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扶貧扶志激活力 合力攻堅拔窮根

大安:扶貧扶志激活力 合力攻堅拔窮根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大安市始終把“志智雙扶”作為脫貧攻堅的工作重點,以建設美麗鄉村為載體,充分體現“扶志”“扶智”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主脫貧意識,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開展基層宣講活動

大安市緊密結合時政熱點,用“接地氣”的語言和形式,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送到基層黨員身邊、送到群眾身邊。抓好理論宣傳普及。2019年,組織市委宣講團、市級領導、鄉科級領導幹部和基層理論宣講志願者開展面對面、互動式座談宣講1000餘場(次)。組織文藝宣講小分隊,以村民自編自演的節目為表現形式宣講黨的好政策。組織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進行入戶宣講,向群眾耐心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脫貧攻堅知識,帶領廣大群眾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開展文化惠民活動

大安市圍繞脫貧攻堅工作,組織創作了《學習十九大精神,永遠跟黨走》、三句半《精準扶貧就是好》和快板《我是十九大精神宣講員》等作品,並走進鄉(鎮)村屯進行巡迴演出。2019年,開展各類送文化下基層活動20餘次,送戲下鄉138場、播放電影2700餘場次。用文藝表演的形式宣傳黨的惠民政策,開展文藝巡演宣講活動94次,為223個農家書屋更新圖書38815冊,推動實現文化育民、文化勵民、文化惠民和文化富民,助力脫貧攻堅。在給群眾送去精神文化大餐的同時,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實現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文化扶貧效果。2019年,大力開展文明之星評選,文明村屯乾淨人家創建,文明集體創建(單位、村鎮、社區、校園、家庭),評選出“乾淨人家”2242戶,評選表彰“文明鄉村”“文明之星”及提名獎各20個。在實現物質脫貧的同時實現精神脫貧,也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建設文明和諧美麗鄉村營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

開展誠信幫扶活動

大安市在紅崗子鄉、叉幹鎮等村屯建立“愛心超市”,完善愛心超市積分兌換制度,鼓勵貧困群眾實現自主脫貧。讓村民自覺維護好環境衛生,改變過去的衛生陋習。通過嚴格的評分標準和物品發放程序,保證“愛心超市”全流程公平、公正、公開,讓更多的貧困群眾感受到來自黨和社會的愛心與溫暖。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充分發揮村規民約作用,遏制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薄養厚葬等不良風氣,倡導小事小辦、婚事新辦、喪事減辦,弘揚崇尚科學、勤儉節約的新風尚。

開展技術培訓活動

大安市組織農技人員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講解畜禽防疫、水稻種植、科學儲糧等方面的知識,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解答農民群眾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困惑,增強指導農民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本領,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能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創業、增收脫貧。

強化宣傳引導

2019年,大安市重點圍繞重點工作、中心工作開展宣傳。積極邀請主流媒體來大安市採訪報道,在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刊播稿件1127篇(條);16條信息被中宣部採用,連續三年被省委宣傳部評為輿情信息報送先進單位。宣傳典型事蹟,發揮引領作用,將基層優秀扶貧幹部、優秀第一書記和貧困戶的事蹟編印《脫貧攻堅進行時——先進典型事蹟選編》一書,讓脫貧幹部群眾學有目標、趕有榜樣。在大安通訊、大安融媒等媒體開開辦《堅決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等扶貧專欄10檔,播出新聞896篇(條)。大力宣傳一批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助推扶貧工作的組織和個人,大力宣傳了一批勤勞務實、自立自強、精準脫貧的幫扶對象,以生動的一線報道,展示廣大幹群致力脫貧攻堅的精神風貌,為脫貧攻堅營造了強大的輿論氛圍。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星植 通訊員 杜一婷 大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