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員工購買商業保險,買哪種合適?

濟寧眾聯勞務翟


給員工投保的團體保險大概分為這麼幾種:團體意外險、團體補充醫療保險、僱主責任險,買哪種合適要看站在員工的角度還是老闆的角度,以及想解決的問題。


團體意外傷害保險


保障員工的意外身故、殘疾,一般會附加意外醫療的責任,主要是解決員工上班期間以及平時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殘疾,以及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門診、住院醫療費用。


這個醫療費用是指的意外醫療,因疾病造成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是不承擔責任的。


團體意外險的作用:


意外身故時給予員工家屬賠償,彌補員工不能再為家庭掙錢的損失。

意外殘疾時給予員工賠償,彌補員工因殘疾造成的收入損失。

意外醫療費用,交通事故責任事故造成的醫療費用社保不給予報銷,團體意外醫療可以賠償這些費用,另外就是解決社保免賠額以下、報銷比例意外的醫療費用。


團體補充醫療


社保的門診、住院都有免賠額和免賠率,團體補充醫療保險可以報銷免賠額以下和免賠率意外的費用,包含意外、疾病造成的醫療費用。


這種保險就像平時常見的感冒發燒看門診的費用都可以報銷。


這種保險一般能給予員工小實惠,但解決不了員工的大問題。因為大多數的補充醫療不能報銷自費藥,如果發生大問題自費藥佔比較多,補充醫療就解決不了太大的問題了。


如果預算充足,可以做可以報銷自費藥的團體補充醫療,但一般保額也不會太高。


僱主責任險


僱主責任險保障員工的工傷和因工傷造成的醫療費用。產品責任與團體意外險有重疊,但保障的面比團體意外險廣,比如在工作期間的猝死、工傷造成的職業病以及職業病造成的醫療費用。


有些僱主責任險的保險責任與意外險一直。


僱主責任險保障的是企業賠償員工的責任,雖然有社保工傷,但是,真要發生工傷,企業還是需要承擔很大一部分損失的,那麼這些損失可以通過僱主責任險來賠償。


僱主責任險賠償的是僱主賠償員工的責任,與團體意外險不同,團體意外險是當作對員工的福利,如果發生工傷事故,團體意外險賠償了員工,但是依然不能免除僱主的賠償責任,員工依然有權利要求企業賠償。


僱主責任險保障的是僱主賠償員工的責任,而團體意外險保障的是員工本人,受益人是員工或其家屬,規避不了企業的責任。


所以,一般比較建議企業為員工購買僱主責任險,以轉嫁企業的責任。


除了以上三類團體保險外,還可以為員工上團體重疾險、團體壽險、企業年金等。


至於,哪款合適,那就看企業想規避什麼責任,以及企業的預算了。


侯會軍


公司提供給員工的保險福利包括社保和商業保險兩類,社保屬於法定福利,按照國家規定強制投保,大部分公司都給員工上了社保,這是基本的風險保障。商業保險就屬於狹義的員工福利了,公司經營效益良好,為員工全員投保團體保險,是現在越來越多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方式。

通常企業為員工購買的商業保險包括:

團體定期壽險、團體意外險、團體重疾險、團體醫療保險這麼幾大類,另外還包括為員工家屬如配偶和子女購買醫療保險。

定期壽險和意外險保額高,但出險的概率低,所以保費便宜,是大部分公司都買的起的員工福利。

重疾和醫療,尤其是醫療保險,使用的頻率有可能會比較高,所以保費相對貴一些,但員工直觀感覺比較好,因為看病能報銷,對企業福利的認同感會更強。通常所說的“補充醫療保險”就屬於團體醫療保險(但團體醫療保險不止於補充醫療保險,還有更多加強版)。

公司所花保費的多少和公司人數關係最密切,人越多越便宜,人太少的話找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能都不理你。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團體保險不像個人保險一簽約就是一輩子或者幾十年,團體保險大多合同都是一年期,每年續費,下一年保費是否漲價跟你今年對保險的使用多少關係密切。如果很多員工都有事沒事去醫院理療一下中藥調理一下,經常或大額報銷醫藥費,與公司投保所交的保費不成比例的話,下一年保費大額上漲就不可避免了。。。

而且,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員工福利只能逐年保障越來越好,穩定增長,不然員工體驗會比較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所以節奏一定要掌握好。不要一下子過度使用,第二年保費貴的交不起了,騎虎難下。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給員工上了保險,一定要通過各種渠道讓員工知道、瞭解自己得到了什麼福利,並且用起來,才是企業和員工雙贏的局面。不然錢花了,員工不知道或者不知道怎麼用,錢就白花了。。。

還有要注意的是,保險不像其他商品,買完就完了,保險買完才剛開始,後續的服務至關重要。服務是通過理賠體現出來的,提交醫療報銷的方式是不是方便、得到賠款是不是迅速,等等方面。所以買保險不光要比價格,尤其不能光看第一年的價格。

最後,公司給員工買福利保險的渠道,可以直接找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確在這方面有直銷渠道;還可以找保險經紀和代理公司,他們拿的是批發價,比自己直接找保險公司更便宜;還有一些人事服務外包公司也順便賣團體保險,他們專業性和服務稍差一點。






神奇的布魯


01 商業險能否衝抵法定義務

不能。公司為員工購買的商業性意外傷害保險,性質上是公司為其提供的一種福利待遇,不能免除公司作為用人單位負有的法定的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義務或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義務。此外,法律及司法解釋並不禁止受工傷的員工或其家屬獲得雙重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藉此明確指出用人單位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是其法定義務,不因任何約定而免除。即使用人單位為員工購買人身意外險,因為投保的受益人屬於員工本人或其親屬,因此該保險的性質屬於員工福利,單位不能以此免除其未繳納工傷保險的法律責任,同時也不能主張以此抵衝應當由其承擔的工傷保險待遇賠償義務。  

當然,如果單位給員工投保人身意外險的同時也繳納了工傷保險,對於員工或其家屬而言,在發生工傷後,除了可以享受商業保險的保險金,也可以得到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但是醫療費不能獲得雙重賠付。

當然,有些商業保險公司會在保險合同中約定發生保險事故時,如果被保險人的損失在其他保險項下也能獲得賠償的,則本保險人將按照保險合同限額的比例支付保險金。多支付的可以要求返還。此種情形下,單位為員工購買人身意外險,即使作為福利而言,其意義也並不是很大。

02 不可忽視的僱主責任險

僱主責任險是指被保險人所僱傭的員工在受僱過程中從事與保險單所載明的與被保險人業務有關的工作而遭受意外或患與業務有關的國家規定的職業性疾病,所致傷、殘或死亡,被保險人根據相關規定應承擔的醫藥費用及經濟賠償責任,由保險人在規定的賠償限額內負責賠償的一種保險。

僱主責任險的保險理賠金雖然可能根據被保險人與保險人的約定或者被保險人的指示直接支付出險員工或其家屬,但該理賠金的性質屬於補償僱主因此所造成的損失,在保險合同沒有明確指定受益人的情況下,該險種實際受益人是投保人(僱主),而非被保險人的員工,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向員工支付的保險理賠金應當折抵僱主應承擔的責任。

僱主責任險與用人單位為員工投保的人身意外險的投保人都是用人單位,保險公司的理賠情形也十分類似,但這兩類保險的性質卻有著本質區別。僱主責任險的被保險人是用人單位,其承保的對象是被保險人的僱員,在出現保險單載明的情形時,由保險公司在一定限額內賠付用人單位,補償本該由其承擔的賠償責任。因此即使在保險單或者保險合同中沒有約定保險的受益人,僱主責任險的受益人也應當是用人單位而非員工。

無論用人單位是否為員工繳納了工傷保險,用人單位都可以在應當由其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中扣除保險公司支付的保險金額。

03 優化操作,確保風險最小化

對於招用符合繳納社會保險條件的員工,用人單位應當為其依法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尤其是工傷保險,否則用人單位不僅要承擔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律責任,員工一旦發生工傷,還會給用人單位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

對於招用的不符合繳納工傷保險條件的員工,用人單位應當為其投保僱主責任險,以此來分擔用工風險。

對於工傷頻發的單位,尤其是製造業、建築業,除了需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還可以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的同時購買僱主責任險,進一步化減風險。

用人單位為員工購買人身意外險達不到上述效果,人身意外險賠付的保險金屬於員工福利,用人單位不能以此免除應當由其承擔的保險責任。除非有特殊緣由,否則一般不建議用人單位為員工購買人身意外險。

在用人單位投保僱主責任險時,可以同保險公司協商,約定保險金支付到用人單位的銀行賬戶,而非直接支付給員工本人或其親屬,以避免後續與員工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用人單位在給招用的不符合繳納工傷保險條件的員工投保僱主責任險時,應當確認該員工是否符合僱主責任險的承保範圍。除了需要聽取保險推銷員的建議,還需要仔細檢查保險合同中的條款尤其是對僱員的釋義,如部分保險合同中的釋義為“僱員是指與被保險人簽訂有勞動合同或存在事實勞動關係,接受被保險人給付薪金、工資,年滿十六週歲且不超過六十五週歲的人員及其他按國家規定審批的未滿十六週歲的特殊人員,包括正式在冊職工、短期工、臨時工、季節工、徒工等”。

企業招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往往與其簽訂的是勞務協議而非勞動合同,此時雙方既未簽訂勞動合同又未建立事實勞動關係(各地法院的觀點略有不同),在需要保險公司理賠時,不排除保險公司會以員工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條件,用人單位欺詐投保為由拒絕賠付。此時用人單位應當保留,明確告知保險公司投保員工具體信息的證據。


程大意的智行商報


不好的公司各有各的問題,但好的公司一定有一個共同點:為員工購買了充足的商業保險。

企業團體保險:用過的人都說好

在說企業團體保險前,先糾正兩個頗為常見的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公司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就行,買不買保險無所謂。這和另一個觀點何其相似,即我有社保了,買不買保險無所謂。

從本質上看,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我可以靠養老金度過晚年,我可以靠社會醫保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但是,看看通貨膨脹的現狀和退休後少得可憐的養老金,再看看重大疾病治療費中價格高昂的自費項目,你可能就不這樣想了。

公司可以選擇為員工購買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前者增加了員工退休後的養老收入,後者可提供針對身故、死亡的抗風險能力。簡言之,單靠五險一金,員工沒法真正安心工作。當然,那些連五險一金都不為員工繳納的公司,更是無良企業。

第二個誤解是,只有從事高風險行業的公司才需要給員工買保險。其實這句話應該這麼說:高危行業公司必須給員工買保險,非高危公司最好給員工買保險。在深圳等發達地區,建築企業獲得開工許可證的前提之一就是為建築工人投保工傷保險。對於這類公司,為員工買保險是強制義務和經營底線,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對於設在寫字樓裡的一般公司,買保險是幫助員工抵禦風險的重要方式,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支付這筆費用。

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不少人都覺得企業團體保險(在這裡我把企業團體保險統稱為團險)高高在上、十分複雜,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其實團險既不復雜,也不“高級”,不管是員工達上萬人的世界500強公司,還是隻有三四個人的小創業公司,都可以為員工購買團險。

團險通常由4個保險產品組成:定期壽險、重大疾病險、意外險、醫療險。

團險價格之所以“親民”,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團險可以簡單類比為團購,買的人數多,節省了一部分管理成本,自然就能獲得一定的優惠。尤其是過去保險公司的信息系統不完善,很多流程和手續都是人工填單子,如果都是100人買保險,團險肯定比單個購買節約很多成本。團險的保單無須一人一張,其他管理成本也更低。

第二,團險的主要銷售對象是企業人力資源部,只要負責人拍板,100個員工就直接購買了,不用一個一個地宣傳、介紹,間接降低了產品的銷售費用,最終的實惠落在了每一位參保員工身上。

第三,以企業名義投保,參保人員的工作環境和性質相對一致,外部風險可控,何況不少企業還有入職體檢,可以很好解決客戶的逆選擇和健康問題。而且,團險的核保是面向一個群體的核保,不用挨個詢問。因此,有些人即使因為小病無法購買重疾險,也可以通過團險來解決患重大疾病的風險問題。



悠芽財經


企業為員工購買保險主要根據員工的實際需求和企業的財務狀況,它主要包含以下各種團體保險。 1、團體意外險,主要防範意外類風險,包含:意外傷害、意外醫療、交通意外、意外住院津貼; 2、團體壽險,主要防範身故類風險,包含:一年定期壽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 3、團體健康險,主要防範健康類風險,包含:重大疾病保險、補充住院、住院津貼、補充門急診; 4、團體養老保險,主要為員工提供養老保障,包含: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 前三類保險都是比較基礎性的,而其中意外傷害、意外醫療、交通意外、一年定期壽險、重大疾病保險、補充住院比較普遍;養老保險都是長期險,員工退休之後領取,而養老保險的分紅險和萬能險是比較普遍的。

由於每家企業的性質不同,不同企業所購買的險種也會不一樣,那麼企業該如何為員工購買商業險呢? 1、普通文員後勤較多的企業,可購買醫療健康類的保險,如:重疾險、意外傷害險、住院醫療險等;

2、實際操作工作人較多的企業,可為員工投保意外類的保障,如:意外傷害險、高危意外險以及意外醫療險等;

3、成本控制較為嚴格的企業,可為員工投保意外傷害、意外醫療、重大疾病等費率較低,保障較高的險種,具體額度還需根據企業以及員工自身實際狀況和需求來決定。 綜上所述,企業為員工購買的商業保險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為員工購買商業保險不僅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關懷,還更好地保住了人才的流向,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小數哥


企業為員工投保商業保險,要從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員工的實際需求出發。一般而言,企業為員工購買保險可選意外險、壽險、健康險和養老保險。

1.團體意外險,主要防範意外類風險,包含:意外傷害、意外住院津貼、交通意外、意外醫療等;

2.團體壽險,主要防範身故類風險,包含:定期壽險、一年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等;

3.團體健康險,主要防範健康類風險,包含:補充住院、重大疾病保險、住院津貼、補充門急診等;

4.團體養老保險,主要為員工提供養老保障,包含: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等。

意外險、壽險和健康保險屬於基礎性保障,而其中意外傷害、交通意外、意外醫療、重大疾病保險、一年定期壽險、補充住院比較普遍。養老保險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險種,目的是為員工提供退休之後的養老金。

不同類型的企業給員工投保,險種有什麼區別?

1.如果是文職類員工比較多的企業,可考慮為員工投保醫療健康類的保障,比如意外傷害及疾病身故、門急診、重大疾病、住院醫療等;

如果是體力操作崗位比較多的企業,可考慮為員工購買意外類的保障,比如疾病身故保障、

意外傷害及意外醫療保險、意外住院津貼等;

3.如果是預算比較低的企業,議為員工投保意外傷害、意外醫療、疾病身故、重大疾病等費率較低,保障較高的險種,具體額度根據企業及員工實際情況確定,一般保費可在人均500元,年工資總額的1%左右。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介紹,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期貨外匯搖錢樹


買僱主責任險,團體意外險,公眾責任險。

個別條件好的公司,可以給員工購買團體重疾險,企業年金等


包志銀


有一種員工意外險,一年一個人是三百多塊錢,一個月三十多塊錢,比較划算。特別是給業務員,出去跑市場,可以選擇買意外險。

這是之前律師告訴我的,因為一旦出事,會非常麻煩。望採納。

各個保險公司都有這個險種,可以諮詢一下。


袁七


如果是戶外作業比較多的,建議買團體意外險。如果是普通辦公室工作人員,可以買一年期的健康險或者住院醫療。


小冷看市


意外險是最基本的,重疾和醫療可以考慮,就看你想給員工福利這塊投入多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