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為復國"臥薪嚐膽",但是之後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勾踐出生在公元前520年,他的先祖無餘在夏朝的時候被封在會稽,世代供奉著夏禹,由於地區相對偏遠,所以很少與中原發生聯繫,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也相對低下,儘管中原地區歷經了改朝換代,但是越國卻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只有鄰近的吳國經常發兵來攻打越國,兩國之間有著世仇。

越王勾踐為復國

在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率先發兵攻打吳國,儘管作為大夫的范蠡與文種勸阻,但是勾踐並不聽從,結果在夫椒這個地方一敗塗地,到最後僅剩下五千士兵退守會稽,並且已經被夫差率領大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葬身在這個地方了。

越王勾踐為復國

勾踐在無奈之下,接受范蠡與文種的建議,向夫差的寵臣獻上財寶,請求能夠讓自己成為吳國的臣子,夫差答應了勾踐的請求,撤出了軍隊,但是讓勾踐以奴僕的身份去到吳國為他服務,勾踐帶著自己的妻子雅魚去到吳國,住在闔閭墳邊的一間石頭房子裡,每天給夫差餵馬、拉馬,甚至還嘗過夫差的大便,因此而讓夫差認定勾踐已經完全地臣服自己,將他給放回到了越國。


越王勾踐為復國

勾踐回國後,不僅在自己的房屋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到吃飯的時候都要嚐嚐苦膽的苦味;還只睡在柴薪上面,以時刻警醒自己不要忘了國恥,要擔起復國的重任。

真的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後來,勾踐經過"臥薪嚐膽",終於滅了吳國,併成為春秋勾踐當時去吳國做質子的時候,范蠡陪伴著他,而文種作為相國,幫勾踐管理吳國,恢復生產,訓導士兵,可以說功勞最大的是范蠡和文種。時期最後的一位霸主。

越王勾踐為復國

等到勾踐稱霸後,范蠡知道勾踐的人品,帶著西施逃離了越國,書信一封給大夫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相貌長脖頸,鳥嘴,可以共患難,不可與他共享樂。您為什麼不離去呢?"文種看了信後,稱病不上朝,有人在勾踐面前說文種的壞話,文種將要犯上作亂。

越王勾踐為復國

勾踐賜文種一把劍:"您教我討伐吳國的七條計策,我只用了三條就打敗了吳國,剩下的四條還在您那裡,您替我去先王那裡試試吧。"於是文種只能後悔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舉劍自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