨,会在孩子心中累积不自信的因素,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健康。

3、长期缺乏鼓励和肯定

有些家长认为“教不严,父之过”,所以很少对孩子有肯定的鼓励和赞扬,在他们看来,只有在“逆境”中,孩子才越能成长,所以,孩子进步了,家长们认为是应该的。但是如果长期没有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做事情的动力可能会丧失,时间一长,孩子可能会认为家长对自己漠不关心,就会不听家长的话了。

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家长只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度的调整,就能利用好“白熊效应”的另一面,让孩子远离“白熊”。


为什么越不让做,孩子越想做,家长试试这几招让娃远离“白熊”


以柔克刚

1、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家长们最容易犯一个错误,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总是直接地说“不要”做某事,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做某事,这就可能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意识,而潜意识会激发孩子大脑中的“白熊”,让孩子的语言与行动产生分歧,所以,家长要注意在说“不要”前,转化自己的语言习惯,使用正面的、能够让孩子“知其所以然”的语言。

2、建立家规,以身作则

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家长可以学习一下幼儿园和学校的做法,和孩子约法三章,建立良好的家规,不过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形象,比如,约定好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时间到了,即使剧情再扑朔迷离,也要关掉电视,让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不让孩子用抱怨或指责来结束,效果更佳。


为什么越不让做,孩子越想做,家长试试这几招让娃远离“白熊”


“白熊效应”是经常存在的,但是家长可以提高警惕,用迂回的“战术”,让孩子巧妙地绕过“白熊”,和孩子面对面平等的交流,减少孩子的逆反心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