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在前面的五篇四國“史話”中,筆者給大家講述了宣王統治中期,曹、楚、秦、魯四國發生的種種事件後,

宣王做出的或冷漠或過分干預的不當反應,讓眾諸侯逐漸疏遠了與周王室的關係。特別是上一次的故事,魯國的“長幼之亂”完全就是宣王破壞祖制的行為引起的,直接導致了諸侯們的有樣學樣以及對朝廷的不尊重。但這些仍然不是宣王不當處理方式的全部,那姬靜除了這些還做了什麼呢?咱們這就開始今天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咱們的腳步還得停留在東部地區,因為在魯國國內鬧得如此激烈的時刻,他的老鄰居齊國也沒消停到哪去,同樣發生了內亂。而齊國的這次內亂雖然是由於當時的國君齊厲公暴虐所致,引起了國民的不滿,但其爆發的導火索,恐怕還跟他的爺爺獻公當年的一個仁慈之舉有關

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齊獻公當年的仁慈之舉

不知看過在下前一篇“齊國史話”的朋友是不是還記得,齊獻公呂山當初從胡公手中奪下君位之後,選擇把呂靜的兒子們全都放逐出齊國。可正是這次的一時心軟,讓胡公這些心懷怨念的兒子們保存了性命,隨時準備回到齊國復仇。只是,獻公和他的兒子武公呂壽並沒有給胡公兒子們機會,讓齊國安安穩穩地度過了三十餘年。

可是,當齊武公駕鶴西去,而他的兒子厲公呂無忌繼承爵位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原來,這位新登基的厲公天生暴虐成性,就像他的名字“無忌”一樣,做起事來肆無忌憚,攪得齊國民不聊生。也正是齊國國內這樣一亂,讓胡公的一個兒子(很可能是最年幼的那位)覓得了良機,偷偷潛入了國境。

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齊厲公做事肆無忌憚

當這位胡公之子回到齊國後,立刻聯繫了那些仍然支持胡公的舊勢力散佈消息,讓齊國國民知道前國君胡公的兒子回來拯救大家了。這下好了,一邊是胡作非為的現任國君,一邊是表示能給大家帶來幸福的流浪公子,各位說百姓們會選擇誰呢?當然一股腦地都投奔在胡公兒子麾下,很快便組織起了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接下來,“起義軍”便打著擁立胡公之子的旗號,與厲公的正規軍在齊都臨淄城展開了激烈廝殺。結果,“起義軍”的一部分人確實攻破了宮門,進去擊殺了昏君厲公。可當“起義軍”翻回頭來去迎接胡公兒子的時候,發現這位他們擁戴的“救世主”竟然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正當雙方都為失去了主帥而慌亂之時,還是正規軍更加有對策,由眾位大臣迎請齊國太子呂赤(厲公的兒子)來坐鎮,讓正規軍一下子有了主心骨。之後的戰局就可想而知了,齊國正規軍在呂赤的領導下

對群龍無首的“起義軍”展開反攻,很快這場叛亂就被平息了。呂赤也在眾人的簇擁下,成為了新一任的齊侯,史稱齊文公

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臨淄古城街景模型

齊文公上臺後,第一件事當然要對這次叛亂進行處理。只不過,這一次文公可沒像他的曾祖父獻公一樣心軟,在“匪首”胡公之子已死的情況下,

斬殺了七十個帶頭擊殺他父親厲公的人,算是徹底平息了這場內亂。緊接著,齊文公還有第二件事要處理,那就是命人修復在戰亂中幾乎被摧毀殆盡的臨淄城。而在齊人修復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的過程中,咱們的周宣王竟然也出了一份力,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當齊國出現了這次內亂後,宣王還是十分重視的,畢竟齊國和魯國一樣,是周朝在東方的“主心骨”,可不能怠慢了。於是,在叛亂被齊文公平定後,宣王任命仲山甫為“欽差大臣”前往齊國,一方面讓他代表朝廷去安撫一下,另一方面則是讓仲山甫留在齊國一段時間,幫齊文公重修臨淄城

大家看看,宣王的這次表現是不是還算靠譜呢?而“仲山甫城齊”一事也被各種史書記載了下來,特別是《詩經》中的“烝民”這首詩歌,據說是另一位賢臣

尹吉甫所作,用來贈與即將出發的仲山甫,來讚美他替宣王分憂的美德。但正是在這君明臣賢的光環之下,筆者卻隱隱覺察到一絲奇怪的味道。因為,在下發現,宣王的這次做法表面上看來比較得體,實際上卻是在做一件無用功,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是十分欠妥。

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詩經·大雅·烝民》賞析

首先,宣王派人前往齊國是在他們內亂平息之後,雖然好像是天子降下了恩澤,但事實上齊國人對他並沒有什麼可感激的。畢竟身為天子,怎麼不早一些派人來懲處那個昏庸的厲公,從而避免這場內亂。或者在內亂髮生之時,及時派遣王師來幫助平叛也好。偏偏等一切都平靜了,宣王才讓人來勘察情況,又有什麼用呢?當然,宣王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很可能是由於當時消息傳遞能力有限所致,但他僅是派仲山甫去安撫,而沒有對文公正式的敕封,也是他做事不妥的表現。

其次,關於宣王命“仲山甫城齊”這件事,歷來就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為尖刻的一種說法就是,仲山甫本是輔弼重臣,更應該留在天子身邊處理國事。而這種幫諸侯重修城池的工作,不應派他前往,過於大材小用了。甚至筆者還猜測,會不會由於仲山甫此前對宣王進行過多次勸諫,搞得姬靜對他十分不滿,所以借這個機會讓他趕緊遠離自己身邊

了。

另外,筆者還看到一些關於臨淄城遺址考古的資料,提到臨淄城整個東城郭(田氏代齊前的臨淄城部分)的規模已經十分宏大了,早就突破了“諸侯之城,方七里”的規定。而這個東城郭又能明顯看出有兩段時期修造的痕跡,顯然是“仲山甫城齊”之時,齊國藉機做出的這僭越之舉。那齊國修築的新城可以違背禮制,又沒被仲山甫這位“欽差大臣”所制止,極大可能是宣王為了拉攏齊國做出的決定。可是,宣王的這項決定不僅不會讓齊國念他的好,還會讓其他諸侯有了更多僭越王室的理由

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淺綠色部分為臨淄古城東城郭

看過筆者的想法之後,各位還會認為宣王的這次行動合理嗎?顯然又是一個自以為是的昏招了吧。但不管怎麼說,由於齊獻公當初的手下留情,險些毀了臨淄這座古城。而宣王這個不太完美的決定,還是挽救了它,讓此後齊國曆代國君仍然可以定居於此,延續著臨淄城的歷史。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筆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胡公子歸齊、獻公留情、厲公昏聵、齊人反叛、厲公被殺、胡公子戰死、文公繼位、誅殺叛賊、宣王安撫、仲山甫城齊。

諸侯國史話卷十五:齊國內亂造成城垣破敗,天子竟主動幫他們修城

關鍵詞雲圖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