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概念到底存不存在?

戏说草原


元青花于1929年重世,可到一九五几年才被公认。而且元青花一直被认为是青花瓷中的赝品。其实在一九五几年以前,明朝一直被认为是青花工艺发展顶峰时期,人们都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史料中也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

1929年,华裔收藏家吴赉熙拿着在北京智化寺买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请当时古玩行的专家高手鉴定并打算出售,结果被判为赝品,吴赉熙心想:好,你不识货,我找识货的去,后来他就卖给了外国人。时隔不久,国外学者在瓶颈铭文处发现了写有至正十一年的字样,研究后证实,这件青花瓷是元青花,而且元代当时已经有完整的烧制规模和技艺了。这无疑是给了那些古玩学者一个巴掌,响!

正是因为国外学者的坚持,才将元青花从众多的青花瓷中区分开来,才将它从赝品的行列中拉出来。2005年吴赉熙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


戏说草原


元代青花瓷产地除了江西景德镇,另有浙江江山、云南建水及玉溪等地,

但无论产量、质量和艺术价值,都无法与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相媲美。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

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

、元青花,云南玉溪窑

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

宋代的青白瓷盛传江湖,造成景德镇瓷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推动青花瓷萌芽。

于当时已具有质地优良、能清晰以发显青花蓝色透明釉的景德镇宋窑场。

元青花,云南玉溪窑

到元代臻于成熟。

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

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深受海内外世人的青睐。

景德镇虽然在元代已成功烧制青花瓷,

但由于史籍缺载和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

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有数百年的历史空白。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罐

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到底有无元代青花瓷?

如果有,它又有哪些艺术特征?

可以说谁也难以说清楚。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揭示这一历史之谜时,颇有些曲折与传奇。

由于元青花瓷当年多用于外贸出口,故有相当部分遗存国外。

据不完全统计,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约110余件,主要收藏在中东的土耳其、伊郎等国。

国内馆藏,多为建国后各地考古发掘所出土,目前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馆、江西景德镇、高安等文博单位。


暴走菩提


元代景德镇瓷器主要特征:

一:一方面继承了宋代青白瓷薄体,质细腻,造型清秀典雅;另一方面又开创了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其中尤其以元青花为突出代表。

二:由于元代产品是印坯成型,瓶,罐,壶,等琢器都是分节印好后,用泥浆(泥加釉混合)一节节拼接成器,器内借口上都涂有一层白色的保护腻,器底是印好后另接,所以器内外很明显的接痕。器身显得十分不平整,有的留下印坯时的细细裂纹。由于壶,玉胡春瓶等另接足圈,古足圈往往不是正圆,足内多见接痕。

三:碗有斗笠碗,呙碗,撇口弧壁碗,墩式碗,折腰碗,洗口碗,这里就不讲述碗的特征了,篇幅很长,八方器型有:八方梅瓶,葫芦瓶,玉胡春瓶,香炉,也有六方,四方的,但是比较少见。

四:梅瓶多见小口平沿带盖者,如江西高安出土的这一类,底部直径最小处急外撇,沙底,挖足浅,深一般在1.5cm左右。盖内中央多有圆筒形止口,旨在插入瓶口内以求盖稳。

五:盖罐大小盖罐较常见,有狮耳大盖罐,虬耳大盖罐,广口丰肩荷叶罐等。一般下部外撇,挖足浅,足壁较宽。整个造型挺秀而丰满端庄!

六:盘,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宗产品之一,有菱口折边盘,圆口折边盘,止口呙式盘,菱花口呙式盘,撇口正德盘等等。绝大多数盘的内壁与盘底均有明显的分界线,并高出1.5mm左右的一圈台阶,统称为“月光底”,底很平。还有很多种类比如执壶,影青,枢府瓷,釉里红,季蓝釉瓷,黑釉瓷等等,这里就不讲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谢谢。






茶人满常觉


我是金玉收藏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说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稍微了解瓷器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人们一度以为元代是没有青花瓷的。

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中国,人们对青花瓷器有一个误识--元代无青花。纠正这一“误识”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两个外国人:一位是英国的中国古瓷专家霍布森,一位是美国的中国古瓷专家波普。而他们纠正这一误识的主要根据就是1929年从北京古刹智化寺流失到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两件铭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即元青花标准器——“至正瓶”。

这对瓷器,或许很多人知道它的出处来历以及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传奇故事。或许更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现在在哪里?它又为什么会在那里!今天的故事要从这个外国人说起。这对青花瓶高达63.6厘米,造型修长挺拔,青花发色苍翠明艳,从瓶口至瓶足由上至下满绘九层不同的纹饰,几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瓷器上绘画的全部元素,如龙凤、海水、蕉叶、扁菊、缠枝、云纹、杂宝等,具有最典型的元青花艺术风格。而更重要的是,瓶颈上部带有一段异常珍贵的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正是这段绝无仅有的书写于公元1351年的铭文,使这对大瓶成为了最真实可信的,也是唯一的断代证据,为元代景德镇陶瓷制作的诸多谜团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元青花被业界承认以后,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著名的鬼谷子下山,拍出2.3亿。

所以说,元青花不但存在,而且是精品,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玉收藏爱好者


任何一个事物概念,总是先有存在,后有概念;概念的提出,事实早已存在。明清时期,虽然沒有明确提出“元青花” 概念,但明清许多历史文献,都有关于“元青花”元瓷的明文记载。尤其还有部分存世珍品,特别是在考古工作中的明墓中出土的大量“元青花”瓷器,不仅证实明代“元青花” 沒有“消失”,而且还看到明初皇族和达官贵人藏瓷玩瓷的实物记录。

近百年对元青花的认识,是有过漫长的过程,就是说,元青花,这个今天习己为常的名词(概念),客观上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大家知道,认识事物的-般规律,总是先有事实,后有概念;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元青花”也如此,即先有“元青花”瓷品的客观存在,然后给它起个共识的名词(概念)。今天约定俗成的“元靑花” 之称,就是长久以来,才渐渐归纳总结出来的。从学术观点上看。在早一些文献上,称呼繁多,而且都是事出有因。比如有称“明以前的青花瓷器”,“ 十四世纪的青花瓷器”,“ 至正型青花瓷器” 等等。这些叫法,在内涵上,都是与“元青花”等同的。在国外,学者对元青花的研究,还有扩大化的倾向。但在总体上,似乎还沒有颠覆性的危机。按中国国情,研究历史,惯例是按朝代划分。

依此看来,民国以前的明、清两代,确实是沒有作为概念的“元青花”一词 ,“元靑花” 是对“至正型” 青花器研究过程中的概括或冠名,是后来学术上的名词(概念)。所以有的学者还是认为称“至正型 青花瓷器”为好。不过,要对历史事实作出判断,沒有“元青花” 概念,不等于社会上不存在“元青花” 实物。





经转流年正业


元青花瓷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古玩品味斋


这已经是国内外主流共识,就是元青花确实存在。元青花的研究外国搞得比中国好。也是外国人率先研究的。我去伦敦大英博物馆几次看到那对元至正年的青花贡瓶,确实震撼。我自己手里也有几片元青花的瓷片。是济南老城拆迁盖楼,挖地基的时候挖出来的。所以神秘元青花也没有必要!


我冬泳我快乐


元青花肯定是存在的啊,虽然时间短但是在中国的瓷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元青花民间是存在的,但是完整器不是很多,运河两岸的城市开发元青花瓷片时有出土,这就证明当时还是比较多的。



阿泉收藏


存在啊

元是元代,青花是瓷器的一个品类,元青花就是元代的青花瓷啊。青花瓷以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这也是钴料单独作为彩料应用在瓷器装饰上,可以说,元代是青花瓷器的成熟期,又加上当时的青料苏麻离青到明代时期的枯竭,所以呈现宝石蓝一般的元代和明代早期瓷器,在后世收藏中显得愈发珍贵。


显鲲楼


元青花顾名思义元代时期生产出来的青花,存世量不多,但是也绝对不是想象那么稀少。元青花之所以被世界所认可,并推崇至现在,所上大拍都会成为热点,其最大艺术成就就在元青花的绘画。

历史的发展 制瓷工艺的改革进步,到了宋代景德镇湖田窑达到胎细釉白,为元青花的诞生奠定工艺基础。到元末至正期出现一批文人画家高手,参与了在瓷胎上的青花绘制。以国画小写意的风格,洒脱自然地绘画,以瓷胎为地,熟练并了解瓷器烧造过程的结果呈现,而造就了一批元代青花瓷。它前无古人 后无超越的存在。这才是藏家若追寻的元青花!不是所有元代青花都是狭义的“元青花”

星聚堂——麒麟倡导正确收藏观正确审美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