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说《人生》中高加林这个人物?

smallorange1


读完《人生》,我的第一主观感受是:我不喜欢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面对爱情婚姻,他的功利心太强。但我们选择一本书,读完一本书,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多的还是需要尽可能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思考。

关于高加林,浅谈两点自己的认识:

01 无论什么时代背景,高加林对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肯定

高加林的目标很明确,他要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 高加林在村里做民办教师时,他就清晰的认识到需要把民办教师作为跳板,计划通过努力学习,转成国家正式教师,然后再去选择其他更好的工作。高加林的目标清晰可见。

• 民办教师的资格,被村支书的儿子顶替后,他陷入无比痛苦之中,因为他的计划被打乱,实现梦想的途径因此落空。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走出农村”这个目标,他想到可以寻求远在新疆做部队干部的叔叔的帮助。你看他,即使面对挫折也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因为叔叔下属的“暗中操作”,他意外得到去县城做通讯干事的工作,

于是他抓住所有可抓住的机会,拼命努力,拼命展现自己的才华,为自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高加林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无论在什么处境中,他都有着自己坚定的目标和清晰的奋斗轨迹,始终围绕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抗争……

如果说不是因为时代背景的局限性,像高加林这种“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的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毫无悬念。

02 “好高骛远”,脱离现实,注定会摔得很惨

诚然,有理想有追求是好事,但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绝不可取。

在高加林所处的年代,有些追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注定无法实现的。在那个社会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时代需求的年代,毫无背景的农村小伙想要跳出“农门”,一下子跃入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然而,始终“目标第一”的高加林显然已经被自我设想蒙蔽了双眼,他为与社会和命运的抗争,甚至为了目标,一切皆可牺牲。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爱情。

高加林选择痛快答应与干部子女黄亚萍在一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黄亚萍的父亲要调回南京,只要和黄亚萍在一起,他就可以顺利跳出“农门”,跟随到南京这个大城市落地生根。

南京相较于他所在的小县城,无疑是高加林的理想目标。

于是高加林即便万般不舍也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掉与巧珍的爱情

我不得不说,在目标面前,高加林绝对是一个有着超强自控能力的人,但他对待爱情婚姻的功利和目的性太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也有人说高加林是穷怕了,以至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不否认这种看法,

但人首先要面对现实

不懈的奋斗最终因别人的举报,将高加林打回原点,重回农村。这说明:现实绝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作为一个知识青年,高加林有追求没有错,错的是盲目追求实际还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当然,小说没有关于高加林的后续,但我更愿意相信,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像高加林这样聪明的人一定可以深刻反思,站在现实的角度,踏踏实实走出一条人生的道路来。

-END-


小女子热爱生活


不谈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感情,高加林是个悲剧人物。

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了三年民办教师,业余还发表了几篇诗歌和散文,虽说谈不上多大的才华,但他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和对未来人生的憧憬还是能看得出来。可什么错误也没犯的高加林,硬是被大队书记刚高中毕业的儿子给顶下去了。仅就这一件事,高加林就是权力下的炮灰或是“乞丐”,可能有人说,那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都没有了。现在还有某些系统,为了儿子能顺利进入同一行业,花钱过四级,花钱过面试的情况存在,知道了这样的情况,这些人就能闭嘴了。

高加林之所以被顶掉,无非就是他本人不是特别出色,再有就是他老实本分,没资源,没人脉的父母,但这不是高加林的错,是有人钻了制度的空子,才造成了高加林的被下岗。愤怒的高加林,面对父母的哀求,放弃了写信告状的打算,当了一个农民。当然,农民没有什么不好,可高加林的遭遇能说公平吗?

当了一段时间的农民后,因为高加林二叔的帮助,他得到了重新到县上工作的机会,本来还想干一番事业的高加林,因为被人举报,又一次失去了工作,再次回到了农村。高加林第二次工作机会虽说是靠二叔得到,但他本人的能力还是能胜任,只可惜,大家只看到了背后的关系,而忽略了高加林自身的能力。仿佛只有回到农村,才是高加林的宿命,不知道路遥写高加林时,内心是不是也充满痛苦?

对巧珍,高加林的辜负不能原谅。

巧珍,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长得漂亮,对高加林情有独钟,高加林选择巧珍,爱情的成分小,到年龄结婚的因素多,还有就是巧珍父亲对高加林父亲的斥责,让高加林起了逆反心理,事实上,高加林并没有多爱巧珍,他和巧珍之间总缺少一种精神上的共通,或者说没有共同语言。

高加林意识到和巧珍的差距时,就不应该和巧珍谈恋爱,既然谈了,就应该对巧珍负责,而不是再移情黄亚萍。最初轻率决定和巧珍谈恋爱,才是高加林最不能原谅的错。


一个变革的时代,处于漩涡中的人,很难界定一个人的对错和好坏,只能就事论事。


小雅的小


高加林是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里的男主角。


泰山北斗级别的大作家写的小说都是很深刻的。刻画人物是很真实的。“人性”本来就是矛盾的,多面的。路遥没有把高加林定格成一个纯粹的“”好”人还是一个纯粹的“坏”人。

高加林代表了八十年代初的农村知识分子,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有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有理想,有追求,有激情。但同时也很矛盾。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就暴露了人性的弱点。自私,虚伪,虚荣,绝情,势力……因为农村出身,没背景,没人脉,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能狠命读书。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读书是跳出农村的唯一法子。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留在村子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就算是高中文化的高加林在当时村子里也是凤毛麟角的。那高加林是喝过几瓶墨水的人,他的思想是先进的,宽阔的。他又是一个非常热爱文学的知识青年。一些文学作品给他带来了思想上改变和震撼。把他变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他要奋斗,他要挣脱农村,他要去他理想的世界过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没错。一点没错。


但他为了自己理想,是一个理智得可怕没有人情味的男人。他选择了黄娅萍,一个可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女同学。他不顾在自己最无助最落魄时候帮助过他,金子般好的姑娘巧珍,他也不顾自己感情上还是偏向于巧珍的情形。他无情地抛弃了巧珍。

所以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同时也是一个虚荣,冷漠无情甚至绝情现实得可怕的没有人情味的男人。


影视坛主


第一次看路遥先生的《人生》要追溯到高中时代了,在那个年纪对于书中男主角高加林可谓深恶痛绝,在内心里很鄙视这个人,感觉这就是一个贪图富贵、贪慕虚荣的混蛋,为了自己有一个跟好的发展,能够进入大城市生活,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生活领域,他狠心的抛弃了深爱他的巧珍。

近期重温《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人生看法也有所改变。高加林这一角色无疑是具有争议性,他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不甘于一辈子窝在农村,就像书中他自己说的“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他想去更大的城市谋求更大的发展,他的心很大,以至于黄亚萍问他是否想去南京、杭州、上海这些地方是,他坚定的回答“我联合国都想去”。在那样一个年代有这样的想法实属不易,甚至值得我们推崇,可是当他选择黄亚萍放弃巧珍的时候,他就陷入了人们的争议当中。


从感情方面来说,大多数人唾弃的行为,看不起他的贪慕虚荣和薄情寡义,为了自己的欲望抛弃了一个金子般的姑娘;可是在人生发展方面来说,高加林眼界开阔,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追求,不好的出生并没有阻止他对人生更高的追求,有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冲劲,有些人也会觉得高加林的选择无可厚非。可是,高加林真的把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吗?显然没有,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完全押注在了别人身上,当别人告发他走后门,他的人生又被打回了原形!

仔细品路遥先生的《人生》很有意思,依附于别人,把命运交给别人终究是不可靠的,别人随时可以把你的一切剥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人生》的结尾,主人公高加林被打回了原形,这只是书的结尾,并不是高加林人生的结尾,他还有很长的人生,就看他如何抉择了!


过客145867709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准长篇小说,它开启了路遥的辉煌。

这部小说是路遥用了三个月思考,实际下笔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

要客观的评价《人生》中高加林这个人物,那就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考虑。

《人生》之所以在当时那么火爆,造成“洛阳纸贵”,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当时的农村或者城乡之间有太多太多高加林式的真实存在了,他们是追求进步的青年,他们也同高加林一样面临着人生选择,而路遥的《人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样本,并且启迪了他们,这其中就包括现在许多人的人生偶像:马云。

《人生》中扉页上引用路遥文学教父柳青的那句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其实直到现在也依然适用,未来也依然是这样的。

书中的高加林是负心汉吗?

首先我认为:书中的高加林并不是一个负心汉,因为他的心其实一直都没有真正给予巧珍。

他与巧珍在一起,是因为巧珍的主动追求,在他最失落,最迷茫的时候,是巧珍给予了他最无私,最真心的爱。

于是他感动了,他一时冲动的给巧珍在一起了。

其实当天分手后,他就已经后悔了。

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未来会永远被困在农村,靠着土地过活;

他也不希望自己的爱人会是一位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农村妇女。

他还没有放弃希望,他还是希望能够出去闯闯,改变自己的未来。

其实,巧珍自己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她才会在高加林去城里的时候,对高加林说“加林哥,你要常想我,就和我一个人好……”

其实对于与高加林的恋情,巧珍是早有预感的,她知道自己留不住已经飞黄腾达的高加林,但是她却深爱着高加林,不想主动放弃这段得之不易的感情。

但是她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

所以在高加林决定与她分手的时候,她才会在极度难过时,又深明大义的对高加林说“加林哥,你别在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去吧,我绝不连累你!”

然后,毅然决然的骑着自行车独自离开了。

如果你认为勇敢的结束一场并不适合的感情也被称为负心汉的话,那么我也只能表示:呵呵!

高加林的悲痛结局,并不代表他的选择是错误的。

选择是一个概率问题,选择对了不一定好,选择错了也不一定不好。

《人生》中的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其实并不是选择了她这个人,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同样,高加林放弃了刘巧珍,也不是说刘巧珍人不好,而是他不希望过那样的生活。

黄亚萍对于高加林来说,那才是他理想的对象。反过来,高加林对于黄亚萍来说,这也是理想的对象。

而刘巧珍对于高加林来说,那只是落寞时的依靠。反过来,高加林对于刘巧珍来说,那只是一场梦而已。

如果你是高加林,你会怎么选择?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思考,有人喜欢激进,有人安于稳定。

所以有人会选择巧珍,有人会选择黄亚萍。

她们都是好姑娘,能够得一就应该很知足了。

所以不管怎么选择,那都是福气。

而我,只会随缘。先和谁在一起,那就是谁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感谢你的阅读。


宇哥带你读原著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自私、懦弱,对待感情始乱终弃的人,也有人说他是地道庄稼人子弟,但不失信念,不安于现状,以期追求理想的生活,对人生有一定的态度。

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高加林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知识青年,只是在追求理想的现实中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应该说,他的悲剧是因为时代环境下的制度造成的,是环境的局限,也是时代的悲剧。

其次,高加林为了前途放弃了感情上喜欢的刘巧珍,而选择了黄亚萍。这种背后暗藏着高加林的情感的悲剧。他是为了前途而放弃了爱情,最后事业和黄亚萍所谓的爱情都失去以后,才发现刘巧珍已为人妻。可以说,这个悲剧是高加林感情矛盾选择的一次失败。当然,也是性格与大环境影响的悲剧。

第三,《人生》作者路遥也曾谈到过:“高加林这个形象,我写的是一个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中,在生活里并不应该指责他是一个落后分子或者是一个懦夫、坏蛋,这样去理解就太简单了……像高加林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刚刚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生活在特殊时代环境中的高加林来说,实现自我理想的途径十分有限。

造成他人生的悲剧,归根到底来说,还是时代的局限性。人在一个环境里过于渺小,所以也不能改造环境,最后只能被时代与环境左右。


书房记


《人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很奇怪的,因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对故事主人公的厌恶,从他第一次进城卖馍羞于启齿开始,从他表现出对脚下土地的不满和厌恶开始。

尽管作者一直描绘高加林的志向远大不甘平凡,但在我看来这难掩饰高加林本质上是个庸俗的人,跟他自以为的“清高”完全不搭边,相反的,他对于世俗的成就有着比普通人更强烈的渴望,就像他对于明楼安排挤掉他的民办教师名额愤愤不平,却对别人为讨好他叔叔而把他安排到县城工作心安理得的接受。“清高”和“浪漫”不是简单的多喝几瓶墨水或者多知道几个外国作家,而是对自我价值观念的坚守和践行。而且高加林有着世俗意义上强人通常具有的特征:心肠硬,心思活,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成为一个如他所想的浪漫主义者。或者说他所谓的浪漫,是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由野心伪装出来的浪漫之花,毕竟它们同样的绚烂夺目,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既然如此,那么故事之后的发展也就顺利成章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对高加林的很多做法不以为然,驱动自己阅读下去的动力其实是我想看看路遥会给这样的人安排什么样的结局,我记得看《书剑恩仇录》的时候对陈家洛也是这种心态。所以故事的结局对我而言确实是大快人心:一个背叛土地的人,在众人嘲弄的目光里,狼狈地回到了土地上。不过这块土地展现出的包容和博大,让我为自己的幸灾乐祸而感到惭愧,自己的想法还是终究太过狭隘。就如故事结局所展现的,人生还那么长,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何必过早的下定论。

看到高加林在集市上卖馍时神情忸怩的样子,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钟跃民在陕北要饭的情形,二者彼时的人生境遇十分相似,面临的都是一辈子扎根农村的绝望,都是黯淡无光的前程(很多人质疑钟跃民的所谓浪漫是源于他阶级上的优越性,因为凭他父亲和朋友的社会关系,他再怎么样也不会混得多惨。但事实上,第一,在那个风风雨雨人人自危的年代里,钟跃民对未来是充满迷惘和怀疑的,起码在陕北的那段时间里,他对于前途应该是绝望的;第二,在后面的故事中,他为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放弃了现实的机会和利益,与他的伙伴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们的表现却迥然不同,尽管同样的敏感和极端,但前者是自卑的沉闷的压抑的病态的愤怒,后者是傲慢的浮夸的荒诞的狂狷的嘲弄,显然后者更加舒展而具有生命力。

事实上,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二人有着根本的不同,钟对于人生本质上是消极悲观的,而高却饱含着热忱和渴望,这也注定了前者的潇洒和后者的踌躇,理想主义者和现实野心家的区别也正在于此,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李寻欢和上官金红,个中区别,或许正在于此。不过有趣的是,除此之外,这些人又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若论及真正的浪漫,德顺老汉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切的印象,这个机敏、朴实、真诚而重情重义的陕北老汉,在陕北贫瘠的土地里,把自己的一生化作了一支苍凉动人的信天游。


南境儒师


高加林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人生》里的主人公。小说以70年代到80年代,改革之初为背景。民办老师高加林被学校辞退,回到家当农民,因为有一个有关系的人把他挤出来了。


失望愤恨的农民高加林,却被美丽热情的村花看上了,他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后来因为叔叔的关系,高加林成为了记者,还混得不错,他也体会到了自己愤愤不平的“拉关系”的威力。


春风得意的记者高加林,见异思迁,爱上了城里的高中女同学,与村花分手了。谁料女同学是有男朋友的,男朋友一气之下披露了高加林走后门的不光彩过去,于是高加林又做回了农民。


高加林的一生虽然可笑可叹,但也可怜可敬。谁的一辈子又不碰到一点儿事尼?谁又没有糊涂过呢?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又何尝不是一个高加林?如果高加林和巧珍只是一个特例,《人生》又如何会引起千千万万的我们共鸣?


我们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行为,甚至鄙视这个社会,但自己却又在慢慢变成自己也不喜欢的人;我们总觉得别人的男人更帅,别人的女人更温柔,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想钓一个金龟婿,傍一个白富美,少奋斗20年;我们本事不大,但总觉得现在的工作配不上自己的价值,总想要跳到更高的“城里”;我们以为只有自己才有理想,与众不同,别人都是芸芸众生。


与其说要如何评价高加林的人生,不如说我们该如何认清自己,过好这一生。抓住手中的幸福,珍惜眼前人,不管你发达还是落魄,不管你忠诚还是一度背叛,那些都肯原谅你、接纳你的人,那一片真诚的土地。


高加林,还算是不错的,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敢想敢做,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们肯接纳他。我们,也可以活得更好,只要我们学会认清自己。


我是见血两针,梦想读书写文,心愿治病救人。希望和你一起进步!


护士吴华


《人生》作为路遥先生的中篇代表作,发表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后来由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样万人空巷。仅以此文向路遥先生致敬!🙏🙏


回到正题。小说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他不甘于平淡的农村生活,立志要在外面闯出一片天。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在教师工作被下回到农村后,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直在寻找脱离农村的机遇。当命运出现转机,他能够重返县城工作之时,即使他知道这机会不是那么正当(马占胜利用高加林的叔父走后门),他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事实证明他是有才华的,他在县委通讯社做得相当不错!

再回到题主所说的高加林是否负心的问题。只能说,在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交往中,两人对于这份感情的付出是不平等的。巧珍是全情投入全心付出,而高加林则是被动接受。


巧珍只是他在落魄失意的时候的一个慰藉,也是他挑战村里的大能人,二能人以及轻视他的村民的一个工具-你们不是说我百无一用吗?村里最俊的姑娘都和我好了。

至于他对巧珍的感情是否就是爱情?我想就是高加林本人也说不清楚。当高加林重返县城工作后,这种思想上的差距就更明显了,巧珍拉的都是农村家常,他感兴趣的巧珍又完全不懂……两个人的共同语言实在少之又少,而高加林又不是一个肯将就的人,尤其是对于婚姻问题,更不可能。
因此他和巧珍的“爱情”,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感情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只能说两人实在不合适吧!


smallorange1


《人生》里的高加林,其实是时代缩影里的千千万万的农村大学生的形象。

先来看看高加林的人生,刚开始拼命读书,不想自己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农民,先是在县城做民办教师,而后来民办老师被迫取消了,他又去卖东西,接着有机会入城,还遇见了同学黄亚萍,在大城市,他也过得不错,后来又被人举报他进城,最后不得不回来农村继续面对黄土地。

高加林的一生就像是早几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小伙,在农村没有机会,只有土地,而高加林又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抱负,甚至还关心国家大事,国际形势。

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呢?

这是一个时代背景下,可怜的人,因为许多原因,他都无法安心地活着,更是一个被动的人物,他手无缚鸡之力,面对变化无从下手,没有自己的根基,或者说土地本来是他的根基,但是他从来都不愿意低下头来好好耕种,打好自己的根基。

如果时代变化了,他就会一飞冲天,成为村里的金凤凰。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看清形势,世上过得最舒适的人是识时务的人。

但是高加林,这样性格的人是不是很没用呢?

并不是这样的,这种人往往走在前端,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将带领大家成就一番事业,走向更大的光明,因为他的思维很前卫,又勤勤恳恳,甚至还想得很远,做什么事都希望能做到最好。

如果他生在当今社会,是有很大机会的,作为创业的老板,更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往往有远见,睿智又勤奋。

高加林的人生给我们的启发

1、人必须有追求

2、面对追求要脚踏实地,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牢

3、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时代变迁,要学会低眉顺眼,只等自己强大时,才有说话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