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唯一的堂侄女和侄女婿所受的恩寵

明朝末年,數十萬嗷嗷待哺的宗室是一個影響朝廷安危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朱元璋建立帝國的時候,明朝宗室人口還是少得可憐的。

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40歲的吳王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當年起稱洪武元年。老朱稱帝之後除了封王后馬氏為皇后,王世子朱標為皇太子外,在正月初五即下旨追封皇族。伯父朱五一被追封為壽春王,四個堂兄分別被追封為霍丘王、下蔡王、安豐王、蒙城王。還在世的堂嫂田氏被封為蒙城王夫人,今天本文的女主角追封蒙城王之女則被封為慶陽公主,夫君黃寶封為駙馬都尉。

惟天惟祖宗佑我國家,成茲洪業。王室之親,皆同榮顯。況在宗女,尤為懿戚。用稽古典,宜有褒封。皇侄女長自家庭,已歸良婿。茲者朕登大寶,頒以恩光。宜守婦道之常,益加恭慎。毋以天泒自高,驕其夫家。當修閫範,以永令名,可封慶陽公主。(《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五》)

慶陽公主的夫君黃寶是武昌人,加入朱元璋陣營後受封帳前參隨舍人。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擢兵馬副指揮,由於為人謹厚,被老朱招為堂侄女婿。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升任龍江翼守禦千戶。史載“累從王師征討及鎮守畿甸,多著勞績。”

慶陽公主受封之後,黃寶也被封為駙馬都尉兼鎮國上將軍。後升任淮安衛指揮使,洪武三年改名黃琛。

洪武四年正月,禮部奏稱按《唐宋會要》,皇姑、皇姊妹、皇女皆稱公主,其夫稱駙馬。若王以下,女止稱郡主,其夫止稱所授官。因此慶陽公主應改稱郡主,黃琛應革去駙馬都尉誥命,止稱淮安衛指揮使。之所以禮部現在才提出這個問題,主要原因是明朝建立之初很多制度規章都是沿襲蒙元舊俗。在元朝的時候公主的封號滿天飛,根本不予區別是否皇女。現在建國已經三年,元順帝已死,明朝根基已穩,朱元璋就要開始逐步去除胡俗對於中國社會的影響。不過由於在世的親屬確實過少,老朱表示“吾兄早亡,惟存此女耳,吾不忍遽加降奪也。其公主封號不去,歲給祿米五百石。夫黃琛仍駙馬都尉、鎮國上將軍。”在重新頒給黃琛的誥文中老朱對自己的決定向侄女和侄女婿做了耐心的解釋,同時也提出自己的告誡和希望。誥命原文:

朕稽古典,帝、王之女別之,以三帝之姊妹皆稱大長公主。帝之親女曰公主,其餘兄弟之女則曰郡主。所以別尊卑,明嫡庶,斯彝倫之大端也。爾黃琛本朕房兄蒙城王之婿,於禮以職事稱之,侄女當名郡主。曩因草創之時,未暇考究,概稱駙馬。今禮部乃執禮以奏,請去駙馬之稱。朕思止有侄女,不忍降其舊封,故仍稱公主而無公主之食祿。爾琛亦稱駙馬,不與駙馬之門庭,其祿止食前官指揮使之俸。然公主歲祿五百石,視漢、唐郡主之祿亦已多矣。爾其知分守禮,毋驕傲,永保富貴,吉哉。


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唯一的堂侄女和侄女婿所受的恩寵

鳳陽明中都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在老家鳳陽置中都留守司,統鳳陽、長淮等八衛。設留守一人,正二品。以駙馬都尉黃琛為留守,授驃騎將軍。洪武十七年駙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黃琛奏請修治其岳父壽春王墳,請建享堂,立石人、石獸。老朱對黃琛此舉非常讚賞,下旨翰林院撰皇伯壽春王墓文,仍命工部立石。

洪武十八年九月十三日,驃騎將軍、駙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黃琛去世,享年49歲。訃聞,朱元璋深為悼惜,賜葬鳳陽白塔之原。黃琛之子黃鉉則特旨升任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唯一的堂侄女和侄女婿所受的恩寵

倉皇逃難的建文帝朱允炆

黃琛死後慶陽公主身體依然硬朗的很,我們在建文朝還看到了她的活動記載。建文四年五月,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率領的靖難大軍已經殺到了長江邊上,在南京城內惶惶不可終日的建文帝朱允炆問計於方孝孺。方孝孺獻計請朝廷派人到燕王大營許以割地求和,以拖延時間,等待援兵。對於這個求和使者,朱允炆想來想去,想到了自己堂姑母慶陽公主的頭上。問題是慶陽公主在朱元璋時代當了三十多年的公主,等到朱允炆即位就被降級為慶城郡主。現在大兵壓境,朱允炆哪來的自信認為他堂姑母一定會站在自己身邊?(《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主至建文時,改封慶成郡主。”)

朱棣也很清楚朝廷派自己堂姐來的目的,一旦和談不成,壓力就在自己身上。但作為一個成熟而卓越的政治家,這點小伎倆豈能難倒朱棣?(《明太宗實錄卷九上》原文:

上見郡主,慟哭曰:“我父陵土未乾,我兄弟頻見殘害。人之忍心,有如此乎?且一入讒臣之言,即如膠漆不可解。至親之言,縱傾吐肝心,如水洗石。今我之來,豈其得也哉!”言已復哭。郡主亦泣不沾襟,悲不能止。

這裡朱棣先把矛頭直指建文朝廷在朱元璋屍骨未寒的時候就開始殘害親王,是曲在朝廷。隨即又指責朱允炆偏聽讒言,自己是清君側而已。

上問:“周、齊二王安在?” 郡主言:“周王雖召還,未復爵。齊王仍被拘囚。” 上益欷歔不勝。

這一段朱棣之所以問起周王和齊王的境況,根本目的是探究朝廷和談的誠意。朱允炆如果有誠意,就應該把二王釋放,甚至派周王來和自己談判。現在二王依舊被拘囚,明顯所謂的和談就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

郡主徐申割地講和之說。上曰:“吾所受皇考封王且不能保,割地何用?且吾來欲得奸臣耳,在清朝廷安宗社,不在地土。吾分地自有皇考所命者,富貴足矣,不願贏餘。但得奸臣之後謁孝陵,朝天子。求復興章之舊,免諸王之罪。即還北平永祇藩輔,吾無他望也。” 又曰:“此奸臣欲姑緩我,以俟遠方之兵耳。我豈為其所欺哉?” 郡主默然,遂辭歸。

對於慶城郡主轉達的割地講和之說,朱棣一一予以駁斥,提出自己的終極訴求就是清君側,殺奸臣。所以《明史》裡面說朱棣非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真是可笑之極,朱棣難道要自己打臉?自己否定自己起兵的正當性麼?

上送出軍門,謂曰:“為我謝上。吾與上至親相愛,無他意也,幸不終為奸臣所惑耳。為我語諸弟、妺,吾幾不免矣,賴宗廟之靈垂佑,相見有日也。”

這裡解釋一下,第一個“上”指的是朱棣,朱棣話中的“上”指的則是建文帝朱允炆。“相見有日也”這句話是朱棣通過慶城郡主對朝廷做出最終威脅。


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唯一的堂侄女和侄女婿所受的恩寵

燕王朱棣進入南京大內

永樂二年七月十三日,慶城郡主去世。朱棣素服輟朝一日,賜祭。皇太子朱高熾及在京諸王皆遣祭。這位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老公主終於得以壽終正寢,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