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話中哪些詞來源於滿語?

競技盒子


一、地名

1、吉林。吉林是滿語“吉林烏拉”的縮寫,意思是“濱江之城”。

2、佳木斯。佳木斯是滿語“佳木斯噶珊”的音譯。佳木斯是驛丞的意思,指的是管理驛站的小吏,噶珊是村落的意思。

3、哈爾濱。哈爾濱在滿語裡是天鵝的意思,讀作“哈爾溫”。

4、漠河。漠河是“額木爾河”的轉譯。

5、松花江。滿語“松阿察裡烏拉”的音譯,意思是天河。松花就是松阿察裡,滿語裡天的意思。

6、牡丹江。滿語“穆丹烏拉”的音譯,穆丹是彎彎曲曲的意思。

二、形容詞、動詞

1、咋呼。cahu,滿語意思為潑婦,現在是虛張聲勢的意思。

2、磨蹭。moco,滿語意思為遲鈍,現在是做事情緩慢拖拉的意思。

3、邋遢。lekdelakda,滿語意思為穿戴不整齊,和現在意思差不多。

4、馬馬虎虎。lalahuhu,滿語意思為辦事不認真,和現在意思差不多。

5、剋扣。keike,滿語意思為敲竹槓。

6、敞開。changkai,意思是隨意,別拘束。

三、名詞

1、薩其馬。sacima,狗奶子(一種野果)糖蘸的意思,東北特有的小吃甜品。

2、卡倫。kala,哨所的意思。

3、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一種用於“抓子”遊戲的物品。

4、嬤嬤。meme,母乳的意思。

5、卡布襠。滿語褲襠的意思。


石頭說歷史


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人,跟這生活了三十來年了。真心不覺得有那麼多“東北話”出自我們東北人之口

東北一帶是滿族的肇興之地,這個不用多說。不過現在大部分的東北人,都算不上純東北人。眾所周知,十九世紀後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中國爆發了一次移民的高峰。現今住在東北的,大都是河北、河南、山東的後裔。記得小時候《同一首歌》節目組來哈爾濱演出,劉若英為了和觀眾打成一片,把自己稱呼“俺”,在臺上說道“俺們東北銀。”當時我就尷尬了,我們哈爾濱人並不這麼說話。

這可能是奉天口音,或者大連口音?弄不懂,總之~我們還是普通話夾雜山東話居多。

至於題主所說的滿語,大部分還是地名音譯居多。

只知道幾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地名

牡丹江:金代時期的上京會寧府所在直轄市叫做“胡裡改路”,便是以胡裡改江而命名。而這個胡裡改江,就是現在的牡丹江。在清朝時期又叫他“牡丹烏拉”“呼爾哈”或者“牡丹江”,總之都是音譯得來,牡丹江的原意,是滿語彎曲的意思。

綏芬河:金代稱之為“蘇斌河”到了明清時期改叫“綏芬河”,同樣是音譯過來的,“綏芬”這個發音原指錐子,因為這條河中生活著一類甲殼如椎的釘螺。綏芬河,便也因此得名。

烏蘇里江:這條黑龍江重要的支流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換過好多的名字,金代的時候被稱為“阿里門河”,“阿里門/奧利米”是小馬駒的意思,說江水像個小馬駒一樣在崇山峻嶺之間奔跑,隨後在元朝又被成為“烏塗裡江”“額多里河”,到了明代又改名為“亦速裡河”,到了清朝才被成為“烏蘇里江”,“烏蘇裡”原意“下游”,就好像好多松花江邊的漁民將松花江叫做“上江”一樣,這種起名方式倒是真的簡單粗暴。

依蘭:這個城市的名字算得上是活脫脫地由滿語演變而成了。依蘭在滿語中被稱為“依蘭哈喇”,依蘭是三的意思,哈喇是姓的意思,所以如果直譯的話,依蘭應當被叫做“三姓”。偽滿的《依蘭紀略》有載:“嗣以胡氏徙居寧古塔,只餘盧、葛、舒三姓,遂呼斯地為三姓。”說句題外話,初時徽欽二帝被囚禁的五國頭城遺址就在這裡。

齊齊哈爾:這個城市的地名就是滿語的音譯,在抗日戰爭勝利前,齊齊哈爾算得上是東北的核心城市了,它的原音叫做“齊查哈里”,邊疆之意。不過好像這種發音是來自達斡爾語,在這裡也提一嘴吧。

由滿語演變過來的譯名有很多,好比瀋陽是“盛京”之意,吉林是“邊沿”之意,哈爾濱是“曬網場”之意。

物件

嘎拉哈:小時候沒啥玩的,會把豬、牛、羊膝蓋骨的一部分拿出來玩,這個部分被稱為嘎拉哈。但是這東西大抵都是女孩子玩的,所以~筆者也不太明白什麼是正面陽面,又是怎麼個遊戲規則。

旮旯:小時候闖禍了怕捱揍就找個旮旯蹲著,旮旯,角落的意思。不過現在大部分人都應該知道犄角旮旯這個詞。

哈拉巴:“這塊肉是哈拉巴上的,你吃了吧。”哈拉巴,肩胛骨的意思。不過筆者不太喜歡這塊地方的肉,肉太死,沒什麼嚼勁。

卡不襠:“我昨天熬夜玩穿了寂靜嶺,站起來的時候卡不襠都溼了”卡不襠,褲襠之意,小時候經常說,現在也就老人會經常唸叨這個詞,不常見了。

嘎雞窩:又叫咯吱窩,就是腋下。現在一般把它叫做癢癢肉了~

其他詞語

捅咕:“有些同學就在下面捅捅咕咕的,以為我站在講臺上看不見嗎?”“別老捅鼓我,我幹活呢!”捅咕,做小動作,碰的意思。


撩吃:“聽說你又撩吃小姑娘去啦?”這個詞現在倒是應用廣泛,撩吃,挑逗,戲弄的意思。

墊吧:“實在餓了就吃點東西墊吧一口。”墊吧,就是吃點東西遏制飢餓感,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來解釋。

撒(sá)麼:“你四處撒麼撒麼,東西肯定沒丟!”撒麼,四下看看。

不(bū)楞:“你不楞一下那跟弦,這把吉他就響了。”不楞,撥弄之意。

唧咕/嘰咯:“村東頭那倆老孃們又唧咕上了。”指村東頭那倆女的又吵起來了,叫法不一樣,兩個詞算是同義字,吵架的意思。

皮兒片兒:兩個兒化音連讀,“你瞅瞅這屋讓你整得皮兒片兒的!”皮兒片兒,亂,不整潔。

吭哧癟肚:“我兒子回家吭哧癟肚地告訴我,他書包丟了,讓我好頓揍!”吭哧癟肚,說話吞吞吐吐。

西了嗎哈:稀裡糊塗的意思,“打完我兒子我就告訴他,你出去幹啥事能不能不西了嗎哈的?”

揚了二正:傻,心不在焉。“你瞅你揚了二正哪一齣!”

有好多小時候經常說的東北方言,也不知道算不算本土話,更不知道是不是滿語音譯而成。挺多語言是不好從資料上證實真偽的,實際上……也沒啥雅緻去挨個證實那句話是東北本土滿語,那句話是山東河北帶過來的方言。

最後用一個東北對話作為結束吧。

“昨天看我家二小子寫作業,那傢伙給你劃拉的,和老蟑爬子似的!我抄起笤帚嘎達就要揍他,那小子抬屁股就撩了!給我氣得捂了嚎風,跟腚追他,差點沒出溜一跤!”

“我家小子也賊套淘,那衣服穿不了兩天就讓他給咧壞了,整的我刺撓的就像揍他。打他兩下一下子栽歪那去了。給我嚇夠嗆,後來才知道他是裝的,在那忽悠我呢。”


鑫時空科技


來答一下。你知道當唱“我們那旮都是東北人”的時候,是在說滿語嗎?在我們東北,土著民族是滿族,從先秦肅慎時候開始到今天已經4000多年的而歷史。目前全國有滿族人口1100多萬,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

滿語是東北亞地區產生並發展起來的一種語言,只在少數人使用。全國逾千萬滿族基本不會說滿語,面臨消失危機。我國現有1100多萬滿族人口,精通滿語文者不足100人。以滿語為母語只有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黑河市愛輝等地一些人,會寫滿文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我聽過的最有影響的滿語詞彙是“薩其馬”,這是一種享譽世界的點心。(原意是“狗奶子糖蘸”。將麵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的製作方法已被改良:大都由雞蛋加入麵粉製成麵條狀再炸,再由白糖、蜂蜜、奶油等製成糖漿後與炸好的麵條混合,待幹而成)

東北(滿洲)是滿人的“龍興之地”,北京是滿人在“關內”的聚居地,因而在現在的東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滿語詞彙。東北話和北京話裡的滿語詞彙還有很多。他們也沒有進到普通話的範圍內,比如說食物變質後的氣味在北京叫做”hala味兒”,白襯衫領子上的黑色痕跡叫做“elin,那是滿語裡波紋的意思。

東北的地名與滿語以及滿族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僅以吉林省來說,有60%-70%的地名與滿語有關。東北話中的這些地名是滿語:

除了地名,這些名詞也是:

一些滿語動詞:

一些滿語形容詞:

滿語助詞:

(xtm)


新文化報


歪個樓,講講為啥東北人講滿語。


雖然被語言學家根據發音不同被劃分了三大片8小片,但東北話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


1_東北話普遍三聲比較多;很多在普通話中不讀三聲的字東北人習慣讀三聲,比如:脊(ji3)梁、撇(bie3)開、媳(xi3)婦兒、中國(guo3)

2_大部分東北人都不說r這個音,r聲母的字他們多會讀成y聲母,比如:東北人(yin)、吃肉(you)

3_都說四川人平翹舌不分,其實很多東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

支(zi)持(ci)、手拉手(sou);這個情況在東北也比較複雜,有的地區的人都讀zcs,有的都讀zh、ch、sh,還有部分人混著讀。

4_東北人習慣把o為韻母的字讀成e,比如:薄(be)荷、破(pe)爛兒;在東北,還有不少人會把普通話裡首字為一聲、末字為四聲的兩字詞讀成首字二聲、末字輕聲,比如:乾淨(gan2jing)、東西(dong2xi)、機器(ji2qi)


除了發音和語調以外,東北話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詞,他們很多常用的詞都是普通話裡沒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撥楞蓋兒(膝蓋)、埋汰(不乾淨)、嘮嗑(聊天)、別扒瞎(說瞎話)、溜號(走神)等等。


雖然東北話很好玩也很有特點,不過相比於其他地區的方言,它跟北京話、普通話是最為接近的,甚至很多研究方言的學者,把東北官話跟北京官話歸到一類。


不僅如此,如今的東北話裡很多詞來自於其他方言。


山東方言中的刀魚(帶魚)、炮仗(鞭炮)、嫌乎(嫌棄)和京、冀方言中半兒拉(一半)、捯飭(打扮)、開瓢兒(打破腦袋)如今都成了東北人的常用詞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得從東北話的形成說起。


明朝開始加強對東北管理,朱元璋時期,有軍人和家屬約39萬人定居於此。明中期(1542-1578)有200萬人從山東划船到東北。

到了清朝,大量滿族人跟著皇上南下來北京。


雖然清政府對東北有封禁政策,但這也阻攔不了關內人對東北的嚮往,慢慢地,東北地區的漢人超過了包括滿族在內的其他民族,漢語也開始佔了上風。


如今東北官話的形成主要源於晚清民國時期的兩次移民。


從晚清開始,清政府缺錢了,於是對東北採取了開禁放墾的政策大量河北、山東的老百姓開始闖關東。


有研究顯示,晚清50年時間中,從關內移到東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萬。


這麼多移民讓漢語在東北成為了絕對的霸主,不少滿族人會說漢語,卻不會說滿語。


民國成立後的20年,東北又迎來了第二次闖關東熱潮,這次又有1000多萬人口來到東北。


兩撥移民以山東人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東、河北方言成為如今東北話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


雖然兩次大移民使漢語取代了滿語,不過東北方言和地名還是保留了很多滿語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元素。


在東北,捉迷藏被說成是“藏貓”,這裡的貓就來自滿語,是樹叢的意思。


● 清代鴻遠堂刻本《滿漢字書經》


吉林(這裡指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在滿語中有沿的意思,烏拉指江,吉林因在松花江邊上得名。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這一地名來自達斡爾語,有邊疆、天然牧場之意。


在東北上了7年學也沒說明白東北話的值班編輯 / 孫大一

在北京呆了十幾年也還是一口家鄉話的值班編輯 / 老梁

對本文完成亦有很大貢獻的值班編輯 / 馬馬馬


出品丨視知TV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為你解釋世界。

視知TV


首先明確一點:東北話是漢語。

即便東北話中含有一些滿語的元素,也只能是吸收部分滿語的詞彙,但在整體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舉兩個例子:

在東京審判時,清朝的末代皇帝曾經出庭受審,還留下了珍貴的視頻。大家可以聽聽這位曾在東北寓居多年的滿人的語音:

https://www.iqiyi.com/w_19rvhvom65.html


再來看這段截取自《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滿語對話:

https://www.iqiyi.com/w_19rtbp7o1d.html

在視頻中,宜妃自稱:bi oci gololo hala. (我乃郭絡羅氏)。就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大家覺得和漢語有類似之處嗎?

東北話與滿語存在根本性的差異:

滿語屬於SOV語序(主賓謂),黏著語、無聲調;

東北話屬於SVO語序(主謂賓),孤立語、有聲調。

因此,即便東北話中有滿語的成分,也只能是極個別的詞語。例如,一些地理詞語明顯就是滿語詞,像吉林三岔口(sancara angga)、黑龍江的愛輝(aihūn)等等。

總而言之,滿語和東北話是不同的。


HuiNanHistory


作為老記,東北三省都去過。感覺最正宗最好聽的東北話還是黑龍江省的哈爾濱話。以前的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糸(現中國傳媒大學)也是以招收哈爾濱人為主要對象。細考,黑河話既是滿清祖宗地,又是雍正皇帝推行普通話的樣本,就當下普通話而言自然正宗許多。

至於今天的東北話包含的滿語詞彙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凡是普通話沒涉列的詞彙都應該是滿語詞彙。如使用頻率最高的:嗯啦,埋汰,稀罕,糊弄等。從歷史角度看,這也漢滿民族融合的必然。所以,偉人毛澤東說:“中華民族是融合的民族。”

有一次去大慶市採訪,在市委市政府對面大樓拍照,忽聽身後一句優雅女聲:“哥,稀罕呀?”轉身一看,是位中年女人,正笑眯眯等待回答。筆者忙掏出《記者證》,解釋登樓拍照的原因。後來才知,這女人是大樓值班經理,是江蘇人,嫁給東北人20年,已滿口哈爾濱城裡話。


嚴家慶


說起東北話中哪些詞來源於滿語,我們要從滿語的本源說起。

作為東北人,三拍君接觸過一些研究滿語的學者和朋友,下面就是我對滿語瞭解和認識的一個總結。

十年前,據統計,中國會說滿語的人已經不到100人,能從事滿語書面語譯成漢文的不到50人,而精通書面語的不到20人。

有人認為滿語這種落滿歷史灰塵的東西已無在這個世界存在的必要。

其實滿語文化離我們並不遠,專家說:我們現在吃的火鍋,就是來源於為贏得作戰時間,滿族騎兵在征戰間歇把隨身帶的肉和一些乾糧、菜葉全放到頭盔裡,用火一起煮來吃”。

一些方言“馬馬虎虎”、“磨蹭”,以及如“嗯吶”(是)、“哈喇”(食物變味了)、“勒特”(邋遢)等,則是滿漢大融合在語言上的表現。

四大名著中《紅樓夢》裡別有韻味的語言,就夾雜了大量的滿語以及當時滿人講漢話的習慣。

清朝的皇帝是滿族人,作為清朝的“國語”,當年許多條約、條文和秘密檔案都用滿語保存。

清朝政府為保密起見,機密文件多用滿文,特別是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形成的滿文檔案數量甚巨,相信裡面一定會隱藏著秘密。

我國現存滿文檔案史料約200多萬卷(冊),僅黑龍江省檔案館就有滿文檔案4.38萬卷,重達60餘噸。眾多的珍貴史料,因為滿語人才的缺乏而成為難以破譯的天書。

黑龍江三家子雖只是嫩江邊的一個小村莊,在國內外滿通古斯學界卻享有盛名,被譽為滿語“活化石”村落。

三家子村位於黑龍江省富裕縣西南,距齊齊哈爾市40餘公里。全村1071口人,65%以上是滿族,因居住著計、孟、陶三大姓而得名。

據學者考證,三姓居民均為水師後裔,是清朝康熙年間由吉林省隨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駐守邊疆而來此定居,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了。

早年,由於村裡全是滿族人,三家子村居民只會滿語不懂漢語。後來雖有極少數漢族、達斡爾族人移入和通婚,但移入的其他民族人也隨著村民說滿語。

1961年夏,內蒙古大學一調查組調查發現,村裡老年人的滿語都說得很好,中年人滿漢兩種語言都會。時隔25年後,當年的老年人相繼故去,當年的中年人現在也已成了老年人,他們雖然還會說滿語,但說得好的已不普遍了。

這時的中年人絕大多數能聽懂滿語,會話就困難了,只能說些日常生活用語,少年人都不會說滿語,個別少年人能聽懂簡單的生活用語。

2006年,能夠非常流利地說滿語的僅有陶春和、孟淑靜和趙鳳蘭3人,能聽懂並說大部分滿語的有15人。而這些滿語掌握程度較好的人中,絕大多數在50至70歲之間,最大的已80多歲。

為什麼三家子能較好地保存滿語呢?“聚居、交通不便、受蒙漢各族的影響較少”是主要原因:

第一,三家子是滿族集中居住的屯落,與雜居屯落不同,具備保持使用滿語的條件。

第二,以前很少與其他民族結婚。

第三,交通不便,很少受到外部環境影響。

第四,在清代滿族當兵是唯一出路,滿語是軍隊用語。是否講滿語、能否聽懂滿語是與生活直接關聯的大事。

滿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至今仍存在。現代漢語中的一些詞彙如“懶散”(不振作,提不起精神)、“消停”(安靜)、“捅婁子”(闖禍)、“埋汰”(不乾淨)、“央計”(說好話)、“姑爺”(女婿)、“姑娘”(女兒)等等,都來源於滿語。

衣服沾了髒東西幹掉後留下的漬痕,東北話叫“河愣”,滿語原意是“水的波紋”。慢慢悠悠耽誤事情的“磨蹭”滿語原意“遲鈍”。東北話裡說個不停的“窮嘞嘞”,滿語原意“議論談論”。把有皺紋的東西撫平東北話叫“嗎撒”,滿語原意“舒展”....“不吸墨別”,是滿語的“我愛你。

如今,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滿族文化遺留的產物。

在北京故宮,許多刻在大殿匾額上的滿文抬頭可見;常見的點心薩其馬也是滿族食品。

很多人喜愛的北京小吃炒肝也源於清代。“炒”據稱就是音譯,在滿語中有煮、熬之意。

還有現在依然高貴的宮廷服飾和宮廷膳食,都是受了滿族文化的影響。

正如專家所說,滿族文化和滿語是與漢族文化和漢語融合後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了。

東北話中的這些地名是滿語:

除了地名,這些名詞也是:

一些滿語動詞:

一些滿語形容詞:

滿語助詞:


二言三拍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東北那些事兒。(約600字,閱讀需2分)


作為滿清立國之本的東北地區,還是留下了很多滿語詞彙的。

最容易留下來的,其實是地名,因為地名誕生很早,且一經產生,便很容易流傳下來。

“興安嶺”中的“興安”就是滿語,意思是丘陵。“寧古塔”的滿語是ᠨᡳᠩᡤᡠᡨᠠ,轉寫為ningguta,意思是第六,當時有個排行老六的貝勒曾管轄此城,由此得名。“嫩江”的嫩,源自滿蒙文的“諾尼”(Nonni),意為“碧綠的江”,由此就能不會費解了,哪裡有什麼老江嫩江的,其實人家是碧綠的江。“牡丹江”和牡丹並沒有什麼關係,“牡丹”源自滿語,意思是“彎彎曲曲的”,牡丹江的意思就是,彎彎曲曲的大江。“琿春”這個地名也是源自滿語“渾淖渾”的音譯,意思就是“邊陲之地”。“圖們江”,如果按漢語字義,是不好理解的,原來“圖們”為滿語音譯,原稱“tumen sekiyen”,“tumen”意為“萬”,“sekiyen”意思是“河源”,合在一起即“萬水之源”。“烏蘇里江”也是源於滿語,“烏蘇裡”,意為“東方日出”。

除此之外,“綏芬河”“佳木斯”“璦琿”“敦化”等等地名都是滿語轉化來的,茲不贅述。

除了地名之外,還有很多物品的名字也是滿語漢譯過來的,例如:薩琪瑪;棒槌——人參;旮旯——角落;汗獺子hantazi:指貼身穿著的衣服,一般是夏天的棉製襯衣;嘎肌窩——腋窩。還有更多的日常用語,也能追溯到滿語,如嘚瑟,嘮嗑,咋呼,稀罕,耷拉,邪乎,忽悠,掰察——辯論。

語言是文化的鏡子,誠如此矣。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對,東北是滿族人的老家。

東北方言裡面不可能沒有滿語的。

東北都是清朝時期山東人闖關東過來的漢族人。

清朝前期滿族人入關做皇帝,不允許漢族人去開發東北。東北屬於龍興之地,滿族人怕破壞了龍脈。也是想給自己留個後路。禁止漢族人去東北的。

俄羅斯,當時叫沙俄,東北人直接稱之為,老毛子。打過來了。其實俄羅斯打過來是有原因的。俄羅斯被蒙古人統治了兩百多年。現在推翻蒙古人自己當家了。

俄羅斯人打蒙古人就一路追了過來,蒙古人當然想著蒙古高原自己的老家。所以一路往東方跑。俄羅斯就一路往東方追。實際上俄羅斯現在國家這麼大的領土都是繼承了蒙古人的家底。


想當初成吉思汗一路西征。一直打到歐洲去。蒙古人從中國一直到中亞,西亞,東歐,大大小小建立了幾十個蒙古國家。雖然中國元朝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可是歐洲的蒙古人統治哪裡差不多三百年呢!

可以說俄羅斯人打到東方,都是蒙古人給引過來的。

當時東北滿族人都去北京當皇帝享福去了。本來滿族人也就是幾十萬人。都走了一大半。東北幾乎沒有多少人了。俄羅斯人打過來了。應該走過來的。因為西伯利亞,東北,這些地方地廣人稀根本沒有人,所以俄羅斯人,走到哪裡就佔領到哪裡,根本沒有打什麼仗就直接佔領了。

那麼俄羅斯人,到了東北,滿族人不幹了。畢竟東北是自己的老家丫。不能夠丟了。所以康熙大帝親自帶兵打敗了老毛子。其實老毛子也沒有多少人,一打就敗了。

可是清兵一走,老毛子又回來了。咋辦呢!沒辦法,康熙大帝只能夠簽到尼布楚條約。和老毛子劃定了邊界。其實當時如果像現在這樣人多,西伯利亞都是中國的。就是沒有人。要了也守不住。



所以,從那個時期,滿族人開始允許漢族人移民,東北和外蒙古了。

清朝時期漢族人移民有兩個路線,就是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

山東人,當年鬧旱災蝗蟲,幾年顆粒無收,溫溢橫行,餓殍遍野。闖關東也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山東人是兩個大餅一根蔥,揹著柄擔闖關東。

走西口則是山西人去外蒙古做生意,當時出來很多晉商,喬家大院都知道吧!就是那個時期的山西人。山西人一般都是做生意。當然也有留在外蒙古的。所以,外蒙古現在好多人都有山西人的血緣。

山東人到了東北幾代人還是講山東話的。

後來慢慢的和滿語融合形成了現在的東北話。

其實東北話的發音的的確確的滿語發音。滿語和蒙古語說話都是字正腔圓。和山東話區別非常大的。

我就是東北人,記得小時候聽到過有幾個老人家說話就是山東人的味道。

東北話雖然是漢語,但是東北方言裡面有很多滿語和蒙古語。這些語言和漢語融合形成了現在的東北話。


姚遠專號


我的父輩以上都是滿族鑲黃旗人。祖祖輩輩生活在東北。現在在我們東北農村,有些詞無法用漢語書寫。我覺得可能是滿語詞彙。比如:

喝楞——攪和的意思。

學麼——尋找的意思。

夫拉夫拉——形容東西裝得非常滿。

哈吧哈吧——形容負重很多。

辣巴渣——指最小的人或動物。

愚桌——舒服的意思。

個應—— 反感、討厭的意思。

嘎嘎——鍋巴的意思。

哈吧——形容走路慢而不穩。

哥楞地——單獨分開的意思。

沙楞 ——麻溜的意思。

崩楞——很突然的意思。

Neng技——哀求的意思。

炸吧——形容幼兒蹣跚走路的樣子。

mu搭——形容用眼角看,很看不起的樣子。

奏徹——形容裝模作樣的樣子。

扯巴——分別消耗的意思。

拉古——商討合作的意思。

Pa(三聲)拉pα拉—— 形容乾癟、不整齊的樣子。

烏禿——形容水不涼也不熱。

達射——最後包了的意思。

Ber(二聲)楞——額頭的意思。

個技——吵嘴的意思。

筆者不會滿語,不知說的對不對,請多包涵。

東北話很逗,詞意豐常豐富。下面我整幾句東北話,看你能否整明白:

“咋整的,老張!這些日子咋整沒影呢?整哪發財去了?整的挺好唄!走,到我家整兩杯。讓你嫂子整倆硬菜。整啤的、整白的隨你便。整多整少哥不攀你。

你託我整的那個事兒,哥能整儘量給你往好裡整,給你整明白兒的。哥啥樣你還不知道哇,不帶跟你整事的!誰想整咱哥們,不好使!”

咋樣,沒給你整糊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