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實施“四字”訣確保春耕防疫兩不誤

農村穩天下安,農業興基礎牢,農民富國家盛。當下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階段,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作為湖南省的農業大市,為讓“三農”這塊“壓艙石”更穩固,我市切實在落小落細落實上下功夫,強力實施“快”“防”“暢”“穩”四字訣,確保了農業生產和春耕備耕工作的良好開局。

在“快”字上下功夫

部署快。針對當前的春耕生產,我市及時出臺了《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幫助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十二條措施》,2月13日召開全市專題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農村疫情防控、春耕備耕、涉農企業復工復產等重點工作,壓實穩產保供責任。各縣(區、市)迅速行動,加大惠企支農力度。赫山區安排3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早稻集中育秧,給種糧大戶吃下“定心丸”。安化縣出臺貼息貸款等政策,為春茶採收、名優茶製作等提供支持,以保障茶企、茶農利益。

摸底快。全面摸清“菜籃子”產品產供“家底”,在宏觀層面做到供需平衡、管控有序。目前全市蔬菜存園面積25萬畝,日產蔬菜約1.6萬噸,在保障本地市場供應的前提下可外銷約1.35萬噸;每日可出欄生豬超過5000頭,起水水產品約800噸,基本能滿足市場需要。

調運快。加強了對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供需情況的調查監測,及時掌握庫存數量,幫助農資經營主體加快農資調運儲備,做好產銷對接和餘缺調劑,有效保障農資運輸“綠色通道”通暢,確保了春耕農資供應。

在“防”字上動真格

抓實動物疫病防控。壓實防控責任,對冬季強免工作進行查漏補缺,全市共完成禽流感免疫470萬羽,做到應免盡免。對畜禽養殖場和定點屠宰場等重點場所大清洗大消毒,共消毒1261場次,消毒面積181.15萬平方米,日均監測相關從業人員1675人次。對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抓實村莊清潔行動。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做到宣傳教育到位、防控責任到位、保潔措施到位。各地通過“大喇叭”、微信群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農村群眾增強防疫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主動搞好家庭衛生和庭院清潔,及時清掃畜禽糞汙,減少疫病傳染風險。認真落實好村莊保潔制度,確保公共區域垃圾有人清、廁所有人管、汙水不亂排。

抓好農資打假。全市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110餘人次,對6家農藥生產企業、650餘家農資經營門店等進行了巡查檢查,進一步規範了農資市場秩序。

在“暢”字上解難題

暢通信息渠道。市縣聯動,及時組織技術專家編制油菜、蔬菜、茶葉、柑桔、稻蝦等生產技術要點,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按照不扎堆、不聚集的要求,通過“宣”(“村村響”、微信、發放明白紙、電話網絡答疑等)、“送”(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農資經營門店)、“幫”(一對一幫扶)等多種形式,推動惠農政策和技術服務進村入戶。南縣組織12支農技隊伍,分片開展非接觸式為主的技術指導,利用洞庭蝦網平臺進行稻蝦田管理技術要點直播,由專家現場答疑,觀看人數達8700多人,使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獲得權威的技術指導。

暢通銷售渠道。針對疫情期間農產品供應受阻,著力暢通從生產基地到餐桌的“綠色通道”,讓鮮活農產品出得了場、進得了城、到得了戶、上得了桌,有效化解了買難賣難問題。赫山區創新蔬菜“不接觸配送”服務模式,為全市113個小區提供蔬菜配送服務,服務居民近3萬戶,日銷蔬菜超過200噸。益陽海吉星市場32種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在“穩”字上見實效

穩生產。針對當前農事,重點做好春耕備耕和作物田間管理。南縣近1000畝早稻集中育秧秧田已耕翻、培肥到位。全市400餘家蔬菜生產經營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均已恢復生產,正掀起蔬菜春夏播生產高潮。

穩復工。落實全市企業復工復產聯席會議制度要求,派出駐企聯絡員,推行一企一策,對全市涉農企業復工復產進行動態管理、動態調度。強化部門責任,積極協調解決用工、原料供應及產品運輸等難題。全市6成以上涉農企業復工復產,其中種子、蔬菜、糧食加工、畜禽水產養殖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面復工。16家飼料生產企業日產能達1500噸,有效加速了畜禽養殖業“解凍”。10家屠宰企業均做到了有宰必檢,檢疫率、病害肉無害化處理率等達100%。桃江縣、資陽區等地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摁下了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快進鍵”,全市力爭3月底前完成3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主體工程。

穩就業。安化、南縣等勞務輸出大縣以開通客運班線包車等措施保障農民工錯峰返程、安全返崗。各地正積極組織當地農民和返鄉人員就近就地參加農業生產,引導種植大戶、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開展互助合作、互換用工、錯峰採收等,緩解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