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小企業該如何自救,打破當前困境

文 | 支付公元

疫情的突如其來,使得國內諸多中小企業面臨著閉店的窘境。疫情就如一面放大鏡,放大了每一家的財務報表。

近日,清華、北大一起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的現狀,根據數據顯示,34%的企業只能維持在1個月左右,17.91%的企業只能維持在3個月,僅僅只有9.96%的企業能夠維持在6個月以上,如果現金流只能維持在6個月,將近有90%的中小企業面臨極大的倒閉風險。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該如何自救,打破當前困境

更有專家分析到,今年比非典還嚴峻,對很多創業企業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一年,一定要控制成本,最少要保持假設沒有收入的情況下6個月的現金,根據這個來估算成本。如今,疫情持續快一個月了,雖然有的企業在陸續復工,但是大多數企業依然只能依靠遠程辦公,尤其是對於餐飲。旅遊、教育以及娛樂等線下需開展的工作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該如何自救,打破當前困境

但最近陸續有企業採取了行動,比如通過融資來“輸血”,西貝的董事長賈國龍目前已獲得浦發銀行4.3億的授信貸款;再比如還有通過縮減人工等方式,2月10日,新潮傳媒復工第一天,就做出了裁剪500名工作人員的決定,高管的集體薪資也降了20%。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該如何自救,打破當前困境

為了保持現金流,企業應該從控制預算、掌握好融資節奏和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去逐步提高,短期的經營困難可能會直接導致部分企業被淘汰出局,而大規模的類似事件發生可能引發系統性因素。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要鼓勵積極復工復產,金融政策要向小微企業和民企傾斜。民企也要積極自救,短期看開源的可能性不大,不該花的錢不要花,員工工資和獎金延遲發放等,都是解決困難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