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五年?

Learning200


民營企業壽命短,值得我們去深刻反思,到底癥結在什麼地方。

首先是外部環境,政府政策的穩定性,賦稅承受能力,融資成本等等,社會大環境距離真正的理想營商環境還有距離,信用制度的建設,法制環境的完善都還需要再努力。企業經營的文化,都還侷限在短平快,不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違法的成本過低,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得正常經營被違法經營所擊垮。市場開放程度還有待加強,壟斷行業過多,民營經濟可選擇範圍有限,所以就在有限的範圍內重複投入和惡性競爭。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政策一致性都還有待加強,一刀切等等措施頻頻出現,很多中小企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摧毀的。過高的地價很大程度削弱了企業的競爭能力,發展受到束縛。

民營企業做不下去,不全然是外部因素,主要原因還是在內因。首先是決策者定位的問題,缺乏對專業能力的尊重,下面所有的人都是執行者,而不是貢獻者,因為決策者能力的侷限性,會導致到某一個高度,再不能發展。絕大部分企業陷入管理的迷思,是家族的還是社會的,大多數傾向於前者,又再次忽略專業能力,兩個層面導致專業能力在企業生存中受到限制,專業能力的忽視,專業人才就留不住,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換代就停滯不前,不能很好應因市場需求,銷售額降低,裁員,技術人員流失……陷入惡性循環。民營企業缺乏社會化管理的意識,絕大多數家族化的問題特別突出,企業裡面的八旗子弟嚴重影響管理效率,使職業經理人制度空轉。民營企業的經營壓力很大,多數從事加工業,加工業的利潤有限,投入研發的費用幾乎忽略不計,一是沒有能力二是也不情願,所以發展就受制於所從事的門類,一旦有風吹草動,立馬現出原形,下游需求一旦萎縮,自己也就隨之坍塌。民營企業壽命短,有外在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在內部找問題,是把它當成一項事業一項產業來做,還是謀生斂財的功率,這些都決定企業能否長久發展。


AMERISOM美肅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而歐美企業平均壽命為40年,日本企業平均壽命58年……

對比歐美和日本,我們的企業為什麼這麼短命,不在於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的激烈,而是死於企業創立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我們創立企業的目標和初心。

在中國,90%的創業者都是做項目、賺快錢的思維,而非長期經營的思維。創業就是為了賺錢,逮到什麼機會賺錢,就做什麼項目。一旦賺了一點錢,就開始多元化,一遇到一點困難或壓力,就開始轉型其他的機會。

而非創立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將自己人生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注入企業的靈魂,甚至將生命都融入到企業的經營中,沉浸於用企業去創造社會價值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成就感與責任感之中,期望它活到50歲、100歲、200歲......

“長遠眼光、社會責任、人生願力”是我們急缺的功課。

大多數創業者還沉浸在急功近利、賺快錢和追求個人財富的滿足感中。甚至,並不清晰自己人生的價值和夢想,此生到底要做成一件什麼事,應該秉持什麼樣的行為價值標準。未來目標,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這個基因是根植在我們骨子裡的。如果你做一家企業規模很小,或者賺錢很少,別說招不到優秀員工,就是親朋好友都會看不起你。日本卻恰恰相反,很多的企業做了幾百年規模都很小,但他們的員工卻很幸福,很有成就感,樂在其中。因為他們看重的,更多的是社會價值和生命價值,明白自己的天命,專注於產品創新和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成就感中。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家,尤其是江浙一帶的企業家,似乎對賺錢有著某種天賦。

所以,很多人在主業上小有成就之後,便立馬開始“多元化”戰略,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證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國人的特性習慣,企業、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點也不奇怪。

其實我們仔細來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無論是任天堂、微軟、尼康、奔馳,豐田,麥當勞……他們似乎都永遠只專注於某一個領域,始終在他們的行業裡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樂趣,越做越大。


悠芽財經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企業經營理念問題

喜歡做大做強而不是做強最大,同樣的四個字,注重強還是大直接決定這個企業的生死。民營企業經常搞一言堂,毫無畏懼盲目擴張、跟風跨界是民營企業成長壯大路上的致命痛點。盲目擴張搞多元化經營,伴隨的高槓杆、高負債導致資金鍊緊張,透支企業發展潛力,只要遭遇到一點不測風雲或市場風浪就會翻船。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做精主業才能活得更久。

二是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少

當前國企民企信用分層問題仍未改善,2019年4月至今,民企國企信用利差持續位於歷史高位。當前民企融資難、貴問題仍突出,民營企業融資規模增速、結構以及成本均不及國有企業。其中,金融去槓桿“一刀切”等政策使民企主要融資來源之一的非標融資渠道受阻,形成“融資收緊-資金鍊斷裂-金融機構不敢貸、利差走闊”的惡性循環。這也是導致很多企業資金鍊斷裂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不注重科技創新

很多民營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方面是主觀意識上不注重科技創新,只注重眼前利益,嫌自主研發投入成本大收益不確定,還不如直接買別人的技術,但是一個領域真正核心、前沿的技術基本是不會有公司賣的;另外一方面是客觀因素上的沒錢、沒人、沒物,沒政策、沒人才、沒支持等等。這樣的企業也只能在產業鏈的低端來回徘徊,止步不前。

像華為、蘋果、特斯拉等如今在國際上響噹噹的企業,正是長期把人才建設和自主科技研發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不惜血本延攬優秀人才,突出管理和自主創新,才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反之,如果企業一味強調基礎薄弱、資金困難而無所作為,不僅會喪失發展機遇,最終生存都可能成問題。


財經政策集


單刀直入,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目標與目的,民營企業的目標比較單純,目的比較明確。為了追逐短期利潤,忽略了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2.缺少企業的文化,一盤散沙,沒有向心力,沒有凝聚力,沒有市場競爭力。無論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基本上都是落後的。3.家族企業較多,家長式的管理,任人唯親,不重視人才,不專業化,趕鴨子上架,註定不會長久。能超過20年的少之又少。


愛炒股的叉車大叔


1.看不清行情和趨勢,不會緊隨時代發展;

2.沒有工匠精神,不會潛心研發明星產品;

3.缺乏創新精神,每代產品無較大進步。

4家族生意、朋友合夥的企業居多。缺乏先進管理經驗。

小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由創始人共同決定的。這些目標往往是圍繞近幾年的利益,只考慮眼前能否賺錢,而沒有認真思考企業的未來。這樣的經營手法只能簡單地稱為“做生意”,並不能真正稱為“企業經營”。

很多企業主在幾年內賺了錢,就開始失去最初創業的熱情,小富即安。開始忽略對市場的分析和對產品自身的改進,期望每年都把相同的產品賣給同一批客戶從而獲利,這是非常危險的。市場變化快速,一不小心企業就會落伍,而最初的客戶也會轉向別的企業。

市場變化是迅速的,如果不能夠長遠打算,遲早會被擠出市場。而且小企業想要吸引別人的投資,關鍵還在於對於經營目標、戰略構想和實現的資源等方面的規劃,只有這些規劃吻合了一個企業做大的要求,他們才有可能“傾囊相助”。因此小企業要想獲得規模上的拓展,企業主一定需要明確自己的經營的目標,深入的分析自己在一個行業中的位置,以及未來怎樣能夠保證企業長久經營,這不僅僅是贏得競爭的保證,也是穩定員工的關鍵。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只有那些不斷創新,適應市場的品牌,才能贏得歷史。大時代變革,老字號不能守舊,但在轉變時需靜下心,以它成功時秉持的“工匠精神”,來讓自己重新適應時代。


老爸看星星


大家好,我是熊大!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觀點可以分享:

第一:我要說的是,在網絡上面經常會看到一些類似的話,就是說中國的民營企業壽命短;為什麼短呢?怎麼樣才能夠讓它不短,為什麼我的公司產品不能夠像可口可樂一樣買遍全球?為什麼我做不出像老乾媽一樣的產品?不知道大家發沒發現比較牛的公司都有一個特點,主業非常聚焦,總有那麼一兩款產品,是爆款。比如說蘋果的產品;比如說飲料紅牛。

第二:我要說的是民營企業壽命短,最主要的原因其一:創始人心不夠靜,戰略眼光不夠長遠,受到的干擾太多,無法真正用心的投入到自己一定要做好的事情,很多時候是在被市場上面其它利好的消息誘惑,於是開始懷疑自己這個到底行不行?在疑惑徘徊當中一次一次的喪失掉自己的初心,喪失掉在這個領域裡面打造爆款產品的機會。

第三:我們做任何事情其實跟做人一樣,不要急於求成,水滴石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定要設定一個明確清晰且有合理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邁進,相信當你痛下這種決定且告訴內在的自己一定要去完成的時候,你的人生一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第四,企業壽命短,就是因為沒有爆款產品和完整的閉環產業鏈。(就像我們平常早上吃包子一樣,我開一個包子店,我的目標就是要做這一條街第一的包子店,知己知彼不斷的取長補短,不斷的改進,用學習心心態去優化自己手上產品,我相信日積月累,一定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怕就怕自己好高騖遠,包子誰不會做,其實大錯特錯,我們中國人缺的就是日本人那種工匠精神,其實產品是有靈魂的,我不知道這點大家認不認同,你做的產品好與不好,大家是能夠感受感覺得到的,同樣的,當別人在使用你產品的時候,能夠徹底感受到你對產品的用心,我相信這個時候你已經徹底俘獲了客戶的心,你還會擔心,你的公司你的店沒有收入嗎?你還會擔心,你的店和你的公司會垮嗎?)

好了,我是熊大!機會永遠在眼光長遠且持續不斷做正確事情的人身上,那種投機短視的人,永遠只能夠賺取一時的薄利,賺取不到時間複利所帶來的更大價值,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大家共同努力,努力學習,開創美好未來。


相信Dream


從近年的企業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 3.9 年。很多企業養不大,一大就亂。頭幾年轟轟烈烈,不出幾年就轟然倒下,如科龍等。

從進入世界 500 強的企業來看,中國企業的數量和自身的經濟總量不是很匹配,即便是擠進去,大多也只是在國內這片土地上靠賺國人的錢養大的。如果把所有的企業和國外企業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中國好多企業的治理模式和國外企業的治理模式不一樣。

許多國內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在具體運作中很多事情沒有統一的標準。即使有標準,也只是場面上用的——拿來好看的,說來好聽的。標準是一回事,具體辦理、執行又是另一回事。在處理事情時大都因人而異,因事不同,因時各樣,靠拿捏、靠手感、靠感覺、靠經驗、靠傳承來辦理各種事情,導致企業一大就管理混亂。

很多企業以人治起家,老闆就成了企業中的皇帝,所有的人都圍著老闆跑,所有的事都圍著老闆轉。老闆一呼百應,不呼不應。沒有老闆親自參與,很多事情動不了;沒有老闆親自指示,很多事情就執行不了。老闆成了救火隊長,到處解決這個問題,處理那個問題,分身乏術,這就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

企業小的時候還管得過來,企業一大就亂,因為老闆沒有這麼多精力輻射到這麼多人,處理這麼多問題,也沒有這麼多精力掌控整個局面,從而導致企業管理混亂,自然就無法做強。

人治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在農業社會,人口流動性不大,居住相對穩定,彼此知根知底,可以用感情來維繫,可以用人治來治理組織。而現代社會,人口流動很大,無法形成相互瞭解的環境。再加上社會化大生產,需要陌生人和陌生人一起共事,而陌生人之間沒有情感的信任,還仍舊用人治來治理組織的話,自然就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所以,適合中國企業特色的法治是當今治理企業的唯一模式,企業機制的血統裡應該流淌著法治的血液。


一絲情愁


在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8歲,而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歲;生存超過5年的不到9%,超過8年的不到3%

為什麼國內企業的壽命如此之短?

我們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例進行深入探討。中小民營企業創業之初,有一個英明的老闆,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再加上一些驍勇善戰的員工,一般都能做得不錯。但是,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公司人員的增加,導致公司組織結構膨脹,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授權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老闆不知道員工在做什麼,擔心下屬做不好,不敢輕易授權。但老闆不給經理人授權,就會導致自己忙得焦頭爛額,公司管理混亂,企業整體效率低下,經理人才能不能充分施展,致使優秀人才離開企業;可是如果老闆給經理人授權,由於老闆和經理人之間信息不對稱,也可能出現經理人利用手中權力欺騙老闆,或者是經理人不作為的情況。

該如何解決這個兩難的問題?

實施股權激勵是個不錯的方法。

股權激勵將激勵對象與企業的發展實現利益捆綁,被譽為“經理人的金手鑄”,企業發展壯大的“終極王牌”。

不少老闆認為,股權激勵比較適合上市公司。實際上,恰恰相反,股權激勵更適合非上市公司。

1、非上市公司,企業成長性強,實施股權激勵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在上市公司,股份收益往往受到外界金融環境的影響,比如股價的漲跌、是牛市還是熊市等,同時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的有效性相對較差,激勵對象獲得的收益往往與自己的工作績效不相稱;

3、在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需要經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批准,需要其他部門做好審查工作,不像中小企業,老闆說了算。因此,非上市公司往往更適合實施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不管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提升企業整體績效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就一賣飯的


企業就像是經濟體中的生命,維持經濟體的健康狀態。


世界各個經濟體中,人均壽命差別是相當明顯的,基因的差別很小,關鍵還是在於環境。醫療衛生條件,人均收入狀況,社會福利保障、自然環境、生活壓力等各個層面決定了人均壽命的長短。

同樣的道理,國內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短暫,還是環境的問題。


國內民企企業的平均壽命在3年左右,我們雖然有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卻沒有日本和美國百年企業的一個零頭,這兩個國家的百年企業都有上萬家,而我們找出10家都很困難。


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


一、利潤豐厚的領域往往有天然壁壘,民企進入難度很高,在資源分配中劣勢明顯

利潤豐厚的領域往往由巨頭壟斷,這些巨頭不管是幾家,名字一樣不一樣,其實還是可以看成是一家。過高的門檻,民企很難進入,即便是能進入,也只能陪太子讀書,分到的利潤極其有限。

企業發展需要的資源是多方面的,政策很關鍵,土地成本,貸款扶持,稅費減免,各種審批條件等等。毫無疑問,民企都不佔優勢。

一個池子裡如果養一頭鯨魚的話,需要每天提供大量小魚才能維持鯨魚的生存。但是如果養鯉魚的話,數千條也沒有問題,即使不喂也能活很多天。


二、貸款很難拿到,資金成本過高,侵蝕了有限的利潤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長期存在並且很難徹底得到解決的問題。正因為銀行貸款很難拿到,拿到的話條件往往也比較苛刻,需要相互擔保,扣除各種“費用”後的實際利率過高。正因為資金成本高,利潤被壓縮,在資金缺乏時就不得不廉價出讓股權,甚至直接賣給國外企業。相互擔保的方式雖然降低了銀行風險,但是當一家企業出問題的時候,擔保企業就會受牽連,最終一倒一片。


三、拖欠貨款情況普遍,好企業也能被賴賬的企業拖垮

企業之間拖欠貨款非常普遍,三個月的賬期能拖到半年。一方面貸款困難,一方面因拖欠貨款造成資金鍊更加緊張,很多企業就是這樣被拖垮了。搞笑的是,拖垮別人的企業因為賴賬反而有了更大的資金優勢,反而活的更久。


四、產能過剩明顯,低價低質競爭激烈,劣幣驅逐良幣

一個一次性口罩的成本不過0.2元,一個打火機的成本不到0.1元。在供不應求的階段,終端自然比成本價高出10倍以上,但是在產能過剩領域,廠家供應價格極低,犧牲利潤搶佔訂單。

惡性競爭下企業都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於是大量生產假冒偽劣,降低標準,反而讓認真做優質產品的商家沒了活路,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由來。


有人說民企企業壽命短是因為急功近利,這過於片面了。只有看不到長期目標和方向時,才會急功近利,只有對未來沒有足夠信心時,才會抓緊時間賺錢。民營企業壽命短,關鍵還是環境不夠完善的問題,認真努力做事得不到褒獎,以次充好得不到懲罰。


財智成功


其實不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5年,全世界的研究發現,創業公司的能夠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5%,也就是說,全世界的創業公司平均壽命都不到5歲。

這個比例主要揭示了創業是具有極大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一項活動,不適合大多數人冒險、甚至盲目去做。

當然,這裡所說的成功比例,不包含那些小攤小販的經營,而那些是最大量的基層創業,如果包含那一部分人群的話,比例可能會有提高,畢竟大海中的小魚蝦和浮游生物是最有生命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