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無界、需求激增,在線科技如何不止步於“江湖救急”?

場景無界、需求激增,在線科技如何不止步於“江湖救急”?

2020年的春節註定令人印象深刻,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中國,隨著各地相繼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原本熱鬧的團圓節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

“宅著就是做貢獻”成為共識,延長的春節假期則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一方面,線下行業蒙上陰霾。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短短7天,電影、餐飲、出行旅遊等三個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萬億。另一方面,在全民進入“宅”模式之時,避免接觸,聚焦線上服務的行業在短期內迎來了一波爆發,包括線上遊戲、遠程辦公、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甚至生鮮電商紛紛迎來增速拐點。

線下消費

忍受疫情陣痛,“活下來”成頭等大事

旅遊業停擺,“報復性”出遊或將出現

往年的春節“紅火”的旅遊、餐飲、電影娛樂等大消費產業,今年因疫情而損失慘重,有些企業甚至面臨關張。

根據中國文旅部之前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春節出遊人次有望突破4.5億,約為5550億元的市場規模。突襲的疫情打亂了節奏,旅行社團隊遊暫停,攜程、飛豬、同程等OTA平臺整個春節假期處理了海量退改單,截至1月30日,光攜程客服收到的春節旅遊訂單退改量就有數百萬單。

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撰文指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為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停滯一天,就損失178億元。

其中,中小旅行社的損失最為顯著。一邊得應對顧客退款,另一邊提前付給供應商的錢難追回。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新華社照片

“公司基本處於停擺狀態,2月份的訂單已全部退訂,睜眼就是房租和工資”,海外定製旅行機構武漢愛途邦創始人吳玉剛告訴南都記者。

吳玉剛表示,由於員工大部分不是武漢人,且自家公司主打定製遊,安排好已有的訂單之後,1月20日公司便放假了,自己也打算在1月23日晚上與太太一起去印度度假。23日凌晨,便聽到有關武漢封城的消息,“太太是醫生,雖然已經請假調休了,但聽到消息決定原地待命”。

自家的行程被打斷,公司接的訂單亦出現問題。據吳玉剛透露,1月共有19個訂單,18個成行,取消1個,但武漢封城後,多國航空公司取消了與中國多地的直航往返航班,18個成行的訂單中有10個延期了回程,迪拜的一個團在1月29日出現了酒店無法入住的情況。

吳玉剛稱,如果疫情順利解決,大概在5月份會慢慢恢復。“消費被抑制之後,與非典類似,等疫情結束,會有一波報復性出遊,熬過去或許就是春天。”

餐飲業“難熬”已成共識

除了敏感的旅遊業,看著是“現金牛”的餐飲行業,也被疫情打得措手不及。

春節期間,本是消費旺季,餐飲企業大都年前囤積了大量食材,用3倍工資留下員工,疫情來襲,客流量急劇縮水。有些商家在門口賣自家囤的食材,甚至將一部分菜蔬轉至外賣平臺售賣。

南都記者注意到,餐飲大佬都坐不住了。擁有367家門店的西貝莜麵村率先揭露自家企業的資金問題,董事長賈國龍表示,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億-8億元。2萬員工工資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眉州東坡方面則透露,1月21日-30日,年夜飯一共退餐11144桌,直接損失達1700萬。加上員工的工資、房租等開銷,一週的損失累計7000多萬。

樂凱撒比薩則稱,目前已有近30%的門店暫停營業,銷售額下滑一半以上,現有銷售額中80%為外賣訂單。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新華社照片

自救迫在眉睫。“關閉堂食,發力外賣”戰術讓部分餐飲企業爭取了一定的騰挪空間,但外賣之路,也沒那麼好走。各個地方小區開始進行封閉管理,消費者對外賣安全性的疑慮等都讓外賣的最後一公里變得更為複雜。

不過,從長期來看,外賣一定是餐飲行業提升抵禦風險能力的重要抓手,疫情之下,商家、平臺、供應鏈都在經受考驗。

春節檔下線,演藝行業承壓

春節線下流量聚集地,除了餐館還有電影院。

“今年的春節檔還挺有觀看慾望的,原本打算一天看一部貢獻票房,現在也只能在峽谷或者G港與朋友互相吐槽操作了”,身處湖北的謝先生對南都記者表示。

被稱為“史上最強春節檔”的2020春節檔電影大年初一的預售票房就已達到3億,但在疫情影響下,在除夕前夕7部電影悉數撤檔,各地影院暫停營業。此外,多部定檔情人節附近的電影亦逐漸撤檔,這也意味著,2月影院基本無新片上映。而原本的春節檔有望突破120億票房。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貓眼數據顯示,2020年1月的總票房定格在22.42億元,疫情持續下的2月也難以貢獻票房,而2019年前兩個月的票房共計超145億元。業內人士估算,如果4月才復工,票房損失、人工成本、租金等加總來看,疫情對院線行業的整體影響或超百億。近日,北京電影協會、貴州電影放映協會等多家機構發佈聲明呼籲物業減免電影院房屋租金,共渡難關。

對於片方而言,線下不行就轉向線上,徐崢的《囧媽》打頭陣,於大年初一登陸西瓜視頻、抖音等視頻平臺後,字節跳動成了第一個挑戰院線吃螃蟹的人,砸下6.3億藉助《囧媽》切入長視頻領域。此外原本定於情人節上映的《肥龍過江》也於2月1日在騰訊、愛奇藝上線,進一步深化了院線的擔憂。

院線之外,線下演出行業亦面臨創傷,2月7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一份《倡議書》,直言“2020年1至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0億”,除去音樂演出,包括話劇、舞劇、音樂劇等劇院類型的演出皆未能倖免。

在線科技

場景無界限,需求已爆發

疫情之下,除了在線買菜、生鮮電商之外,在線教育、在線娛樂、在線辦公等也成了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組成,以“在線+”為代表的新經濟迅速補位,互聯網經濟將再一次升級,甚至呈陳壇釀新酒的狀態。

生鮮電商反彈,訂單翻倍暴增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風投女王”徐新幾年前曾說,得生鮮者得天下。2020年,這種說法在一場疫情中加速應驗。

南都記者留意到,包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京東、蘇寧等電商生鮮板塊,訂單都出現大幅增長情況,部分使用者甚至反映有些平臺出現“宕機”情況。

據瞭解,京東生鮮配送到家的業務相對節前環比增長370%,叮咚買菜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初八期間,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

從用戶人群來看,疫情期間,除了常見的年輕群體外,甚至連“60後”都紛紛加入線上買菜的大軍,手機裡都增添了至少2個生鮮App,部分受訪者稱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買到新鮮且充足的生鮮蔬菜,甚至要夜裡定鬧鐘起來搶菜。

線上買菜的風潮漸起,也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嘆,差點倒下的生鮮電商似乎到了又一個春天。回顧2019年,圍繞生鮮新零售的關鍵詞還是“流血”、“生死局”,小象生鮮陸續閉店,果小美難以為繼,“呆蘿蔔”資金鍊斷裂破產,以至於有人唏噓,如果那一波破產的生鮮電商,如果能熬到這次春節,很有可能改寫結局。

對於生鮮電商在疫情的表現是否對行業發展帶來轉機,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南都記者表達看好的態度。他表示通過在疫情的“助推”下,消費者對生鮮電商便捷性、安全性有更深認識,對消費氛圍、消費人口基數及用戶習慣培養有正向效應。

“葛優躺”催熱在線娛樂

受疫情影響,線下娛樂場所歇業,宅家“葛優躺”則成為大部分人的狀態,網絡遊戲、長短視頻、各類直播成為殺時間利器。

數據顯示,《王者榮耀》大年三十單日流水預計在20億左右,同比增長超50%;《王者榮耀》《和平精英》DAU峰值預計過億,《和平精英》甚至出現排隊進場,服務器卡崩的情況。除了熱門遊戲之外,棋牌類遊戲、小程序遊戲的關注度也暴增,其中頭部棋牌類遊戲下載量峰值基本翻番,而以小體量遊戲為主的小程序遊戲微信搜索指數峰值較疫情發酵前增長133%。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易觀分析師廖旭華認為,遊戲領域短期利好是肯定的,長期來看,也會對各類遊戲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小遊戲和棋牌遊戲,但只有具備長線運營能力的廠商才能將利好轉化成業績,這也意味著,這場疫情對於頭部遊戲廠商而言尤為利好。

像騰訊、愛奇藝、抖音、西瓜等在線視頻類APP下載量、使用時長均有所提升,頭部視頻平臺日活躍規模均達到億級。此外,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直播行業的探索進程。央視頻打造的火神山、雷神山建造過程慢直播,吸引超5000萬人在線爭當監工。同時,直播正成為一種營銷方式為其他行業所用,比如門店直播賣貨、餐廳直播教做菜等。

遠程辦公百億藍海待挖掘

大規模的延遲復工與聚集性風險為辦公提供了試驗田,使得新辦公模式從“可選”變為“必選”。

2月3日,復工第一天,全國約有2億人“雲上班”,儘管對於激增的需求有所準備,但還是沒頂住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壓力,釘釘、企業微信等APP集體崩掉。2月5日,釘釘在蘋果App Store排行首超微信,躍居第一。截至2月13日,APP免費排行榜前10中有4個為在線辦公軟件。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推出在線辦公產品的除了早前佈局的阿里、騰訊外,還包括字節跳動、華為、金山辦公、聯想等互聯網巨頭。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也表現出對遠程辦公軟件的火熱追捧。2月4日收盤相關概念股有8家公司股票漲停,截至2月14日,三五互聯共錄得7個漲停板,會暢通訊則獲6個漲停板。

南都記者瞭解到,目前市面上的雲協同辦公軟件的功能可以分為4類——即時通信、文檔協作、任務/人員管理、設計工具。國盛證券統計,疫情期間共有21家企業免費開放產品來搶奪用戶市場,主要以提供即時通訊工具為主。

巨頭的入場並不代表市場競爭激烈,相反該市場還處於藍海階段。國盛證券研報顯示,大部分國家企業辦公的滲透率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中國的遠程辦公人口滲透率不足1%,各協作產品未來都有比較明顯的上升空間。據IDC預測,移動辦公與協作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達到430億美元。

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遠程辦公並非新鮮事物,只是此前大部分企業對這類軟件認識膚淺,僅僅把他們當作考勤打卡的工具。此次受疫情影響,大量企業“被迫”體驗遠程辦公後,則有望重新審視這些軟件的價值,從而推動其在企業內部應用,加速提升滲透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應用端開花結果後,或將持續拉動名上游5G、雲計算等建設需求,利好服務器、光通信等行業。

在線教育被按下“快進”鍵

線下停業,線上短期流量暴漲,這是疫情下教育行業的現狀。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自己的公號“老俞閒話”裡寫道:“這場疫情,給新東方帶來了嚴峻考驗,新東方地面課堂全面停課。如果全部停課退費,新東方就只能關門大吉,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課堂搬到線上”。

業內人士以及教育行業相關投資者認為,線下培訓機構全部停業,導致極短期內在線教育覆蓋人數井噴,一個月內將此後才會嚐鮮的用戶提前拉進線上教育,從長期來看,有利於加速用戶心智變化,帶來賽道的紅利。

據瞭解,目前包括學而思、網易有道、VIPKID、猿輔導等多家線上教育機構均有所行動,推出“免費捐課”活動,既能拉新,又能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在線教育集團麥奇教育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及CEO楊正大透露,“今年春節的使用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15%,以前一個家長平均會買1.5個科目,現在是2.8個科目。這次的疫情會讓更多的家庭對於在線教育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在線教育的拐點會提前來到,這次疫情就是加速劑”。

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亦指出,從2015年至今,在線教育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已經逐步攀升,但在下沉城市,依然沒有看到特別大的改變。但由於疫情,一二線城市會明顯增加線上的轉化率,而下沉城市會大幅增加在線教育的普及率。

中信建設證券表示,此次疫情對於在線教育的快速普及起到很大刺激作用,主要地區普及率將從目前的不到20%快速提升到接近100%,有助於降低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

資本市場上快速反應,在線教育概念板塊在前三個交易日一路領漲,累計漲幅超20%,世紀天鴻、方直科技均錄得8連板。

互聯網醫療的春天到了?

作為線上與抗疫最“對口”的領域,互聯網醫療逆勢爆發,國家衛健委在3天時間內連續兩次發出通知,要求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緩解醫院壓力,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當人傳人的的特性明確之後,互聯網醫療領域就已經有所反應,包括騰訊醫典、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丁香園等在內的多家相關平臺緊急上線了最基礎的功能——在線問診。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對於看病,早期人們並不信任這種線上的形式,覺得隔著屏幕問診準確性無法保證。疫情期間,數據從側面印證了人們對線上問診信任度的提高。阿里健康在線義診功能開通後,每個小時平均近3000人發起在線諮詢,用戶諮詢量最多的科室為呼吸科;丁香醫生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其在線活躍醫生總數共計約1.5萬名,總問診量達60萬,在線問診用戶環比增幅215.32%。

受訪醫生告訴南都記者,在線問診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患者因為不瞭解病情狀況總會湧向三甲醫院的門診,這次疫情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用戶教育,在線問診同時也是分級醫療的補充。

受疫情刺激,不少在線醫療公司的股票已聞風而動,港股方面,阿里健康自疫情爆發伊始漲幅超過30%,平安好醫生自2月3日以來整體亦呈上漲趨勢;A股市場裡互聯網醫療板塊自2月4日以來整體漲幅逾14%,其中,衛寧健康、萬達信息連續多日上漲。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線醫療行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超過千億的藍海市場,互聯網醫療服務屬於高頻需求,在過去的幾年,行業年複合增長率在30%左右,但滲透率比較低,相關數據預測2020年滲透率達7.9%。

東興證券分析師王建輝指出,疫情爆發使得廣大群眾認識並使用在線醫療平臺,推動行業在用戶中逐步滲透,當下正處在線醫療行業快速增長階段,此時在線醫療產品的佔據用戶時長會得到較大提升,群眾對各種在線醫療產品的關注度和使用頻率預期會創下記錄,有利於行業龍頭的多個營運數據的向好,從而提升在線醫療公司的估值水平。

【記者觀察】

在線科技“出圈”,是曇花一現還是四季常青?

不管從資本市場還是參與方,目前聚焦線上服務行業都很熱鬧,但“意外”永遠不是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無論是生鮮電商,還是帶“雲”行業,眼下用戶的激增,多是建立在“別無選擇”這四個字上,而疫情結束後,線下的市場總歸會回到線下,現在火爆出圈的“在線科技”究竟會是曇花一現還是四季常青呢?

一位不常用買菜軟件的範女士告訴南都記者,現在是迫不得已,看哪個平臺上有蔬菜就選擇哪個,但也總搶不到,“方便出門的時候都會選擇小區門口的超市”。由於供應和人力缺口導致的體驗不佳,這種情況並不在少數,儘管需求增長招攬了新用戶,但用戶留存和核心競爭力仍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而這兩項同樣適用於原本線上線下兩條線並行的辦公與教育。

17年前的非典也曾創造過一波短暫的線上教育紅利,但由於當時技術限制,很多網校由於效果不明顯或轉型或逃離,紅利並未被留存下來。如今隨著技術的迭代,在線教育迎來了產品與服務形態多樣化的階段,疫情帶來的則是極短期內在線教育覆蓋人數的井噴。

但線上企業是否準備好迎接如此巨量的需求,未來是否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因為很多用戶仍然更看重線下學習互動的沉浸式體驗,勢必會在疫情結束後減少在線教育產品的使用時長。

所以,如何讓在線教育從疫情時期的“江湖救急”,邁向長期佔領用戶心智,才是在線教育公司此刻要好好思量的,因為對於該行業而言,用戶轉換成本過高,其滲透率本身只能緩慢上升,至於這個月短暫的暴發是否曇花一現,實際上取決於教育機構是否能夠提供真的好內容好課程好服務。正如瑞思教育董事長王勵弘所說的“教育不是單純靠技術顛覆的,要尊崇教育的本質”。

遠程辦公企業也需清醒,此次疫情並非憑空“創造”出一個風口,而是縮短了培育市場的時間。截止到2019年6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為1.16億戶,其中釘釘和企業微信的企業用戶量加在一起也沒有覆蓋超過15%,這意味著2020年之前,整個市場上沒有入駐線上辦公平臺的企業依然佔據大多數。

如今疫情讓遠程辦公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但用戶體驗如何呢?救急第一天,就暴露了遠程辦公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消息延遲、連線卡頓、軟件崩潰、協同異常等。有新媒體公司市場人員吐槽,幾日遠程辦公下來,軟件更換得太累,釘釘打卡、騰訊視頻會議,微信群聊溝通,軟件與業務割裂,另外持續無間斷的辦公方式也倍感心累。

東興證券分析師王建輝指出,科技創造需求,科技生產力改變社會形態的趨勢未變,相比2003年非典“隔離”催生了互聯網巨頭,2020年新冠“隔離”可能誕生5G時代“在線科技”剛需落地趨勢性機會。

不論是17年前,還是現在,其實任何一個行業火熱的背後,“用戶需求”才是真正的爆發點。特殊事件或許有催化作用,但疫情總會離開,這些享受短暫瘋狂的“在線+”企業能否把握機會,衝破拐點一直向上呢?

採寫:南都記者 葉露

出品:南都商業數據新聞部

策劃統籌:甄芹 石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