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有詩句“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來形容老夫少妻的婚姻,在生活中這樣的組合多是出身卑賤的女子和達官貴人。

然而有一對夫婦,他們就是這樣的爺孫戀,而且雙方出身都很好。是什麼樣的愛情,讓一個名門閨秀願意嫁給一個年齡與她爺爺年齡相當的男人呢?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自幼多病,結識名醫

吳似丹出生於北京,她的家庭吳家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本家,其他的家庭成員也有不少是在社會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吳似丹的父親吳明遠在中法實業銀行任職,是銀行的總經理。她的叔叔吳鼎昌是總統府秘書長,享有盛譽。

吳似丹在家裡排行老四,打小便受父親寵愛。不過,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在出生的時候就患有肺疾,經常咳嗽,身體十分虛弱。為了治好女兒的疾病,父親四處尋找高明的醫生來為她醫治。因為肺疾一定要靜養,所以吳似丹一直待在自家的花園裡。但是父親並沒有因此讓吳似丹接受不了教育,她學習詩書禮儀,文采很好,而且有繪畫天賦,畫得一手好畫。雖然吳似丹在當時也是一個名媛,相貌清秀的同時又是一位才女,但因為她的身體關係,並沒有人上門提親。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後來,父母為吳似丹請到了法國醫生貝熙業,故事的男女主角便認識了。這位醫生可不是一個平凡人物,他在二十三歲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四十歲時被任命為法國殖民地駐軍部隊外科總醫官。當時他的妻子已經去世,留下了兩個女兒,他便帶著兩個女兒遠渡重洋到了天津,在領事館當醫生,不久後,被北洋政府聘為海軍醫學堂教員。後來貝熙業又從天津到北京,到了公使館當醫生,有一定的官職,並且他還是總統的醫療顧問。

貝熙業並不是像其他的侵略者一樣不顧中國人民的安危,仗著自己的國家有大炮就肆意妄為。反而,他就像白求恩一樣,儘自己的力量援助中國人民。貝熙業醫生是一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為了患者,願意不顧生命安危來找藥材醫治。他深得中國人民的敬重與喜愛,現在還有為貝熙業醫生建立的紀念館,來表彰他為中國做出的貢獻。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一同救治人民,日久生情

由於吳似丹的病沒辦法一下子就治好,只能靠慢慢調理來一步步好轉,所以吳似丹經常被父親帶來造訪貝熙業的貝家花園。貝熙業醫生醫術精湛,經過精心照顧,吳似丹的病情逐漸好轉,精神面貌變好。並且,兩人對對方更加熟悉,感情羈絆越來越深。

因為貝家花園鄰近鳳凰嶺,景色十分優美,吳似丹的畫技也大有長進。瞭解到吳似丹對繪畫的喜愛,尤其是喜歡山水,貝熙業醫生建議吳明遠送女兒去報考美術學院。恰巧吳明遠有個親家叫陳垣,是大女兒的公公,時任北京輔仁大學校長。吳明遠便託親家讓吳似丹以特別生的身份進入美術系,學習中國山水畫。

1942年,中國抗戰進入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刻,貝熙業醫生的任務便也更加艱鉅。由於封鎖,診所的許多醫藥都供應不足,不夠醫治越來越多的傷員。他便通過自己是法國使館官員的身份,進出封鎖區,運進來或缺的醫藥和醫療器材。因為山路坎坷,汽車難以通行,貝熙業醫生就改騎自行車,走偏僻的小路。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他不僅是給自己的診所運輸藥物,他還給八路軍地下診所和白求恩大夫的前線診所提供藥品,為我國的抗戰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貝熙業醫生對患者的愛跨越了國界,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吳似丹十八歲時從輔仁大學畢業後,她沒有去找工作,而是留在了貝家花園。她來這可不是想看看秀麗的風景,不是找個好地方畫畫,而是加入貝熙業醫生的診所,學習護理技術,幫助貝熙業醫生一同抗戰。

很快,聰慧的吳似丹就成為了一位合格的護士,幫助貝熙業醫生一同抗戰。

而當時貝熙業又要替吳似丹調理身體,又要參與救援,救助受傷的戰士,他又正值七十五歲高齡,身體狀態越來越差,甚至因心肌梗塞突然病倒,好在及時救治保住了性命,但很難繼續幫助傷員了。這時,吳似丹主動照顧起貝熙業,並且繼續幫助傷員,繼續貝熙業醫生的事業。

在此期間,兩人的感情演變成愛情,在1952年,28歲的吳似丹嫁給了80歲的貝熙業,並將兩人的關係對外公佈。父親吳明遠和其他家人強烈反對這段親事,甚至和吳似丹斷絕了關係。貝熙業原先的兩個女兒也不接受吳似丹這個新母親,外界對他們也不認可。但兩人並沒有放棄,辛苦經營起兩人的生活。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丈夫在法國病逝,吳似丹從一而終

因為當時中國的形勢所迫,貝熙業帶著一家人回到了法國。剛到法國的時候,兩人都十分貧窮,日子十分難過。但後來貝熙業醫生拿到了之前沒有領取的軍官補貼,用這筆錢開了一家診所,日子這才開始明朗。

但好景不長,將近九十歲的貝熙業醫生病逝,甚至都來不及看一眼他即將出生的兒子。就這樣,吳似丹帶著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開始了艱苦的生活。

好在吳似丹畫畫很好,在法國被稱為“東方的女畫家”,依靠自己學的山水畫開過一次畫展,平時也打一些零工補貼家用。兩個丈夫前妻的女兒也都是成年人,能照顧自己。於是她一手把兒子拉扯帶大,在八十九歲那年離世。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其實當時吳似丹完全可以再嫁,她當時也不過三十多歲,容貌尚好,也有才藝。外國比較開放,對她還有一個兒子的事情也能不是太在意。但是吳似丹說過,自己嫁給貝熙業不僅僅是因為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是被他醫者仁心,不顧一切救助患者的精神打動。她欣賞他,真心傾慕他。這份感情可以跨過年歲的鴻溝,可以支撐她走過五十五年守寡的歲月。

愛情這件事,原本就是兩人心靈相通,無關樣貌,無關貧富,無關年齡,只關乎兩人的心靈是否相通。愛情從來就不需要多麼華美的皮囊包裹,它不需要一場驚動世界的盛大婚禮,它不需要郎才女貌,它不需要世人稱羨。它只需要郎情妾意,琴瑟和鳴。

吳佩孚本家女28歲嫁80歲老外,生一子守寡55年,是因為情還是錢?


自然,我們都貪心,不僅希望得到一份白璧無瑕的愛情,還希望自己的愛人能與自己年紀相仿,白頭偕老;希望雙方都有美麗的外表,看不厭倦;希望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只管談情說愛,不愁柴米油鹽。這都無可厚非,只不過我們不能因此忽視愛情最內在的動心,不能本末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