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呂碧城:看盡蒼冥意已闌


「薦讀」呂碧城:看盡蒼冥意已闌

老鷹/文

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被稱為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品讀她們的人生故事,對我們現代女性,也有著很多啟發和共鳴。

呂碧城在民國女子中,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她足夠優秀,是極少數真正活出自我的不平凡的女子。

呂碧城,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呂鳳歧,光緒三年進士及第(與清末著名詩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

呂碧城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呂碧城的詩詞,不禁拍案叫絕。當有人告訴他這其實只是一位12歲少女的作品時,他驚訝得不能相信。1895年,父親呂鳳歧去世,呂碧城的母親從京城回鄉處理祖產,族人因為覬覦呂家家產,唆使匪徒將乃母劫持。呂碧城在京城聽到了消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於獲得圓滿解決。但此事讓小小年紀的呂碧城顯示出了非凡的膽識,卻也讓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小年紀的呂碧城,竟能呼風喚雨,於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願爭執,答應了下來,雙方協議解除了婚約。婚約解除後,呂碧城的母親帶著四個尚未成人的女兒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後來她想上學,更是被舅父嚴辭責罵,讓她別想東想西,將來說一門好親事,早點結婚生子才是正事兒。

她卻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毅然逃離家門,隻身奔赴天津。世界因此變得海闊天空,她寫作,當編輯,倡導女權,甚至執掌女校,成為那個時代裡最美的傳奇。

呂碧城主筆《大公報》時候的場景,那時人人都知道天津出了個奇女子,擅場詩詞,姿容殊麗,還對時政頗有見解。一時間,《大公報》成了她與騷客文人的唱和之地。彷佛人人都與她交心,個個都解她思緒。1904年至1908年,呂碧城成為《大公報》的主筆,她的錦繡文章頻頻面世。她的兩個姐姐呂惠如、呂美蓀和她一樣,均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當時追求呂碧城的人很多,據說呂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啟超與汪精衛,但她又嫌梁啟超年紀太大(比呂碧城大9歲),汪精衛年紀太小(與呂碧城同歲)。另外,根據近代天主教史學家方豪先生考證,《大公報》主編英斂之,十分愛慕呂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誤會。史學家梁元生先生也在英氏日記中發現了英斂之寫給呂碧城的詞:“稽首慈雲,洗心法水,乞發慈悲一聲。秋水伊人,春風香草,悱惻風情慣寫,但無限悃款意,總託詩篇瀉。”確實情意綿綿,流露著一片深情。每每有人問及婚姻大事,呂碧城回答道:“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就,有失機緣。幸而手頭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了。”真是聰明人之語。

世無女子的地位,因此有了秋瑾的反叛。她身著男裝,攜劍遠遊,叫囂著女權與革命。秋瑾也曾經號“碧城”,在報上看到呂碧城的名字之後,她還曾登門拜訪,兩人志同道合,曾有同榻而眠的情誼。

後來,秋瑾被清政府殺了,懾於壓力無人敢於為她收斂,呂碧城冒著巨大的危險為其收屍豎立墓碑,哭拜過後,她一個人繼續戰鬥。

即便如此,呂碧城卻不能苟同秋瑾的女權主義,她認為女子天性愛美、情感細膩並非弱點,而是身為女子的靈氣,為穿男裝而感到自豪,反而是對女性身份自卑的表現。因此在衣裝打扮上向來奢侈,她曾經穿過孔雀裝:頭戴孔雀翎,衣裙類似西式,顏色漸變,到裙襬處幻化作五彩的雀屏。

這樣的觀點大膽前衛,是許多人直到今天都未能參透的。

呂碧城發表了多篇言論,宣揚興辦女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興辦女學提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衝擊積澱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女學運動的興起,恰恰證明了社會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於文明教化之途,同習有用之學,同具強毅之氣。”她認為,“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才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4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時間長達7年之久。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任大總統,呂碧城進入新華宮擔任大總統的公府機要秘書。後袁世凱欲稱帝,籌安會的一批人積極充當袁世凱帝制復辟的吹鼓手。呂碧城不屑袁世凱及其追隨者之所為,毅然辭職,攜母移居上海。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財富,成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生活極其西化、奢華。

她用努力和才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她結交的異性朋友,也都非富即貴。變得更好後,確實可以找個更好的人做伴侶,愛慕她的也大有人在,但她卻一生未婚。


「薦讀」呂碧城:看盡蒼冥意已闌

這世上有人願意走進婚姻,也有人對婚姻無感。呂碧城應該屬於後者,所以,即使變得更好了,即使有條件可以找更好的伴侶了,她卻並不願意走進圍城。她在女校授課,她廣泛交友,遊歷各國,當記者,寫書,她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她嘗試做素食者。她的生活五彩斑斕,一生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所見識的世界,是很多人幾輩子也做不到的。呂碧城終身未婚,其後逐漸對宗教產生興趣。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呂碧城信佛後,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1929年,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代表中國出席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大力提倡素食,“護生戒殺”。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其佛教修行實踐,以淨土唸佛為主。與太虛、常惺等當時著名僧侶多有往來。


「薦讀」呂碧城:看盡蒼冥意已闌


呂碧城的著作有《呂碧城集》、《歐美之光》、《觀無量壽佛經釋論》、《梵海蠡測》等。其中《歐美之光》介紹了歐美各國的佛學會、素食會、動物保護會。呂碧城旅居歐美時間很長,所到之處甚多,因此蒐集的資料非常豐富,而且還保留了許多非常珍貴的插圖。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呂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但誰能說,這樣的人生就不圓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