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圓球團子


河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宅之寶

西漢透雕雙龍高鈕谷紋白玉璧

白玉雙龍紋高紐谷紋璧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紐高25。9釐米、璧外徑13。4釐米,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西漢劉勝金縷玉衣

我國目前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

玉衣是用金絲將玉片編綴而成,玉片為岫巖玉製作。上衣呈綠色,玉質瑩潤,下身為灰白和淡黃色,整體主要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狀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其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的殮服。

西漢竇綰金縷玉衣

竇綰金縷玉衣, 西漢(206年-公元8年),全長1.72米,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玉片為岫巖玉,多數呈純綠色,夾有灰白、黃褐色。玉衣分為五部分。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700克組成。玉衣形式與劉勝墓的相似,頭下有鎏金鑲玉銅枕。“金縷玉衣”複雜的製作工藝、精細的製作,反映了當時玉器工藝所達到的高超水平,故定為國寶。

西漢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的青銅器,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其環保理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西漢錯金銅博山爐

高26釐米,通體用金絲錯出流暢、精緻的紋飾,金絲有粗有細,細的猶如毫髮。爐座鑄出透雕的紋樣,作三條蛟龍騰出波濤翻滾的海面,龍的頭托住爐盤隨風飄蕩的流雲。整個爐蓋和爐盤上部鑄出“博山”,山勢峻峭,峰迴巒轉,層層起伏。爐蓋土的山巒間神獸出沒,虎豹奔走,輕捷的小猴蹲坐在巒峰高處或騎在獸背上嬉笑玩耍,獵人們出現在山間,有的肩負弓弩,有的正在追捕逃竄的野豬。氣氛緊張,畫面生動。

1993年9月,西漢錯金銅博山爐在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一級品鑑定活動中,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元青花釉裡紅鏤雕開光蓋罐

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1964年出土於河北保定永華南路元代窖藏,通高41cm,口徑15.5cm,足徑18.5cm。該罐採用青花和釉裡紅裝飾,通體施青白釉,釉層凝厚,釉面青亮,極為滋潤。紋飾豐富,層次清晰,主題突出,全器紋飾有10餘層。該罐的蹲獅鈕罐蓋的蓋面採用變形蓮瓣紋和回紋裝飾。罐身的頸肩部為纏枝牡丹紋、忍冬紋,並有下垂的如意雲頭紋,雲頭紋內飾蓮池紋,雲頭之間飾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面用連珠紋作菱花形開光4個,開光內裝飾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紋。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裡紅塗繪,紅、藍色交相輝映,具有極強的裝飾效果。

類似的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器物在世界僅存4件,其中兩件流失到國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館這件保存最為完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裡紅極品。

戰國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戰國時期的傢俱構件。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時期中山國王“錯”墓出土,長51釐米。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弓身右曲,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兇猛與小鹿的弱小形成鮮明對比。典型的戰國時代風格。動物腹下刻有銘文,說明製作時間及官匠姓名。

戰國立鳳蟠龍紋銅鋪首

戰國立鳳蟠龍紋獸面銅鋪首為獸面銜環形,縱74.5釐米,橫36.8釐米,環內徑16.5釐米,外徑29釐米,重21.5千克。(鋪首,即門扉上的環形飾物,大多為獸首銜環之狀。)

該銅鋪首全身共雕塑8只禽獸,造型採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結合的鑄造工藝,龍、鳳、蛇頸首均突出於器面之上,動物造型生動,形神兼備,通身飾細密的羽紋和捲雲紋。這件銅鋪首造型巨大,紋飾精美,整體佈局錯落有致,結構嚴謹,為罕見的藝術珍品。

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

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錯”墓出土。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釐米。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四龍獨首雙尾,上吻托住斗拱,雙尾向兩側盤環反勾住頭上雙角。四鳳雙翅聚於中央連成半球形,鳳頭從龍尾糾結處引頸而出。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於一體,複雜精巧,無以復加。2011年被評選為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之一,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器物。

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

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1],高51.5釐米,腹徑65.8釐米。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蹄形足,上有覆缽形蓋,蓋頂有三環鈕。鼎身刻有銘文469字。據鼎銘得知,此鼎為奉祀宗廟的禮器。中山王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銘文字體瘦長,清秀挺拔,有所謂懸針篆風格。1977年於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


咖叔秀


說來挺有意思,河北博物院的幾件“鎮館之寶”一般情況下在河北博物院裡面是看不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幾件重要的文物真品經常在全國各大博物館“出差”,甚至有的文物還經常出國“出差”呢,所以能在本館看到到成了不容易的事兒了。下面咱們扒一扒河北博物館的寶貝到底有什麼?能引得全世界人民這樣的關注和喜愛。

說來也巧了,今年老豬本來打算去河北博物館參觀一下,結果查詢得知想看的幾件果然在出“公差”,他們都在北京國家博物館進行的“秦漢文明”大展上“拋頭露臉”呢,機緣巧合咱就近一飽眼福吧,下面都是現場實拍的真文物照片,(可不是複製品)。篇幅有限,咱這次先說三件。


NO1,河北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縷玉衣。

這件玉衣可是穿越了幾千年來到咱眼前的西漢《竇綰金縷玉衣》,竇綰是中山王劉勝的媳婦,劉勝就是劉備口中的(我乃大漢中山靖王之後)那個靖王,這件玉衣出土於河北保定滿城縣的一座小山上,這個小山我實地探訪過,形制非常神奇,在一片平原之地突兀出風水俱佳的一個地方,難怪劉勝要把這裡作為萬年吉壌了,這個玉衣出土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以前只是在古書上面提起過“金縷玉衣”,實物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出土是第一次從古史記載到實物的重大成果。總共在滿城漢墓出土了2件玉衣,還有一件是劉勝的,這2件玉衣便成為了河北博物館當仁不讓的鎮館之寶之一。

NO2.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這個燈也是來自西漢的寶貝,其實也是出土於滿城漢墓的竇綰墓,這個燈設計特別巧妙,大家看照片,這個宮女的姿態是一手拿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其實這個功用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的,怎麼樣,幾千年前的人便有環保意識了,就問你牛不牛!可能有朋友問為什麼叫長信宮燈?答案是因為這個燈上面自己寫著呢,標註了“長信”字樣,長信意思其實是指竇太后(劉勝祖母)居所長信宮,故而得名長信宮燈。

no3.漢代鎏金銀青銅蟠龍紋壺,這個壺的樣子大家可以看到,極為霸氣奢華,它也是出土於滿城漢墓,是劉勝的日常用器,相當重足足有17公斤左右,壺體用了大量繁瑣的鎏金銀工藝,口部和圈足飾鎏銀捲雲紋帶,腹部飾四條獨首雙身的金龍相互翻卷蟠繞,並綴以金色捲雲紋。遠遠看去,富麗堂皇,攝人心魄。

當然老豬介紹的這三件寶貝也只是眾多文物珍品中的九牛一毛,老豬還是建議大家有時間親自到河北博物館看看這些咱古人幾千年前就打造的人類文明,漲漲姿勢。反正也不要錢嘛。


老豬的碎碎念


河北省博物館為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文物藏品15萬件,其中一級品334件(套),以滿城漢墓出土文物、、石刻佛教造像最具特色。河北博物館設9個常展:《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北朝壁畫》、《曲陽石雕》、《慷慨悲歌——燕趙故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戰國雄風——古中山國》、《百年掠影——近代河北》、《名窯名瓷》。

長信宮燈: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wǎn]墓中出土,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

銅羊尊燈:西漢銅羊尊燈通高18.6釐米、長23釐米。 燈盤為橢圓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

錯金博山爐:高26釐米,足徑9.7釐米。這件國寶實際上是作為香薰、薰爐用的,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

劉勝金縷玉衣:該衣通長188釐米。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塊,金絲重1.1千克。1968年5月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玉衣分為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六個部分。

鐵足大銅鼎:高51.5釐米,腹徑65.8釐米。鼎身刻有銘文469字。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中山王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

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這件方案案面原為漆板,已腐朽不存,僅留銅案座。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案框一側沿口上刻有銘文十二字:“十四祀,右車,嗇夫郭 ,工疥”。

錯銀雙翼神獸:神獸長40釐米、高24釐米、重11.45公斤。背部裝飾兩隻左右對稱的錯銀鳥紋。底部鑄有銘文,說明製作時間、工匠及監造官吏。


張小中


像劉勝金縷玉衣和西漢長信宮燈可能是涉及比較多,也是大家進河北省博物館都要看一看的,然後,元青花估計是這幾年“青花瓷”逐漸火起來之後,有些人會有意的去看一看青花瓷。

青花瓷其實也分很多種,上次去河北省博物館專門去看了“元青花釉裡紅貼花開光蓋罐”,據講解人員介紹,這一件元青花是現金世界僅存的最完整的意見釉裡紅貼花開光蓋罐。另外有兩件,一件在日本以為私藏家手裡,還有一件在故宮博物院,但是故宮博物院這一件的蓋子是修復的。 這一件元青花是60年代出土於保定永華南路小學原址,據當時經歷過得人講,這裡臨近北京,應該是早年間大戶人家的宅院。



1963年發大水,學校教室被灌水,在處理澇情的時候才發現了這件元青花。 元青花作為最早出現的成熟青花瓷,以工藝高超、存世量稀少而備受矚目,還曾經一度被傳為清初的器物。原因馬未都先生曾經說過:當時雖然瓶底寫著落款,但是大家都覺得元代應該不會有那麼高超的技術,所以很多人便認為元青花是仿品。 據河北省博物院的講解員介紹這件元青花之所以珍貴,主要體現在工藝和成品率。首先這不是民間的器物,另外釉裡紅和青花的燒製有不同的要求,其中釉裡紅對窯爐的要求很高,因為形成紅色的氧化銅對溫度的要求很高要控制在1300左右,溫度低了就會變黑溫度高了顏色就沒了。


另外,河北省博物院這件元青花應屬最為名貴的元青花系列,它使用的是從中東進口價比黃金的蘇麻離青,注意觀察博物院這件元青花的蓋罐,能清楚的看到一種錫光,這就是因為原料使用這種進口原料,它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所畫出來的花紋濃豔深沉有紫褐色的光。
所以下次再去河北省博物院一定要其明窯名瓷罐去看看這件元青花,每天定時段有免費講解,一定要聽聽。


不止看戲


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不少,西漢的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都是其中赫赫有名的,這裡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些,以後到省博,別隻顧喂鴿子拍照片,歡迎走進巍峨的大廳和各個展館,領略下我們河北省的悠久燦爛文化,這可比逛街、爬山高雅有趣的多,而且只需憑有效證件於南門或北門票務處現場領票,就可免費參觀。

河北省博物館成立於1953年4月,館址最初設在保定古蓮花池院內,1982年搬遷到省會石家莊,2014年6月9日河北省博物館升格為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館是石家莊的文化地標,位於市中心的核心區域,雖然已經升格改名河北博物院,但是“省博物館”名頭大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單獨提起省博物院,石家莊人可能都會一頭霧水。

河北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5萬件,其中一級品334件(套),二級品1910件(套),三級品16313件(套)。以滿城漢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畫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文物最具特色。另外,館內藏書5萬餘冊,不少是明清善本圖書,為河北省地方誌主要收藏單位之一。

權威信息發佈中心、歷史文化傳承基地、百萬網友互動平臺,歡迎關注“石家莊發佈”!


石家莊發佈


河北省地域寬廣,土地肥沃,地處燕山山脈,北方首邊關要塞,南通中原腹地,自古就是群雄逐祿之地,也就蘊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河北博物館管藏文物多以突出河北文化,以本地出土發掘的文物為管藏重點,代表河北博物管精品很多。其中一級文物334件,二級1910件,三級16313件。國寶級的如1968年滿城縣中山靖劉勝妻竇綰墓出土的西漢長信官燈,金縷玉衣,西漢錯金博山爐。北齊文宣帝洋墓墓掌道壁畫,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元代青花開光鏤雕紅藍秞花卉大罐,l966易縣燕大都遺址老姆臺出土的戰國透雕龍鳳紋銅輔首,1977平山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戰國中山王鐵足大銅鼎。這些都能代表河北博物管,管藏千萬,寶貝只是因人而異,自己喜歡那類型的,其他的在自己眼裡都不算什麼了。


東72607259


說起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我首推長信宮燈。說起長信宮燈就不得不提滿城漢墓。因為河北博物院中的幾大鎮館之寶大多來自於滿城漢墓。





一、滿城漢墓的發現

1、秘密國防工程

陵山位於太行山東麓邊緣,為一座孤山,面積144公頃,由三個山峰組成,主峰235.8米,北峰193.4米,南峰175.2米。距離保定15公里,是西進太行入山西的重要門戶。臨近107國道和京廣鐵路,為軍事要地。1968年,原北京軍區工程兵六工區165團,在陵山進行秘密軍事施工,先後在北山腳、北山腰、南山腰和主峰挖防空洞。主峰工程從前後兩側相向開挖。主峰前側開鑿到40米時,出現了破碎帶,施工不得不向右偏移,這一偏移卻獲得驚人發現。



2、石破天驚

1968年5月22日,當主峰前側剛挖50米時,一次很普通的爆破,爆炸聲卻不一般,十分沉悶,有迴音,所崩石塊不知去向,戰士們也一頭霧水,四處尋找,卻驚奇發現一個洞穴。於是派人下去。下去一看,有好多瓶瓶罐罐、骨頭、朽木。懷疑是古墓,立刻電告38軍、河北省革委會。兩天後河北省派考古隊到現場。6月18日,中辦以“要事報告”呈報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周總理批示由河北省革委會及中科院合作處理。時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親臨現場,開始發掘。千之謎從此揭開了!

二、確定為中山靖王墓

炸塌的位置正好是南耳室的頂端。經過認真清理,出土了許多精美文物,包括金縷玉衣、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很多文物上有“中山內府”字樣,經過最終確定、此墓為中山國第一代靖王劉勝墓。中山國為易水南,滹沱河以北地方,首府盧奴,也就是現在的定州。中山國一共有十個王,靖王為第一任王,從公元前154年開始執政,到公元前113年,在位長達42年。





三、更大發現,長信宮燈重見天日

考古隊隊長王仲殊在對靖王墓發掘完以後,覺得墓北邊地形地貌很複雜,就將這種情況彙報給郭沫若,這又引起郭沫若極大興趣,郭老對實際地形又考察了很長時間,最後得出結論,這還有一座墓。理論依據是漢代墓葬有“同墳不同葬”的習俗”,郭沫若就給周總理打報告,建議原班人馬對另外的古墓進行發掘,周總理進行了批示,同意!於是,在距離靖王墓向北方向120米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座墓。墓內出土了更多更豐富的文物,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朱雀銜環杯等。因出土銅質印章,上面有“竇綰”字樣,所以才確定了劉勝妻子為竇綰。




二、中華第一燈

兩墓共出土文物1萬多件。其中錯金博山爐、金縷玉衣就不提了,單說長信宮燈。燈高48釐米,通體鎏金,重15.85公斤。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隻手袖好像在擋風,實際為虹管,用來吸收油煙,燈口可開合,既可以調節角度,又可以調節光亮大小,此燈因放劉勝祖母竇太后的長信宮而被命名為長信宮燈。燈上共有九處銘文,共計65個字。其中,在右腳上方衣服處有“長信尚浴”字樣。


不得不說,早在2000多年前,長信宮燈的設計理念十分超前,工匠把實用性和環保理念結合在一起,體現了前人的聰明才智!國有瑰寶揚國威,史有明證史增輝。


笑傲江湖一書生


喜歡看《國家寶藏》的朋友們,有好消息了。在10月9日,第二季《國家寶藏》節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而在這次入選的博物館中,就有河北博物院。

非常有幸的是,有書君今年就去過河北博物院參觀。閒話短說,咱們現在一起來看看,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吧。

一、 中山王鐵足銅鼎

中山王鐵足銅鼎,有人會說,一個銅鼎哪個博物館都有,它怎麼會是鎮館之寶呢?那有書君就來告訴你,它為什麼會是鎮館之寶!

中山王鐵足銅鼎,是奉祀宗廟的禮器,它可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

來看看它有多大,它通高51.5釐米,直徑在65.8釐米。看來個頭還真是不小呢!

這個銅鼎的兩側有一對附耳,應該是相當於現在的鍋的兩個把手。

銅鼎的腹部呢稍微鼓一些,而且在腹部上有一道凸弦紋。

鼎的上面蓋著缽形的蓋子,在蓋頂上呢,還鑲著三環鈕。

而支撐鼎的鐵足,是三個蹄形樣的足,這個鑄造工藝在國內還是很奇特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鼎看起來還真是蠻敦實的。

如果說以個頭來論它的珍貴,那就錯了。它珍貴的地方還在於,鼎的外壁刻有銘文77行共469字,這可是目前所見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銅器了。

這77行銘文,每行六字,只有末行是一字。銘文記載了中山國乘燕國內亂,於是討伐燕國奪取它疆土的事,這可是彌補了史籍的不足。

同時也是研究戰國和中山國曆史和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而且這個記載也告誡了後代要吸取歷史的教訓、警惕周邊的進攻。

銘文的字體瘦長,清秀挺拔,具有所謂懸針篆風格。這些字都是雕刻上去的,也看出了雕刻刀法的嫻熟。

所以呢,它稱為河北博物院的震館之寶不為過。

二、 西漢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竇綰墓中出土的。它在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

是不是很厲害。

這個宮燈好像在現在的一些遊戲裡出現過,當時見了就覺得好生喜歡,沒想到在河北博物院見到了真容。

西漢長信宮燈通體是用鎏金打造的,看起來燦爛華麗。它的通高為48釐米,宮女高44.5釐米,宮燈的整體重量是15.85公斤。

這個宮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個跪坐著的宮女 ,左手托住燈座,右手提著燈罩。

看著它是一體的,實際上它是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部分分鑄而組裝成的。

其中宮女身體中是空的,頭部和右臂還可以拆卸。

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宮女的右臂與燈的煙道是相通的。

它是以手袖作為排煙的管道,而菸灰呢,經過右臂進入宮女體內。估計體內會有水,這樣讓燃燒的氣體回到腹中吸收,就不會汙染環境,是一個環保的設置。

長信宮燈的燈罩是由兩塊弧形的瓦狀的銅板,合成一個圓形,然後嵌於燈盤的槽中。

這樣可以左右地開合,一開一合就能調節燈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強弱。

而且這個宮燈的造型構造設計的十分合理,許多構件可以拆卸,這樣以便於清理。

這些真是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覷。

三、 劉勝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因為當時人們非常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劉勝金縷玉衣,這個來頭不小,它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中唯一的玉衣,可以堪稱為玉衣中的王者。它是在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的滿城縣。

劉勝金縷玉衣全長為1.88米,製作這個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有專家認為,它的製作成本相當於漢代100戶中等收入家庭的家產總合。

玉衣的外觀和男子體型一樣,寬闊的肩膀,寬大的胸膛。

它的腹部突鼓,四肢粗壯。腹下有男性生殖器罩盒,頭部有高高隆起的鼻子,而三個狹窄的縫隙則代表了雙眼和嘴。

玉衣分為六個部分,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每一個部分都是可以彼此分離的,它就像是裁縫裁剪的一件衣服一樣。

它的頭部是由臉蓋和頭罩組成,上衣是由前片、後片構成的。

袖筒、褲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開的。所以採用的玉片,大部分是呈長方形和方形的,當然也有梯形、三角形、四邊形和多邊形。

玉衣所用的玉片最大的長4.5釐米,寬3.5釐米,它是用在腳底的。而最小的玉片卻只有成人的拇指蓋大小,它是用來表現手指的。

如果還不驚歎,那玉片的製作就會讓人足夠驚歎了。

玉片的鑽孔是採用了“砂鑽法”,有的小孔直徑只有1毫米,這工藝可謂是高超啊!玉片上的金絲呢,則採用了“抽拔”法。

讓人驚歎的是,有的金絲橫斷面直徑僅為0.08—0.14毫米,這水平真是高啊!

劉勝這套金縷玉衣,是聞名中外的首次重大發現,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可以說是堪稱國寶。

好了,有書君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如果感興趣,可以親自去河北博物院看看。

真得是非常的精美,同時我們也很期待《國家寶藏》第二季的開播,到時就會看到是哪件文物上了節目,也會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河北博物院自己評選過十大珍寶,官方並未叫鎮館之寶。可以看網站截圖:


這十件文物中:

易縣燕下都遺址一件

戰國·透雕龍鳳紋銅大鋪首,燕國宮門構件,1966年老姆臺出土,長74.5釐米。



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葬三件

鐵足大銅鼎,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國銅器。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賙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後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



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釐米。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長51釐米。猛虎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大口中。



滿城縣西漢中山靖王及王后墓三件

劉勝金縷玉衣,中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製葬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與玉衣同時出土的有鑲玉鎏金銅枕、玉眼蓋、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門塞,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



“長信”宮燈,竇綰墓出土。高48釐米。宮女造型身體中空,菸灰經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全燈分為頭、身、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錯金博山爐,薰香用具。

(我去參觀時,它出差了)

北齊文宣帝高洋墓一墓道壁畫

即1989年磁縣灣漳村北朝大墓,墓主人有爭議。墓道呈斜坡狀,兩側和底部地面都彩繪壁畫圖案,面積約320平方米。包括106個真人大小的儀仗人物和41個祥禽瑞獸。


曲陽縣西燕川村王處直墓一件

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長136、高82釐米。由15人組成。右邊第一人著男裝,可能是指揮。12名演奏者皆為女子,分前後兩排,所持樂器有箜篌、箏、琵琶、拍板、座鼓、笙、方響、篳篥、橫笛等。



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元代窖藏一件

元代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

如果在這些十大珍寶中評選三件鎮館之寶,我投票給: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中山王鐵足大銅鼎。


幾葦渡


河北博物院在石家莊市的文化場,交通十分便利,尤其是現在石家莊通了地鐵,可以坐地鐵直達。河北博物院最主要的展館是北朝壁畫,曲陽石雕,中山風雲,滿城漢墓。裡邊藏寶也是十分豐富,不過說到鎮館之寶,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個?

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無疑是一件收藏價值極高的文物。長信宮燈出土於西漢竇綰墓,它的製作工藝和原理令人驚歎,環保低碳是當下社會推崇的一個行為,沒想到漢代,人們生活就知道要實行低碳環保,它以精湛的製作工藝,在漢代的燈具製作中成為了數一數二的精品,稱之為“中華第一燈”自然有道理的!長信宮燈通體鎏金,就算是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塵封,也絲毫不影響她的華光四射。在保定裕華路上,長信宮燈造型的建築物矗立在馬路旁,顯得格外精緻。所以我認為集藝術性、實用性、科學性為一身的長信宮當屬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劉勝金縷玉衣

在博物館《大漢絕唱—滿城漢墓》這一展廳之中,劉勝的金縷玉衣放在了整個展廳最顯眼的位置,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有許多人圍著參觀。金縷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其市場價值無可限量,是當今保存的最完整的一件玉衣。金縷玉衣是古代尊貴身份的象徵,也給予很多帝王侯王的永生之夢。一件精美的金縷玉衣的製作需要精工巧藝,多小的一段金線都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所以我們在河北博物院看到的金縷玉衣可謂是一個奇蹟的存在。在我看來,金縷玉衣帶來的價值可不僅僅是這金和玉之中!

值得一說,以上這兩件文物均出土於保定的滿城縣,三千年古城果然不是虛有其名!另外,博物院中還有很多珍貴文物,你覺得哪一件是之館之寶?歡迎大家在評論裡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