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三國之十九:曹操北征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損失的不僅有七八萬大軍,更有難以恢復的士氣,甚至沮授也被曹操擒獲。曹操見到沮授就說“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袁紹在官渡之戰前可以不屑於詭計,但官渡之戰後不用詭計顯然已經不是曹操對手。


煙雨三國之十九:曹操北征

如果袁紹懂點詭計,其實還有翻盤機會。第一,可以全軍為官渡之戰陣亡將士發喪,宣傳曹操坑殺七萬降兵,結合曹操曾製造了徐州大屠殺,宣揚曹操要殺盡河北軍民。當年李傕、郭祀等人都可以宣揚朝廷要殺盡涼州人都能拉起十幾萬大軍,何況在戶口數百萬的河北各地?第二,可以親自去牢中放出田豐並向他誠懇道歉,請求教自己救命辦法,田豐還能拒絕為袁紹獻計獻策?第三,可以把這次官渡之戰失敗解釋為許攸叛逃洩露軍事機密,找許攸背鍋正好可以鼓舞軍心。第三,可以公開派人要求用許攸的家屬換回沮授,曹操同意則換得沮授死心塌地輔佐袁紹,曹操拒絕則公開族滅許攸家族造成許攸對曹操的怨恨。第四,可以公開宣揚自己對不起張郃、高覽,表明會善待兩他們的家屬,造成曹操對張郃、高覽的猜忌。第五,把擔任各州刺史的兒子與外甥調回鄴城議事,明確以長子袁譚為世子以辛評、郭圖輔佐世子整軍備戰,其他兒子與外甥高幹則留在鄴城穩定安撫人心。

可惜袁紹回到鄴城後,不僅殺死了勸諫他不要輕敵的田豐,還遲遲不願意立世子穩定人心,這就導致袁紹留下的“諸子爭位”的隱患無法解決。也許是因為擊敗公孫瓚後袁紹已經心高氣傲忍受不了失敗,袁紹此時五十八歲年紀大了自尊心太強,尤其是袁紹竟然被被自己一向瞧不起的曹操擊敗,這就讓袁紹更加鬱鬱寡歡。要知道曾經可以笑對無數次失敗的劉備,六十二歲高齡是被年輕的書生陸遜擊敗也是一病不起,畢竟年紀大了而且地位高了,經受不了心理刺激。

建安六年(201年)四月,袁紹在倉亭之戰中再次被曹操擊敗,上次官渡之戰後被平定的叛亂再次爆發,袁紹不得不再次去平叛。袁紹終於頂不住了,建安七年(202年)五月終於發病吐血而死。袁紹沒有在臨終前確定繼承人平穩“交班”,就要在動盪不安中諸子爭位“搶班”。官渡之戰失敗後,袁紹還堅持了一年半才死去,竟然沒有確定繼承人,可以說袁紹一手造成袁譚、袁尚的內訌,葬送了袁家自保的最後機會。

袁紹憂憤死後,眾人都認為長子袁譚應該繼位,但逢紀、審配卻假傳袁紹的遺命,尊奉袁尚做袁紹的繼承人,擔任大將軍、鄴侯。袁譚不能繼位,於是自稱車騎將軍,駐屯黎陽。如果袁尚有那麼一點政治覺悟,知道大敵當前需要兄弟聯手,也應該清楚袁譚住在黎陽也就站在了抗擊曹操的前線,應該全力支援袁譚作戰。即使袁尚與袁譚有矛盾,也應該等到擊敗了曹操再說。問題是袁尚竟然不願意給袁譚增兵,甚至派逢紀監督袁譚處處掣肘。當然,袁譚也老實不客氣殺了逢紀,兩兄弟之間矛盾更大。

曹操攻袁譚,袁譚向袁尚求救,袁尚竟然害怕袁譚得到士兵後不還,於是親自領兵救援。但袁尚又缺乏軍事指揮能力,兩人也就經常被曹操打敗。第二年曹操攻佔黎陽,袁譚、袁尚逃往鄴城。眾將都主張曹操進攻鄴城,郭嘉則認為袁譚、袁尚有矛盾,此時進攻鄴城他們會聯手與曹軍抗衡,不如此時趁機抽兵南下進攻騷擾南陽的劉備與劉表,也使得袁譚、袁尚因為外來壓力減弱而相互爭鬥。曹操一聽有道理,也就撤軍南下進攻劉表,消除南線威脅。

建安八年(203)五月曹操大軍撤走,袁譚、袁尚就發生內訌。二人戰於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門外,袁譚兵敗,退保南皮(今屬河北滄州)。這年八月袁尚再次擊敗袁譚,袁譚敗走至平原(今山東平原南)。荊州劉表寫信給袁譚、袁尚勸解他們共同對付曹操,但袁譚、袁尚都不接受,繼續爭鬥。其實劉表何嘗不是如此?不早日確定繼承人,導致自己死後兩個兒子內訌,荊州很快落入他人之手。

袁譚擋不住袁尚的進攻,竟然在這年八月向曹操乞降。曹操當然喜出望外,出兵擊敗袁尚,袁尚退回鄴城,曹操也跟著撤回許都。

建安九年(204)正月,曹操派人修通白溝作為進攻鄴城的水上運輸線,可笑此時袁譚、袁尚看不到要被曹操消滅的危險還在內訌。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親率大軍北上,起土山、挖地道、向鄴城發動猛攻。從這年二月到八月,曹操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採取包括水淹在內各種手段終於攻破鄴城,審配拒不投降而死。袁尚逃往幽州投奔二哥袁熙。


煙雨三國之十九:曹操北征

曹操攻下了鄴城,自任冀州牧,從此不在回許都而是把鄴城當成自己的政治中心。曹操此舉不僅是避免留在許都被人刺殺而遇害,也是因為鄴城經過袁紹父子十多年的經營其繁華超過許都,更超過殘破的洛陽,更有利於曹操以此為中心經營四方。當然,曹操想不到的是此後鄴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甚至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直到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權臣楊堅下令焚燬。

控制鄴城後,曹操立即向力量較弱的袁譚發起進攻,第二年正月曹操攻破袁譚的據點南皮,袁譚出逃被追兵所殺。消滅袁譚後,曹操開始先幽州發動進攻,袁熙部將張南、焦觸等叛歸曹操,並指揮軍隊攻擊袁熙和袁尚,袁熙和袁尚只好投奔烏桓。

建安十一年(206年)趁著袁熙、袁尚遠在塞外,抽兵進攻袁紹外甥駐守的幷州。曹操親自率軍圍攻壺關(今山西黎城東北太行山口)。高幹留部將守城,自己去求救,結果被曹操的上洛都尉王琰捕殺。曹操安定了幷州,就修建了平虜、泉州二渠以通水運,作為北征烏丸三郡的糧道。

建安十二年(207年),原幽州牧劉虞從事田疇成為曹操的嚮導,幫助曹軍奔襲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袁熙、袁尚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等率領數萬騎兵迎擊。曹操部將張遼在白狼山之戰大顯神威,斬殺蹋頓和各部落王爺及以下的烏桓首領,投降的胡人與漢人共有二十餘萬。

袁熙、袁尚只好再度敗走,投奔割據遼東的公孫康。曹操想讓公孫康殺袁熙、袁尚,也就從柳城班師回鄴城。公孫康看到曹操沒有吞併遼東的意思,也就斬殺袁熙、袁尚,吞併了兩人帶來的數千騎兵。曹操以天子的名義拜公孫康左將軍、襄平侯,

官渡之戰以來進攻7年努力,曹操終於統一了北方,開始南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