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創業就業實現脫貧,東寧市“扶志+扶智”脫貧路更寬

黑龍江經濟報訊(史琳 記者 張曉姝)“今年種菜、賣菜的收入還不錯,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東寧市東寧鎮一街村村民李玉蒼高興地說。在東寧市,像李玉蒼這樣的人有很多,這是東寧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寧市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按照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精準施策,狠抓產業扶貧、“兩不愁、三保障”等工作,進一步增強了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自東寧市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市堅持扶志扶智推動脫貧工作,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素質與技能,拓寬致富門道,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通過創業就業實現脫貧。目前,該市貧困勞動力470人中已實現創業67人,就業157人。

李玉蒼今年73歲,兩年前,老伴的一場大病,讓他家的生活變得十分貧困。東寧市供銷聯社駐一街村扶貧工作隊多次到李玉蒼家瞭解其生活情況,確定了棚室蔬菜種植脫貧項目,併為他家蓋起了兩座蔬菜大棚,這個項目充分發揮了李玉蒼在蔬菜種植方面的特長,他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他家種植的西紅柿、黃瓜、生菜等蔬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

據瞭解,為了加快脫貧攻堅工作步伐,東寧市加大扶志扶智工作力度,積極探索適合地區特點、富有本地特色的新模式,加強扶貧政策和脫貧典型宣傳,發揮龍頭企業引領、致富能人幫帶、技術指導服務、就業創收作用,提振貧困群眾脫貧“精氣神”。同時,該市注重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能量,變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堅持正向激勵,並進一步加強就業技能指導和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的脫貧能力。對缺少資金創業的貧困群眾,該市利用小額扶貧貸款、幫扶人籌資等方式,鼓勵發展黑木耳種植、畜牧養殖、特色種植等項目促進增收,實現創業67人。對沒有勞動技能的貧困群眾,該市積極開展“春風行動”,為126名貧困群眾舉辦技能培訓班3期,幫助32人實現長期域外務工。對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該市根據具體情況就近提供鄉村保潔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72人。

東寧市堅持“主要領導包片、常委包鎮、單位包村、幹部包戶”的工作制度,帶動各級幹部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見效,形成了全市動員促攻堅的良好氛圍。同時,不斷髮展“一戶一棚”“一戶一牛”“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模式,實現了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對已脫貧的貧困戶,該市進一步穩定增收渠道,確保不返貧。對家庭相對困難的非貧困戶,堅持用檔內標準開展幫扶工作。堅持“三保障”標準,不斷強化精準意識,嚴格執行中央的要求和現行標準下的政策,完成國家規定動作不能走樣。目前,東寧市確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383戶882人,貧困村3個,已脫貧91戶238人,貧困村退出1個,未脫貧292戶644人。

下一步,東寧市將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完善扶貧項目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實現由“要我脫貧”到 “我要脫貧”的根本轉變,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快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