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疫情防控主戰場,院士擔當顯風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國工程院堅決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動員廣大院士積極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十餘位院士深入武漢第一線開展醫學救治和科研攻關,百餘位院士及時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的對策建議,為實現打贏疫情防控戰役作出了突出貢獻。

    不畏風險深入一線,積極開展防控救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鍾南山、李蘭娟、王辰、張伯禮、陳薇、黃璐琦等一批院士響應黨中央號召,在這場艱鉅的戰役中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投入武漢疫情防控主戰場,“逆行”衝鋒奮戰,與病毒展開賽跑,在患難時期以仁心大愛忘我奉獻,在危急時刻以赤子之心為國分憂,感召和帶動了一批科技工作者奔赴武漢,為科學救治貢獻力量,彰顯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鍾南山院士向公眾發出緊急呼籲“不去武漢、不出武漢”,他自己卻於1月18日傍晚擠上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衝往防疫最前線進行實地調查,瞭解病人情況,尋找解決方案,作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的重要判斷,為疫情防控起到關鍵基礎作用。此外,他為武漢市漢口醫院捐贈了100臺製氧機。

    李蘭娟院士兩次深入武漢,帶領團隊將浙江治療H7N9禽流感的經驗應用在武漢一線救治工作中,截至2月7日在浙江和武漢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開展人工肝技術治療近20例。她表示,“這次去打算長期奮鬥,自己也沒有考慮什麼時候回來。”

    王辰院士代表工程院黨組在武漢組織院士專家開展救治,啟動了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他表示,“在重大突發疫情的關鍵時刻,科研人員要能頂得上。”同時王辰院士團隊和鍾南山院士團隊、李蘭娟院士團隊一起對武漢市定點醫院重症患者救治進行巡診,評估患者病情和治療方案,確保重症患者科學救治,極大緩解了武漢醫院的診治壓力。

    張伯禮院士將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於一線,在輕中度患者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指導下,2月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武漢市中醫醫院首批共計23名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後治癒出院,後續還將有一批患者陸續痊癒出院。

    陳薇院士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實驗室中,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大大加快了確診速度。她表示,“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拿出最充分的方案,準備最長期的奮戰。”

    黃璐琦院士表示,“用中國辦法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他在武漢開闢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戰場,修訂了中醫診療方案,使中醫藥能夠與西醫同臺合作,共同防控疫情。截至2月8日,他帶領團隊接管的病區已有21人治癒出院,52人症狀明顯緩解。

    多位院士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宣傳和科普工作,解讀疫情最新進展,回應民眾關切,幫助公眾樹立信心。公共衛生領域的院士積極組織力量及時編寫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書籍,目前已經交印。

    主動開展建言獻策,支撐科學決策

    中國工程院充分發揮院士跨領域、多學科的優勢,及時組織相關領域院士對疫情發展、救治手段、防控措施等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研判,動態、不間斷徵集院士對疫情防控的建議。

    截至2月11日,共有王辰、侯雲德、鍾南山、李蘭娟、劉德培、張伯禮、徐建國、袁國勇、聞玉梅、沈倍奮、馬丁、陳薇、王堅、吳以嶺、廖萬清、付小兵、高潤霖、程書鈞、叢斌、李松、韓德民、鄭靜晨、劉良、陳曉紅、盧秉恆、吳曼青、範維澄、湯釗猷、楊寶峰等280人次院士專家提出了136份意見建議,彙總提煉形成了18期疫情防控建議報送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涉及疫情趨勢、防控策略、疾病診治、科技攻關等多個方面,其中,研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效藥物、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建設人員流動信息化監測分析系統、開設方艙醫院等建議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重要批示,為黨和政府科學應對疫情提供了重要支撐。

    發揮科技創新作用,開展藥物及疫苗攻關

    中國工程院積極動員和組織院士圍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迫切需要開展科技攻關,進一步發揮院士科技創新作用。近日,工程院與馬雲公益基金會開展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藥物研發合作,推動緊急實施科研攻關項目。院黨組根據院士們提出的研究內容,確定將當下最緊迫、最需要的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研發作為主要攻關方向,組織王辰、鍾南山、李松、丁健和張伯禮等院士專家立項研究,共確定了五個相關科研攻關項目。項目研究兼顧中西藥兩個領域,既有新藥的研發和臨床應用驗證、老藥新用的探索,也有藥品產業化的推進,研究期限最短三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有望推動治療新冠肺炎藥物早日面世並投產應用。項目牽頭院士和承擔單位在接到研究任務後,立即著手開展科研攻關準備工作,組織專門力量與基金會對接,做好協議簽訂、經費撥付等工作。為加快研究進度,有的項目組已經在院士帶領下開展預研工作,以期儘快取得研究進展。

    同時,工程院與科技部共同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環境風險防控”攻關研究,由曲久輝院士牽頭,將系統評估疫情應急防治措施的環境問題與風險,提出風險控制技術策略和應急措施,研發和篩選風險阻斷的安全實用技術與裝備。

    此外,徐建國、楊寶峰、叢斌等院士也積極投身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疾病防控等工作,為抗擊疫情提供重要保障;多位院士在國家有關部門成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中發揮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多個領域的院士紛紛為疫情防控傾情出力。李德仁院士指導用航天遙感手段見證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進程,提供醫院建設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初步評估。歐陽曉平院士團隊捐贈自主研發的垃圾裂解處理設備,應急高效處理武漢市新冠肺炎的醫療衛生垃圾。餘少華院士團隊為武漢市接入視頻監控平臺,實現了疫情重點管控區域實時可控和遠程可視化實時動態監測。王耀南院士團隊研發了系列機器人,可輔助或代替醫護人員進行巡檢、消毒、測溫、診療等工作。程京院士團隊設計開發出可快速檢測病毒的全新微流控芯片,正在申請臨床應用。趙振堂院士緊急開展工作,恢復上海光源運行,以滿足解析武漢冠狀病毒晶體結構的需要。錢七虎院士分兩次向武漢捐款650萬元,引起社會熱烈反響和點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下一步工程院將圍繞病源、藥物、疫苗、檢測手段、動物模型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組織廣大院士勇挑疫情防控重擔,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時代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