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前言

關於黃河促進了中國的大一統的說法,是後來的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在這之前,通常認為,中國古代史上的大統一,都是君王雄才大略、國家實力富強等原因促成的。比如秦朝統一天下,很多人的結論就是秦始皇野心的膨脹,以及他個人才華的卓越,再加上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實力,因此秦國有足以吞噬天下的實力。

正是在這些因素之下,秦始皇運籌帷幄,把握時勢的統一了天下。但是通過對歷史古籍和相關思想的考究之後,你會發現。雖然這些結論都是正確的,但並不是絕對的。而黃河促進了中國的統一的觀點,就讓人耳目一新,細細思考,似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那麼,黃河是怎麼影響古代中國走向大一統的呢?

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黃河

一、齊桓公號召諸侯共同治理黃河

春秋時期,齊桓公召開葵丘之盟大會天下諸侯。會上他就發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號召,他向會盟的國家提出這麼一個要求。他想讓天下諸侯打破國界地聯合起來,聚集人力和物力,共同治理黃河。

這個號召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和先進性,在當時,秦國、晉國、齊國、燕國、鄭國、衛國境內等都有黃河流經,而黃河又經常出現氾濫等問題。然而,在沒有統一的基礎上,這個號召顯得是那麼的蒼白而無力,齊桓公此時雖為天下霸主,但天下並沒有完成統一。

不過,從號召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麼一個問題,各諸侯國既想聯合一起整治黃河,但是又處於對抗的尷尬境地,所以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而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齊桓公劇照

縱觀歷史,想當年,大禹治水後,他的兒子啟才建立起中國第1個王朝夏。大禹之後,治理黃河的問題仍然是歷代國家面對的問題。而黃河真正不對國家造成嚴重威脅是在漢朝建立之後,這個時候國家才有比較充足的的物力和財力去治理黃河。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晉國,齊國和魯國等國家相互兼併的原因之一,也還是因為與黃河的佔有權產生矛盾而導致的。這些國家將小的國家兼併之後,都在國內進行了水利興修,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治理黃河問題。比如,歷史上就出現過非常有名鄭國渠等。

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大禹治水

二、大一統理論與黃河的密切關聯

距離葵丘之盟幾百年之後,孟子就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觀點,它就是大一統思想。在他提出這個思想之前,未曾有人討論過這個問題。大一統思想指出,只有在統一的國家裡面,人們才有機會享受和平,也只有在大一統的國家裡面,國家才能聚集財力和物力去治理黃河。

從三皇五帝時期,到唐宋為止。中國的古朝代基本上都以黃河為中心,建立起不斷向外擴張的帝國。到了南宋以後,經濟的重心由北方轉向了南方,政治中心也不斷的南遷。

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亞聖孟子

南北朝後,隋朝結束了混亂的局面,但是政治中心在黃河地區的它又遇上了更麻煩的問題。那就是北方的經濟受到阻礙,常年的乾旱迫使皇帝不得不遷都。為了解決好這件事情,隋煬帝就進行了大運河的開鑿。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到南方娛樂,而是想通過大運河從南方運糧食到北方去,因此來穩定北方首都的政治中心的功能。到唐朝以後,這條大運河也被很好地利用起來。從這些大的層面上來看,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無不與黃河有關係。

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隋朝大運河

三、秦以後黃河統治權的爭奪

在秦形成了初步的統一之後,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次非常大的分裂,而且加起來時間超過了200多年。第1次分裂是南北朝時期,這次分裂的結束的象徵是隋朝的建立。隋朝在建立統一政權的過程之中,不斷的與北方的少數民族爭奪黃河地區的統治權。而黃河地區的統治權曾經有北魏政權,前秦等長時間的控制。

第2個時期是5代10國時期,這個時候還是宋政權與北方的少數民族爭奪黃河地區的統治權。金朝強大了以後,消滅了北宋,同時又佔據了中原地區。這個時候,宋政權也只能是偏安一方的地方政權了。而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因為宋政權沒有奪得黃河統治權的原因。

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問鼎中原

總結

黃河是中華歷史文化的母親,黃河也在某一個程度上多次刺激了國家的統一。每一次黃河發怒的時候,國家要麼處於動亂的狀態,要麼就走向統一。秦朝的統一,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為了治理好黃河問題的結果,而隋朝的大一統也是如此,再加上大運河的開鑿,也是與黃河不能滿足北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密不可分。所以從側面來說,黃河在某種程度上多次促進了古代中國走向大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