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到底為何投江?以死明志還是有“求仙”的信念?

張毅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選自屈原《離騷》的名句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廣為流傳。這短短的十四個字,卻表現了面對昏暗社會勇於鬥爭反抗的高尚品質。它的作者屈原也因其高潔和文采而被後人銘記。為了表達對他的思念和尊重,人們相約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投江的屈原。可是,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盡呢?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屈原出生在楚國丹陽的秭歸,這一地名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它被劃歸到湖北省宜昌市的治下。出生後的第二年,屈原來到了一個名叫“樂平裡”的地方,這裡至今還保存著許多與屈原有關的遺址古蹟。

屈原出身貴族,他本是諸侯中首先稱王的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血統不凡,但從小便同百姓們一同生活,《史記》記載,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小時候的屈原就展露出非常好的學習天賦和興趣,他學問廣博、記憶力強,於是很早就聰慧過人。他不但精於政事,能夠明晰治理國家之道,還擅長對外交涉,所以他入朝便能和楚王商議國事,在外則能夠和各國使臣、各路諸侯溝通,楚王非常信任和依賴他。

然而好景不長,楚國一個姓上官的大夫和屈原同朝為官,想要與他爭寵,但自己又沒有能力,一次屈原擬完憲令的草稿,上官大夫想要據為己有,但屈原堅決不給,於是上官大夫便在楚懷王那裡進讒言說: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楚懷王聽說後深信不疑,便日益疏遠了屈原。

正是因為這一事件,屈原寫下千古名篇《離騷》,其中那句“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意即,女子們嫉妒自己美麗的眉毛,便造謠說自己生性放蕩,屈原藉此隱喻以上官大夫為首的,因嫉妒自己才能而詆譭自己的人。

後來屈原被罷免,秦國想要攻打楚國,但楚國和強大的齊國結盟,如果秦國貿然行動,會惹怒兩大強敵,所以秦國的張儀便向楚懷王許諾,只要楚國和齊國斷絕關係,就獻上六百里土地,沒有屈原輔佐的楚懷王昏庸不堪,便答應了請求,可是齊、楚斷交後,張儀卻狡辯說當初約定的是六里。

怒不可遏的楚懷王下令攻打秦國,卻被反攻而大敗,失去了漢中在內的大片國土。後來秦、楚聯姻,秦王邀請楚懷王入秦,屈原苦苦勸諫道:“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但楚懷王不聽勸告,執意入秦,最後竟被挾持,死在了秦國。

後來頃襄王繼位,屈原多次寫文章表達自己為國效忠的志向,卻不被重視。當政的子蘭是頃襄王的弟弟,因為知道屈原反對自己,便“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為楚國立下汗馬功勞,雖屢遭不平卻仍然渴望為國家盡力的屈原,卻落得被流放的下場,於是悲憤交加之下,他寫完《懷沙》,便“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死於君王的不理解、同僚的妒忌和政局的黑暗,這些對他而言是無法忍受的。


鄧海春


對於政見異見者屈原,楚懷王給予一貫的政治待遇流放到蠻荒之地,屈原在悲憤、絕望之時,寫下了不朽名篇《離騷》,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平靜的汨羅水面激起了驚天的波濤,一個偉岸的身影消失在汩羅江邊!一曲不朽的悲歌《離騷》!


雲水間808


書生意氣和空談誤國的典範,你勸不了楚王,你可以回自己的封地,發動改革,訓練軍隊,當項燕招兵時盡一份力!而屈原除了緬懷自己和楚王的基情以外屁事沒幹,一頭栽江裡於國於民有何用?


暮色江山001


屈原想以死明志明志,所以投江,肯定沒別的,因為百無一用是書生。


畫畫君823


屈原被楚王逼的,為救楚國,秦國功入楚國,愛國詩人投江而死。後人們為繼念他往江黑仍粽子。


海納百川225516416


絕望與明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