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2018.6|踐行新思想 實現新作爲

《大安》2018.6|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大安》2018.6|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大安》2018.6|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奮力交出新時代鄉村振興最美新店答卷

《大安》2018.6|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大安》2018.6|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安區委、政府按照 “精一優二興三”的發展思路,不斷探索和推進新時代大安產業轉型發展。精心打造第一產業,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踐證明,這一發展思路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常態,也是推進大安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大安》2018.6|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

一、“精一優二興三”的核心要義是順應大安發展規律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經濟結構優化開始呈現出: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等明顯特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質量更好,結構更優”成為新時代的要求。

第一,符合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如習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中央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特徵的重大判斷。”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以解決多年來積累的問題,成為這一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然對傳統產業和發展模式提出轉型升級的要求。從全國看,需要三個轉型: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大安看,正處在這樣一個轉型的攻關期,也要攻克“轉方式、優結構、增動力”三個關口。“精一優二興三”則順勢而為, 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和經濟規律。

第二,切中大安產業發展的拐點。從清末和民國開始,鹽業的興旺發達就把大安置於工業生產的漩渦,建國初期張家壩化工廠的“趕英超美”,文革初期“三線”建設12家優質企業落戶大安,改革開放又促使大安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然而,風光一時的發展排頭兵後來所以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的低迷徘徊,甚至一度處於自貢發展的邊緣地帶,根本原因就是缺了一點遠見卓識,三次產業發展沒能及時調整、轉型、升級。曾經的排頭兵現在的追趕人,欲審時度勢、華麗轉身,尋求並突破高質量發展的“大安拐點”,努力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嶄新境界,離開“精一優二興三”別無選擇。

第三,貫徹總書記視察四川講話精神。習總書記視察四川時特別告誡:“要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變化,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自貢是四川唯一全國僅有的十二個轉型升級示範城市之一,大安作為老工業區正是“自貢轉型升級示範城市”的核心區域。總書記這些告誡彷彿恰是針對我們大安的循循善誘,耳提面命,振聾發聵,倍感中肯。

而“精一優二興三”的大安產業轉型發展思路,契合並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重要講話精神,緊貼大安區情,應是“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焦點,為大安的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辨明瞭正確的方向。

二、“精一優二興三”首要任務是優化大安產業結構

較長時期來,產業的結構性矛盾在我區十分突出,民生服務業十分薄弱,本區老百姓的個人消費基本不在本區發生。區委書記張昭國指出:三次產業結構雖由2016年6.74:70.10:23.16調整為2017年的6.84:63.88:29.28。但是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全省、全市仍然靠後,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1.2個百分點。工業傳統產業佔比依然較大,智能製造、新材料生產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短時間內難以充分發揮綜合效益,現有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只有17戶,佔全區規上企業總數的19%。另外,項目投資缺乏後勁,億元以上項目寥寥無幾。從大安實際出發,調整各次產業之間的輕重比例,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發展,使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結構、技術結構、需求結構不斷互相適應是大安的當務之急。

第一,為什麼要“精一”?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我區鳳凰、和平、大山鋪,新民等鄉鎮基本已經實現城鎮化,大安農業比起自貢的“兩縣”只能算是“小弟弟”,農業不僅在全市比重不大,在區域內也在減縮,所以,大安農業必須在做精、做細上下功夫。當前,必須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講話時要求的:“大力培育農產品和食品品牌,加強食品行業老字號保護和傳承,用品牌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並且“要堅持下去,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第二,為什麼要“優二”?前幾年受綜合因素影響,大安出現傳統產業舉步維艱、新興產業青黃不接的局面,去年規模以上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只有8.8%,地區生產總值等總量增長乏力。大安現有高新技術中心12戶,其中國家級僅1戶、省級4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2.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62件,僅超全省平均水平1.1件,加上現有企業多為家族企業,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弱,對人才的需求往往停留在普通技工層面,對擁有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的高級人才剛需不大。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我們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興活力。

第三,為什麼要“興三”?大安較長時間不自覺地背上了“工業大區”的思想包袱,情感上始終放不下工業的半壁河山,長期走不出調整產業結構這條極為重要的“華山一條路”,身居寶山不識寶,延緩了大安文化旅遊寶庫開發的步伐。而大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恐龍群窟和硅化木聞名世界,燊海井等鹽業遺存舉世無雙,英烈故里和早期工人運動交相輝映,風雲一時的“三線建設”是自貢永恆的記憶。這些,奠定了大安是自貢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核心板塊。要進一步認識到發展大安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有極大的優勢,既是彌補歷史的欠賬又是轉型發展的長項,而今大興第三產業已成共識,勢在必行。

三、“精一優二興三” 根本指向是轉換產業發展動能

產業轉型發展不僅是調整產業外部的機構,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即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必須明白“精一優二興三”的 內涵正是推進創新發展,放大科技基礎優勢、轉換產業發展動能,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從高能耗高汙染轉向低能耗低汙染,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

因此,“後發也要高點起步”,站位時代和科技的高點,用高點牽引 “精一優二興三”,就能攻克大安區轉方式、優結構、增動力的三個關口,完成向高質量發展的轉換。

第一,“精一”就要敢於亮劍農業的精良品牌。大安素有團結鎮生薑、白蘿蔔和牛佛鎮紅蘿蔔龍,以及牛佛烘肘、長明火鞭子牛肉等各種名小吃等精良品牌。如何恢復和提升特別是創新這些農業品牌效益,應該是“精一”的題中之義。同時,以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為統領,加快何市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著力發展食品加工、倉儲運輸、冷鏈物流等產業,發展立華規模種雞、養雞及交易,培育四川皓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存欄母豬繁殖,發展特色農旅項目以及優質高粱種植,特別是研發,擴展吉星獸藥的科研成果等等,無疑都是“高位起步”,做精第一產業的當務之急。

第二,“優二”就要高攀工業實體的優秀科技。我國正在進入創新活躍期,一些新興的業態應該說已經居於世界前列,為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省政府制定《四川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將實施十項行動。這都為大安工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須知“優二”並非只是把工業實體做多,做大而是要做強,要不斷完善創新成果向企業的轉移機制,推動增長從依靠要素投入轉向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斷培育壯大新的支柱產業。按照“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高端化、優勢產業集群化”的要求,加快推進張家壩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示範區、牛佛臨港重裝產業園、大塘山鍋爐產業園等園區建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相信,通過引進先進的科技成果成就大安的第二產業,才是“優二”的不二選擇。

第三,“興三”就要展現旅遊服務的興旺宏達。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大安文化遺存,圍繞建設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核心區目標,放眼規劃,高位起步,把文旅和民生消費等第三產業作為大安未來的主攻產業,並積極培育總部經濟、健康養老、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新興業態,努力把自貢的消費中心從現在的匯東一帶轉移至自貢東北部新區的大安區,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也是大安和自貢市城市發展的共同走向。當前,要強力推進方特恐龍王國公園、中華彩燈大世界、鹽都之心、大山鋪美食特色小鎮等項目建設,把自貢“鹽之都,龍之鄉,燈之城,食之府”四張名片全都疊放於大安。

隨著省委“一干多支”、“南向開放”發展格局的構建實施,大安還將陸續迎來一些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只要全力以赴“精一優二興三”,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必將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差異發展、跨越發展。

源自:《大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