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新標,充值暫停,先退本金,利息待定;微貸網是清盤嗎?


不發新標,充值暫停,先退本金,利息待定;微貸網是清盤嗎?

2月18日,新冠肺炎實時數據向全國人民傳達了一個好消息:新增的確診與治癒數量極為接近,一場反攻似乎要開始了。


此時,微貸網以一個含蓄的方式對其業務做了調整,用16個字總結就是:不發新標,充值暫停,先退本金,利息待定。值得一提的是:微貸網並不認為這一系列舉動是清盤。


不管是否清退,微貸網在P2P業務上的結局,業內人早已心知肚明,此時、此舉的好處就是少一點關注,多一些空間。


P2P網貸的故事,最終還是要落幕的呀,很多事情在數年前就已經註定。


1、微貸“那一代”


2016年,我第一次接觸微貸網是在其C輪融資發佈會上,該輪融資金額為10億元。


10億元雖然金額不小,卻沒有多到讓人吃驚的地步。2014~2016年正值雙創熱潮和互聯網金融監管紅利,融資不斷,尤其是2015年宜人貸就登陸美股成為P2P第一股讓這個行業的發展進入高潮,雖然它現在喜歡叫自己金融科技第一股。


網貸天眼數據顯示:僅2015年網貸行業就發生121次融資事件,總金額達187.812億元,並預測行業還有5年上升期。一位友人曾感慨:那幾年,一週好幾個發佈會。


不發新標,充值暫停,先退本金,利息待定;微貸網是清盤嗎?

(曾經的明星平臺多已湮沒於歷史)


不過,即便如此,好公司還是會發出不一樣的光,還記得,微貸網的C輪融資發佈會上有兩個有意思的細節:


一個是漢鼎宇佑集團董事長王麒誠在臺上對著新加入的投資者說:你來晚了;他還預言:微貸網成為上市公司是肯定的。王麟誠的讚揚不難理解,因為投資微貸網讓漢鼎宇佑賺的缽滿盆盈。


另一個則是微貸網掌舵人姚宏在演講時,錯將“我們這個團隊”,說成了“我們這個團伙”,臺下沒有噓聲,而是一片掌聲掩蓋了這個小尷尬。姚宏的人緣應該不錯,畢竟他一直是以老實人的形象出鏡的。


在P2P網貸行業發展好的那幾年,很多上市公司樂於摻一腳,要麼間接投資,要麼直接佈局,而漢鼎宇佑則是選擇

“兩條腿走路,四隻手獲利”。


2015年漢鼎宇佑計劃定增24億元,其中17億用於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而實際募集資金淨額約為13.83億元,據其往期公告顯示,這部分資金用於投資“基於智慧城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和“補充營運資金”,其中用於前者的資金約為6.83億元,而承載著這項重任的載體是鼎有財。

這次定增除了真金白銀白,還讓漢鼎宇佑股價大漲,受益斐然,不過鼎有財的表現卻是乏善可陳。2018年漢鼎宇佑宣佈終止“基於智慧城市的消費金融平臺”項目和“基於智能技術的新商業運營項目之體驗式商業”項目,結餘募集資金1.9億元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漢鼎宇佑在P2P網貸上從來沒有特別大的成就,但獲利卻不是一般的大。聰明的資本。


漢鼎宇佑的操作,在2015年算不上新鮮,有甚者如毫無底線,通過改名大玩資本遊戲的匹凸匹(現ST岩石);再比如真的all in網貸,如今卻麻煩纏身的熊貓煙花(現名熊貓金控)。


這一代的P2P平臺和背後的資本們意氣風發,也是幸運的,融資好拿,投資者的接盤俠也多。我清楚的記得,2015年我的第一位老闆靠一個能敲的耳機拿到了千萬級投資,而我的第二個老闆,一個連續創業者靠一個沒用戶的App拿到了大幾百萬融資,那是創業者的黃金時代,好像什麼樣的創業項目都能拿到投資,更何況是概念火爆的P2P網貸。


微貸“那一代”,好像所有人都是風光無限的。


2、問題出在哪裡?

如王麟誠的預言,微貸網上市了,但是微貸網的前程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8年網貸雷潮和2008年金融危機是多麼的神似:越來越差的資產、四處瀰漫的期限錯配、某些部門的失誤,在幾點星星之火的引爆下,形成了不可逆的恐慌。


雖然之前監管三令五申不準期限錯配,但稍有實力的P2P平臺都採取理財計劃或自動投標的產品和服務,除了滋生期限錯配之外還有假標、自融。


2018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掃黑除惡拉開大幕,這直接與網貸行業的貸後催收環節產生衝突,作為P2P行業的車貸一哥,微貸網受到的衝擊也很大,因為車貸客戶逾期,催收人員上門催收面臨的不只是來自借款人的危險,更可能被定性為黑惡。

掃黑除惡影響的不只是網貸一個行業,而是整個金融行業,因為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是:催收,哪有那麼“白”,如果“白”的手段能讓人還錢,哪還需要催收?


最終,在滾滾天雷和越來越差的從業環境之下,過去從事供應鏈金融、房貸、車貸的網貸平臺逐個倒塌,他們中的倖存者都將目光投向了現金貸

,其中不乏P2P上市公司,微貸網也不例外,最後很多現金貸有了一個新名字714高炮。(注:廣義的現金貸,不全是714高炮)


但隨後的2019年,714高炮又遭遇嚴打,種種利空讓許多網貸上市公司們業績下滑,股價暴跌成了白菜價,一位友人和我說:2019年,我靠做空同行賺了不少錢。


2020年,新冠肺炎兇猛襲來,全民進入抗疫大潮,但是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某地政府在疫情剛開始時候的遲鈍反應,比如某紅會爆發出的醜聞,比如我泱泱大國,竟全民買不到的口罩,比如那被冤枉的李文亮醫生。


金融風險和疫情,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事物,但是它們的爆發有的是必然,有的是偶然,但是它們能夠傳播成為一場災難,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總是習慣於在順勢的時候,過於樂觀的估計未來,導致我們階段性喪失了面對災難的能力。


祖先訓誡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人民過於樂觀的相信泡沫;2018年網貸雷潮之前,人們過於樂觀的相信網貸;而2020年新冠肺炎之前,人們過於樂觀的相信眼前的一切。


當西貝稱自己活不過三個月,當K歌之王黯然裁員,當中小企業都在盤算著流動資金,當民眾都在擔心銀行賬戶的餘額,我們才發現,在災難面前,我們的抵抗能力遠遠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