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業陷入“燒錢”困境 二季度淨虧損將達390億美元

國際航協最新的分析報告預測,今年二季度,全球航空公司的現金流支出將高達610億美元,季度淨虧損為390億美元。

基於疫情對航空運輸業的影響分析,如果目前執行的嚴格旅行限制持續3個月,全球航空運輸業在第二季度的需求跌幅將達71%。基於這一假設,今年全年的空運需求將下降38%,全年客運收入暴跌2520億美元。

分析指出,航空業二季度的鉅虧,主要源於收入和支出的疊加變化。其中,收入預計下降68%,略低於此前預期的71%的降幅,這主要得益於航空貨運業務仍在繼續運營,一些航空公司開闢“客轉貨”業務,努力彌補損失。在支出方面,預計的二季度航空運力下降65%,可變成本將隨之急劇下降70%,而航空燃油價格的暴跌,各公司採取的燃油套期保值將使收益減少31%;固定成本和半固定成本幾乎佔航空公司成本的一半,預計包括機組成本在內的半固定成本將減少三分之一。 航空公司正竭力保留員工和業務,期待疫情結束後,能夠重新振翅藍天。

除不可避免的成本外,由於各國出臺的旅行限制,各航空公司遭遇大量退票,二季度將出現現350億美元的高額負債。全球航空運輸業或將因此陷入“燒錢”模式,現金流預期銳減610億美元。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表示:“無論航空公司如何迅速削減成本,都難以逃脫疫情危機所引發的困境。第二季度的淨虧損,加上潛在的高額退票費,如果沒有及時的援救措施,將掏空航空公司的現金流。”

據悉,目前一些國家已積極響應航空業的呼號,推出多項紓困措施。中國、哥倫比亞、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挪威等國家已宣佈向航空企業提供特定財務或監管援助一攬子計劃。而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和荷蘭還進一步放寬規定,允許航空公司向旅客提供旅行券代金券替代退款。

在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下,旅行和旅遊業幾乎停擺。業內人士指出,航空公司需要保有一定量的營運資金維持業務直至危機結束。允許航空公司提供代金券替代現金退款,有助於行業的重新企穩。航空公司在獲得至關重要的喘息時間後,可以繼續運營。此舉亦有助於維持航空運力,這對於當前至關重要的貨物運輸,以及復甦階段和未來,全球旅客與經濟體所依賴的空中大動脈的連通性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