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台胞包机返台困难重重:写承诺书,全程消毒,隔离14天,第一架飞机落地后再无下文

蔡英文当局太多的政治考量,压倒了人道和亲情,让简单的武汉台胞归家行动陷入僵局。

要回台湾者,需先填写承诺书,承诺按照大陆的检疫方法检测体温以确认没有发烧,回台湾后需服从台湾的检疫法规。飞行过程中,旅客需穿戴防护服和N95口罩,下飞机后全身消毒,送至台岛内北、中、南三个隔离场所住满14天。

自从2月3日的第一架班机起飞后,因为绿营作梗,再没有下文。面对民进党当局的拖沓,马英九站出来呼吁:“台湾不是一向以人权、法治自豪吗?蔡英文,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吧,不要让民粹碾压人权,歧视凌驾人道。”

“完全走样,下不为例”

从武汉运输台胞的第一架包机——大陆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终于在2月3日起飞,抵达桃园机场。武汉方面安排的第二架客机,预定在2月5日下午起飞。就在大家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车时,武汉台办紧急通知,台湾方面不同意飞机起飞。按照大陆方面的计划,5架包机庶几可以送完湖北境内想回台湾的人。

“我们要强调,许多未经我们证实的讯息,都是单方面的讯息。同时,也有的是未经两岸双方商讨及协调的,更无所谓2月5日即将运送第二批民众返台之事。”台湾陆委会副主任兼发言人邱垂正刚刚给出了叫停航班的理由。

大陆没有跟台湾沟通第二批返台人员的名单,而两岸任何时候直航都须经双方民航部门沟通,邱垂正的发言显示,在非常时期还抓住程序是否有缺失环节,显然是在跟大陆斗气。他说陆委会是先看到大陆媒体的报道,才知道大陆的第二架包机行动。当然,邱明显是在说谎和玩文字游戏。

“由于第一批名单不尽理想,两岸目前还在沟通中。”邱垂正的第二条理由是名单与目标不符。台方明确告知只运送去武汉的短途出差者、慢性病患者、有长期特殊用药与密切医疗照顾需要者如血友病群体等,以及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较弱者。但是,上述群体中的多数并未登上第一架飞机。他强调,就后续执行的优先旅客名单,两岸必须协商并达成一致,旅客名册在飞机起飞前一天交给台湾方面,审查入台资格确认后才放行。

事实上,患有重病的台胞是极少的个例,却被移花接木,无限放大。绿营接着出一招,指责上第一架飞机的人都是有钱的商人,弱势群体被挤在一边。这是一个很无耻的议题操作,第一架飞机的乘客的最大共同点,仅仅是住处距离机场最近。

绿营媒体和“网军”绝不会提及,因为非常时期交通管制,台胞要从湖北各地赶赴武汉机场绝非容易事。几乎每一个出门去机场的台胞背后,都有大陆国台办和武汉台办人员的繁琐工作付出,譬如调用警察去接人。预定计划中,一共安排了5架飞机,运量足够,而且所有要求回台的台胞几天内都可以返台。

以岛内绿媒和“网军”大肆炒作的,湖北荆州一名台籍血友病儿童被国民党安排的台商挤掉返台资格为例,就完全是恶意的造谣诽谤。

由于时间紧迫,荆州与武汉相距上百公里,荆州的台胞来不及赶上第一班返台包机,因此这名病童和其亲人本就不在第一批回台名单之内。病童的父母出面澄清,不存在被挤掉返台资格一说,而且他们已经列入原定两三天后启程的第二批返台名单。这些事实被所有绿媒和“网军”无视,直到现在还在用谣言洗脑台湾民众,激发台湾社会对大陆、国民党、台商的仇视。

邱垂正的第三条理由,是第一批返台旅客中已有一名确诊病例,而台湾隔离收纳空间有限。他希望对岸适当配合检疫工作,避免大批旅客在机场和飞机上被感染的悲剧。这一点,纯粹是踢皮球了。

2月6日,台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在“行政院会议”上指示说,整个事件“完全走样,下不为例”,包机必须“政府对政府磋商,至少(台湾)海基会对(大陆)海协会”,“不容许任何中间人居间处理,招摇邀功”。

“对于对岸在台湾人民返乡过程中给予的协助,我们表示肯定。两岸之间尽管有不同的主张,但疫情当前,人权与人道,应该优先于政治的考虑。”蔡英文2月4日祭出漂亮的“鸡汤话”回应有关前一天的航班问题,“我们也谢谢双方共同努力完成这次作业的所有单位和人员。面对挑战,对话与合作永远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当然,她说归说,做归做,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在湖北的台湾人及陆配,2月12日集体写信给蔡英文,悲哀呼喊:“我要回家”。苏贞昌在2月14日打官腔说,武汉台胞回台事项还在“持续沟通中”。

湖北省台办副主任邢军志2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阐释第一架飞机是如何促成起飞的,“在有关方面的指导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台办负责,武汉市台商协会协助。”

这背后,还有秘而不宣、在台湾人尽皆知的国民党7人小组,而这正是苏贞昌痛批的“中间人”之一部分。国民党透露,用春节包机的形式接回武汉台胞,是国民党成立7人小组,通过国共平台进行低调联系,在春节期间和大陆有关方面协商达成的。

武汉台胞包机返台困难重重:写承诺书,全程消毒,隔离14天,第一架飞机落地后再无下文

2020年2月3日,桃园国际机场,武汉台商午夜抵达,飞机直接进入维修棚,医护人员上机检疫后安置隔离。

国民党的顺水人情遭冷落

成立于大年初三(1月27日)的7人小组成员包括:国民党代理党主席林荣德、国民党代理秘书长曾铭宗、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周继祥、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王育敏、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国民党台商党代表联谊会长陈锦龙、武汉台商会会长萧永瑞。

民进党2016年上台后,两岸关系迅速变冷,国台办对接陆委会、海协会对接海基会的正式联系渠道被蔡英文中断。政府部门级别,国台办与陆委会在2014年建立的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至此付诸东流。名义上的“民间机构”,海协会和海基会曾在1999年到2008年中断联系,归咎于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倾向,直到2008年6月才随马英九上台而恢复。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联谊会会长邱智贤,向《凤凰周刊》说起一个时代热词“已读不回”。海协会与海基会在1992年开始联系,当时最常见的联系手段是传真,今天依然如此。但蔡英文上台导致沟通中断,海基会发传真给海协会,就没有消息了。“正常的话,你发一份过去,对方发一份回函。蔡英文时代,变成你传过去,对方看到了,但铁定不回你。”

台湾社会通用的即时通讯软件LINE,能显示对方是否已读信息,故“已读不回”成台湾网络热词。

马英九时代,大陆省一级台办会举行不同的专业交流活动,比如,派农业、电商等考察团频繁去台湾。

蔡英文时代,台湾耍了个小心眼,明知两岸官方跟官方的接触已经被禁止,便告诉大陆:任何时候都同意你们来考察,但来台后必须跟陆委会见个面。这么一来,各省台办的考察活动被迫中断。“我认识的不少台办干部在部队时是团级以上,军旅生涯里忙着思考备战,开始做对台工作后认识了很多台湾朋友。俗话说见面三分情,他们对台湾产生了更全面的认识。”邱智贤叹息两岸关系遭绿营冷冻。

两岸官方联系沟通机制在蔡英文时代坍塌,反倒是国民党和分布在大陆各地的台商协会,积极扮演起沟通协调的角色。参与者向媒体感叹,幸好2005年“五项愿景”构建的两党联系机制没停止运转,才能在两岸官方冰封时期起作用。

国民党成立的7人小组这次也遵循惯例,自发地承担起两岸沟通的民间桥梁作用,调查身在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的台胞确切数字,询问台胞们包机返台的意愿,并与两岸官方交涉。

出于人道主义,大陆中央台办一开始就积极提供帮助,仅仅提出不同意台湾动用台官方控股的“中华航空”的班机,以及使用“撤侨”字眼。

经国共两党协商,最终达成类似“春节包机”做法,到2月3日中午才确定由东方航空出动班机的具体事项。国民党文传会低调发布新闻,并未邀功和攻击绿营,仅仅是为了避免谣言乱起。整个过程中,台陆委会和海基会始终未与大陆方面接触。

然而,对在野党送上的这份大礼,执政党并不领情。政治风向发生变化,国民党做了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绿营不仅收割了蓝营的贡献,还威胁要调查国民党勾结“外部势力”的行为。

第一批登机者大部分是台商及家眷,最少有几十人是大陆户籍的台商配偶。绿营接着抓住这点做文章,对台湾人或台湾人的大陆配偶所生、目前只有大陆户籍的子女的入台问题更是一日四变,越变越严苛。绿营这把火烧错了方向,台湾外配婚姻在2018年已经占年度结婚对数的1/7,陆配占外配中的大头。

台陆委会在2月11日下午宣布他们可以来台湾,只需要居家隔离14天。傍晚,陆委会主任陈明通突然去台当局疫情指挥中心附加了三个条件:本就居住在台湾、未满20岁、在大陆得不到亲人照顾。陆委会当晚新闻稿又加上一条:父母都在台湾。2月12日中午,台当局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记者会上宣布,撤回陆委会昨日措施,但凡滞留大陆、香港和澳门的无台湾户籍者,一律不准登陆台湾。

这一冷酷无情措施的背后,正是绿营放手打击台商,制造仇恨心理。

武汉台胞包机返台困难重重:写承诺书,全程消毒,隔离14天,第一架飞机落地后再无下文

2020年2月4日,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说明新冠疫情状况。

打击台商与制造仇恨

自2000年起,台湾经济戏剧性崩跌。岛内1990年代工作机会很多,到2000年,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出现一两年都找不到工作。形势所迫,半数以上的青年愿意到大陆工作,而企业也只有西进,才有前途。21世纪的前十年,很多台湾优秀的企业家与人才都来到大陆发展。

当时台湾若有人称“我在大陆工作”,是受人羡慕的。留在台湾的人,羡慕之余也心生妒嫉。因此,蔡英文当局打击台商就是打在这“不如人”的妒嫉心理上。

自陈水扁起,绿营或轻或重、或明或暗打压台商,这让留在岛内的人暗暗幸灾乐祸,还在台湾本地居民中收到不可言喻、极有效的支持度。打得越重,绿营支持度越高,绿营尝到甜头便引为政策。放手打台商,绿营却不担心全体台商反弹,因为台商本身常是绿营支持者。

台商到大陆后总是聚居一处,自视高人一等,以闽南语互相沟通。连战与马英九参与“大选”时,吃两岸“和平红利”的台商一般支持国民党。马英九2008年开始执政时,大陆经济已经起飞,台企优势慢慢衰减。

大批事业灰飞烟灭的台商返回台湾,成为最忠实的“绿粉”。

自2016起,台商至少一半拥绿。台湾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联华电子的前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就是由蓝转绿的典型例子。他在陈水扁时代提出“统一公投”和“两岸和平共处法”构想,从而遭陈水扁亲自点名痛骂。这么一个亲近大陆的人,在2019年年底开始公开攻击“九二共识”。他在2020年2月告诉媒体:“如果能重来,我希望我们没有到大陆协助设厂。”

台企干部原先拥有的知识与技术优势,到2010年已被大陆本地的高学历新人完全超越,残余的台商工厂用本地干部反而轻松。今天的台湾本地年轻人若要到大陆找工作,低劣的竞争力让他们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时移世易,当今台湾年轻一代已不向往到大陆工作。

雪上加霜,本地年轻人经历了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更是失去斗志。国民党秉持自由竞争理念,清楚意识到唯有与大陆开放互利并连成一片市场,才能推动经济转型。年轻人一致感到恐慌,自觉竞争不过大陆的企业员工,只求保住奄奄一息的现状,年轻人标志性的创业项目是平均寿命不到30天的奶茶店。设在岛内各个地铁站外的“太阳花”宣传站,宣讲内容活脱脱展现出低竞争力人群对高竞争力人群的恐惧感。

当台商、台干、原本有志到大陆发展的年轻人群体,已经演变成很大一部分是铁杆亲绿的,绿营看到打台商不会造成全面反弹,也不会有多少出自理性、人道的呼声受重视,打台商的基本政策形成。牺牲不到半数原本就不支持绿营的台商,塑造两岸势不两立的敌对感,制造对岸一切丑恶的形象,要求人民选边站。

讽刺的是,民进党办真正的具体政务照样一团大乱。如已成为焦点的“钻石公主”号邮轮,1月31日,在民进党籍的基隆市市长治下的基隆港停泊一日,两千多名游客上岸逛遍台北和新北,这很可能成为台湾爆发疫情的诱因。台湾检疫工作记得抓机场,却忘了加强港口;只记得针对大陆,遗漏了同样有疫情的日本与香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