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微光聚大愛

每一場災難,都是對人生價值觀的一次衝擊與淬鍊。疫情發生以來,大安區基層一線黨員始終堅守在防疫第一線,他們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貢獻,但他們憑著一腔熱血,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發揮所長,辛勤付出,在各自的戰線上竭盡所能地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逆行歸隊的環衛人

大安:微光聚大爱

大安區環境衛生管理站站長易利是一位涼山州的兒媳,她已經三年多沒回過婆家了,今年春節她和老公一起剛回到大涼山深處的老家,大年三十突然接到區裡全員返崗參與疫情防控的電話,夜裡她和老公匆匆告別家人,頂著大雪立即出發,奔赴幾百公里外自己的工作崗位。在地面結冰的山路上,行駛的車子十分容易打滑,只能慢行,易利心裡也感到害怕,她的老公鼓勵她:“沒有關係,我是你的專職司機,我們慢慢開!”經過十多個小時的冒險前行,終於在大年初一趕回了自貢。

在歸隊的路上,她已經著手安排採購口罩、手套、消毒液等必備物資,回到單位就立即召集單位黨員開會安排工作,層層壓實責任,盡力將與環衛相關的防疫風險點降到最低。易利帶領環衛職工對大安區84座公廁、52座垃圾庫、10臺垃圾車、城區垃圾壓縮中轉站開展全面徹底消毒;安排每天垃圾清運工作,並組織擺放“廢棄口罩專用桶”50個。易利樸實地說:“在疫情前,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接到組織召喚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奔赴我的工作崗位。”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

大安:微光聚大爱

“書記,謝謝你!我們老百姓遇到你真是福氣!”一位大娘緊緊握著呂彬的手滿含眼淚地說。“大娘,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只要你們健康,我就放心了。”

呂彬是市圖書館下派到回龍鎮古井村的第一書記,17年的從軍經歷使他生而為人的精神深入骨髓,並將這種精神帶到了工作中。大年三十,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在餐桌上的他,放下碗筷,立馬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古井村。為科學、有效地應對肺炎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確保所有村民的健康、安全,他立即組織村委成員召開疫情緊急防控工作會,制定防控方案,提出了“宣傳到位、摸排到位、聯防聯控到位”的“三到位”工作要求。古井村地廣人稀,再加上春節期間人員流動複雜,三類重點人員的調查摸排工作難度極大,為了準確掌握數據,他採取派出所、村、組三方力量,聯防聯控,精準查找,不給摸排工作留下任何死角。半夜了,他還在辦公室裡整理疫情摸排相關數據;天還沒亮,他和村兩委的身影又出現在了人群容易聚集的地方。

當得知有老百姓因沒有口罩而無法出門,不能方便購買到生活必需品時,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後備箱裡為自己家人準備的150個口罩,親自送到了所需要的村民手中,拿到口罩的村民都激動地說:“書記,謝謝你!”“謝謝你,書記!”

抗“疫”前線踐初心

大安:微光聚大爱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席捲祖國大地,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第一時間走上疫情防控一線,大安區廟壩鎮廟壩村第一書記陳瑜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取消休假,第一時間到達所在的廟壩村,嚴格落實鎮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迅速啟動疫情防控工作。

廟壩村有1259戶,村民4364人,市外返鄉人員摸排工作量非常大。該村緊鄰的隆昌市黃家鎮部分村民有到廟壩鎮趕集的習慣,陳瑜帶領村組幹部、黨員志願者在村上率先建立體溫監測點和勸導點,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制度,做到嚴防守、無縫隙,嚴格排查過往車輛、認真做好體溫檢測登記。

在疫情防控初期,廟壩村物資非常緊缺,連一線工作人員每人一個口罩都難以滿足。陳瑜積極協調溝通,最終在幫扶單位審計局的有限物資裡帶回了100個醫用口罩,同時盡力通過各種渠道為村上購買口罩、消毒液等必需物資。後來她的朋友送了她一瓶84消毒液,她轉身就把這唯一一瓶消毒液送給了村上,用於公共場所消毒。在防疫戰中,陳瑜經常鼓勵黨員幹部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只要我們肩負起使命與擔當,懷揣著光榮與夢想,堅定信心,嚴防死守,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大安融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