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2020年的春节注定令人印象深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中国,随着各地相继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原本热闹的团圆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

“宅着就是做贡献”成为共识,延长的春节假期则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方面,线下行业蒙上阴霾。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短短7天,电影、餐饮、出行旅游等三个行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另一方面,在全民进入“宅”模式之时,避免接触,聚焦线上服务的行业在短期内迎来了一波爆发,包括线上游戏、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甚至生鲜电商纷纷迎来增速拐点。

线下消费

忍受疫情阵痛,“活下来”成头等大事

旅游业停摆,“报复性”出游或将出现

往年的春节“红火”的旅游、餐饮、电影娱乐等大消费产业,今年因疫情而损失惨重,有些企业甚至面临关张。

根据中国文旅部之前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春节出游人次有望突破4.5亿,约为5550亿元的市场规模。突袭的疫情打乱了节奏,旅行社团队游暂停,携程、飞猪、同程等OTA平台整个春节假期处理了海量退改单,截至1月30日,光携程客服收到的春节旅游订单退改量就有数百万单。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撰文指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6.5万亿元,平均一天178亿元,停滞一天,就损失178亿元。

其中,中小旅行社的损失最为显著。一边得应对顾客退款,另一边提前付给供应商的钱难追回。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新华社照片

“公司基本处于停摆状态,2月份的订单已全部退订,睁眼就是房租和工资”,海外定制旅行机构武汉爱途邦创始人吴玉刚告诉南都记者。

吴玉刚表示,由于员工大部分不是武汉人,且自家公司主打定制游,安排好已有的订单之后,1月20日公司便放假了,自己也打算在1月23日晚上与太太一起去印度度假。23日凌晨,便听到有关武汉封城的消息,“太太是医生,虽然已经请假调休了,但听到消息决定原地待命”。

自家的行程被打断,公司接的订单亦出现问题。据吴玉刚透露,1月共有19个订单,18个成行,取消1个,但武汉封城后,多国航空公司取消了与中国多地的直航往返航班,18个成行的订单中有10个延期了回程,迪拜的一个团在1月29日出现了酒店无法入住的情况。

吴玉刚称,如果疫情顺利解决,大概在5月份会慢慢恢复。“消费被抑制之后,与非典类似,等疫情结束,会有一波报复性出游,熬过去或许就是春天。”

餐饮业“难熬”已成共识

除了敏感的旅游业,看着是“现金牛”的餐饮行业,也被疫情打得措手不及。

春节期间,本是消费旺季,餐饮企业大都年前囤积了大量食材,用3倍工资留下员工,疫情来袭,客流量急剧缩水。有些商家在门口卖自家囤的食材,甚至将一部分菜蔬转至外卖平台售卖。

南都记者注意到,餐饮大佬都坐不住了。拥有367家门店的西贝莜面村率先揭露自家企业的资金问题,董事长贾国龙表示,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亿-8亿元。2万员工工资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眉州东坡方面则透露,1月21日-30日,年夜饭一共退餐11144桌,直接损失达1700万。加上员工的工资、房租等开销,一周的损失累计7000多万。

乐凯撒比萨则称,目前已有近30%的门店暂停营业,销售额下滑一半以上,现有销售额中80%为外卖订单。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新华社照片

自救迫在眉睫。“关闭堂食,发力外卖”战术让部分餐饮企业争取了一定的腾挪空间,但外卖之路,也没那么好走。各个地方小区开始进行封闭管理,消费者对外卖安全性的疑虑等都让外卖的最后一公里变得更为复杂。

不过,从长期来看,外卖一定是餐饮行业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疫情之下,商家、平台、供应链都在经受考验。

春节档下线,演艺行业承压

春节线下流量聚集地,除了餐馆还有电影院。

“今年的春节档还挺有观看欲望的,原本打算一天看一部贡献票房,现在也只能在峡谷或者G港与朋友互相吐槽操作了”,身处湖北的谢先生对南都记者表示。

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的2020春节档电影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就已达到3亿,但在疫情影响下,在除夕前夕7部电影悉数撤档,各地影院暂停营业。此外,多部定档情人节附近的电影亦逐渐撤档,这也意味着,2月影院基本无新片上映。而原本的春节档有望突破120亿票房。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猫眼数据显示,2020年1月的总票房定格在22.42亿元,疫情持续下的2月也难以贡献票房,而2019年前两个月的票房共计超145亿元。业内人士估算,如果4月才复工,票房损失、人工成本、租金等加总来看,疫情对院线行业的整体影响或超百亿。近日,北京电影协会、贵州电影放映协会等多家机构发布声明呼吁物业减免电影院房屋租金,共渡难关。

对于片方而言,线下不行就转向线上,徐峥的《囧妈》打头阵,于大年初一登陆西瓜视频、抖音等视频平台后,字节跳动成了第一个挑战院线吃螃蟹的人,砸下6.3亿借助《囧妈》切入长视频领域。此外原本定于情人节上映的《肥龙过江》也于2月1日在腾讯、爱奇艺上线,进一步深化了院线的担忧。

院线之外,线下演出行业亦面临创伤,2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一份《倡议书》,直言“2020年1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除去音乐演出,包括话剧、舞剧、音乐剧等剧院类型的演出皆未能幸免。

在线科技

场景无界限,需求已爆发

疫情之下,除了在线买菜、生鲜电商之外,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办公等也成了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组成,以“在线+”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补位,互联网经济将再一次升级,甚至呈陈坛酿新酒的状态。

生鲜电商反弹,订单翻倍暴增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风投女王”徐新几年前曾说,得生鲜者得天下。2020年,这种说法在一场疫情中加速应验。

南都记者留意到,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京东、苏宁等电商生鲜板块,订单都出现大幅增长情况,部分使用者甚至反映有些平台出现“宕机”情况。

据了解,京东生鲜配送到家的业务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初八期间,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

从用户人群来看,疫情期间,除了常见的年轻群体外,甚至连“60后”都纷纷加入线上买菜的大军,手机里都增添了至少2个生鲜App,部分受访者称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买到新鲜且充足的生鲜蔬菜,甚至要夜里定闹钟起来抢菜。

线上买菜的风潮渐起,也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叹,差点倒下的生鲜电商似乎到了又一个春天。回顾2019年,围绕生鲜新零售的关键词还是“流血”、“生死局”,小象生鲜陆续闭店,果小美难以为继,“呆萝卜”资金链断裂破产,以至于有人唏嘘,如果那一波破产的生鲜电商,如果能熬到这次春节,很有可能改写结局。

对于生鲜电商在疫情的表现是否对行业发展带来转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南都记者表达看好的态度。他表示通过在疫情的“助推”下,消费者对生鲜电商便捷性、安全性有更深认识,对消费氛围、消费人口基数及用户习惯培养有正向效应。

“葛优躺”催热在线娱乐

受疫情影响,线下娱乐场所歇业,宅家“葛优躺”则成为大部分人的状态,网络游戏、长短视频、各类直播成为杀时间利器。

数据显示,《王者荣耀》大年三十单日流水预计在20亿左右,同比增长超50%;《王者荣耀》《和平精英》DAU峰值预计过亿,《和平精英》甚至出现排队进场,服务器卡崩的情况。除了热门游戏之外,棋牌类游戏、小程序游戏的关注度也暴增,其中头部棋牌类游戏下载量峰值基本翻番,而以小体量游戏为主的小程序游戏微信搜索指数峰值较疫情发酵前增长133%。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易观分析师廖旭华认为,游戏领域短期利好是肯定的,长期来看,也会对各类游戏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小游戏和棋牌游戏,但只有具备长线运营能力的厂商才能将利好转化成业绩,这也意味着,这场疫情对于头部游戏厂商而言尤为利好。

像腾讯、爱奇艺、抖音、西瓜等在线视频类APP下载量、使用时长均有所提升,头部视频平台日活跃规模均达到亿级。此外,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直播行业的探索进程。央视频打造的火神山、雷神山建造过程慢直播,吸引超5000万人在线争当监工。同时,直播正成为一种营销方式为其他行业所用,比如门店直播卖货、餐厅直播教做菜等。

远程办公百亿蓝海待挖掘

大规模的延迟复工与聚集性风险为办公提供了试验田,使得新办公模式从“可选”变为“必选”。

2月3日,复工第一天,全国约有2亿人“云上班”,尽管对于激增的需求有所准备,但还是没顶住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压力,钉钉、企业微信等APP集体崩掉。2月5日,钉钉在苹果App Store排行首超微信,跃居第一。截至2月13日,APP免费排行榜前10中有4个为在线办公软件。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推出在线办公产品的除了早前布局的阿里、腾讯外,还包括字节跳动、华为、金山办公、联想等互联网巨头。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表现出对远程办公软件的火热追捧。2月4日收盘相关概念股有8家公司股票涨停,截至2月14日,三五互联共录得7个涨停板,会畅通讯则获6个涨停板。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云协同办公软件的功能可以分为4类——即时通信、文档协作、任务/人员管理、设计工具。国盛证券统计,疫情期间共有21家企业免费开放产品来抢夺用户市场,主要以提供即时通讯工具为主。

巨头的入场并不代表市场竞争激烈,相反该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国盛证券研报显示,大部分国家企业办公的渗透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中国的远程办公人口渗透率不足1%,各协作产品未来都有比较明显的上升空间。据IDC预测,移动办公与协作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430亿美元。

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远程办公并非新鲜事物,只是此前大部分企业对这类软件认识肤浅,仅仅把他们当作考勤打卡的工具。此次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被迫”体验远程办公后,则有望重新审视这些软件的价值,从而推动其在企业内部应用,加速提升渗透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应用端开花结果后,或将持续拉动名上游5G、云计算等建设需求,利好服务器、光通信等行业。

在线教育被按下“快进”键

线下停业,线上短期流量暴涨,这是疫情下教育行业的现状。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自己的公号“老俞闲话”里写道:“这场疫情,给新东方带来了严峻考验,新东方地面课堂全面停课。如果全部停课退费,新东方就只能关门大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堂搬到线上”。

业内人士以及教育行业相关投资者认为,线下培训机构全部停业,导致极短期内在线教育覆盖人数井喷,一个月内将此后才会尝鲜的用户提前拉进线上教育,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加速用户心智变化,带来赛道的红利。

据了解,目前包括学而思、网易有道、VIPKID、猿辅导等多家线上教育机构均有所行动,推出“免费捐课”活动,既能拉新,又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在线教育集团麦奇教育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杨正大透露,“今年春节的使用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5%,以前一个家长平均会买1.5个科目,现在是2.8个科目。这次的疫情会让更多的家庭对于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在线教育的拐点会提前来到,这次疫情就是加速剂”。

编程猫创始人李天驰亦指出,从2015年至今,在线教育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逐步攀升,但在下沉城市,依然没有看到特别大的改变。但由于疫情,一二线城市会明显增加线上的转化率,而下沉城市会大幅增加在线教育的普及率。

中信建设证券表示,此次疫情对于在线教育的快速普及起到很大刺激作用,主要地区普及率将从目前的不到20%快速提升到接近100%,有助于降低在线教育的获客成本。

资本市场上快速反应,在线教育概念板块在前三个交易日一路领涨,累计涨幅超20%,世纪天鸿、方直科技均录得8连板。

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到了?

作为线上与抗疫最“对口”的领域,互联网医疗逆势爆发,国家卫健委在3天时间内连续两次发出通知,要求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缓解医院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当人传人的的特性明确之后,互联网医疗领域就已经有所反应,包括腾讯医典、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丁香园等在内的多家相关平台紧急上线了最基础的功能——在线问诊。

场景无界、需求激增,在线科技如何不止步于“江湖救急”?

对于看病,早期人们并不信任这种线上的形式,觉得隔着屏幕问诊准确性无法保证。疫情期间,数据从侧面印证了人们对线上问诊信任度的提高。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功能开通后,每个小时平均近3000人发起在线咨询,用户咨询量最多的科室为呼吸科;丁香医生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其在线活跃医生总数共计约1.5万名,总问诊量达60万,在线问诊用户环比增幅215.32%。

受访医生告诉南都记者,在线问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患者因为不了解病情状况总会涌向三甲医院的门诊,这次疫情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用户教育,在线问诊同时也是分级医疗的补充。

受疫情刺激,不少在线医疗公司的股票已闻风而动,港股方面,阿里健康自疫情爆发伊始涨幅超过30%,平安好医生自2月3日以来整体亦呈上涨趋势;A股市场里互联网医疗板块自2月4日以来整体涨幅逾14%,其中,卫宁健康、万达信息连续多日上涨。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线医疗行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过千亿的蓝海市场,互联网医疗服务属于高频需求,在过去的几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但渗透率比较低,相关数据预测2020年渗透率达7.9%。

东兴证券分析师王建辉指出,疫情爆发使得广大群众认识并使用在线医疗平台,推动行业在用户中逐步渗透,当下正处在线医疗行业快速增长阶段,此时在线医疗产品的占据用户时长会得到较大提升,群众对各种在线医疗产品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预期会创下记录,有利于行业龙头的多个营运数据的向好,从而提升在线医疗公司的估值水平。

【记者观察】

在线科技“出圈”,是昙花一现还是四季常青?

不管从资本市场还是参与方,目前聚焦线上服务行业都很热闹,但“意外”永远不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生鲜电商,还是带“云”行业,眼下用户的激增,多是建立在“别无选择”这四个字上,而疫情结束后,线下的市场总归会回到线下,现在火爆出圈的“在线科技”究竟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四季常青呢?

一位不常用买菜软件的范女士告诉南都记者,现在是迫不得已,看哪个平台上有蔬菜就选择哪个,但也总抢不到,“方便出门的时候都会选择小区门口的超市”。由于供应和人力缺口导致的体验不佳,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尽管需求增长招揽了新用户,但用户留存和核心竞争力仍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这两项同样适用于原本线上线下两条线并行的办公与教育。

17年前的非典也曾创造过一波短暂的线上教育红利,但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很多网校由于效果不明显或转型或逃离,红利并未被留存下来。如今随着技术的迭代,在线教育迎来了产品与服务形态多样化的阶段,疫情带来的则是极短期内在线教育覆盖人数的井喷。

但线上企业是否准备好迎接如此巨量的需求,未来是否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因为很多用户仍然更看重线下学习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势必会在疫情结束后减少在线教育产品的使用时长。

所以,如何让在线教育从疫情时期的“江湖救急”,迈向长期占领用户心智,才是在线教育公司此刻要好好思量的,因为对于该行业而言,用户转换成本过高,其渗透率本身只能缓慢上升,至于这个月短暂的暴发是否昙花一现,实际上取决于教育机构是否能够提供真的好内容好课程好服务。正如瑞思教育董事长王励弘所说的“教育不是单纯靠技术颠覆的,要尊崇教育的本质”。

远程办公企业也需清醒,此次疫情并非凭空“创造”出一个风口,而是缩短了培育市场的时间。截止到2019年6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为1.16亿户,其中钉钉和企业微信的企业用户量加在一起也没有覆盖超过15%,这意味着2020年之前,整个市场上没有入驻线上办公平台的企业依然占据大多数。

如今疫情让远程办公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但用户体验如何呢?救急第一天,就暴露了远程办公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消息延迟、连线卡顿、软件崩溃、协同异常等。有新媒体公司市场人员吐槽,几日远程办公下来,软件更换得太累,钉钉打卡、腾讯视频会议,微信群聊沟通,软件与业务割裂,另外持续无间断的办公方式也倍感心累。

东兴证券分析师王建辉指出,科技创造需求,科技生产力改变社会形态的趋势未变,相比2003年非典“隔离”催生了互联网巨头,2020年新冠“隔离”可能诞生5G时代“在线科技”刚需落地趋势性机会。

不论是17年前,还是现在,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火热的背后,“用户需求”才是真正的爆发点。特殊事件或许有催化作用,但疫情总会离开,这些享受短暂疯狂的“在线+”企业能否把握机会,冲破拐点一直向上呢?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策划统筹:甄芹 石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