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以疾病為名的“地圖炮”

為了減少大眾的非理性可能會給特定群體或特定地區帶來的傷害,2015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在致力於減少疾病對人類傷害的同時,特地頒佈了《人類新型傳染病命名指南》(Best Practices for Naming New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建議疾病命名時不要用地名、文化、族群、人名、職業、動植物、食物、產業,也不宜用可能引發不必要恐慌的詞彙,如“不明”、“致死性”、“傳染性”等,而要用更加中立的描述性詞彙,如症狀、影響到的人體系統、嚴重性或病原體等來為疾病命名。

新的命名規則使疾病的名稱變得更加單調難記,在推行過程中難免受到各方阻力以及不理解,被認為是無足掛齒、小題大作、吹毛求疵。但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可以“將疾病名稱對旅遊業、貿易、動物保護的消極影響降到最小,同時避免對任何自然團體、社會群體、民族群體、區域群體、專業團體或少數族群產生冒犯。”

假如我們回顧歷史,瞭解了那些帶有歧視色彩、以地名命名的疾病,曾如何令得當地和當地人汙名化,又為旅行、商業和生計帶來了哪些毫無必要卻不可估量的損失,就會明白世衛組織為何堅持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不能叫“武漢肺炎”,而非得叫“COVID-19”了。

當我們旅行去往更廣闊的地方,見過更大的世界,便會同意,用種族、膚色、樣貌、性別或是地域來區別對待人與人,是多麼狹隘可笑的一件事。

文化|以疾病为名的“地图炮”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舊金山街頭不戴口罩的人會被罰5美元,並被叫做“口罩懶鬼”。

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

它的學名應該叫做Rubella,拉丁文意為“小小的紅色”,其實就是風疹。之所以“德國麻疹”這個名稱在全世界如此風行,是因為1814年它被一位德國醫生首次提出。

風疹很少致命,卻會引起流產和出生缺陷,比如失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大眾高漲的反德情緒,美國境內大量德裔移民生活在恐懼之中,為了表明立場避免無辜中槍,他們堅持要把一些能聯想到德國、從而引起憤怒的名稱改掉,比如“漢堡包”改成“自由三明治”,“德國麻疹”改成“自由麻疹”。

謝天謝地,1969年風疹疫苗終於問世,讓這個本來跟德國沒多大關係的疾病發病率大大下降,否則不知還有多少人深受它帶來的心理壓力。

西班牙流感( Spanish Flu)

爆發於1918年的這場流行病,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疾病,據說至少造成5億人感染,5000萬人死亡。西班牙其實壓根不是它的爆發地,只是當時一戰正酣,英美法德各國都實行新聞管制,只有中立國西班牙的媒體大肆報道,再加上西班牙國王也被感染,給人造成了當地疫情極其嚴重的錯覺。

西班牙人當然不願意接受這個名兒,於是就用當時正在熱演的“那不勒斯兵”為其命名,藉機甩鍋給意大利。其它國家也各懷心思,比如塞內加爾把它叫做“巴西流感”,巴西則叫它“德國流感”,而波斯人顯然對英國人不滿,將其稱作“不列顛流感”。最逗的是英國人,雖然一直對法國不滿,但憋了近一個世紀後才於1999年宣佈他們研究發現這場流感其實真正發源於法國埃塔普勒附近的軍營和醫院,應該叫作“法蘭西流感”才對。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讓剛果北部埃博拉河流域名揚天下的,並不是它壯麗天然的景色,而是1976年在此爆發的瘟疫,以及因此發現的高致死率病毒。當時的疫情席捲了沿河兩岸55個村莊,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給人,並在人際間迅速傳播蔓延。其實當時同時爆發疫情的還有現在的南蘇丹恩扎拉,而自發現這種病毒後,最大最複雜的疫情其實出現在2014年到2016年間的西非,首先在幾內亞爆發,隨後通過陸路邊界傳到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

但不幸的是,由於最初命名的原因,埃博拉一帶與這個全球致命性傳染病緊緊捆綁在一起,以至於如今人們一談到埃博拉這個地區,就覺得莫名恐懼,更別說到埃博拉去旅行或者經商了。

文化|以疾病为名的“地图炮”

埃博拉

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

這是一種會引起人類致命性神經系統疾病的病毒,主要通過受感染庫蚊的叮咬傳播給人類,但約80%的病毒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它是被1937年從烏干達西尼羅河地區一位婦女體中首次分離出來的,因此得名。

事實上,全世界許多國家均報告過這種病毒引起的人類感染,疫情通常發生在鳥類的主要遷徙路線上,而最大的疫情曾出現在以色列、希臘、羅馬尼亞和美國。由於它被稱作“西尼羅河病毒”,迄今沒有可用於人類的疫苗,導致很多人對西尼羅河流域充滿可怕的想象,其實這裡山水秀美,宛如創世紀之前。

亨德拉病毒 (Hendra Virus)

上世紀90年代,風景如畫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近郊亨德拉鎮,一個賽馬場內發生了14匹賽馬和1人死亡的急性傳染病事件,典型症狀是嚴重的呼吸困難和高死亡率,還有人接觸性感染。

病原體被研究人員分離鑑定後,證明是副粘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員,最初命名為馬麻疹病毒,後為了不混淆,根據發現地命名為亨德拉病毒。新病毒被擒獲本是好事,但亨德拉鎮的居民炸了。據說20多年過去,至今研究人員還能接到憤怒打來的電話,控訴他們的命名嚴重損害了當地的聲譽,降低了度假地產的價值。

羅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

其實早在人類到達澳大利亞之前,這種病毒就已經在袋鼠和沙袋鼠等有袋類動物中存在超過4萬年了。它的首次大爆發是在20世紀初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由於不致命,但被感染者往往發燒、極度虛弱、關節痠痛,當時被稱作“流行性多關節炎”。

而昆士蘭州的羅斯河之所以跟這個病毒扯在一起,主要因為1959年科學家們在河附近捉到的蚊子身上分離出了病毒,於是用羅斯河命名這個病毒,還把因病毒引起的疾病稱作“羅斯河熱病”。從此人們以為這種病是僅侷限於澳大利亞的地方病,連很多研究者都被名稱誤導。後來,在美屬薩摩亞群島的原住民體內發現了病毒抗體,打破了這種地域誤解。

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

1967年,德國馬爾堡的一家疫苗研發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接觸了受感染的烏干達綠猴後,出現了嚴重頭痛和不適,陸續有人死亡。這種同埃博拉病毒同科的病毒,其實已經在非洲默默存在了千年,而且法蘭克福以及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也同時引進了用於實驗的這種綠猴,共有31人感染,7人死亡。

但由於這種高致死率疾病被決定命名為“馬爾堡出血熱”,從此讓這個小地方臭名遠揚。沒人知道這座中世紀的小城其實很美,沿蘭河兩側向西延伸入格拉登巴赫山脈,還有世上現存最古老的新教徒創辦的大學,以及哥特式的伊麗莎白大教堂。

文化|以疾病为名的“地图炮”

馬爾堡

拉沙熱(Lassa Fever)

1969年,在西非尼日利亞的拉沙地區,出現了一種原因不明但情況嚴重的急性出血熱疾病。經研究,它是沙狀病毒科的一種單鏈核糖核酸新病毒,遂以發現地拉沙為其命名。後經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實多國居民的血清中存在此病毒的病原微生物陽性抗體,證明在拉沙爆發這種疾病之前,肯尼亞、馬裡、扎伊爾、塞內加爾、象牙海岸等地早就有這種疾病的發生,只是以前毫無認識而已。

至今仍有許多不明就裡、糊里糊塗的外國遊客,把“拉沙熱”誤解成“拉薩熱”,在前往中國西藏地區旅行時忐忑不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拉薩人民更是一臉大寫的問號。

鄂木斯克出血熱(Omsk Hemorrhagic Fever)

如果不是1944~1946年間前蘇聯科學家米哈伊爾.丘馬科夫及其同事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一種侵犯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出血熱,並以當地命名,沒人會聽說鄂木斯克這個小地方。

這裡曾是西伯利亞的行政首都,流放過無數歷史名人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還在蘇德戰爭期間庇護了從莫斯科大量轉移至此的軍工企業;這裡還有漂亮的歌劇院、藝術博物館、凱旋門和林蔭大道。誰能想到讓鄂木斯克出名的不是這些歷史遺蹟,而是一場疾病呢?

文化|以疾病为名的“地图炮”

鄂木斯克

幾內亞蠕蟲病(Guinea Worm)

這是一種不至於危及生命,卻讓人毛髮倒豎的可怕傳染病。它的傳播主要由於人們飲用了帶有寄生蟲的水蚤的汙染水。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有20個國家廣泛存在這一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其中16個國家位於非洲,受感染人數逾350萬。由於國際公共衛生行動得到了高度重視,在目標地區採用了價格低廉且實用的干預措施,該病目前已處在被消滅的邊緣,到2018年為止只有三個國家報告了病例:安哥拉、乍得和南蘇丹。雖然幾內亞已經和這個病沒多大關係了,且世衛組織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特地把名稱改為“麥地那龍線蟲病”,但幾內亞蠕蟲還是如此深入人心。

洛基山斑疹熱(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這是一種可能致命但可治癒的蜱傳疾病,最早於19世紀在美國愛達荷州的蛇河谷發現,迄今仍是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

為什麼說這個名字帶有誤導性呢?因為從上世紀30年代起,它早已不限於洛基山地區,而在整個美國境內蔓延;加拿大南部、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區也都有發現。在哥倫比亞,它被叫做“託比亞熱”;在巴西,它被叫做“聖保羅熱”——被用來命名的地方一定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榮耀。

聖路易斯腦炎(St. Louis Encephalitis)

1933年,在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爆發了大規模的腦炎,上千人被感染,當致命的病毒首次被分離出後,理所當然地以“聖路易斯”為其命名。

後來,病毒演變的研究證明,這種病毒是在19世紀晚期由熱帶美洲傳人北美。可是,誰還在乎它到底是哪裡來的?最鬱悶的是聖路易斯,沒人記得這裡曾是北美洲第一個舉辦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城市,可惜了那些充滿濃郁法式和西班牙式風情的街區。

文化|以疾病为名的“地图炮”

萊姆 圖 Sara Gray

萊姆病(Lyme Disease)

與聖路易斯有著同樣憂桑的,是萊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位於康乃狄格州的鄉下,是個文藝氣十足的海邊歷史小鎮,出過不少著名作家、畫家、百萬富翁以及政治家。

這樣的小地方在美國有千千萬,只有萊姆被人們記住了,因為1975年的秋天,當地許多兒童紛紛出現了關節痛,起初被認為是“青少年類風溼性關節炎”,後來才發現他們發病前都被樹林中一種硬蜱叮咬過,感染了伯氏疏螺旋體,於是把此種怪病命名為“萊姆病”,從此老萊姆鎮人盡皆知——這也許是當地旅遊部門最不想要的一種出名方式。

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

中東呼吸綜合徵是一種嚴重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該病毒於2012年首次在沙特阿拉伯得到確認。

雖然在命名前,世衛組織取得了沙特衛生部門的認可,但是在命名公佈後還是收到了無數批評,尤其來自中東地區,抗議理由是該病毒不僅僅在中東,還在非洲和南亞一些國家的單峰駱駝中檢出過,為何非得用“中東”命名?!世衛組織為此特地發佈聲明,強調不希望見到疾病名稱造成汙名化。據信,正是因為這一命名引發的爭議,才促使2015年出臺了旨在避免地圖炮的《人類新型傳染病命名指南》。

本文摘自澎湃新聞

作者曲玉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