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2018.8|擁抱新時代 提升組織力

《大安》2018.8|拥抱新时代 提升组织力

《大安》2018.8|拥抱新时代 提升组织力
《大安》2018.8|拥抱新时代 提升组织力

讓居民群眾共享美好

《大安》2018.8|拥抱新时代 提升组织力
《大安》2018.8|拥抱新时代 提升组织力《大安》2018.8|拥抱新时代 提升组织力

龍井街作為典型的老舊城區街道,雖然是大安城區中心街道,但仍然存在設施老化、建築老舊、業態低端、停車困難等很多問題,居民群眾對此意見很多、訴求很多、煩惱也很多。作為街道黨工委,作為一級基層黨組織,應該如何抓好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應該如何解決居民群眾面臨的這些問題和困擾?應該如何帶領居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站在新時代的潮頭,面對街道的人,面對街道的事,面對街道的物,街道黨工委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致力“五個突出、五個強化”,以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讓轄區居民群眾共享生活的美好。

一、突出政治引領,強化黨工委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的“魂”,組織力強不強,根本看政治功能發揮得好不好。街道黨工委自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川篇”,貫徹落實彭清華書記、李剛書記、張昭國書記讀書班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把“四個意識”落實到街道發展各個方面,使各項工作都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堅持引領轄區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引領轄區各類群體協同努力、共建共享,引領轄區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切實擔負起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圍繞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突出共駐共建,強化大工委互聯互動

按照中省市區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和構建區域大黨建工作格局的要求,鞏固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健全完善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目前街道有7名兼職委員、社區黨委有18名兼職委員。建立完善條塊互動的運行機制,成立黨建聯席會,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入手,加強街道社區、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社會組織等黨組織的互聯互動,實現組織聯動、黨員聯管、活動聯抓、資源聯用、服務聯辦。

三、突出資源整合,強化黨工委統籌作用

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堅持雙報到、結對共建等活動制度,讓黨組織的黨員到社區來報到,亮出身份,激活黨員。我們梳理百姓需求清單、各方資源清單,形成黨建項目清單,開展黨建項目認領,先後實施“百花齊放社區文化廣場”、“關注黃手環·點亮回家路”、“志願青春·綠色童享”環保公益、“微心願·福萬家”志願行、“慢享生活·瑜悅身心”、“我志願·我行動”、“孝老愛親·傳承美德”“放飛夢想·繪畫未來”“最美夕陽紅”“家門口的花園菜園”、“學做特色菜”“濃濃端午頌黨恩·社區互助你我他”等黨建項目,自貢電大、市救助站、市藥監局、區機關黨委、區民政局、區教育局、區地稅局、團區委、區婦聯、雲山骨科醫院、瑞德祥藥業、七色菩提瑜伽館、天然酒家、靈犀義工等市區部門、轄區單位、非公組織、黨員群眾都參與其中。我們還結合居民的需求,正在包裝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快樂園丁”“燃起美好生活”“享老驛站”“老年代購超市”“金色童年·快樂成長”“關懷備至·溫暖同行”等黨建項目,通過包裝認領黨建項目,通過鏈接需求和資源,激活黨組織,激活黨員,讓每一個黨組織紮根群眾,讓每一名黨員溫暖群眾。

四、突出組織發動,強化居民主觀能動性

習總書記說: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著辦。我們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引領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培育了矛盾調解、環境治理、義務巡邏、群眾文化等群眾社團組織,建立了黨群連心組、黨建服務站、居民議事點等協商議事機制,在棚戶區改造、小區物業管理、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排汙管化糞池溢漏、危樹處置、小區車輛停放等方面發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由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牽頭,具體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錢從哪兒來、誰來維護管理等,由轄區內涉及的商家店面和居民群眾共同商議決定。如在綠洲花園小區管理中“業主委員會自治與引進物業公司的爭論、改選業委會與補選業委會的爭吵、自治模式的選擇”等,最終都由業主說了算。通過居民參與治理,增強了鄰里之間的溝通交流,激發了大家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凝聚了大家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合力。

五、突出文化浸潤,強化活動載體多元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但文化只有活起來、只有用起來,才能真正地發揮文化的浸潤作用,才能真正地滋養涵養人的精神和靈魂。我們推行“黨建+”模式,以華大社區特色教育、大楻桶社區志願服務、廣華社區五老助推、紅苕地社區文化惠民“一社一品”為抓手,以滿足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為導向,依託社區學院、省鹽業學校、外國語學校、廣華小學、轄區幼兒園、民族文化活動中心和轄區藝術團等,拓展了融合鏈接的多元活動內容,開展了包括美麗課堂、美景練堂、美食學堂在內的“五位一體”特色教育,自編自導自演三句半、快板、歌舞,轄區文藝隊伍多次參加省市區各種演出,氣排球溜溜球等體育活動常年開展,器樂演奏、太極拳、健身氣功、繪畫、詩歌朗誦、攝影等文化活動走進小區走進院落走進尋常百姓家,道德講堂、國學誦讀、經典電影賞析等經常舉行。在這些文化活動裡,居民群眾走進來、留下來,實現了在活動中學文化、用文化、傳承文化,真正共享了生活的美好。

有人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黨建工作也如此,不僅要見事見物,更要見人!今後,龍井街黨工委將繼續緊扣轄區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化“五個突出、五個強化”,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用心用力用情,努力打造居民群眾可觸摸、可感受、可體驗的身邊的黨建,努力打造有色彩、有思想、有溫度的生活化黨建,努力讓居民群眾共享黨的溫暖共享生活的美好!

源自 | 《大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