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之死与朱元璋有关系吗?

十点乌托邦


苍茫大地认为:徐达不是朱元璋害死的,原因如下:

一、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公之首,但他在朱元璋面前极为谦恭忠诚。

徐达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朋友,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老兄弟22岁的徐达从军,初授镇抚,后因才能超群,被朱和尚委以重任,代自己征战四方。一生功勋卓著,大明江山有一半是徐达打下来的,元璋赞他:“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朱元璋于至正十四年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现。第二年,随朱和尚渡江,拔采石、下太平,与常遇春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康茂才义军,八月又和诸将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一路横扫千军。第三年二月又破蛮子海牙水师。三月,攻下集庆,改称应天府。一日就东进拿下京口,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七月朱和尚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围攻常州,生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攻克常州,升佥枢密院事。又克宁国、宣城。1358年十月,克宜兴。十一月,和尚亲征金华,徐达留守应天府。从此,两人成黄金搭当,一人出,一人留守。可见徐达绝对帅才,绝对忠诚。1359年,徐达与俞通海水师攻池州,大胜,打得名将赵普胜从陆路脱逃,徐达攻安庆不胜转攻江北,下无为州,徐达率诸将攻安庆遇陈友谅部名将赵普胜不胜,用离间计诱陈杀赵,遂攻下枞阳水寨。1360年正月,与常遇春诱陈友谅至九华山下,斩首万余,生擒三千。第二年拜江南等处中书省右丞。八月再战陈友谅于江州,乘胜西进逼武昌。1363年七月,朱元璋用小船载二十万军队,与陈友谅巨舰数十艘载六十万大军在鄱阳湖大决战。第一天,先锋徐达击溃陈部前锋,歼敌1500人,缴巨舰一艘,军威大振。陈部拼死抵抗,徐达战船着火,徐达处变不惊,杀退敌军,朱元璋见士气高涨,胜敌有把握,担心陈友谅端自己老巢,令徐达守应天,元璋无后顾之忧,全力应战,以火攻灭了陈友谅。1364年正月,徐达升左相国。二月克武昌,一路肃清陈友谅残部。又率师东征,在1366年灭了张士诚。1367年11月任征虏大将军,在常遇春佐助下率25万大军北伐,一路经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在洪武元年七月,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了元朝。元朝灭亡后,元将王保保拥兵十万,镇太原成明朝劲敌。徐达入江西,取泽州、潞州,占稳脚跟。王保保北去大都,想要决战。徐达不回师大都,径取太原,逼保保回援。徐达夜袭保保军营,保保一路逃回大同,移军定西,在1369年冬攻兰州,徐州率主力赶到,双方在定西以北决战,徐达全歼王保保八万之众,王保保仅带妻儿亲兵逃往上都。1369年二月,徐达挥师西渡黄河,击败元将张思道,取得庆阳大捷,扫平陕西。1370年正月,徐达又任征常大将军,兵分两路,东路李文忠率军出居庸关追元惠宗;徐达、冯国胜、邓愈、汤和率西路出潼关。徐达大败元将库库,令汤和进宁夏,邓愈西攻河州,自己取沔州、兴元。李文忠一路收获甚封,在应昌擒元惠宗嫡子及诸王将相数百人,只有惠宗另一子率几十骑逃脱。李文忠回师途中,又破兴州,擒元将江文青,俘降元军37000人,大军凯旋,徐达被授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后来又多次出征,胜多败少,1382年,太祖令有司于南京徐达府前治甲第,赐其坊曰“大功坊"。

徐达对元璋非常谦恭。仅举南京玄武湖得胜楼来历一例。开国后元璋常邀徐达在此楼下棋,徐达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元璋得知缘由后,一次对奕,命徐达不必多虑,拿出高招,结果一盘下完,徐达获胜,并将棋子走成“万岁"二字,元璋龙颜大悦,将莫愁湖赐予徐达,后人称下棋楼为得胜楼。

徐达对元璋很忠诚。当年,郭子兴与孙德崖不合。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军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元璋,化解了矛盾。

二、元璋杀功臣多是史实,但也不是全部杀绝,他杀功臣的原因主要是他认为:功臣们结党营私或对他、子孙构成了威胁。

老兄弟汤和就得善终。徐达为人十分低调。从不像朱文正、蓝玉般嚣张,更不像胡惟庸般结党,主上教我打仗,我就全力以赴;打完胜仗,我不翘尾巴,及时交出兵权,尾巴夹得紧紧的。他和汤和一样,对光着屁股长大的朱元璋十分了解,绝不会老鼠啃菜刀一自去找死!

元璋曾赞他: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这等守法功臣模范、加光屁股兄弟,人畜无害,杀他做甚?

三、徐达在死前一年,已得背疽,对当时已52岁征战多年的老将徐达来说,是致命的病,元璋对忠厚的老兄弟没必要下杀手,这种杀法也不符合元璋手段。

朱元璋杀胡惟庸、杀李善长、杀蓝玉,从不藏着掖着,相当高调,说杀就杀,该灭族就灭族,从来是屠夫本色,他如要杀徐达,尽可照着来,他的字典上从没有个怕字!当年作为和尚的他,接到老兄弟、千总汤和的邀请去投郭子兴时,其时郭子兴正被元军围城,他差点被郭帅当着奸细给灭了,他不照样前行了吗?何况此时称帝多年的他,还怕啥呢?

四、之所以民间有元璋蒸鹅杀徐达一说,是受了《龙兴慈记》的影响,但此书不是史书,此说真伪存疑。

古时人过七十古来稀。常遇春四十岁就死了,朱棣活到六十四岁,徐达活到五十三岁,正常。徐达征战多年,征战四方,身体极度透支。在1384年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好,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因为他病情有过反复,死得太仓促,就没有了流言。现在所谓朱元璋赐徐达蒸鹅,徐达吃完送命,是王文龙《龙兴慈记》中记载的。徐祯卿的野史《剪胜野闻》中也记载徐达是被元璋毒死的!但《龙兴慈记》中作者(嘉靖辛亥年,即1551年)引言称:其自幼闻其母言明初遗事,盖其外祖陆源生授其母,母授文禄,乃为追述幼闻,纪念其母。又均记明太祖事,故曰《龙兴慈记》。该书经口口相传,其于史已愈远,而其传说色彩却愈重,说白了只能当小说读,即便是纪实小说也不能当史书用!《杨家将演义》风靡数百年,个中水分有多少何需我赘言!

五、徐达生前死后均无限荣光,如被暗杀,元璋不可能给他如此恩宠。

恩宠除上文所述外,补充如下:长女在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次女在1391年九月,册封为代王妃,四女为安王朱楹妃。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伤,列他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苍茫大地顾炜斌


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徐达或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或是自己受任独挡一面,明朝开国所经过的重要指挥战役都有他的参与。明朝的江山可以说一多半都是徐达打下的。

中原封建王朝几乎没个开国皇帝为保自己江山,都要大杀开国功臣,所以要杀徐达也很正常。

皇帝一次怀疑徐达装病,就亲自上门去看。徐达就躺在床上行了礼。探望之后,他的病就慢慢好了起来。这显然不是皇帝想要的结果啊。于是,他就派了一名御医去看病。皇帝问过他的病情,问他忌食什么。御医说这个病不轻,不能吃蒸鹅。很快,朱元璋就派人给他送去两份大礼,这正是一个木匣和一封信。木匣里装着只蒸鹅,信上面却说这个神鹅是味药,必要他当面吃下。徐达明白了皇帝这是逼着自己去死,他无力抗争,只能泪流满面感叹无情,安排了后事,然后当面吃下了蒸鹅,很快就死了。

所以就是朱元璋赐死了徐达。


满族文化网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去世与朱元璋没有关系,理由是:

1.徐达对朱元璋恭敬谦虚,从不居功自傲

徐达率兵征战四方,西灭陈友谅、徐寿辉;东平张士诚;南平方国珍、陈友定;北灭元朝,他几乎参与了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所有战役,助朱元璋从四面包围之中冲出,为大明王朝立下显赫战功。徐达在征战的十几年里,每年都是春天率军出征,晚冬又应召返回。回京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休假,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但徐达从不把皇帝的恩宠作为骄傲的资本,反而把皇帝的恩宠作为动力,因此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因此朱元璋称赞他说:

“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2.徐达执掌全国兵权,时刻严于律己,打消了了朱元璋的疑忌

朱元璋考察徐达,平和地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我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朱元璋做吴王时居住的王府。徐达坚决推辞。

有一天,皇帝与徐达一起到旧邸一起喝酒,把徐达喝醉,然后让人给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慌忙跑下台阶,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对徐达非常满意,于是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宅,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二字。

3.徐达常常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

后来果然胡惟庸图摸不轨事发被诛杀,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


综上所述,朱元璋始终对徐达特别的礼遇,连细小的嫌隙都没有,所以说徐达的死与朱元璋无关。至于《龙兴慈记》说:“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纯属传闻毫无根据。


删繁就简347


1,打天下易,共富贵难,功臣人头收割机朱元璋,

公元1368年,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弃城而走,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元朝军阀均随之逃窜,至此元朝灭亡。朱元璋终于在击败劲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后,在中原大地获得了绝对的统治权,饱经战乱的中原大地终于可以安稳下来了,但是朱元璋的心安定不下来,因为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开始了。这次的敌人不再是外部的人,而是自己人了,因为中原大地已经和平了,而他的臣子都是刀口舔血的人,他朱元璋寝食难安啊!

朱元璋为了登上皇位,受过的苦太多了,他不想再过苦日子了,不想再做回当年差点活活饿死的皇觉寺里头的小和尚了。怎么办啊?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个个都是当世的狠人,无不是武功韬略冠绝人伦的英豪,想到这里朱元璋就觉得皇位滚烫滚烫的,你叫朱元璋信任他们?屁!谁不想当皇帝?看来只有死人才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了,朱元璋暗暗下定了决心。

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丞相胡惟庸,胡惟庸死后,朱元璋给他多加了一项罪名,说胡惟庸联虏通倭,并顺藤摸瓜,朱元璋一口气多杀了三万多人。

公元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功臣蓝玉,朱元璋趁机大规模的清洗受蓝玉株连的所谓谋反的“同党”。有点重口的是,据说朱元璋还亲自把蓝玉的皮剥了下来,用稻草填充,此种刑罚史称“剥皮实草”,朱元璋剥完蓝玉的皮,还觉得不过瘾,顺便派人将还把蓝玉的皮传示各省,专供各路功臣借鉴。

胡、蓝两案,前后共杀四万人。

说到这里,那么功臣徐达的死到底和朱元璋有没有关系呢?毕竟朱元璋现在杀功臣都杀上瘾了,一杀就杀几万人,丞相胡惟庸、朱元璋的小舅子大将蓝玉都杀了,杀个同乡徐达也不是什么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了,那么徐达的死的真相又是不是和大家猜想的那样呢?

2,背疽吃鹅容易挂?到底朱元璋以鹅毒杀徐达靠不靠谱?

关于徐达的死,流传于网络、野史最广的一个版本就是“以鹅毒杀”。传说中,徐达生了背疽。所谓背疽,就是背上长了大毒疮,而在民间的医学流传的是,凡是生背疽之人,吃蒸鹅立刻会死。而一天,朱元璋知道徐达背上长有大毒疮后,专门派人慰问徐达,并且御赐蒸鹅一只。作为皇觉寺内的小和尚、流浪民间多年的小乞丐的朱元璋莫非没有听过背疽吃鹅会死的传言?这明显是要徐达死啊!

徐达明知道不能吃蒸鹅,但不得不吃,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徐达看着篮子里的烧鹅泪流满面,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干净,当晚,徐达就毒发而死。

但是这只是网络的传言,还有野史而已,都当不得真,看历史一定要去伪存真,才能够看得清。

根据《明史》的记载,徐达死于背疽,这个死因是没有出入的,但是《明史》上却没有徐达吃鹅毒发身亡的故事,所以朱元璋以鹅毒杀徐达是谬论。而我之所以如此肯定,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由后代人去写的,而《明史》为清代人编纂,明、清本为对立的政权,如果徐达真是死在了朱元璋的“以鹅毒杀”,《明史》必定会大肆宣传,无下限黑化前朝,讨好清朝统治者,但是《明史》中却对朱元璋赐鹅一事只字未提,只是简单的写明徐达死于背疽,所以以鹅毒杀患有背疽的徐达一事根本站不住脚。

3,看一个人对别人怎么样,不要听途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去做

徐达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功臣庙,位皆第一。

徐达墓位于板仓,现存神道碑一块、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徐达的神道碑上的碑文,上面共28行,有两千余字,记载了徐达的生平功绩。根据《明史·徐达传》的记载:“御制神道碑文”,其中的“御”即是皇帝的意思,可见此碑文为朱元璋亲自撰写。

假如朱元璋处心积虑想杀掉徐达,为何在徐达死后又要种种厚赏,甚至一个大字不识的朱元璋要亲自为徐达的制作碑文?

所以徐达极有可能是死于背疽,但是不是朱元璋赐鹅毒杀的,而是无法及时救治而死的。


历史直男A


1、徐达的死跟朱元璋无关。


2、徐达的背痈之疾是南征北战留下的。


3、医生告诉我,蒸鹅最严重的情况也不能导致背痈病人死亡:就是在当时这也是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4、明朝开国后徐达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政治上谨小慎微,朱元璋没有对徐达产生不满。


5、徐达是善终,是病故,属于自然死亡。


过去即历史


在电视剧朱元璋里面播出的是徐达生病不可以吃烤鹅,但朱元璋赐给他一个烤鹅,徐达吃完后,便去世了。但历史上的徐达却不是这样死的。徐达是死于重症,1384年在北京留守时得了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徐达追随朱元璋征战一生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役他都有参与,说功高盖主都不为过。但是他从不居功自傲,每次打完胜仗都会主动把帅印交会给朱元璋,自己住的府邸也是几间旧房子。朱元璋几次想要赏赐于他,都被拒绝了。而且他治军严明爱民如子。也是追朱元璋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元勋。



沙漠孤狼138609229


徐达真是被朱元璋赐死的

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病逝于北平,享年54岁,长期的戎马生涯,奔波劳累,使徐达的身体逐渐支撑不住徐达在北平身患背疽,这是一种恶疮,很难治好,朱元璋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书信前往北平看望,不久又召徐达回南京疗养。相传朱元璋当年怕他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又因背疽最忌吃蒸鹅。但皇帝所赐,君命难违,徐达最后涕泪交流之下,当着内侍的面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


即使徐达不死,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得,功高震主,特别是朱元璋这样的恶主。文臣武将开国的除了汤和那样的庸才,基本杀光或者借刀杀了,刘伯温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杀他们都是有原因和借口的,比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等等。所以徐达是病死的应该没错,但就算不死想必朱元璋也会送他去死。 倚天屠龙记有讲到,徐达与张无忌一起找胡青牛治病,徐达为了让胡青牛给无忌治病,自己放弃胡青牛治病的机会,导致疾病拖延。后来无忌学了胡青牛的一些皮毛之后,乱给徐达吃药,导致种下病根,当时,胡青牛曾给无忌说过,若不给徐达好好调养,必然折寿。

在这后面备注,写到徐达确实身有不适,但是豪放之人,不把这些小病放在心上,终至早逝。朱元璋那一说,也不可全不信,古来帝王都是如此,朱元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谁都不会太信任,所以有可能是想确定徐达确实已死。


星星读历史


明朝将领里,徐达凭着自己的努力,荣获开国功臣庙第一名的位置。但是,跟徐达功劳一同被提起的,还有他的死因。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徐达晚年得了背痈。按照今天的说话,就是背上化脓感染。

在当时的看法里,得了背痈就不能吃鹅肉。因为鹅肉属于“发物”,吃了会致命。可是,朱元璋偏偏赐给徐达一只烧鹅,徐达吃完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个说法,其实是个谣言。

而这个谣言的源头,来自明朝弘治年间,徐祯卿编写的《剪胜野闻》。在这本书的记载里,徐达的病原本在医生治理下,已经大有好转。此时,朱元璋却派人送来食物(这里没有说是烧鹅),并让人监视徐达必须吃下。

徐达含泪吃下后,让那些给自己治病的医生快点逃。果然,在听闻徐达去世后,朱元璋立刻来吊唁,下令杀掉所有医生。可是,《剪胜野闻》是一本笔记小说。笔记小说这类题材的内容,很多故事情节,乃至人物都是虚构的。

所以,在《剪胜野闻》有很多细节。朱元璋听到徐达去世后,身上背着纸钱,打着赤脚走路,一路痛哭到徐达家。但是,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参考价值。而且,《剪胜野闻》本身又有很大的偏向性,它对朱元璋一直是有较为诋毁的态度。

除了徐祯卿的《剪胜野影》,明朝嘉靖年间,王文禄的一本《龙兴慈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在《龙兴慈记》里,不仅记载了徐达患背痈的情况,还明确记载,朱元璋赐的是烧鹅。而徐达吃完后,不久就去世了。

《龙兴慈记》是一本史料笔记,原本可信度应该不低。可是,根据王文禄记载,这本书的史料,主要是从自己母亲口述得来的。而他母亲也是从王文禄外祖父口中听来的。所以,这些史料的可信度,其实是要打很大折扣的。

当然,王文禄自己也说,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纪念母亲,并不是为了将来编入史册。所以,并不考虑对事实的考证,而是只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行。这两个就是朱元璋赐烧鹅,致使徐达病故的来源。但是,他们的可信度都很低。清朝学者赵翼甚至批驳它们为”无稽之谈”。

在现有可信度较高的历史记载中,徐达本人在晚年的时候,确实患过背疽。这一年是洪武十七年。而在这一年,又发生了太阴侵犯上将的天文现象。这种星象,就是月亮跟上将(星官名)有交集。在当时,这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朱元璋因此感到憎恶。于是,让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到军前慰问,同时带去朱元璋的亲笔信。徐达收到信后,就回到南京。此时,徐达的背疽在北平治理后,确实有一定好转。但是,在回来后的第二年二月,徐达就去世了。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徐达的死是朱元璋导致的。毕竟在此之前,朱元璋就曾因胡惟庸案,杀了一批功臣。而且,徐达跟朱元璋的关系,确实很微妙。

朱元璋跟徐达是发小兄弟,两人关系很好。但是,在徐达军权在握,功劳极大时,朱元璋确实有猜忌。

一次,朱元璋跟徐达喝酒,徐达喝多了,朱元璋让人把他抬到正室床上睡觉。这间屋子是朱元璋当吴王时的府邸。如果仔细追究的话,确实有逾越的意思。徐达醒来后,立刻出台阶大呼死罪。而朱元璋看后,才高兴地笑了,又赏给徐达一座宅子。

朱元璋经常在喝完酒以后,跟徐达称兄道弟。两人还是儿女亲家。可徐达却异常谨慎,从来不会逾越。在平定天下以后,徐达也经常外出打仗。每次都是春天率军北上,冬天再回来,把大印交给朱元璋后,两人痛饮。

跟其他将领相比,徐达不仅打仗擅长,而且品行很好。即便打了胜仗回来,也都保持很谦虚的态度,也不贪恋女色财物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朱元璋放心。徐达虽然跟很多功臣是老乡,但从来不搞拉帮结派这一套。

胡惟庸就曾拉拢过徐达,徐达一口拒绝。在明初将领里,徐达绝对担得起朱元璋“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的评价。

以当时的形势,确实离不开徐达。元朝虽然被打回草原,但依然握有不弱的势力,北境边界仍不太平。综上所言,朱元璋跟徐达之间,有非常深厚的私人感情,也有君臣之间的猜忌。但并不代表,朱元璋一定要直接赐死徐达。而且,还是在众所周知,吃烧鹅会让背痈发作的情况下。

当然,以现在的历史记载来看,并没有办法确定徐达的确切死因,应该跟背痈关系很大。但是,可以证明的一点在于,徐达因朱元璋赐烧鹅而死,只是一个谣言。










爱笑的小杰吖


我个人认为没太大关系。

关于徐达的死,历史上的记载比较离奇,离奇的有点让人难以相信。

据说徐达在五十四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背上长了个大疮,一直也不见好。这个时候朱元璋正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和他一起奋斗打天下的这帮哥们一网打尽,忽然听说如果背部长疮就不能吃烧鹅了,于是假装不知道他有疮,赐给了徐达一大只,徐达没有办法,只能含泪吃完,然后暴毙。

我的天,漏洞太多了好么

首先背部长疮,在古代好多人都是这,说白了就是毛囊炎或者皮肤破了引起的感染,这和吃烧鹅有什么关系,还暴毙,估计还长身体了。

再说都已经长疮了,在古代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基本上就是不治之症,还给鹅这么多此一举干啥,等一段时间自己就不行了。

而且徐达这个人在领导面前表现特别好,放现在来说就是早请示晚汇报,不争功不诿过,就对待俘虏这样的小事都要专门请示一下,妥妥的模范官员。就算这样朱元璋还是信不过,让他多活两天自然身亡也行啊。

虽然朱元璋确实杀了很多开国功臣,我觉得这事真没太大关系。

另外《明史》记载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被疽……明年二月,病笃,遂卒。



所以
最大的可能就是,徐达就是病死的,朱元璋可能真的背了个锅。


行话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定天下,手下大将之多、之猛,不言而喻。在这如云猛将之中,才干最为出众的便是徐达。说朱家的江山有一大半是徐达拿下的不无道理。有人说朱元璋坐稳以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徐达便是逃过这场劫难的几个开国功世之一。

但也有人认为徐达并没有全身而退,而是死于其中,令人悲叹。对于徐达之死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分歧,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历史。徐达与朱元璋是同乡人,祖辈在濠州务农。他比朱元璋小4岁。徐达是在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到家乡招募丁勇时所招的700子弟中的一个,是随朱元璋最早起家的24人之一。

徐达或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或是自己受任独挡一面,缓靖地方,明朝开国所经过的重要指挥战役都有他的参与。徐达积功如山,身经何止百战。从谋定远,攻滁州,下南京,到攻克溧水、溧阳、常州、宁国、宣城、池州、湖州苏州、大都等等,功高日月。

朱元璋颂其为“廓江汉,清淮楚,电扫西浙,席卷中原,威声所振,直连塞外。其间降王缚将,不可胜数。”《明史》也对其有“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的记载。徐达可以自豪的说大明朝多半江山由他荡平徐达历任三军统帅,官拜大将军。

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徐达因剿平张士诚、平定吴政权的大功,受封信国公。第二年,朱元璋称帝,任命他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加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5000石对于徐达最后的死,正史记载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达在北平患背疽,被召回南京医治,过了不长时间,谢世,年54岁。

朱元璋为之而辍朝,亲到其家灵前吊唁志哀,悲悲戚戚,不停地痛哭。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北麓,配享太庙与肖像功臣庙,位置均列第一。尤其是朱元璋亲自撰写了一篇《御制中山徐武宁王神道碑》,对其进行了由衷的赞颂和深刻的缅怀,叙其“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正史说归正史,但似乎野史的记述有更多的人相信。据徐祯卿《剪胜野闻》记载,徐达到南京时,背疽已非常严重,朱元璋几次前去探望,并大集医徒,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转之后,又忽然送给他一只蒸鹅,而食鹅又是疽病所大忌。徐达无法,只好当着使者的面,流着泪把东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

于是徐达的死成了一柱历史疑案。更多的人联系到朱元璋的刻薄寡恩,擅杀功臣,认为徐达屈死南京。正史说归正史,但似乎野史的记述有更多的人相信。据徐祯卿《剪胜野闻》记载,徐达到南京时,背疽已非常严重,朱元璋几次前去探望,并大集医徒,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转之后,又忽然送给他一只蒸鹅,而食鹅又是疽病所大忌。

徐达无法,只好当着使者的面,流着泪把东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于是徐达的死成了一柱历史疑案。更多的人联系到朱元璋的刻薄寡恩,擅杀功臣,认为徐达屈死南京。徐达深受朱元璋所器重,但是随着徐达功劳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值得朱元璋忧虑的地方也就越多。

虽然徐达饮气自守,绝不居功自做,对于朱元璋越是与他“宴见欢欢,有布衣兄弟称”,而徐达便越是恭敏谨慎,不越雷池一步一次,宋元璋表示要将自己做吴王时所居的旧宅邸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固辞不受,朱元璋便另选一天,把徐达带到那所住宅,强行醉,然后把他放倒在床上,盖上被,留宿在那里。

等徐达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原吴王府,大惊失色,连忙跑到阶下,匐在地,自称死罪。朱元璋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这是朱元璋对徐达的一次试探,结果两者皆大欢喜。

如果仅以朱元璋对诸功臣的做法和这两件事来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我们认为有惊弓之鸟之嫌第一,朱元璋对于别的功臣的杀害都是依据法律而赐死,当然对于他们打天下的辛苦来说,这点小错误可以抵消。从人情来说朱元璋做的绝了,但并不是说他们犯的不是死罪。

第二,另外两件事,从朱元璋赐送徐达吴王府并不能说明朱元璋有什么错,有哪一个皇帝不对别人怀疑,尤其是对那些功高盖世之人来说。而朱元璋送蒸鹅的事本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之言。如果仅抓住两三件小事而忽略千万件大事,来武断的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暗害而死,于情不通,于理难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