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秦长彬


如果诸葛亮当主公,那得看他什么时候当。

如果在东汉末年诸侯争霸的时候当主公,那肯定有人以为他是傻子,没背景、没班底,根本就没号召力。人家刘备好歹也有皇族后裔这层身份,身边还有张飞关羽两名超级猛将跟随。曹操和东吴更不用说了,那可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如果在蜀汉后期当主公,这相当于诸葛亮篡夺刘禅的王位而为主公。我就笑了,难道蜀汉后期的诸葛亮,跟主公有什么区别吗?虽然名为丞相,蜀国什么事还不是他说了算,那刘禅在诸葛亮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时候的诸葛亮其实已经算是主公了。

那么这时候的诸葛亮有什么成就吗?

那还不是跟现实一样!诸葛亮地位、背景、班底都有了,就跟篡位后的司马懿是一样的性质。其实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出生家族也差不了太多,司马懿可以篡位,他诸葛亮也可以。但是诸葛亮篡位当上了主公结果还是一样的,他仍然要北伐、仍然会失败。



也有可能诸葛亮当了主公就不会北伐了,那么他偏安蜀国,那么蜀国和魏国的实力差会越来越大,因为魏国地大物博,科学的屯田政策会给魏国带来更多的人才和兵力,最主要的是魏国的领导者同样非常优秀,不管是曹氏还是司马氏,就算诸葛亮长寿熬死了司马懿、司马昭,但能熬过司马炎吗?除非诸葛亮的后代能坚持到司马衷继位才有希望翻盘。那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公元263年,经过多年养精蓄锐,司马昭早已安奈不住出兵攻打蜀国,一年时间就灭掉蜀国,这时候的蜀国是根本打不过魏国的。



所以诸葛亮当不当主公,成就都差不多,还不如当个丞相还会千古流芳呢!


博古论今天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可以分析。诸葛亮如果自己当主公,那么成就会如何呢?

实际上成就可能并不会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诸葛亮性格有缺陷。

虽然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也算得上一个政治家,但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有称霸天下的动力和勇气。从他初出茅庐辅佐刘备,到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不论在任何时候,他都不愿冒险,孤注一掷。而纵横捭阖、大开大合,却正是一个做帝王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诸葛一生唯谨慎。”作为一个瞻前顾后、事必躬亲、事事力求完美的人,智商虽高,却也总是会与机遇失之交臂。陈寿评价他:“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司马懿说诸葛亮:“亮虑多决少。……多谋而少决。”因此,也可以直白的说,诸葛亮是杰出的二把手,却不是一个好的一把手。

第二,诸葛亮缺乏自己的班底。

这一点,从诸葛亮出山开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关羽对诸葛亮很敬重,但这份敬重,多少是看刘备的面子。张飞自始至终,都是不太看得起诸葛亮的。蜀国的其他将领也是如此。说实话,真正能跟诸葛亮推心置腹的人,在蜀国并没有几个。他的老对手司马懿评价他“好兵而无权”,即是佐证。一个做大事的人,缺乏自身的人格魅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文武班底,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最终一定是功败垂成的。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依附刘备,没有自立门户、单打独斗的主要原因。

第三,蜀国的实力不行。

三国鼎立之时,蜀国的实力是最弱的,不但在地盘上没法跟魏相比,经济上与吴也相差太多。所以入川之后,蜀国只能偏安一隅,战略上处于守势。傅玄说:“诸葛亮……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折戟沉沙,说到底也是实力不济。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刘备没有能力一统天下,诸葛亮同样不行。

第四,诸葛亮身份卑微。

这一点在今人看来并不重要,但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刘备出身帝王世家,虽然他的天子后裔身份存疑,但毕竟姓刘,也有很多人认可他的身份,这在注重封建正统观念的当时,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成为号召天下强有力的基础。曹操孙权的出身也不差,至少算是官宦之家。相比之下,诸葛亮出生布衣,来自社会最底层,所以缺乏政治号召力是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这些原因,诸葛亮即使自己当主公,也很难做出什么大的成就。





笑谈古和今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成就不会大,甚至说很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点,没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没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业的。

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兄长诸葛瑾时下也只是江东的普通谋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为官,并且都是高官;刘备是皇室后裔,虽说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谱的,是很正统的;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后裔,更是声名显赫;还有其他的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蕴的。

没有背景,就没有号召力,那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队伍就非常困难。

<strong>

第二点,没有适合他当主公的土壤。

前面说过,他没有正统的背景,那么以什么名义来争夺地盘呢?

十八路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祸乱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队伍;而袁绍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么诸葛亮有什么理由来做一方的诸侯?既是做了,谁能听你的?没有威望啊,笼络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


<strong>

第三点,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有大的成就。

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亲,基本上从来都不放心别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个人干,那这个主公得多累啊。

而这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凡事总是不放心,劳心劳力,这也是司马懿和他打仗,总是不和他正面冲突,老是和他耗时间的原因。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行事风格以后,就知道诸葛亮是劳碌命,肯定寿命不长。于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锻炼,保养得相当好,终于耗死了诸葛亮。

综上所讲,诸葛亮不适合当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strong>


白云山水居


我只想说,诸葛亮非常不适合当主公,性格使然。

性格太刚烈,原则性太强,太理想主义,眼中容不得沙子,不拉帮结伙,不依仗不发展家族或者嫡系势力,不擅于表达情绪,不提倡享乐。

放到现在也一样,现实中,你身边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不讨喜,尤其在其职业生涯发展初期,这种性格想崭露头角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地方,即使这样的人非常非常有能力也会被打压,甚至根本出不了头;少数情况,凭借特别强的能力出头了,最高也就能做个分部领导,做到二把手都很难,别说当一把手了。这还是在有特别强的能力下,如果没什么本事还这么刚,等着被社会好好摩擦吧。

放到封建社会,如果是盛世和平年代,这种性格的人如果有一定能力,做个皇帝或者做个大官,都是百姓的福分。放到战乱年代,这种性格真没好下场,能活着就是最高目标了。真自不量力的去混官场,想在别人的团队中发展,会处处受排挤,得罪人多了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如果是更自不量力的想去像刘邦刘备那样,自己拉起一个团队试图改变天下局势,就这么说,这团队初创的时候拉不到人,建团都建不起来。

这种性格的人,必须在有一定资源基础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操作。如果他有特别强的能力,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资源越来越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大展经纶补天手。等到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他才可以自己当主公,而且当主公的风险很大,必须要保证自己的能力能压住内部局面,因为政治斗争随时都可以要你的命。

诸葛亮本人是非常清楚他的性格不适合当主公这一点的,他自比管仲,乐毅,并没有自比齐桓公,汉高祖。他的愿望可能是找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才能,但绝不是自己当老大搅得世界天翻地覆,他清楚他不具备当老大的人性格中的粗犷和豪气。所以,他在荆州虽然跟大族联姻,那只是为了有了解天下大事的渠道,他不参政不入仕,因为他性格里不想和没有进取心的荆州官场同流合污。他对乱世格局,对民生,对官场都不满意,但是他清楚自己在没遇到一个基础平台之前,自己并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情,所以选择躬耕陇亩,只不过是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

刘备虽然不像他理想中那么完美,却也是当时最符合自己性格的选择了。刘备在世时,虽然没给诸葛亮100%的决策权力,但刘备前后所给的他的信任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君臣,足以让他士为知己者死了。

所以吧,我的结论是,诸葛亮出山到大概入川前这段时间,由他自己来当主公什么事情也搞不起来。如果是入川后到白帝托孤这一段时间,他有100%决策权的话,可能会比实际发生的情况要好,起码可以避免夷陵惨败,也不至于发生益州府库被分赏光这种事情。至于白帝托孤以后,他除了名义上不是主公,实际上已经有100%决策权了。做个帝王师加上帝王义父这样的臣子,这也是他理想中的模式了吧。


历史随笔谈


这个问题太大了,真要按照学术问题来回答,皓首穷经也未必能说清楚。

如果作为一个猜想,不妨说两句个人见解。

  • 个人在时代的背景里都是渺小的。诸葛亮也如此。他能够洞悉世事,却不能改变其方向。他是那个时代的悲情英雄,星落五丈原,可能已经是他最好的结局。一代忠臣良相,总比一个忤逆的亡国之君要好。刘禅一个人背了整个蜀汉亡国的锅就够了。
  • 司马懿和诸葛亮棋逢对手,惺惺相惜,如果他们换一下位置,一定很有趣。在多数人的心里,司马懿的历史形象比诸葛亮差的远,实际的事业成就高得多。司马懿绝对的文武双全,其治国理政的水平较之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周公瑾曾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我猜诸葛亮也会感慨“既生亮,何生懿”!

河马部落酋长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佩服的当属诸葛亮、关羽和曹操这三位人物了!只有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才会如鱼得水,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

这样看来诸葛亮先生的本领,要远远的超过刘备了!那么假如让诸葛亮脱离刘备搞单干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这样说吧?假如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也拉起一支队伍,试图参予到汉末逐鹿天下的饕餮盛宴中去的话,或许他将一事无成!

或许有人会不同意这种判断,认为以诸葛亮先生的雄才与谋略,是具有争夺天下的资格的,似乎应该至少可以称霸一方吧?实则未必!其原因大致有两个。

首先是:汉末天下虽乱但汉室正统尚在,因此各路诸侯,虽尽可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但却不能抛弃汉臣旗号!所以已经在各地扎根的军阀们,无不是借助于其汉朝地方官吏的身份起家的,各处地盘都已经被他们瓜分殆尽了!

在各地皆已有主的情况下,即使是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在一无兵马、二无钱粮、三无地盘、四无号召力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够起兵创业,又能去抢夺谁的地盘呢?

其次是:诸葛亮本来就不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毕生志愿也不是搅乱汉朝,而是想要成为重安汉室的忠臣!只是因为受到当时形势所制,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辅佐的主公,所以才宁肯躬耕于南阳,也不愿意因仓促出山而错扶了庸主!

假如不是因为刘备能折节下士三顾茅庐,而且刘备又有那大汉皇叔的名号,更兼两人都有重兴汉室的共同政治理念,因而能够志同道合的话,那么诸葛亮也不会出山相助!

综上所述:本题所做的诸葛亮自己做主公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诸葛亮是既不能做,也不肯做的!应该说是诸葛亮的辅佐造就了刘备的蜀汉基业,同时刘备的信任与重用,也造就了诸葛亮这位千古贤相!


北疆同心


诸葛亮不一定适合当主公,诸葛亮用现在的话说 他是一个神人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掐会算 如果主公有这般能耐 那他就听不进大臣们的建言 大臣们就没有存在感 然后就变得颓废 放到现在也一样要是老板什么都会全能 下面的员工就如机器人 那很多有理想报复的人就会干不下去 能干下去的也就是些木头人 这样下去对公司是不可能有长期发展的 回到历史也是如此 除了君王其他的都是木头人 那这个国家也不会长久。





大笨牛008


个人认为:

首先:

刘备集团的主要矛盾(外部:三国实力鼎立的格局和内部:原荆州派系人才和蜀地本土派冲突)

不是诸葛亮当不当主公所能决定的。

即使当了主公他个人成就不会有更大突破。

相反,诸葛亮的主要才能是政治工作和治军能力,不一定适合开宗立派。如果自己当主公,后人对他的历史形象塑造和评价可能不及现在的状态。

希望对你有用[微笑]





胡世海先生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成就不会大,甚至说很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点,没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没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业的。

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兄长诸葛瑾时下也只是江东的普通谋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为官,并且都是高官;刘备是皇室后裔,虽说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谱的,是很正统的;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后裔,更是声名显赫;还有其他的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蕴的。

没有背景,就没有号召力,那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队伍就非常困难。

第二点,没有适合他当主公的土壤。

前面说过,他没有正统的背景,那么以什么名义来争夺地盘呢?

十八路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祸乱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队伍;而袁绍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么诸葛亮有什么理由来做一方的诸侯?既是做了,谁能听你的?没有威望啊,笼络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

第三点,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有大的成就。

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亲,基本上从来都不放心别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个人干,那这个主公得多累啊。

而这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凡事总是不放心,劳心劳力,这也是司马懿和他打仗,总是不和他正面冲突,老是和他耗时间的原因。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行事风格以后,就知道诸葛亮是劳碌命,肯定寿命不长。于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锻炼,保养得相当好,终于耗死了诸葛亮。

综上所讲,诸葛亮不适合当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阿鹏带你看影视


如果诸葛亮当主公,成就最大依然是三足鼎立。其中两个原因如下:

1、时势。诸葛亮固然能力非常强,但是魏和吴的核心决策圈也不差,特别是吴国,人才济济,加上吴地富庶,兵多将广,第二代将领中又以陆逊为代表,火烧连营一战扬名。蜀国想在短时间拿下吴国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大。此外,魏国也不弱,曹氏之后的司马氏,各个都是狠角色,野心大能力强会管理,不是区区一块魏地能满足胃口,第二代将领也是非常厉害。即便诸葛亮励精图治,不见得能够彻底打下魏吴两国。

2、人才。不可否认,诸葛亮本身能力特别突出,治国打仗非常有一套,可是第二代人才死的死,弱的弱,大将里只带出一个姜维,但是姜维守可以,但攻缺乏诸葛亮出奇制胜的本事,用兵不鬼。治国方面,如果诸葛亮领军出征,后方粮草输出肯定会困扰他,年轻人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很难挑起大梁,从蜀国后期迅速覆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蜀国的人才断层很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