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農耕記創始人馮國華:日虧30萬,自救推出“淨菜到家”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主要依賴於線下消費的餐飲行業影響巨大。日前,“八合裡牛肉火鍋日虧200萬元”更是成了熱聞。

专访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日亏30万,自救推出“净菜到家”

如何在疫情下維持企業經營,成了不少餐飲業主心頭的難事兒。日前,農耕記品牌創始人兼董事長馮國華在深圳接受了南方+的專訪。他表示,疫情期間餐飲業停業,導致現金流斷裂,對企業影響非常大。目前,農耕記在深圳有29家門店,有1300餘名員工,店鋪日虧損在30餘萬。

专访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日亏30万,自救推出“净菜到家”

“前期我們比較茫然,自己不知道怎麼做,政府也不讓做。最近,我們上線了一個‘淨菜到家’業務,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馮國華說,雖然現階段量不是很大,但是訂單量每天以5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专访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日亏30万,自救推出“净菜到家”

雖然自救2.0模式已開啟,但馮國華仍希望得到房租減免、便捷的融資貸款等支持。“說實話,現在做餐飲業其實挺難的。因為大家需要一定的心理癒合期,即使開業復工,也不一定有人來吃飯。”“我們希望銀行等金融機構,能為餐飲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和針對性貸款,利息最好也能給予減免。”

南方+:農耕記目前的公司規模,受疫情影響的虧損情況如何?

馮國華:農耕記湖南土菜創立於 2017 年,以“把湖南鄉下菜,深圳城裡賣”的願景,致力於做成一家原汁原味的湖南特色店,打造出湖南農村廟會的感覺。現階段,農耕記在深圳有29家門店,1300多名員工。僅營收層面,實體門店單月虧損就超1000萬元,日虧損超30餘萬元。要想活下來,必須進行迭代。

南方+:疫情發生後,你們是如何應對的?

馮國華:疫情發生以後,根據政府要求,我們第一時間就停業了。因為我們員工絕大多數都是湖南的,有4/5的員工返回湖南或是湖南周邊地區。留在深圳的員工,我們要求他們在宿舍待崗,做好防護。

雖然前期比較茫然,自己不知道怎麼做,政府也不讓做。但最近,我們有10餘家門店開業,嘗試做外賣業務,單店每日營業額能恢復到之前的15%左右。

专访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日亏30万,自救推出“净菜到家”

同時,我們上線了“淨菜到家”小程序。通過這個小程序,農耕記把配好的菜打包好,配送給下單顧客,回家直接烹製即可。這個項目到今天是第四天,現階段來講量還不是很大,但是訂單量每天以5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南方+:農耕記為什麼考慮做淨菜配送服務?有遇到哪些困難的地方?

馮國華:作為介於熟食外賣和半成品速食之間的業務,不同於生鮮超市售賣的由工廠生產的半成品速食,農耕記做淨菜配送具備一定優勢。

首先,依託農耕記自有的食材基地和供應鏈物流,節省成本的同時保證了食材的新鮮。其次,作為目前在深圳店面直營店最多、規模相對最大的湘菜店,消費者對農耕記品牌本身具有較高信任度和接受度。

专访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日亏30万,自救推出“净菜到家”

同時,農耕記也看重了微信社群的運營助力。為保證食材新鮮度,降低配送難度,農耕記根據門店位置分區設置了不同區域的客服和微信群,消費者可以選擇添加距離自己最近的客服或微信群下單菜品。

不過,全新模式的運行也並非一帆風順。

一方面目前線上下單渠道比較單一;另一方面由於淨菜配送訂單暴增,經常面臨消費者下單之後缺少騎手接單的情況,農耕記只能調用內部人手進行配送。因為物流的原因,導致我們的用戶滿意度在99%。

南方+:現金流大幅銳減,是否會考慮裁員問題?

馮國華:我們沒有裁員。疫情發生後,我們號召疫情發生地的員工暫時不返回深圳。目前,我們安排在深圳的員工輪流上班。同時,我們也積極和天虹等大型商超對接,安排我們的員工去商超上班,既解決商超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能維持個人收入。

疫情期間,我們還為員工推出了線上培訓,研發團隊也積極開發新的菜品,為全面復工做好準備。

南方+:日前,政府針對企業出臺相關減租政策,對你們幫助大嗎?還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馮國華:

深圳市政府出臺了相關減租的政策,但是我們店鋪租用的是商業公司或者私人物業的,所以享受政策的情況不多。希望政府對於私人物業的房租減免,能出臺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說實話,現在餐飲行業挺難的。因為大家需要一定的心理癒合期,即使復工開業做生意,短期內也沒有人來吃飯。希望政府協調銀行金融機構,能為餐飲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和針對性貸款,利息最好也能給予減免。

【撰文】熊必康 張秀娟

【作者】 張秀娟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