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縮水四成 荔枝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在公共衛生事件與原油價格暴跌的雙重刺激下,美股陷入流動性危機,股指暴漲暴跌倒逼著市場做出選擇。而在諾大的美股市場中,大部分股票均無法倖免,比如有“音頻在線第一股”之稱的荔枝(LIZI.US)。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荔枝於3月12日盤前發佈了2019年財報,公司第四季度的收入為3.6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2.08%,收入保持高速增長,但股東應占淨虧損約為3.03億元,而2018年同期為虧損5852.1萬元人民幣。若剔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則荔枝淨虧損為2895萬元,而2018年同期則盈利200萬元人民幣。

同時,公司對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做出指引,預計在3.5-3.7億之間,同比增長約33.8%-41.4%,較2019年同期44.75%的增速有一定程度下滑。

而在大盤幾次熔斷的背景下,荔枝的市值也降低至2.84億美元,較上市時縮水43.64%。

收入大增卻虧損擴大

事實上,若從業績的角度來看,荔枝的表現並不算差。用戶運營指標方面,荔枝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平均移動MAU總數為5190萬,環比增長11.37%,平均每月付費用戶為43.41萬,環比增長13.76%。

市值縮水四成 荔枝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智通財經App發現,荔枝第四季度的平均移動MAU增速是2019年中最快的,表現亮眼。平均每月付費用戶增速雖較2019年第三季度的24.67%有所下降,但仍高於第一、二季度的環比增速。

得益於付費用戶的環比增長,荔枝的收入也隨之提升。2019年第四季度時,荔枝的收入為3.6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2.08%,環比增長10.94%。收入環比增速與付費用戶的環比增速相當,說明單用戶的平均付費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市值縮水四成 荔枝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不過,毛利的變化卻與收入截然相反。在收入同比大增52.08%的情況下,荔枝的毛利卻同比下滑8.57%至0.64億人民幣,環比增速也僅有0.5%,這主要是由於收入成本的上升。自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荔枝啟動了短期激勵計劃,通過額外的收入分成費用以鼓勵內容創作。2019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分成費用位2.8億元,同比增長75.3%。

對於該季度內的虧損,其實並不意外。雖然荔枝在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了200萬元的利潤,但進入2019年後,公司在第一、二季度加大了獲客,在第三、四季度加大了收入分成投入,從而導致各季度都出現了虧損。由於收入分成的增加,第四季度淨利潤由2018年同期的盈利200萬轉為淨虧損2895萬元。若包括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則股東應占淨虧損約為3.03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同期為虧損5852.1萬元。

2020年將全面盈利

通過上述的分析能發現,荔枝要實現盈利其實並不困難。2018年第四季度時,該公司毛利率為29.38%,營業費用佔比為28.24%便實現了盈利。但在當前盈利的臨界階段,荔枝的短期盈利與長期價值增長存在一定衝突,荔枝則在中間做了相應的平衡。從毛利率與營業費用佔比的變動便能觀察到公司的選擇。

市值縮水四成 荔枝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2019年第二季度時,荔枝的營業費用佔比接近50%,這是因為公司加大了銷售及營銷開支,以獲得更多用戶。在該季度內,銷售及營銷開支佔比為30.92%,較一季度時高出近11個百分點。

市值縮水四成 荔枝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而至第三、第四季度時,荔枝降低了在獲客方面的開支,將費用用於收入分成,以鼓勵用戶生產更優質的作品。智通財經App發現,四季度時,銷售及營銷開支佔比僅有7.89%。銷售費用的降低為收入分成的增加提供了資金基礎,因此,該季度內的毛利率因收入分成降至17.53%,同比下降近12個百分點。

荔枝CEO賴奕龍表示,公司在2020年可實現全面盈利。這樣的展望並非空談,在短期的收入分成激勵結束後,對營業費用進行一定的控制便能實現。但關鍵在於,全面盈利的背後,用戶相關的指標數據是否也能看起來美觀。

前進路上的三座“大山”

不過,即使通過控制費用實現了全面了盈利,但荔枝需要面對的問題也並不少。

首先便是用戶增長的天花板。音頻較直播、視頻而言相對小眾,荔枝目前部分季度的用戶環比增速已下降至個位數階段,即用戶進入了緩慢增長階段,這會使得獲客成本逐步走高。

不過,受眾窄的領域往往有較強的用戶粘性,直播與短視頻的崛起目前並未對荔枝造成明顯衝擊,從用戶日均時長便能有所反映。2019年第四季度時,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53分鐘,同比增長7分鐘,用戶時長仍在增長期。

其次,荔枝的商業化程度較低。這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是變現渠道單一。常見的變現模式包括廣告、遊戲、電商等,但荔枝目前的收入主要依賴於直播打賞。其二,在音頻領域,UCG模式下的變現弱於PUG模式,這也是造成荔枝變現難的原因之一。

智通財經App發現,2019年的四個季度中,荔枝每月付費用戶佔月MAU的比例分別為0.69%、0.7%、0.82%、0.84%,而虎牙(HUYA.US)當前的付費率在4%以上,嗶哩嗶哩(BILI.US)的付費率則超5.4%。在變現模式單一且付費比率較低的情況下,荔枝的收入只能依靠付費用戶數量推動,這又需要加大銷售及營銷開支。因此,尋找有效的新變現模式成為了荔枝的當務之急。

此外,高負債也是荔枝的難題之一。截至2019年12月31日,荔枝的總資產為1.4億元,總負債為1.9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37%。這在互聯網公司中並不多見,如此高的負債與變現難也有直接關係。通過觀察以往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能發現,高負債的公司並不受市場歡迎,比如已跌破發行價66%的萬達體育(WSG.US)、跌破發行價68%的摩貝(MKD.US)都是高負債企業。

估值方面,雖然公司2019年的靜態PS只有1.68倍,預計2020年能維持30%的收入增長,對應2020年的PS僅為1.3倍,顯得低估。但值得注意的是,PS估值法並未考慮到企業的負債情況,荔枝的高負債將對該估值打折扣。

但不得不承認,荔枝3月12日的大跌並非業績是主因,單從業績看,第四季度的表現並不算差,而大跌主要是因為公司流通盤太小,小資金便能讓股價暴漲暴跌。據數據顯示,在3月12日當天,荔枝股價雖然暴跌30%,但成交量僅有10.59萬股,成交額73.1萬美元,換手率僅有1.07%。該等數據居然與次日漲幅不到1%時相差不大,可見流通盤太小才是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