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蛋鴨產的鴨蛋大一些?

加油站裡沒油


1、季節:鴨的產蛋量是隨季節而變化的,特別是以放牧為主的麻鴨更是如此。鴨的產蛋要求一定的溫度(5~15℃最為宜)和光照條件(14~16小時)。採取夏季降溫,冬季保暖是提高鴨產蛋量的重要措施。

2、年齡:雖然母鴨可以產蛋數年,但產蛋量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麻鴨則是在第二、三年產蛋量最高,所以最好養1~3年的鴨子,不要養老母鴨。 3、鴨種:蛋用種鴨產蛋多,兼用型次之,肉用種鴨產蛋少。要選養生長髮育好、早熟、高產、適應性強,符合本地條件的良種蛋鴨。

4、放牧:要注意選好放牧場所,使鴨群能吃好、吃飽,才能獲得充足的營養,增加產蛋量。

5、飼養管理制度:不要隨便更換補喂飼料的品種和次數,否則會引起產蛋率下降。不正確地搬棚,任意調換飼養點,隨意捕捉,驚擾鴨群都會造成產蛋率的降低。

6、人工換羽:由於個體間的差異,自然換羽的時間,一般需80~90天,

有的甚至長達4個月,影響產蛋率。進行人工法強制換羽可以縮短換羽時間,一般20~30天就可恢復產蛋,從而提高產蛋率。人工換羽多在端午節前後進行,也有在處暑到白露期間進行的。當鴨群產蛋率明顯下降,已到產蛋末期,即產蛋率在20%~30%間進行。

方法:當產蛋率下降到20%~30%,並且已有少數鴨開始換毛,這時應逐漸減少補飼的次數和數量,只餵給質量很差的一般飼料(如糠、麩類),大約要經過十天後,減少到每天只喂一次或不喂,僅僅依靠放牧。但要供給充足的飲水,使鴨群缺乏營養,體質變弱,短期內完全停產。停產後過3~5天,羽毛蓬鬆脫落,主翼羽開始出現乾枯,拔取容易而不出血時,將兩羽及尾羽分批拔掉,拔時逐只捉住,沿水平方向拔。一般母鴨每次拔3~5根,隔3~4天拔一次,大約經4~5次拔掉。拔羽的當天,不要讓鴨子下水,以防感染。羽毛拔除後就開始喂料,質量由粗而精,數量由少到多,並注意搭配動物性飼料及餅類飼料,促使羽毛迅速生長。當羽毛具有光澤,恢復健康時,即可增加精料,即改成產蛋鴨料,促使其早開產。一般整個換羽期需20~30天。

1.春鴨養膘尾如花:春天鴨肥產蛋早,反之,瘦鴨產蛋遲。所以,在冬天一定要把鴨子精心餵養好,使鴨子在開春以後膘肥體壯,尾巴長得象一朵盛開的繡球花,這樣的鴨子一般在上半年就能產鴨蛋10多公斤。

2.夏天停喂把毛拔:俗話說,鴨子生蛋,先是去油,後是去膘,生到最後刮心血。夏天,鴨子因連續產了幾個月的蛋,就會元氣大傷,嚴重影響秋季產蛋。因此,"大暑"一到,就要把鴨子統統關起來,拔掉翅膀和尾巴上的幾根大毛,連續3天只喂水、不餵食,迫使鴨子把蛋全部產盡。鴨子停止產蛋以後,用精飼料餵養20天,讓鴨子恢復元氣,換上新毛,這樣到了"立秋"後幾天,鴨子又可以正常產蛋,且產蛋更多。

3.秋鴨長膘要控制:民諺道,春天鴨子要蹲,秋天鴨子要奔。這是因為春天鴨子覓食難,主要靠人工餵養,活動多了易消耗較多的能量;秋天野外食物豐富,鴨子容易覓食且易吃飽,如果吃飽了不讓它們活動,就會長得過肥,產蛋少,甚至會造成"化蛋"(不下蛋)。因此秋天要讓鴨子有一定的活動量,把體重控制在1.5~2公斤左右,保持體格健壯,這樣可以保證從"處暑"到冬季的100多天裡能多產蛋、產大蛋。

4.秋雨寒風要當心:鴨子雖然喜水,但也要當心寒風秋雨的侵襲,尤其在鴨子產蛋階段,如果被秋雨和寒風襲擊,就會停止產蛋,有時甚至會生病。

5.冬季要放鴨:冬季對鴨子除供給充足的飼料外,還要經常趕到水裡去覓食,即使隆冬臘月也要讓鴨子在水裡覓食,既節省飼料,又促進健壯增膘,在冬季還能產蛋。

6.新鴨老鴨不混雜:新鴨多動喜鬧,老鴨喜靜少動。新老鴨混雜同養,新鴨會把老鴨吵叫得心神不安,影響產蛋。因此,新鴨、老鴨要分開飼養。

7.衰弱老鴨要淘汰:應注意把衰弱老瘦病劣及產蛋少的鴨子淘汰掉,保證鴨群個體只只健壯,才能保證產蛋總量高。

8.不斷增添優質鴨:為了保證鴨群經常旺盛不衰,要不斷選擇增添新的優質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